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梅書寫與乾嘉邊疆云南的盛世塑造

        2021-11-26 08:44:22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5期

        李 超

        云南素有“花枝不斷四時春”的美譽,其中山茶為明人吟詠最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清中期之后,昆明黑龍?zhí)洱埲^的兩株俗傳唐梅,風(fēng)頭超過山茶,上至總督巡撫,下至黎民庶眾,都對其愛賞有加,文人題詠不絕。時人檀萃《滇海虞衡志》品第滇南花卉,雖稱:“滇南茶花甲天下……此花宜為第一”,但又稱:“紅梅莫盛于滇,而龍泉之唐梅、騰越之魯梅,見于畫與傳者,光怪離奇,極人間所未有,此花宜為第二?!雹俜絿ぃ骸对颇鲜妨蠀部返?1卷,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210頁。區(qū)區(qū)唐梅為云南紅梅增色不少。道光昆明進士戴?孫還將這兩株唐梅寫進《昆明縣志》,使其永遠(yuǎn)流芳。②戴炯孫:《昆明縣志》,見《云南府縣志輯》2,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6頁。那么,龍泉觀的唐梅何以走進大眾的視野?它呈現(xiàn)給邊疆云南怎樣的景觀?這一文化現(xiàn)象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深層原因呢?③關(guān)于唐梅,程杰《論昆明黑龍?zhí)短泼返臍v史景象和文化意義》(《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增刊第1期)一文重點考述景點的起源和盛衰演變。本文著眼于清人對唐梅的書寫及其蘊含的深層內(nèi)涵。希望本問題的探討,能為云南地域文學(xué)研究,文學(xué)與政治關(guān)系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雍乾時期龍泉觀唐梅的被發(fā)現(xiàn)

        云南俗傳唐梅,還有大理靈會寺和騰越魯家,但遠(yuǎn)不及龍泉觀出名。④靈會寺唐梅僅見張漢《大理靈會寺唐梅》和高奣映《唐梅》兩詩,魯家唐梅僅見彭崧毓《魯梅歌》。龍泉觀得名源于龍泉山,《昆明縣志》稱:“龍泉山,在縣東北三十里,一名太極山,山水縈合,仙靈窟宅,上有真人宮,下有黑龍?zhí)?,其上有五老山?!雹俅骶紝O:《昆明縣志》,見《云南府縣志輯》2,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8頁。阮元《云南黑水圖考》認(rèn)為黑龍?zhí)陡浇礉h祠故址。關(guān)于龍泉觀修建時間,明人王景常《龍泉山道院記》稱:“元初,嘗構(gòu)祠崇之,中遭兵難,祠毀……今西平侯沐公以為,此邦微是泉,禾稼且槁死,而祠宇弗葺,神靈不棲。歲甲戌,肇于泉之旁,構(gòu)祠以棲神。乙亥,又擇地之高亢,構(gòu)道院一區(qū),以為之鎮(zhèn)?!雹趧⑽恼髯?,古永繼校點:《滇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707頁??梢婟埲^元時就建成,明初之后幾經(jīng)修復(fù)。歷代官員重視龍泉觀的原因,正如劉彭年《重修龍泉觀記》所稱“滇民足食之源,水旱祈禱之所也?!雹凼掛V虹:《云南道教碑刻輯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3年,第47頁。

        但是元明云南史料包括詩文,均無道及龍泉觀中有唐梅之事。甚至一部《天啟滇志》之藝文志,詠花詩以茶花居多,絕少梅花。④明人楊慎《滇春好》稱:“滇春好,百卉讓山茶”,擔(dān)當(dāng)《詠山茶》稱:“山茶按譜甲于滇”,鄧渼《滇中茶花記》稱:“滇茶甲海內(nèi)”,并作《山茶花詩一百韻》,唐堯官有《茶花賦》,俞緯《滇南賦》稱“山茶蔥郁于峰巔”。清初,順治朝布政使彭而述有《龍?zhí)肚?,康熙朝總督范承勛親到龍泉觀祈雨,并作《庚午十月游黑龍?zhí)稊M古》,同時張毓碧作《重修黑龍?zhí)稄R碑記》,都未提到唐梅。而僅有時任鄉(xiāng)試主考李澄中《歸自龍泉觀道中紀(jì)興》、釋本元《游龍泉觀》分別有“梅花十月似春前”“古梅花作蕭疏影”之語。

        古梅走進大眾的視野是在雍乾之際。先是總督鄂爾泰《蔡魏公昆季同王昆賢、譚武庵游龍泉觀道院,登絕頂探梅還,聊紀(jì)一絕句用贈魏公》⑤鄂爾泰:《西林遺稿》卷6,《清代詩文集匯編》23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425頁。詩,這是有意探梅,據(jù)其所寫方位,應(yīng)該就是后人所謂唐梅。其后,從軍滇南的著名學(xué)者王昶于乾隆辛卯(1771)作《龍泉觀》詩,末云:“古梅五百秋,亦與長生期。惜逢春已暮,不值花葳蕤。森森兩翠柏,根脈含清漪。何當(dāng)采其實,服食同隱芝?!痹娮⒃疲骸坝^前梅二、柏四,皆四五百年物,旁有流泉繞之”。⑥王昶:《春融堂集》卷12,《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5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7頁。明確交代古梅兩株,五百年歷史。再其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云貴總督李侍堯《龍泉觀古梅記》稱:“自潭之左折而上,巖壑環(huán)互,竹樹蔥倩。林罅鴟吻,翼然為龍泉觀。層墄累楹,有侐其宇。中植紅梅二,根干糾結(jié)連蜷,殆難狀喻?;◤?fù)瓣如重臺,視群梅小異。相傳為李唐時物,余丁酉春奉命來滇,廉得其概。而薄領(lǐng)殷湊,不暇徑詣。頃閱度六河水利,地接花所,破萼旬有余矣。與午橋中丞,便證所聞。舒帶坐南榮下,古香在樹,落英沾衣。譬諸涉瀛登閬,不足方其樂且適也。余維滇之卉木,甲于直省,梅尤稱首。茲花為唐為宋,不載志乘。睇視樹身,如冶鐵然,要非近代物也。余與中丞先后下車,即知是花顧寢彌年月,星記且一周矣。始因閱河過之,而艷述之。事之在耳目,前而未能測識者,豈尠也哉。爰寫生家,象梅之形與石,而為之記?!雹卟苌茐郏骸对颇狭謽I(yè)文化碑刻》,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42-148頁。而巡撫裴宗錫《黑龍?zhí)洱埲^唐梅碑跋》曰:“余念是梅,蔚然滇中,且數(shù)百年。時眼恒卑之,不相矜許”。⑧曹善壽:《云南林業(yè)文化碑刻》,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49頁,跋文題目疑為編者所加。讀這一記一跋,可以得到二點信息:一梅花到底植于何年,史志并沒有確切的記載,因而唐梅之說,僅是徑直沿用傳聞,因此記文用“古梅”之稱;二梅花之美,總督大人以為能識其妙者并不多,巡撫以為當(dāng)時世俗輕視它,因而總督不僅艷述之,并且請化工描摹刻石,多少有廣其聲譽的意味。這應(yīng)該是古梅被濃墨重彩書寫的第一次。另外還有宦滇官員吳大勛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作《滇南聞見錄》稱:“黑龍?zhí)吨畮X上有紅梅二株,干已剝蝕殆盡,僅存枯皮,古質(zhì)斑斕,橫臥于地,離奇夭矯,如虬龍,如橫峰。而花朵攢簇,又如錦片,如火球。坐玩其旁,清芬襲人……不知植自何代。相傳以為唐梅,疑或然也?!雹俜絿ぃ骸对颇鲜妨蠀部返?2卷,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39頁。他描繪唐梅姿態(tài)與花香,于唐梅之說,在疑與然之間。從以上所述,可見這兩株古梅至少是明以前甚至元以前物。為什么之前罕有人提及?它是一直存在,還是經(jīng)移植而來,抑或枯木逢春?難以考證。但自總督李侍堯象梅刻石之后,唐梅漸進成為昆明一大文化景觀,開始活躍于邊疆云南督撫官員和文人士子之間,被書寫不絕。

        二、乾嘉云南督撫官員、士子對唐梅的書寫

        先是上層督撫官員對唐梅的書寫。包括詩詠、記文、圖畫。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時任云南巡撫劉秉恬《公余集》有黑龍?zhí)豆琶吩?1 首,他于查看河事之便或公余,常與同僚赴龍泉觀賞梅,劉秉恬1首徑直用了《唐梅》的標(biāo)題。其對梅之愛可見一斑。其《石刻梅花亭》云:“壁間寫出一林春,逼近傳容自得真。風(fēng)雨年來多剝落,對亭惆悵與誰倫?!雹趧⒈瘢骸豆嗉罚姟肚宕娢募瘏R編》第3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28頁。所見應(yīng)該就是前總督李侍堯命寫生家所摹刻之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時任云南巡撫譚尚忠作《游龍泉觀梅花記》,記文中“山腰建太極亭,有李欽齋節(jié)相古梅記石刻”句,③值得注意,此句見柯愈春編纂《說?!返谄邇允珍涀T尚忠《游龍泉觀梅花記》,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年,第2226頁,應(yīng)該是譚尚忠初稿,而在《紉芳齋文集》同文中未見此句。前有“于簿書檢校竟……總督富方厓、布政使王蘭泉、鹽法道楊養(yǎng)齋諸公及余相與會于東郭飲酒,而行觀所謂龍泉觀梅花者”。嘉慶初年,初彭齡撫滇,有詠唐梅詩,并將石梅拓圖邀眾文士題詠。嘉慶五年(1800),在滇做官的著名學(xué)者桂馥有感唐梅無人愛護,故作欄加以保護,錢塘人錢杜有詩《滇中黑龍?zhí)队泄琶穬芍?,唐時物也,未谷為設(shè)闌楯,索余圖永之于石》為記。至此,唐梅作為自然景點被逐漸確立。嘉慶九年(1804)上任云貴總督的伯麟,其《退思齋吟草》中有關(guān)于唐梅詩9 首,其《同陳望坡中丞游龍泉觀》,陳望坡即時任巡撫陳若霖,其《題碩致堂別駕龍?zhí)队斡^圖》,碩致堂即碩慶,號味農(nóng),他公差到滇,為黑龍?zhí)秾懴隆皟蓸涿坊ㄒ惶端?,四時煙雨半山云”的名聯(lián),此聯(lián)更增添了唐梅的景觀效應(yīng)。嘉慶十二年(1807)任云南布政使的蔣礪堂,與同僚在唐梅下踐行前巡撫譚尚忠之子、學(xué)使譚蘭楣。嘉慶十八年(1813)來云南任知府的宋湘數(shù)次游觀唐梅并有題壁詩。嘉慶十七年(1812)到任的學(xué)使顧莼有多幅唐梅圖在士林中流傳,詩人郭尚先《題顧南雅學(xué)士所畫黑龍?zhí)短泼贰?,詩序云:“余丙子?816)使滇,與望坡、吳羮二前輩同游近華浦,酒間談黑龍?zhí)短泼分??!雹芄邢龋骸豆罄碓娂?,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1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49頁??梢哉f,乾嘉時期,唐梅成為官員游玩、迎來送往的一個景點。

        上層的風(fēng)尚帶動滇南文士欣賞唐梅之風(fēng)。嘉慶初,詩人李觀、段琦都有詠唐梅詩,詩人谷際岐、余萃文、袁文揆、嚴(yán)烺都有和初彭齡賞唐梅之作。谷際岐時在朝做官,是初彭齡的座師,谷有《初頤園中丞以滇南龍泉觀古梅圖索題為書長句》《再疊初頤園中丞滇南龍泉觀賞梅韻四首》。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是劉大紳與五華弟子的詠梅風(fēng)雅。嘉慶十七年(1812)壬申,應(yīng)總督伯麟邀請,從濟南辭官歸來的劉大紳入主五華書院。劉大紳愛賞花,詩集中寫梅詩眾多,僅龍泉觀梅花就有9首,從其《為碩致堂刺史題黑龍?zhí)队^梅圖》詩題,可知他是總督座上賓。他提倡風(fēng)雅,有意將上流雅集風(fēng)氣傳遞給子弟。其弟子戴淳有《寄庵先生命鄧售之畫唐梅圖即席題詠分得清字》詩,李于陽有《九月二十四日侍寄庵夫子游龍泉觀鄧君鴻文寫梅花一幅諸弟子各分韻賦詩為先生壽得山字》詩,均記載劉大紳生日于龍泉觀的一次雅集。劉大紳在梅花未開的九月賞梅,極賞老梅古瘦清癯的精神,正是其夫子自道。師生的雅集,詩書畫交融,如鄧鴻文即畫家鄧售之,他揮毫,為雅集添興;雅集還乩仙鬼怪之事相雜,李于陽《戊寅孟秋十有二日諸同學(xué)侍寄庵夫子小集即園,即事成詩分韻得之字》,即園為李于陽寓所,詩注“時請乩仙”,事情雖不發(fā)生在唐梅身上,但說明他們的雅集有市井諧趣的一面;雅集還助長了五華弟子群體詩歌創(chuàng)作,當(dāng)時詠唐梅的詩人,還有戴絅孫、馬之龍、倪繡、楊載彤、侯錫珵、馬駿、楊松麓、牛燾等五華子弟,一些相同的詩題如《問訊龍泉觀唐梅》反映群體的雅好。

        總體來說,較之?dāng)?shù)十年前裴宗錫所說“時眼恒卑之”,滇人對唐梅態(tài)度已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此多的關(guān)注,如此多的唐梅書寫,主要聚焦于三方面內(nèi)容:

        第一,友情和鄉(xiāng)愁的慰藉。唐梅常常慰藉滇南文士遠(yuǎn)游人的鄉(xiāng)愁。如谷際岐《再疊初頤園中丞滇南龍泉觀賞梅韻四首》其一云:“不見唐梅久,家山枉復(fù)青。金樽閑處倒,玉笛夢中聽。有客探春信,無人寄驛亭。一般風(fēng)月主,獨讓扣仙扃?!雹俟入H岐:《西阿先生詩草》卷2,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76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524頁。在安徽望江作縣令的大理人師范《題萬春田合畫龍泉觀唐梅圖大幅》云:“幾時相從潭水邊,持畫對真兩稱快?!雹趲煼叮骸稁熇箪樵娂?,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77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265頁。在京任職的宜良人嚴(yán)烺《陳臥廬明經(jīng)畫梅見寄題詩答之》云:“為語龍泉兩唐樹,他時重共話咸酸?!雹蹏?yán)烺:《紅茗山房詩存》卷7,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8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239頁。曾任安徽懷寧知縣的大理人沙琛《黑龍?zhí)吨道厦肥㈤_,感懷舊游,用壁間芷灣太守韻次之》,其中回憶往昔友朋,云:“一從薄宦各奔走,云搖雨散塵漲天。花晨月夕憶往事,難忘勝慨花蕃鮮?!雹苌宠。骸饵c蒼山人詩鈔》卷7,《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8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153頁。

        第二,發(fā)千古之思情,或仙隱脫塵,或默照禪理。此前,王昶、李侍堯的文字其實就有仙隱之思。而與譚尚忠一同賞梅的鹽法道楊養(yǎng)齋即楊有涵,其《遠(yuǎn)香亭詩鈔》有《冬日偕諸同人游龍泉觀梅花》詩,稱:“老干蟠虬龍,嫩蕊坼瓊路。奇香襲肺腑,遠(yuǎn)聞數(shù)百步。……我時偕朋儕,各有滄州趣?!雹輻钣泻骸哆h(yuǎn)香亭詩鈔》卷33,清刻本。描寫在花下留戀,慰藉仕宦煩擾,生出隱逸之想,是官員內(nèi)心另一面的反映。而劉秉恬《乙巳封印后一日詣黑龍?zhí)顿p梅詩》稱:“閑情封印后,逸興賞梅花。兩樹花全發(fā),空山色欲然。朱顏非淡泊,鐵桿自盤旋。愈老神逾茂,于斯可悟禪?!雹迍⒈瘢骸兑宜确庥『笠蝗赵労邶?zhí)顿p梅詩》,見《云南林業(yè)文化碑刻》,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80頁。保山詩人袁文揆《癸亥二月次初頤園少司寇壬戌除夕龍泉觀賞梅原韻即以送別》,稱:“影動潭澄月,香留風(fēng)定天。自邀塵外賞,默契飲中禪?!雹咴霓瘢骸稌r畬堂詩稿》卷4,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17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438頁。則又是靜悟禪理。

        第三,贊美貞骨,寄托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風(fēng)和樂情懷。譚尚忠《游龍泉觀梅花記》最值得玩味。文章極寫豐收雨余之樂,結(jié)尾以古梅作結(jié),謂“滇之人,無賢否貴賤,莫不珍異愛惜之”,①柯愈春編纂:《說?!返谄邇?,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年,第2227頁。并稱贊梅花“經(jīng)千歲,秉清華之氣,得乎日月雨露之精,清幽自守,貞固獨成,是以老而彌勁,花光爛發(fā),益具精神。然未嘗離人獨立,自矜孤介。入軒蓋通途,而其不磷不淄,歷歲深且久者猶是也。于是諸公相與飲酒花下,盡醉而歸。過金華諸村,居民聞,爭持短炬照行者,如奉其父母,不知其為官長也。既歸,方厓公曰,是豐樂象也,不可以不記?!雹谧T尚忠:《紉芳齋文集》,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5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39頁。文章既凸顯了老梅清幽自守、老而彌勁的品格和操守,更有對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豐和樂時局的贊美。伯麟《題碩致堂別駕龍?zhí)队斡^圖》稱:“此圖常展觀,潭梅若親睹。望君調(diào)鼎羹,望君作霖雨”。③伯麟:《退思齋吟草》卷6,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29頁。也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期盼。

        三、從唐梅書寫管窺乾嘉文人的盛世心態(tài)

        自宋人林逋以來,梅花被強化了氣節(jié)、意志的象征含義和作為士大夫人格圖騰的文化屬性。④程杰:《論中國梅文化》,《杭州學(xué)刊》2017年第2期。滇南的賞梅之風(fēng),自然是受中原傳統(tǒng)審美風(fēng)尚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是入滇官員把中原的審美風(fēng)尚帶到了滇南。但是明代以來,滇南吟詠最多的是山茶,詠梅并不出眾。為何到乾嘉開始興起唐梅的吟詠呢?這背后或許有更深層的原因。

        從大背景而言,與清王朝統(tǒng)治者的文化政策分不開,更與盛世期許相連。清世祖十二年(1655)曾諭禮部:“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jīng)術(shù),以開天平?!雹荨肚迨雷鎸嶄洝肪?1“順治十二年三月壬子”條,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借助文教,贏取儒家士子的支持,這是歷代封建王朝,尤其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的策略。乾隆皇帝深諳漢文化與國家治理的關(guān)系。何瑜先生認(rèn)為:“乾隆時期大規(guī)模仿建江南園林的舉措,不能簡單看作太平天子的愛好與奢靡,……它成為長期的‘治世之資’和‘警示之園’?!雹藓舞ぃ骸肚宕鷪@居理政與文化認(rèn)同》,《中央社會主義學(xué)院學(xué)報》2019年第6期。乾隆皇帝對梅花的酷愛也傳遞出這樣一種關(guān)聯(lián)。有研究表明,乾隆是中國歷史上與梅花最親密的皇帝,他令宮中遍植梅花,曾六赴鄧尉賞梅,還精于賞鑒梅畫,尤其鐘愛唐人宋璟《梅花賦》。⑦林雁:《論乾隆皇帝與梅花》,《現(xiàn)代園林》2006年第6期。而宋璟正是“開元盛世”的賢相。梅之屬性,《尚書·說命》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宰相之職與梅之屬性相似。梅花之清與骨,又典型符合儒家士大夫之人格審美。乾隆這位有為君王愛梅,是否在向江南士大夫示好?其渴求賢能,借漢文化塑造如同唐代“開元盛世”般的大清氣象明顯??偠嚼钍虉虻钠G述并石刻古梅,正可以看作來自君王自上而下的力量。《滇南雜志》記載:“魯梅者,騰越州魯家之梅也。在城中西偏,其梅甚古,傳為千余年物也。李制軍侍堯曾圖其形,上之內(nèi)府。”⑧曹春林:《滇南雜志》卷13,嘉慶十五年刊本.李侍堯繪圖顯然是呈送君王,是揣摩迎合圣意,更有向君王傳遞邊疆盛世的訊息。史學(xué)界認(rèn)為,歷史上雖有“康乾盛世”之說,但云南是在經(jīng)歷了三藩之亂、改土歸流,到乾隆朝才有了盛世的景象。因此,乾隆朝,吟詠古梅與歌詠太平就自然而然發(fā)生了。李侍堯之后,繼任督撫借古梅渲染太平氣象之意明顯。巡撫劉秉恬眼見“潭里千魚躍”,發(fā)出“梅亦舍知識,爭開潤太平”的感慨。①劉秉恬:《乙巳封印后一日詣黑龍?zhí)顿p梅詩》,見《云南林業(yè)文化碑刻》,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79頁。譚尚忠《游龍泉觀梅花記》描繪如歐陽修《醉翁亭記》般的與民同樂,當(dāng)時在滇官員多有跋語,如汪如洋認(rèn)為:“讀此文數(shù)過,覺樂歲桑麻宛然在目。”同游者王昶則說:“偕總督富公暨諸僚佐談笑于樽俎間,以寫其與民同樂之意,而豈適其游觀哉?猶憶乾隆辛卯二月,昶以從軍在昆明,時春日不雨,明公德步禱于潭,故昶有‘會須鞭蜿蜒,為我播優(yōu)渥’之語。今土膏將動,歲稔而時和,風(fēng)日恬熙,魚鳥咸若,古梅連蜷盤屈,咸得迎春以出,資氣以華,蓋昌時之風(fēng)景,而郅洽之休徵也。”②譚尚忠:《紉芳齋文集》,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5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0頁。對比17年前從軍滇南時所見古梅的情景,他不得不贊美眼前這太平昌和的盛世景象。楊有涵跋語中認(rèn)為古梅可見“政通人和,雨旸時若,動植懌茂”。因此,官員群體都認(rèn)為古梅發(fā)出了豐歲治世的信息,或者就是一種盛世象征符號。當(dāng)然,古梅與盛世的聯(lián)想,也可以起到美化督撫官員政績的作用,上述題跋即有此意。吳嵩梁《題顧南雅畫黑龍?zhí)短泼窞橥律袝鳌贩Q:“尚書昔秉中丞節(jié),歲豐民和政無闕。懸知此樹即甘棠,爭看穿花飛彩蝶。”③吳嵩梁:《香蘇山館古體詩鈔》卷14,清道光間刻本。也有借唐梅頌政績的意味。而且,乾嘉時期,有從古梅到唐梅的稱呼變化過程。程杰認(rèn)為,唐梅之稱,是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漢民族中央政權(quán)與云南少數(shù)民族部落政權(quán)以一種羈縻關(guān)系實施有效統(tǒng)治,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形成國家政權(quán)與民族關(guān)系的歷史典范。④程杰:《論昆明黑龍?zhí)短泼返臍v史景象和文化意義》,《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增刊第1期。此說極有見地,這也符合乾隆帝的盛世期許。

        那么督撫官員怎樣用唐梅塑造邊疆的盛世景象,或者說唐梅吻合了哪些盛世的因素呢?

        唐梅的適時而開、馨香無比暗合了邊疆涵濡教化、風(fēng)俗丕變、文教大開、民族融合的盛世之義。有一則材料值得拈出,是在滇做官、后因銅事罷官的檀萃《滇海虞衡志》中的一段話,稱“昔人謂滇花無香,余不禁為花白其誣,豈昔之花無香,而今之花有香,亦沾濡于大圣人明德之馨香歟!”⑤方國瑜:《云南史料叢刊》第11卷,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398頁。其語帶譏諷,卻一針見血指出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層有意借花香渲染滇南儒家教化的成效。在多數(shù)官員們看來,唐梅“迎春以出,資氣以華”,正是濡染朝廷儒家教化的結(jié)果。譚尚忠文章中記總督富方厓之語,“芳馨襲襲,與余輩氣味相投”,⑥譚尚忠:《游龍泉觀觀梅花記》,見柯愈春編纂《說?!返?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年,第2228頁。這芳馨正是儒者所推崇的清芬之氣。而記中“居民聞,爭持短炬照行者,如奉其父母,不知其為官長也”,一派官民熙洽之景。而對比清初督撫官員之于云南的印象——“滇省漢土交錯,最稱難治”⑦方國瑜:《云南史料叢刊》第8卷,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第425頁。,至乾隆朝,民風(fēng)變化何其迅速,這不都是圣朝儒教之功?!文教大開方面。滇南于乾嘉時期,的確人才輩出,這與歷代督撫、學(xué)使重視邊疆儒學(xué)教育分不開。⑧廖國強:《清代云南儒學(xué)的興盛與儒家文化圈的拓展》,《思想戰(zhàn)線》2019年第2期。乾隆中后期,漢族錢灃、白族谷際岐、白族師范、白族王崧、回族沙琛、漢族袁文揆等皆一時翹楚。袁文揆《滇南詩文略》的編撰集人文之盛。時任巡撫初彭齡序中稱滇士“沐浴詠歌……豈非圣澤涵濡風(fēng)會日趨于上之驗哉?”并認(rèn)為“由是而涵濡乎朝廷道德之澤、禮樂之化”。⑨袁文揆:《滇南詩略》,《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50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45-46頁。嘉慶朝也不遜色,尤其學(xué)使顧莼注重五華書院弟子的培養(yǎng),“憶昔蒞南中,文教誰比烈”,其成就人才甚眾,著名者有“五華五子”。當(dāng)時昆明詩壇無比繁榮,且漢族、白族、回族、彝族文人聚集,形成多民族文人交融的格局。

        唐梅的貞骨還暗合國家統(tǒng)一、邊疆穩(wěn)定的堅定信念。嘉慶初昆明詩人錢允濟《龍泉古梅歌》描繪古梅姿態(tài),云:“五老峰前泉清泠,龍氣噓云云冥冥。云中老梅撐縱橫,雙珠蟠結(jié)蒼龍形。一株偃蹇呼不起,欲逐潭龍臥潭水。一株夭矯勢凌厲,更恐飛入蒼冥里。蕭瑟古傲各盡態(tài),若木四照差可擬。山靈呵護延靈根,萬片丹霞照赤鯉?;怆硽璨试凄l(xiāng),仙人來下靈為房。”①錢允濟:《觸懷吟》卷上《龍泉古梅歌》,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6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684頁。詩中“天邊魑魅那能窺,昆明劫火燒不死”,言語鏗錚,凸顯唐梅之傲骨,自有局勢穩(wěn)定不可動搖的力量,而詩歌末尾“收拾余香畀晴昊”,更有晴空萬里的盛世清明之感。其后,道光朝總督阮元作《訪黑龍?zhí)犊刺泼范伞?,這是詠黑龍?zhí)短泼纷钪脑娖?,流露邊疆穩(wěn)定的含義。其一云:“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fēng)先到彩云南。香吹蒙鳳龜茲迪,影伴天龍石佛龕。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其二云:“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邊功自壞鮮于手,仙樹遂歸南詔家。今日太平多雨露,當(dāng)年萬里隔煙霞。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②阮元:《研經(jīng)室續(xù)集》卷8,《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7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06頁。二律贊美古梅的冰姿,感嘆古梅的遭遇。詩中的春風(fēng)一句或許受到錢允濟的影響,已然有朝廷文治武功的教化含義在。阮元任云貴總督十年,正是邊疆云南局勢動蕩時期,深諳漢學(xué)的他,借助老梅的滄桑變遷,從維護清王朝的角度出發(fā),發(fā)出了國家安定統(tǒng)一的深意和美好的愿望。這與他推舉《爨龍顏碑》,“從碑文‘向義中州’的精神內(nèi)涵尋繹儒家精神,去解決邊疆諸多矛盾、維系邊疆和諧”③參考饒峻妮、許云和《〈爨龍顏碑〉由隱而顯的歷史過程考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3期。,可以說是同位的思考。

        滇南文士對邊疆盛世的認(rèn)同也始于乾嘉時朝。嘉慶初石屏詩人羅覲恩歌詠唐梅“獨抱冰心臥榛莽,不受六詔煙塵汙……彩云既爛始出見,壓倒孤山三百株?!雹芾ッ魇姓骸睹駠ッ魇兄尽?,1924年,第354頁。他認(rèn)為唐梅是在彩云爛漫的盛世當(dāng)下才會如此綻放?!兜崮显娢穆浴返木幾耄闲值苷怯懈杏凇暗崛耸裤逶≡伕?、涵濡國家教澤百六十年”的“一道同風(fēng)之盛”。⑤兩句分別見袁文典、袁文揆《滇南文略序》,《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52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3頁,第7頁。這也代表了當(dāng)時滇南文士的普遍認(rèn)識。而對比此前數(shù)十年,詩人孫髯翁《大觀樓長聯(lián)》“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的句子,對清朝政權(quán)充滿了嘲諷的意味。說明時過境遷,邊疆治理日漸成效,滇南文士已從心底認(rèn)同邊疆盛世景象。

        而從道咸之際唐梅枯隕,時人的寄托,更能反襯那份盛世的情懷。唐梅隨勢運而衰。道光二十九年(1849),云貴總督林則徐《詠唐梅》詩注稱:“黑龍?zhí)队刑泼范?,嘉慶乙卯余使滇中尚見之一,一株已枯,而旁出小莖,引一大株,猶根蟠郁之盛,今此株亦只??莞咴S,為之慨然?!甭?lián)系他三十年前任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時所見,發(fā)出了“老梅認(rèn)取陳根在,卅載鴻泥一夢中”⑥張一鳴:《林則徐在昆明遺聞軼事三題》,《昆明文史資料選輯》第39輯,昆明:昆明市政協(xié)文史委,2010年,第147頁。的世事滄桑感。到了咸豐二年(1852),云貴總督吳振棫《龍泉觀看梅花》詩注稱:“唐梅傳為開元時物,今已枯折矣?!雹邊钦駰В骸痘ㄒ损^詩鈔》卷15,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57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7頁。其《東風(fēng)第一枝》詞序稱:“黑龍?zhí)短泼仿勅昵吧写?,今枯根亦仆矣。甲寅上九命侶往游,惟野梅數(shù)十枝,爛若晴雪而已?!毕特S十年(1860),在滇官員吳仰賢仍有《唐梅》,詩云:“廣平昔作梅花賦,開元宰相饒風(fēng)度。擲筆一去千余年,唐代梅花開如故。一株舊落天南陲,蒼茫甲子不可知。翠羽翔空發(fā)古艷,老蛟露脊無丑枝。花落花開幾彈指,蒙顛段躓空爾為。君不見黃臺瓜摘臺亦圮,沉香亭北牡丹死。唯有此梅歲歲開,山人白衣尚姓李?!雹賲茄鲑t:《小匏庵詩存》,《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吳仰賢是咸豐二年(1852)進士,咸豐五年(1855)任浪穹知縣,屢徙昆明等地。他所見應(yīng)該不是先前唐梅主干,而是孫枝。②朱庭珍《宋柏行》云“唐梅變化去已久,只有此柏堪代興”,說明古梅已死。時間可以肯定是在道光朝后期。程杰認(rèn)為“龍泉古梅主干便已枯死,而其他野梅和古梅孫枝漸次長成,觀中梅花轉(zhuǎn)入新一輪的景象。”從“花落花開幾彈指,蒙顛段躓空爾為”來看,多少受阮元詩旨影響。當(dāng)時“咸豐六年丙辰滇亂作,閱十有八載而難始平”,③羅瑞圖:《滇南詩略序》,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50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35頁。面對邊疆兵亂,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層一員的詩人對于國家的穩(wěn)定仍抱有必勝的信念。滇南文士吟詠唐梅也依然延續(xù)。晉寧進士何彤云《黑龍?zhí)豆琶犯琛贩Q:“嗚呼!和羹自古須此材,蒟醬乃使西南開。金馬去已久,碧雞不再來。余此一樹好枝格,不知幾生始修得。莫更踴躍變化入潭中,使我華山昆水無顏色。”④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145,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3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48頁。他深處內(nèi)憂外患的衰世,只有一種家鄉(xiāng)安好的祈盼。著名詩人石屏朱庭珍有6 首詠唐梅之作。其《唐梅行》,既贊美梅的雄姿,又愛其仙姿。作為詩人,他更愛梅所蘊含的盛唐之氣格,此中或許也有對大唐盛世的美好向往在。其《補唐梅歌》云“孤立自可奴群芳,底用兒孫冒初祖。后來居上世豈無,漫道今人不如古?!雹葜焱フ洌骸赌虑嗵迷娾n》卷中,見《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7冊,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521頁。補唐梅是在主干死后,其余孫枝替補。他字里行間寄寓后來居上之意,但也只能是個人的強作慰藉,徒生希冀而已。

        小結(jié)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認(rèn)為,乾嘉一直到道咸年間,云南詩壇的唐梅書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這樣一種書寫不要平常略過,不能簡單目之為文人的風(fēng)雅愛好。督撫官員、文人的書寫傳播,不但確立了唐梅作為自然景點的存在,也催生了唐梅的文學(xué)文化景觀現(xiàn)象。在這些書寫中,由于作者身份不同,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但也出現(xiàn)了借助唐梅寄托霖雨期盼、豐收雨潤的思想傾向。從李侍堯、譚尚忠到阮元,唐梅被督撫官員用來塑造盛世太平的符號意識日益明顯,且逐漸強化、深入人心。滇南士子也在乾嘉時期產(chǎn)生了邊疆盛世的自覺認(rèn)同感??梢哉f,唐梅見證了邊疆云南時局的興衰,百余年的唐梅書寫,既呈現(xiàn)了清代云南文教、民族風(fēng)俗的發(fā)展變化,也充分反映了邊疆文學(xué)的繁榮。所以,區(qū)區(qū)兩株唐梅,看似其小,卻有見大的價值和意義,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晚晴民國,關(guān)于黑龍?zhí)短泼返囊髟伻匝永m(xù)著,林槐、張鼎、楊恩第、尹葉蕃等滇南文士仍有詠唐梅之作,⑥林槐《龍泉觀唐梅歌》、張鼎《唐梅》、《玉照堂壁刻唐梅圖歌》、楊恩第《玉照堂壁刻唐梅圖歌》、尹葉蕃《唐梅》均見《滇詩叢錄》。云南經(jīng)濟特科狀元袁嘉谷有《龍泉觀唐梅賦》和數(shù)首詠唐梅詩,有桑梓情深,也有歲月無情之慨。他們相對道咸的唐梅書寫,更只能是一種“盛世”的遙想了。

        精品国产爱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阿v天堂网2021| 亚洲AVAv电影AV天堂18禁|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免费视频|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模无码视频专区一区| 精品国产污黄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久久久叫人喷水|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九九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 在线观看特色大片免费视频|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高潮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片| 91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WWW拍拍拍| 国产主播性色av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深田咏美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超级97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精品美女黄色av| 日本不卡不二三区在线看 | 成人偷拍自拍在线视频|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