李秀君,萬曉麗,楊建榮,周慶榮,王紅顏,何家梅,石定宏,沈仕福,雷 艷
(臨滄市林業(yè)科學(xué)院,云南 臨滄 677000)
山茶花(CamelliajaponicaL.)為山茶科山茶屬常綠植物,在我國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其花大色艷,品種繁多,分為單瓣、復(fù)瓣和重瓣等。山茶花原產(chǎn)于我國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qū),浙江、云南、江西、四川、廣東及山東等省都有分布;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其中,云南山茶花在我國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臨滄山茶花有500多年栽培歷史。
山茶花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其姿態(tài)和色彩迷人,可以作為盆花出售,也可以作為切花材料,制作成插花、花束、花瓶和花籃等上等禮儀花卉產(chǎn)品銷售,其市場潛力很大。茶花還具有多種藥用價值。茶花的葉、莖、花均可入藥。茶花含有花白甙、花色甙等物質(zhì),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作用,可以治療吐血、衄血、血崩、血痢、血淋、跌傷、燙傷等病癥。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茶花的藥用價值得到越來越深入的開發(fā)[1]。但是,由于缺乏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培育技術(shù),導(dǎo)致山茶花苗木質(zhì)量參差不齊。目前臨滄市繁育山茶花主要用白花油茶和紅茶油茶作為砧木嫁接繁育,課題組對近3年用兩種砧木嫁接的山茶花進行了調(diào)查測量分析,并對兩種山茶花的繁育技術(shù)進行了總結(jié),以期為臨滄市的山茶花培育提供參考[2]。
選培育期相同的白花油茶和紅茶油茶苗各2000株作為砧木,共嫁接4000株;選本地優(yōu)良品種九芯十八瓣作為嫁接品種。
2.2.1 育苗地選擇
選擇空氣濕潤、半陰半陽的環(huán)境,海拔 1500~2000 m,年平均氣溫14~17 ℃之間,1月平均氣溫5 ℃以上,極端最低溫不低于-7 ℃,極端最高溫不超過35 ℃,年降水量約1100~1500 mm,空氣相對濕度60%~80%,土壤為紅壤,pH值5~6,地勢平坦或緩坡、避風(fēng)、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zhì)疏松、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澆灌便利、交通便利的疏陰濕潤地。重粘土及菜地、油茶連作地均不宜選用[3,4]。
2.2.2 嫁接方法
(1)接穗選擇與準備。選取生長健壯,芽飽滿、無病蟲害、木質(zhì)化的樹冠外圍枝條,長約3~4 cm。接穗留取上部1個芽和1~2片葉,留1片葉的剪除2/5,留2片葉的各剪除1/2。接穗基部兩面削成楔形,削面長度1.5~2.0 cm。
(2)嫁接。用切接法嫁接,嫁接時間在春季新芽萌動前1~2月。在嫁接前對砧木和接穗株、對嫁接苗育苗區(qū)進行噴施殺蟲殺菌藥劑消毒防病蟲害。嫁接時將砧木在距離土面4~5 cm處剪斷后削平截面,用嫁接刀偏離髓心垂直切下至木質(zhì)部,切口長度與接穗長度相對應(yīng),用嫁接刀撬開砧木切口,插入接穗,接穗與砧木一側(cè)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膜綁扎緊實。
(3)嫁接苗擺放與搭棚。將兩種砧木嫁接的山茶花分開擺放,培育設(shè)施一致,嫁接好的苗木放在備好的平床上,苗木葉片正面朝陽,10株1排擺放,每床擺放50排,每床500株,共擺放8床。苗木擺放好后,在袋苗上部撒蓋一層無菌土約2~3 cm,各苗床用0.1~0.2絲厚度薄膜搭建50~70 cm高密封塑料拱棚,拱棚外搭建1.5~2 m高,50%遮陰度的遮陰網(wǎng)進行遮陰[5~7]。
2.2.3 嫁接后管理
用兩種砧木嫁接的山茶花管理方法一致。
2.2.3.1 解綁前管理
(1)澆水。嫁接苗在密封塑料拱棚內(nèi)失水少,根據(jù)棚內(nèi)濕度補充水分,1~2個月澆一次水。
(2)除萌除草。及時去除砧木萌枝和雜草。
(3)施肥。2個月左右施1次肥,用磷酸二氫鉀和尿素各50 g溶于40 kg水中噴施葉面肥;每袋撒施6~7粒復(fù)合肥,在施肥前將袋苗澆透水,復(fù)合肥撒施10 min后再澆1次水。
(4)揭膜。拱棚內(nèi)的山茶花苗養(yǎng)護100 d后,待棚內(nèi)山茶花抽發(fā)新枝70%以上,抽發(fā)的新枝半木質(zhì)化茶褐色樹干達80%以上時,開始揭膜,先在每天傍晚揭開苗床兩頭的薄膜,每天揭膜后澆透水,次日早上10點前蓋上薄膜,重復(fù)1周后,一次性揭開薄膜。
(5)換袋或換盆。揭膜后在50%遮蔭網(wǎng)下繼續(xù)培育15~30 d,即到7月份進行換袋或換盆,換袋或換盆15~30 d后進行嫁接苗解綁,此后進入袋苗或盆苗培育常規(guī)管理[8~11]。
2.2.3.2 解綁后管理
解綁后管理即常規(guī)管理。包括澆水、施肥、培土、疏根、換盆、整形、修剪、疏蕾、病蟲害防治等。
(1)澆水。保持土壤濕度在75%~85%,用手抓能成團,放開后能自然散開;春、夏、秋季宜在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冬季宜在中午澆水,水溫與土溫接近,避免凍害。
(2)施肥。在2~3月份、6~7月份、10~11月份各施一次,農(nóng)家肥和有機肥交叉施用,在5~8月份每隔40 d輔施磷酸二氫鉀、硼酸、尿素葉面肥2~3次。
(3)培土、松土、換盆。在山茶花苗露根時及時培土,土壤板結(jié)時及時進行土壤疏松,袋苗或盆苗2~3年后進行換盆換土,換盆時將斷根、枯根剪掉,盆土用酸性腐殖土和紅沙土混拌,pH值在5~6之間,配比為:腐葉土3/5,紅沙土2/5,配土?xí)r加適量殺菌殺蟲藥[12]。
(4)修剪整形。山茶花修剪整形時間在春梢萌發(fā)之前或新梢木質(zhì)化之后,最好是在開花前的1個月內(nèi)結(jié)合疏花同時進行,將生長過快、影響整體樹形的枝條、過密枝、病枝、枯枝剪掉,使其它枝條能有充足的養(yǎng)分吸收,促進均衡生長。
(5)疏蕾。7月份開始,疏掉多余的花蕾,去除弱枝蕾、內(nèi)向蕾、過密蕾、病蕾和畸形蕾,每個枝頭上留下一個花蕾,方法是用尖頭剪刀或枝剪將花蕾剪去2/3即可[13,14]。
(6)病蟲害防治。①病害防治:山茶花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枯枝病、根腐病、茶餅病、瘡痂病、藻斑病、 煙煤病等。根腐病及時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帶菌土,并用1%硫酸銅溶液對病株周圍的土壤消毒,防栽培地積水。其他病害用甲基硫菌靈和百菌清配成水溶液進行噴施防治。 ②蟲害防治:山茶花的蟲害主要有蚜蟲、蚧殼蟲、螨蟲、黑刺粉虱、樹枝鉆心蟲、茶尺蠖、卷葉蛾等,螨蟲用聯(lián)苯肼酯或螨蟲靈藥液噴施,黑刺粉虱用撲虱靈、蚍蟲靈、聯(lián)苯菊酯等藥劑進行綜合防治。其他蟲害用40%氧化樂果或速撲殺乳劑800~1000倍溶液防治。 打藥時間一般在上午9時以前和下午16時以后,中午氣溫高時不可打藥,容易產(chǎn)生葉面藥物灼傷[15]。
采用抽樣測量,在嫁接苗培育1年后調(diào)查測量成活率和苗木株高、地徑(嫁接成活接穗的基部直徑),在嫁接苗培育2年和3年后調(diào)查測量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株高、地徑、冠幅;對培育的8床山茶花嫁接苗進行抽樣調(diào)查,每床苗木隨機選1個樣方為固定測量樣方,1個樣方測量50株。
(1)對兩種砧木嫁接后管護1年的山茶花苗進行調(diào)查測量成活率、株高、地徑,其對比見表1。
表1 山茶花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長量調(diào)查表(嫁接后1年)
根據(jù)兩種砧木嫁接山茶花管護1年后調(diào)查測量數(shù)據(jù)顯示,用白花油茶嫁接的山茶花成活率較紅茶油茶高15.9%,株高更高2.9 cm,地徑更粗0.13 cm。
(2)對兩種砧木嫁接后管護2年的山茶花苗進行調(diào)查測量成活率、株高、地徑、冠幅,進行對比見表2。
表2 山茶花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長量調(diào)查表(嫁接后2年)
根據(jù)兩種砧木嫁接山茶花管護2年后調(diào)查測量數(shù)據(jù),用白花油茶嫁接的山茶花成活率較紅茶油茶高15.1%,株高更高3.8 cm,地徑更粗0.11 cm,冠幅更寬1.2 cm。
(3)對兩種砧木嫁接后管護3年的山茶花苗進行調(diào)查測量保存率、株高、地徑、冠幅,其對比見表3。
表3 山茶花嫁接苗保存率和生長量調(diào)查表(嫁接后3年)
根據(jù)兩種砧木嫁接山茶花管護3年后調(diào)查測量數(shù)據(jù),用白花油茶嫁接的山茶花保存率較紅茶油茶高15.4%,株高更高3.5 cm,地徑更粗0.08 cm,冠幅更寬2.4 cm。
(1)白花油茶嫁接山茶花的親合力較紅茶油茶好,白花油茶嫁接山茶花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較紅茶油茶高15%以上。
(2)白花油茶根系好,須根多,吸收能力強,紅茶油茶為主根系,須根少,根系較差,吸收能力較弱,白花油茶嫁接的山茶花較紅茶油茶嫁接的山茶花抗逆性好,在嫁接苗生長的前3年長勢較好,頭3年白花油茶嫁接的山茶花較紅茶油茶嫁接的山茶花年均株高高3.4 cm、地徑粗0.12 cm、冠幅寬1.8 cm。
(3)培育山茶花嫁接苗選用白花油茶做砧木具有成活率、保存率高,前期生長更快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