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1
虛谷懷曠世絕學(xué)
第一縷陽光降臨,仿佛文成新生
從此卸下,馬背上馳騁的江山
一枕青山落定,一枕掏出雁翅推敲長空
一個喝故鄉(xiāng)水長大的少年
滿臉涌起飛云江的波浪
2
云深處千年修煉
一條慢慢養(yǎng)大的瀑布,把江山不斷飛白
松針垂露,懸腕寫水墨云天
泉水有神來之筆,題下三千里落款
在一張奏折上,月光傳世
4
把溪水讀出香味,卷葉樹里打坐
一朵花里有一座寺廟。輕叩山門
山中采藥,白云可作一頂涼帽
蜜蜂在一個人心中釀蜜
一條條山路像藤蘿
不斷向上攀緣,爭相打開天書一卷
5
銅鈴里走出月光的蹄子
石頭生翅,肉身變輕
白云垂愛塵世,壺穴碧潭為浪花埋下伏筆
誰獲得文成的命名,誰將獲得甜蜜
他的幸福飛短流長
9
廟堂在心,江湖快意
風(fēng)吹一座山成銅鈴
登山換下的鞋子,都是蟲殼和蟬蛻
從山上回來,卸下一身的云朵和鳥鳴
拄杖發(fā)芽吐根。露珠一顆比一顆干凈
10
山花開在臉上,起落閑云野鶴
文字深刻在石頭上,眉批山水課業(yè)
身體里走動著甜甜的空氣和山泉
天女散花用空了竹籃。采藥人
跟我交換內(nèi)心的綠,木頭里救出一個人
12
看山的人成水,成水命的文成
一杯水從低處敬起
抬頭看天,下山低頭走路
溪流如弦上琴聲淙淙,蟬鳴布施風(fēng)聲
山是一座碑,一座山內(nèi)心遼闊
文成筆記(組詩選二)
肖寒
在百丈漈
風(fēng)刮過來的時候
水面上就會泛起一層層的波浪
通往山頂?shù)穆?/p>
有時是石階,有時沿著石壁搭建起的
木質(zhì)臺階
我們一邊攀登,一邊感嘆或驚呼
在這里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
都能重新返回我們的內(nèi)心
密集的樹木,站在高處
走在我前面的人
從不回頭,在這交錯的山路上
我努力地搬運著自己
沒有花朵
青色的石頭、蔥綠的樹木、潔白的瀑布
一層層地鋪開
我也在一層層地鋪開
也在一點點地流逝
帶著這山水寧靜而溫潤的光芒
在茶園
我們的車子環(huán)繞著山體
奔馳,那么多稠密的我不知道名字的樹木
也圍繞著山體在奔馳
我和每一株樹木都保持著等同的距離
它們的身體里
飽含著泥土的香氣
我的身體里裹著城市的喧囂
我們都在不斷地向山頂攀升
車子停下來的時候
下午的陽光、碧綠的茶園、山頂?shù)脑旗F
寬闊、緊密、靜美
它們包圍著我們
像包圍著山中的每一株植物
仿佛我們也生于山石
長于流水,仿佛我們
在人世也有用不完的愛
和活不完的命
文成是一張請柬(組詩選二)
劉曉娟
恐高者說
在銅鈴山,最恐懼掉落山澗
在銅鈴山,最無畏掉落山澗
瀑疊瀑,潭連潭,不斷起跳的浪花
選擇在扎根峭壁的樹周圍落腳
恐高者發(fā)現(xiàn)
山澗里每一滴水,都有向佛之心
百丈漈斷想
在百丈漈,人學(xué)水往低處去,山頂和高處
留給榅杉和神
榅杉手舉白云,神打坐在白云里
一漈百丈高,水的困惑懸而未決
白玉破碎,王朝更迭
水舍身跳崖的聲音,除此之外還有多種比擬
二漈百丈深,百丈只是概數(shù)
巖廊觀瀑,崖下龍?zhí)断袢诵?/p>
不可測,不見底
三漈百丈寬,至此,一切都慢下來
停止奔騰的水,懷抱舊詞
翠竹,灰鶴,扁舟,蓑衣,漁火……
那個手執(zhí)相機一路拍攝的人,隱瞞了畫師
這重身份。他從大唐來
要畫一幅百丈漈山水圖,回大唐復(fù)命
文成僑民(節(jié)選)
趙俊
作為抵抗,他們的舌頭還纏繞著
銅鈴山的口音。有時候還要夾帶
一點閩南的私貨。作為融入,
唇音跌倒在吳語太湖片中,
作為見證者,兩種語調(diào)切換著
戰(zhàn)爭與和平,填補著荒村的屋舍。
和燈火的焰心一起焐熱孤苦的亡靈。
……
可這個故鄉(xiāng)會為他們永恒存在嗎?
這細微到某座山崗的小我真的會崩塌。
它不是你予取予求的不老泉,有時候
自我干涸總是發(fā)生。
……
在深夜里你反復(fù)翻看舊照片被折的棱角,
暖風(fēng)是一朵枯萎的丑菊。和你的臉一起
粘貼在舊居流逝的動亂中。那里的相框
再也無法留住你變奏的腳步,連流水的移動
它也不再具有凝固性。那條你踏進過的河流
將用唯一性擊碎三棱鏡。倒影將從側(cè)面
印證改變的不可逆轉(zhuǎn)。河水被倒灌后
有無數(shù)的樣貌在提示著:你不需要盥洗,
后來的山川,已無法和你達成相看兩不厭的協(xié)議。
百丈漈(組詩選二)
譚瀅
百丈漈
滿目洶涌的綠簇擁著遠道而來
疾馳的白,看它裹挾著億萬水滴的馬蹄
迅疾地一躍
伴著震天的轟鳴和四散的水汽
在百丈漈,水是慷慨的,
仁慈的,形而上的。如果你想要靠近它
你必須按住狂跳的心
找到一條捷徑,順著通天嶺的陡階
從百丈高的頭漈開始
如果感覺累,就去到二漈旁邊的亭子里
梳理下自己
歇歇腳,仰望,沉思,或怒吼。你明白
在此,任何詞語都是虛妄,都是多余
再華美的樂章也無法捕捉它的
萬分之一
你也不必因此而沮喪
二漈的水簾洞可以隔斷你與塵世
的所有勾連。你的煩惱,憂怨或榮辱
皆可在一滴滴水織就的浩瀚里煙消云散
就像百丈寬的三漈,沒了激烈,狂妄。只有
溫厚,從容,與豁達
就像一個人歷經(jīng)了青年,中年,老年
的一波三折
紅楓古道
在文成的山嶺上,滄桑
被熱烈挾持。
七十多條,或更多的古道
蜿蜒盤繞。像一幅深秋的水彩
三千多棵古楓
如三千個美人,舉著一張張漲紅的臉
或列隊,或參差錯落
釋放著自己亙古不變的熱情
專治各種慢熱和冷若冰霜的頑疾
在大會嶺四千五百多個臺階
足以治愈你心頭封存千年的冷
紅暈會浮上雙頰
緩步于桃花石鋪就的古道上
你要心無旁騖
做一個身著漢服青絲高挽
的美男子,或嬌羞內(nèi)斂的古典美人
才配得上這高古的紅,這吉祥的紅!
詩境文成(組詩選二)
邢程旺
在銅鈴山
向下行才是向山行。
在銅鈴山,每片葉子都是多情的,
樹上的,路邊的,水間的,
到處都在索要你的目光。
你既想盯著它們看,
又想跟著它們走。
在銅鈴山,每處潭穴都是一個驚嘆,
水已經(jīng)變成了玉。
從潭中流出來的是瀑布的水,
白花花的,你聽著聽著,
就會流向遠方。
在銅鈴山,每處彎道都是直的,
每塊石頭都遠離紅塵。
草木馨香,蟲鳴幽深,
綠色無邊無際。
你既想往前走,又怕走太快,
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
向山去,背山歸。
在紅楓古道
被一條綿延的紅楓描述后,
一座山火了。
每棵樹的枝干都焦了,
火仍在枝頭燃燒。
掉下來的火星,
有的把青石板點燃,
有的把路邊的草叢點燃。
從山腳一直到山頂,
鮮艷的火,像奔騰的龍。
這個九月,在紅楓古道,
我的寂寞被無數(shù)火焰燃燒,
我欣喜若狂。
愿慈悲普照世間(組詩選二)
張偉鋒
百丈漈觀水
在百丈漈,觀水。恐高之人
或許,可以在此習(xí)得超脫塵世之術(shù)
看水如何從高處飛落
看水如何從完整中粉身碎骨,再看看自身
如何左顧右盼,如何牽纏糾葛
如何被世俗之事,束縛成枯瘦之軀
在文成,在百丈漈,在人流涌動的山中
我寧靜而虔誠,向雪白的水霧俯身
向穿山鑿石的力量,獻出微小而又虔誠的敬意
銅鈴山中聽鳥鳴
有三兩只飛鳥,混跡于風(fēng)的滾動里
它們打開羽翼,又輕輕合攏。它們落在
彈性較好的樹枝上,跟隨著金黃的樹葉
一起搖擺。有行人在谷底
暢快地吼了幾聲。他寄生人群的時日太久
現(xiàn)在終于親近自然,仿佛嬰兒
回到了溫暖的懷抱。陽光藏在云層之后
氣溫剛剛合適,他的嘴唇,傾吐出胸中的淤泥
鳥群仿佛知曉,為這難得的時刻
而歡呼,而清脆啼鳴
文成,文成(組詩選二)
嚴敬華
文成,一座八十邁的慢城
拐入龍麗溫高速,開始全程減速
文成,一座八十邁的慢城?!患?,不徐
慢下來,是一種生活,也是這里的主旋律
靠山的人,以慢為宗教。異教徒不小心就會受罰
天界說,可以用詩作抵扣——
讓腳步放緩,享受時間,心中自然有愛
一如尋道者,上山,叩門
漫步武陽、問道南田、毅行峽谷、徜徉天頂……
只需慢動作,無需進擊,言語更顯多余
與焦躁抗衡,淺淺就好
引體向上做久了,得換個姿勢
反芻虛空,正好延展一種廣度和深度
此刻,那些樸素的事物飽含淚水
正在石頭上開著花
百丈漈,看行空的天馬
不知是誰私藏了這個湖,放在山頂
出走半生,歸來去看看那匹行空的天馬
——不管倒敘還是順敘
踏階而走。步履都不會輕盈
第一漈。沒有鞭子催促
豐腴的身子從陡峭處躍下,沖撞是一種常態(tài)
這個時間節(jié)點,水們總會提著自己
從年輕的軀殼里完成隨心所欲
第二漈。那只是少年影子
此后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巖廊從中間地帶想切開平庸
穿越之后,繼續(xù)下行
第三漈?;砜诤荛_闊
落差謹守著分際。心里卻裝腔作勢地重復(fù)
但心臟跳動的聲音終歸開始平靜
走到山下,就是老江湖了
——百丈三漈,百丈人生
寂靜,文成的恒河沙數(shù)(組詩選二) 盧建平
南田隨想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話時
一滴水遇到了另一滴水
文字是散落在荷花池的蛙聲
時間的纜繩,不可能在一本書中綁系太久
天地人如何相通,又如何相合
青石臺階是最好的詮注
請原諒我對“帝師”與“王佐”的質(zhì)疑
清風(fēng)吹不去門環(huán)上的銹跡
那些趨之若鶩的腳步
都是一抔黃土胸中澆不滅的塊壘
所謂“三不朽”,被蟲鳴清空的暮晚最有發(fā)言權(quán)
這個時候,雨洗草梢
所有寂靜都像一粒黃沙般
變小,變凈
即使遠處一直沉默的龜山
也已擺脫了清溪的糾纏
澄心省事,無論走哪一條路
都可以抵達那個最遲關(guān)門的燒餅店
但是,店家說:
明天開始,店里改賣麥餅
讓川的水車
在一臺大水車前站久了
你會分不清,是水推著水車以舊的方式懷戀
還是水車推著水,以新的方式流動
在文成讓川,水的小手指推動著輪回
水車的紋理中蓄滿力度
時間,根須般生長
循環(huán)往復(fù)的持恒,使山外喧囂倏忽退讓
如果說大小葉氏宗祠是另一臺水車
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動它穿越忠孝節(jié)義的霧障
讓千年古樟在球形閃電的滋養(yǎng)下
煥發(fā)神秘莫測的生機
三月三,也是一臺水車嗎
泛紅的歌與泛紅的水一樣
長桌宴上到處都是山高水長的醉意
醉意推著樹梢間慢下來的飛絮
在每一扇別致的窗口
讓無數(shù)個眺望,深涵漣漪
慕名而至的我們都是蓄滿漣漪的水
持續(xù)推動春天,同時也被春天持續(xù)推動
去山里面(節(jié)選)
鄭委
2
車到文成
我們打開了地圖
大致找到了我們要去的地方的方向
朋友說
隨便走走,再看吧
黃昏時,我們誤入了一個村子
村子很小,人不多
朋友惦記著那事,下車走過去問幾個老人:
銅鈴山怎么去
我坐在車里
遠遠的,聽不清他們說什么
真有點像
松下問童子
朋友回來后說
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走
3
云停在頭頂好久了
我們坐在水邊
也好久了
山風(fēng)輕輕地撫摸著四五張臉
世界也有了點困意
誰也沒有說
要起來再去走走
要不是偶爾傳來的鳥鳴
連我們也以為
自己是不是在看一幅畫
石門臺民宿
非非
從百丈漈回來,暮色已接近
尾聲。幾聲蛙鳴在腳下
浮起——我們伴著燈光在
馬路上散步,聽慕白談?wù)?/p>
主客觀的美學(xué)。我們說起
必須要給事物尋找一個源頭,
方能洞穿它的……就像我們
在語言中行走,同時也是
語言在塑造著我們——
有什么可稱為永恒?月光
漏下來,它皎潔而質(zhì)樸。
我們看著自己的影子越拉
越長,而空氣中混合著
泥土的氣息。哦,夜幕下
我們一點點剝開自己,
我們挪動著虛無的每一步……
文成書(外一首)
張靜
這里的山
這里的樹
這里的水
這里的草木
這里的人
這里的房屋
猶如油畫的顏料
畫筆,畫布
調(diào)色板
拆開了看
一堆亂七八糟的
普通而低廉
但因了一個劉伯溫
七百年后
渾然天成了
一幅絕世畫卷
水之初
銅鈴山的水
不唱秦腔
它們也不會京劇
只默默地流淌
說著方言
像文成大山里的人
樸實,低調(diào),善良而寡言
溪水清澈見底
游魚歷歷可數(shù)
那十二埕的碧潭
不是千年玉液
也不是萬年的瓊漿
它們是愛的陳釀
是山人之散曲
不在乎韻律
每一滴水都恪守著
自己的諾言
為青山和綠水
日夜堅守
孤獨地流淌,文以載道
滴水穿石的不舍
才能有始有終
太陽在左邊
月亮在右邊
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千年萬年
真不算什么
為了心之約定
即使流到了遠方
流入東海
在它們的心里
記住的
依然是故鄉(xiāng)
邂逅文成(組詩選二)
李俏紅
白落地
一棵小小的草,在文成有別樣的風(fēng)情
一個美女小小的鎖骨,小小的腳踝
細細長長的莖,圓圓小小的葉片
特別安靜,青蔥欲滴的綠,通透、明亮
絲綢一般柔美細軟的腰身
春天的氣息 裊裊婷婷
從千篇一律的日子里尋找到快樂
半夜有流星,那是天上的瀑布
天頂湖
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秋風(fēng)乍起
小小的綠蜻蜓不知從哪冒出來
板栗在樹枝上,塵世中溫暖的歡喜
林間的野花,都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我站在這兒,遇見,一見傾心的美麗
憂傷得——全然忘卻了來路和去處
在百丈漈
微雨含煙
看到瀑布飛流而下
濺起的水晶贈予前來的人福祉
便不得不停下來——
愛過的事物紛至沓來
令人應(yīng)接不暇,想要安于此刻的被愛。這一生
有多少被揮霍的激情
就有多少水花兒一樣的流淌
鏡中人插著滿頭的花在山野奔跑,從未有過的動心
感到只要一轉(zhuǎn)身,這一切
都不是真的,水從山頂跑下來
不知是要挽留還是要離開。
武陽書院
阿劍
五十歲前,他不是
神仙。沒有從空中撒下豆子。
寫幾個段子而非
要命的兵書,續(xù)命的歌謠。
滿天星光。青田茂盛。
他正襟危坐,不等待一個皇帝
前來邀請
或賜予致命藥方。
那時青衫正好,數(shù)峰俊朗,
一座書院埋首深山。
小道通往外省,
想著治好一個縣城而非帝國。
在銅鈴山,曬秋
宗晶
秋風(fēng)起了,誰該出場退場
幕布在銅鈴山的手上
飄逸,脆亮的秋
明亮著相擁
連香樹、天竺桂、花櫚木
……
爭搶著做陽光的寵臣
愛就愛個徹底
死去活來不是個童話
它只是個預(yù)言
走進銅鈴山
才知道,愛能讓秋天似火
能沖出壺穴的奇觀
愛也能讓我知道你喜歡什么
只是,我不能全部給你
在文成,對幾個漢字的
重新認識(組詩選二)
陳波來
漈
據(jù)說是瀑布的意思。
但字面,是水之祭。是啊,水本是趨平之義,鋪展,浩闊,一望無邊。
但它跌落呢,陡然遭遇又高、又深、又寬的三級跌落,像人生的一波三折,像百丈漈。
水在沖決,撕扯,跌跌撞撞一往無前。
我對它既有祭奠之心,更有祈福之愿。
峃
關(guān)于文成的傳說中,我認識了這個字。
我知道文成之名得于劉伯溫先生的謚號,我知道三縣析置,文成縣城就在大峃鎮(zhèn)。
“山多大石也”。
但是山多又何妨,山多大石有何妨?飛云江大大咧咧地走出去了,石壁上撞響銅鈴的百丈漈也走出去了,劉伯溫先生不也走出去又回來了。
我來,我吃一顆楊梅再走吧,或者容我
吃一碗番薯粉絲再走吧,文成呵。
文成:山水迎,時光慢(節(jié)選)
辰水
1
一座山之美,足以在詩壇之外傳頌
讓“百丈漈”成為詩意的符號,占據(jù)典籍的一角
被想象,被翻譯,被經(jīng)典
成為中英文互譯的藍本
在紙上的山水,比文成之側(cè)的銅鈴山
充滿玄機與暗示
源于一張邀請函,更具有穿透力
以拆解光芒的力量
撕扯峰頂上的云霞
3
懸崖與峭壁,互為胞兄
面對自然的勝景,一再退卻
還是深入虎口二瀑
探得虎子?同游人,大約不置可否
以苔蘚為路的攀登,只有
少數(shù)羽化為仙
在銅鈴山,以水為魂魄的人生
足夠讓遠足者,頂禮膜拜
懷疑自己前半生的虛度,可是如此的光陰
如水流走,即便是劉基再世
又怎能輕易地綁縛住一切?
文成竹海(節(jié)選)
鐘沛康
2
露滴竹葉
龍麒源竹枝搖晃
竹節(jié)凸起
竹筍殼蜷縮
黃泥土溫暖濕潤
山外有山
藤條漫山遍野
纏繞在一起
梧溪一聲蛙鳴
叫醒了流水
3
坐在清虛里
竹子是空的
筍已拔節(jié)
石斛捆綁在樹上
鳥鳴不代表有主見
自由的是南田的山野
和三月的油菜花
千山泛綠意
萬里皆春色
竹碗盛出畬鄉(xiāng)米酒
醉只在一瞬間
叩問銅鈴寨
鄭立
獨坐在時光的留白
我究竟是哪一路神仙?
看人心之險
三面臨崖,腰間藏金,九缸分銀
原始叢林的豪放,避開了人心的斧鉞
看人心之美
水云不染,百毒不侵,煙雨若錦
白水漈的雄壯,牽引著飛翔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