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近 褚井龍 陳博楠
在以往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施工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現(xiàn)澆施工工藝或者預制整體裝配式施工工藝進行的。這種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中存在諸多弊端,難以滿足有圍護結構的地下綜合管廊施工需求。
在傳統(tǒng)的有圍護結構地下綜合管廊施工中,最為常用的主要有兩種技術,即現(xiàn)澆施工技術、預制整體裝配式施工技術。但是在具體的施工中,現(xiàn)澆施工技術常常會受到場地限制、環(huán)境治理、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制約,在施工中面臨著施工難度大、施工工序繁多、施工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長、施工效率低下、工期緊張等現(xiàn)象。預制整體裝配式施工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現(xiàn)澆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弊端,但卻出現(xiàn)了生產(chǎn)成本高、生產(chǎn)模具用量大、構件體積大、運輸限制、施工難度大、防水性能差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工程施工的質(zhì)量[1]。
伴隨著施工技術的發(fā)展,預制疊合結構已經(jīng)開始在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中應用,并呈現(xiàn)出顯著的優(yōu)勢。具體來說,與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相比,預制疊合結構能夠滿足各種單倉、多倉的管廊施工要求。在施工時,開挖工程量相對比較小、施工工藝也更加簡單,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并且施工完成之后,其結構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預制疊合結構施工技術是在工程施工的設計階段,將管廊的底板、側(cè)板、頂板進行拆分,使其成為標準疊合板件,各板件在工廠內(nèi)集中預制并運輸?shù)浆F(xiàn)場,之后對其進行組裝,同時進行混凝土接縫澆筑,最后在管廊的四周粘貼防水卷材。
經(jīng)過多個工程施工案例證明,通過預制疊合結構在有圍護結構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中應用,有效提升了工程的質(zhì)量,極大地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具體體現(xiàn)在:與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相比,預制疊合結構的應用,至少減少了98%的模板工作量,也減少了施工現(xiàn)場中安裝鋼筋、模板和支撐體系的時間,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縮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時,與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和工藝相比,工程構件由于是通過工廠預制完成的,無論是密度還是防水性能都非常好,顯著提升了工程施工的質(zhì)量[2]。
結合預制疊合結構施工技術的要求,在具體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施工中,應遵循以下施工流程和施工要求進行。
在施工開始之前,應做好充足的安裝準備工作,依據(jù)設計好的工程圖紙,對預制好的構件類型仔細地進行核對和確認,明確具體的安裝位置,確保預制的構件與施工要求相一致。另外,還要對基槽的寬度進行測量,據(jù)此選擇最佳的吊車型號。
做好充足的安裝準備工作之后,必須依據(jù)圖紙上的相關要求,彈畫出墻體的控制線。主要包括:墻體的左右控制線、內(nèi)外墻的墻邊控制線、墻體端頭線、底板位置控制線等。完成上述工作后,需對墻體進行編號,以便于核對和施工。
在這一施工流程中應注意兩個方面:(1)對砂漿進行分段鋪設,并對底板進行吊裝,在具體的施工中,為了防止砂漿出現(xiàn)過早硬化的現(xiàn)象,應保證砂漿鋪設與底板吊裝的時間不宜間隔過長;(2)在底板鋼筋鋪設之后,放置橡膠止水帶。
(1)嚴格按照施工圖紙以及具體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進行墻板吊裝。在起吊時,可采用兩點起吊,且保持其垂直平穩(wěn),確保吊繩與水平的夾角在60°以上。起吊之后,應緩慢、小心地將其放到相應的位置上,確保位置精準。
(2)在對預制構件進行起吊的過程中,待到吊至500mm 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吊環(huán)的連接進行檢查,確保無誤之后,方可繼續(xù)進行施工。在具體起吊時,應保持緩慢勻速,保證相關施工人員的安全以及預制構件的質(zhì)量。
(3)當預制構件吊至距離安裝面500mm 的時候應停止下降,對墻板的正反面進行核對。如果在核對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正確,應及時進行調(diào)整。當下落距離安裝面5cm 時,應安排工人在預制貼隔墻板的兩側(cè),采用手扶的方式對準位置線之后,再次緩慢地下降。
(4)吊裝完成之后,借助斜支撐和底板預留環(huán)對其進行固定、校正。
在側(cè)墻與底板的連接處、疊合墻豎向節(jié)點的連接處,應嚴格按照施工的工藝要求進行鋼筋綁扎。同時,在施工中還應保證鋼筋綁扎的間距、鋼筋綁扎的搭接,必須與施工要求和施工標準相符合。
在對疊合板進行安裝之前,應設置一個豎向支撐,保持其間距為900mm~1500mm,將標高進行調(diào)整。同時,在豎向支撐頂端處,設置一個100mm×100mm 的水平木方、鋁合金工字梁,并嚴格按照基準線進行疊合板的鋪設施工。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對疊合板的位置和標高給予足夠的關注。
(1)預制疊合板在進行起吊時,可采用鋼梁的方式進行吊裝。鋼梁上構件的鋼絲繩位置應位于疊合板吊裝點的正上方,確保在具體進行吊裝時能夠朝著同一方向受力;同時,在進行吊裝時為了方便疊合板就位,還應設置相應的牽引繩。
(2)預制疊合板在進行吊裝時,吊點的位置應與設計圖紙、預制構件標記的吊點相對應,避免在具體的吊裝過程中隨意更改吊點位置,以免影響具體的吊裝施工。另外,還應保證吊點分布對稱,以免在起吊的時候,因為吊點不對稱導致受力不均勻,難以平穩(wěn)吊裝。
(3)在進行預制疊合板起吊時首先對其進行試吊,先將其吊到距離地面50cm,停止起吊,對其進行檢查。主要包括鋼梁、鋼絲繩,確保構件的水平。試吊完成之后將預制疊合板吊至安裝平臺處。另外,在進行起吊時還應保證吊索的水平夾角在60°以上,鋼絲繩的長度在3m 以上。
(4)預制疊合板起吊到指定位置時,待其距離指定點還有30cm時應略作停頓。相關施工人員必須將疊合板的方向進行調(diào)整,并對安裝位置線進行對齊。在對齊之后方可緩慢地吊至具體的位置。
(5)預制疊合板在進行臨時放置后,還應及時對其進行標高校核,依據(jù)施工標準對其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按照施工要求對其進行驗收。待到驗收合格之后,方可對現(xiàn)澆部位進行鋼筋綁扎[3]。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選擇抗?jié)B混凝土,按照從一端向另一端的順序先對底板進行澆筑,或者采用從中間向兩端的方式進行澆筑;在對頂板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通常是采用從兩端開始,即采用對稱分層的方式對墻體進行澆筑;待到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可采用從一側(cè)逐步推進的方式,對頂板進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為了保證施工工程達到要求的設計強度,還應對其進行養(yǎng)護處理。在具體進行養(yǎng)護時,結合抗?jié)B混凝土的特性,通常需要14d 以上的養(yǎng)護時間。
在混凝土澆筑和養(yǎng)護完成之后,還應做好防水施工。具體來說,應結合工程的要求,選擇針對性的防水材料,并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紙正確安裝防水材料,以免出現(xiàn)偏位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采用橡膠止水條時,必須將其固定牢靠,以免影響防水、止水的效果。
在有圍護結構地下綜合管廊預制疊合結構的具體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工程的質(zhì)量,還應關注幾個方面:
(1)在對預制構件進安裝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上的要求進行,同時,在對預制構件進行拼裝的時候,必須保證準確無誤;
(2)在防水材料鋪設的過程中,必須對每一個施工節(jié)點進行嚴格的質(zhì)量把關,尤其是在每一個施工段的分界處,應給予足夠的關注,這是保證地下綜合管廊不漏水的關鍵;
(3)混凝土在進行澆筑之前必須振搗密實,尤其是在分層澆筑的位置上,一旦振搗不夠密實就會出現(xiàn)滲水的隱患,進而影響工程質(zhì)量;
(4)預制構件混凝土在進行澆筑之前應預留孔洞、鋼筋、其他埋件,確保預留的位置精準;
(5)在對預制構件進行拼裝施工之前,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試驗段,對其進行拼裝試驗,并依據(jù)具體的試驗結果隨時對施工方案進行調(diào)整[4]。
綜上所述,在對有圍護結構地下綜合管廊預制疊合結構施工中,傳統(tǒng)施工工藝和技術存在諸多問題,與當前的施工要求不相符。而預制疊合結構的出現(xiàn)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節(jié)省了施工時間、降低了施工成本、提升了工程質(zhì)量,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