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商人與鯨魚故事的流播看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動*

        2021-11-25 08:08:16李效杰
        國際漢學(xué)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鯨魚商人印度

        □ 李效杰

        中國史籍《嶺表錄異》載有一個商人與海鰌的航海故事,情節(jié)雷同的故事還見于阿拉伯游記《中國印度見聞錄》等,古羅馬史籍也有類似記載,佛教典籍同樣載有一些情節(jié)相似的佛本生故事。

        關(guān)于古代世界不同地區(qū)流傳的情節(jié)相似故事,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多有提及,①錢鍾書:《管錐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季羨林先生和劉守華教授曾做過比較研究,②季羨林:《比較文學(xué)與民間文學(xué)》,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年,第152—154頁;劉守華:《比較故事學(xué)論考》,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8—251頁??颇堇驄I·卡特 琳·庫 爾 特(Cоrnеliа Cаtlin Cоultеr,1885—1960)③Cоrnеliа Cаtlin Cоultеr, “Тhе ‘Grеаt Fish’ in Anсiеnt аnd Mеdiеvаl Stоrу,” Trаnsасtiоns аnd Prосееdings оf thе Аmеriсаn Philоl(xiāng)оgiсаl Аssосiаtiоn 57 (1926): 32—50.、馬克·謝爾(Mаrс Shеll)④Mаrс Shеll, Islаndоl(xiāng)оgу: Gеоgrарhу Rhеtоriс Pоl(xiāng)itiс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35—38.對歐洲、阿拉伯和印度流傳的大魚傳說也有過探討。就筆者所見,尚無學(xué)者對亞歐大陸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進行專門研究。

        商人與鯨魚故事在亞歐大陸的廣泛流播,與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動有關(guān)。本文擬以全球史的視角,對商人與鯨魚故事的歷史源頭、流傳變異以及故事流播背后的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互動等試作分析。

        一、從唐至大食:不同海域的相似故事

        海鰌是中國古代文獻對鯨魚的稱呼,唐末五代成書的《嶺表錄異》載有一個商人在航海途中與海鰌相遇的故事:

        海鰌,即海上最偉者也。其小者亦千余尺,吞舟之說,固非謬也。每歲,廣州常發(fā)銅船,過安南貨易。路經(jīng)調(diào)黎深闊處,或見十余山,或出或沒。篙工曰:“非山島,鰌魚背也?!彪p目閃爍,鬐鬛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霡霂。舟子曰:“此鰌魚噴氣,水散于空,風(fēng)勢吹來若雨耳?!苯~即鼓船而噪,倏爾而沒。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緣岸而歸。不憚苦辛,蓋避海鰌之難也。乃靜思曰:“設(shè)使老鰌瞋目張喙,我舟若一葉之墜眢井耳!寧得不皓首乎?”⑤(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9頁。

        引文中的“海鰌”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體型大如山島,“小者亦千余尺”,背部如“十余山”或“山島”;二是口可吞舟,是一種“吞舟之魚”;三是能向空中噴如“霡霂”的水汽;四是“雙目閃爍”,有著明亮突出的眼睛;五是“海鰌”是過往船只的安全威脅,船上之人“近魚即鼓船而噪”,采用發(fā)出巨大聲音的方式進行驅(qū)趕。

        五代之前文獻關(guān)于海鰌的記載,重在表述其體型之大。《金樓子》:“鯨鯢,一名海鰌,穴居海底。鯨入穴則水溢為潮來,鯨出穴則水入為潮退,鯨鯢既出入有節(jié),故潮水有期?!雹伲铣海┝涸郏骸督饦亲印肪?《志怪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93頁?!冻鯇W(xué)記》引《水經(jīng)》:“海鰌魚,長數(shù)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則海水為潮,出穴則水潮退。出入有節(jié),故潮水有期。”②(唐)徐堅:《初學(xué)記》卷30《介鱗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742頁。以上文獻把海鰌的入穴出穴與海潮的漲落聯(lián)系起來,目的是為了突出海鰌的巨大體型,并沒有形成一個情節(jié)相對完整的故事。

        與《金樓子》和《初學(xué)記》相比,《嶺表錄異》不僅描寫了海鰌的巨大體型,還讓海鰌與海上航行的商人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商人與海鰌的互動及結(jié)果,形成了一個情節(jié)相對完整的故事,“調(diào)黎深闊處”、商人“鼓船而噪”、海鰌“倏爾而沒”是故事展開的三個基本要素?!昂vp”雖看起來令人恐懼,但并沒有真正攻擊商人所乘船只,其可能帶來的危險是“篙工”和“舟子”所言,“吞舟之說,固非謬也”也是以商人與“海鰌”的遭遇來說明古代中國“吞舟之魚”③“吞舟之魚”指體型極大之魚,《史記·賈生列傳》:“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炯狻咳绱驹唬骸篝~也。’”見《史記》卷84,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2024—2026頁。傳說的真實性。

        故事中的“調(diào)黎”屬唐安南都護府,大致位于今越南中北部地區(qū),④徐俊鳴:《嶺南歷史地理論集》,廣州: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編輯部,1990年,第177頁??梢娚倘伺c海鰌故事發(fā)生在“調(diào)黎”之東的遠海海域。為規(guī)避海鰌可能帶來的危險,商人返回廣州時選擇“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緣岸而歸”,“交趾”是唐安南都護府所轄的交州,“雷州”位于今雷州半島,即沿海岸線航行經(jīng)交州、雷州返回廣州。

        情節(jié)相似的故事也見于阿拉伯游記《中國印度見聞錄》:

        在這片茫茫大海中,時而有一種海獸出現(xiàn),它的背上雜草叢生,銀殼閃閃發(fā)光。船員們往往誤認為是一小島,拋錨停泊,一旦發(fā)現(xiàn)不是島嶼,便立刻起錨張帆,迅速離開。每當(dāng)這種獸張開它的腰部——鰭,就好似船帆一樣。有時頭部探出水面,宛如龐然大物。有時口中噴水,好似一座巨大尖塔。大海沉靜,魚群流動,它用尾巴將魚群卷到自己身邊,然后張開大嘴,魚群便沖進它的肚腹,好像跳進一口深井。海上船只望而生畏,夜間,船員們像基督教徒一樣敲擊木魚,以防海獸靠近,將船撞沉。⑤穆根來、汶江、黃倬漢譯:《中國印度見聞錄》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26頁?!丁从《日洚愑洝凳鲆逢P(guān)于“貢杜爾魚”的記載與此類似,見費瑯編,耿昇、穆根來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60—161頁。

        這里的“海獸”即鯨魚,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體型巨大。頭部“宛如龐然大物”,背部長滿了雜草,船員們常誤把其背部當(dāng)成小島并拋錨停泊。

        第二,口部如深井?!昂+F”進食時,魚群“沖進它的肚腹,好像跳進一口深井”,這一特點與《嶺表錄異》中的“海鰌”口如“眢井”相似。

        第三,船上之人以發(fā)出巨大聲音的方式驅(qū)趕“海獸”。船員們用“像基督教徒一樣敲擊木魚”的方式防止“海獸”靠近,這一方式與《嶺表錄異》中商人“近魚即鼓船而噪”相仿。

        第四,“海獸”口中能噴如巨大尖塔的水柱,與《嶺表錄異》中的“海鰌”噴氣如“霡霂”相似。

        以上見于《嶺表錄異》和《中國印度見聞錄》的航海故事在情節(jié)上高度相似:海上航行的商人遇到了體型巨大的鯨魚,商人對鯨魚非??謶郑捎冒l(fā)出巨大聲音的方式驅(qū)趕,最終鯨魚離開,商人繼續(xù)航程。鯨魚雖是過往船只的巨大安全威脅,商人與鯨魚的遭遇也險象環(huán)生,但均沒有出現(xiàn)船毀人亡的結(jié)局。

        季羨林先生曾指出,世界范圍內(nèi)許多情節(jié)雷同或內(nèi)容完全相同的故事是不可能互不相謀地獨立產(chǎn)生的,可能是互相學(xué)習(xí)、抄襲式模仿的結(jié)果。①季羨林:《比較文學(xué)與民間文學(xué)》,第152—154頁。《嶺表錄異》約成書于唐哀帝至五代梁末帝時期,《中國印度見聞錄》形成于9世紀(jì)末10世紀(jì)初的阿拉伯世界,兩書形成之時,正是海上絲綢之路較為繁盛之時,“廣州通海夷道”即廣州通往大食的海上航線,②《新唐書》卷43下《地理志》七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153—1154頁。且與大食文獻所載的巴士拉前往中國廣州的航線可以相互印證,說明“廣州通海夷道”是唐與大食之間較為成熟的海上航線,這一點王永平教授已有詳細論述。③王永平:《從“天下”到“世界”:漢唐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72—86頁。

        成熟的海上航線促進了沿線國家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互動?!吨袊《纫娐勪洝酚涊d,“廣府”(廣州)是“阿拉伯商人薈萃的城市”,唐末黃巢起義軍占領(lǐng)“廣府”后,殺害了12萬拜火教徒,④《中國印度見聞錄》,第15、96頁。說明唐與大食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和人口流動較為頻繁,兩地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存在著相互借鑒的可能?!稁X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均成書于10世紀(jì)前后,但僅憑形成時間的相近性和故事情節(jié)的相似性,并不能確定不同版本商人與鯨魚故事之間的關(guān)系。

        二、商人與鯨魚航海故事的歷史源頭:希臘還是印度?

        季羨林先生認為,世界范圍內(nèi)情節(jié)雷同的故事可能“產(chǎn)生在希臘”或“產(chǎn)生在印度”。⑤季羨林:《比較文學(xué)與民間文學(xué)》,第152—154頁。在古代希臘—羅馬世界的史籍中,確實存在著和商人與鯨魚故事相似的記載。據(jù)《亞歷山大遠征記》,馬其頓將領(lǐng)尼阿卡斯在印度海域遇到了巨大的鯨魚:

        離陸地較遠的大洋里有大鯨魚,還有比我們內(nèi)海產(chǎn)的魚大得多的各種魚類。據(jù)尼阿卡斯說,他們離開蘇伊扎后,天剛亮?xí)r,就發(fā)現(xiàn)有一股兒海水往上竄,就像海里的龍卷風(fēng)掀起的水柱那樣。部隊大吃一驚,他們就問艦上的那些領(lǐng)航員這是什么東西,是怎么回事。領(lǐng)航員回答說這是鯨魚在噴水,它們在海里游來游去,能把水噴得很高。水手們卻嚇得連手里的槳都掉了。尼阿卡斯趕緊乘船到各艦艇去鼓勵部隊,給他們打氣。每到一只艦艇旁邊,就發(fā)信號叫他們把船頭對準(zhǔn)鯨魚,全速向前沖去,就像要跟它們干一仗似的。在滔天巨浪的咆哮聲中,船上的部隊又高喊口號飛奔戰(zhàn)場。于是部隊的勁頭上來了。在信號的統(tǒng)一指揮下,各船一齊向怪物撲去。接近目標(biāo)時,水手們更是提高嗓子大聲叫喊,喇叭也一齊吹得震天響,櫓工們也用槳拼命撥水,真是翻江倒海、驚天動地。于是這些在船頭上已經(jīng)看得見的鯨魚害怕起來并鉆到深水里。⑥阿里安著,Е.伊利夫·羅布遜英譯,李活漢譯:《亞歷山大遠征記》卷8,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年,第325—326頁。

        尼阿卡斯見到的鯨魚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體型大,希臘人之前并未見過如此巨大的海洋動物;二是能噴很高的水柱,“就像海里的龍卷風(fēng)掀起的水柱那樣”,與《嶺表錄異》中的“海鰌”噴水如“霡霂”、《中國印度見聞錄》中的“海獸”噴水如“一座巨大尖塔”相似;三是水手們利用大聲喊叫的方式驅(qū)趕鯨魚,與《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驅(qū)趕鯨魚的方式相類;四是在敘事方式上,鯨魚雖被描述成危險的巨大海洋動物,但并沒有攻擊尼阿卡斯的艦隊,這一點與《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中商人與鯨魚故事的結(jié)局相仿。

        《亞歷山大遠征記》約形成于2世紀(jì)前半期,比《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早近800年。這是否能夠說明,唐和大食文獻所載的商人與鯨魚故事,來源于《亞歷山大遠征記》呢?

        《亞歷山大遠征記》關(guān)于鯨魚的記載,是以尼阿卡斯與鯨魚在印度海域邂逅的方式敘述的。尼阿卡斯發(fā)現(xiàn)鯨魚的地點是印度“蘇伊扎”附近海域,為尼阿卡斯領(lǐng)航的是“伽德羅西亞人”,為印度本土人。⑦同上,第322—328頁。尼阿卡斯在希臘并未見過如此巨大的鯨魚,因此才詢問印度領(lǐng)航員鯨魚“是什么東西,是怎么回事”,希臘人發(fā)出巨大聲音驅(qū)趕鯨魚的方法應(yīng)來自于印度的領(lǐng)航員,這一方式可能是印度人在航海時對付鯨魚的常用方法。

        綜上可知,《亞歷山大遠征記》關(guān)于尼阿卡斯與鯨魚遭遇的記載,并不是原生于希臘本土之事。因此,筆者認為《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所載的商人與鯨魚故事,歷史源頭并不是希臘。

        印度佛經(jīng)中有很多以商人和摩竭魚為題材的故事,其中一類講的是商人入海采寶時遭遇了巨大的摩竭魚,并以誦念佛或菩薩之名的方式避免了摩竭魚之難。這類故事在情節(jié)上與唐和大食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非常相似。

        據(jù)《大智度論》:

        另據(jù)《大唐西域記》:

        菩提樹垣西北不遠,有窣堵波,謂郁金香,高四十余尺,漕矩吒國商主所建也。昔漕矩吒國有大商主,宗事天神,祠求福利,輕蔑佛法,不信因果。其后將諸商侶,貿(mào)遷有無,泛舟南海,遭風(fēng)失路,波濤飄浪。時經(jīng)三歲,資糧罄竭,糊口不充。同舟之人朝不謀夕,勠力同志,念所事天,心慮已勞,冥功不濟。俄見大山,崇崖峻嶺。兩日聯(lián)暉,重明照朗。時諸商侶更相慰曰:“我曹有福,遇此大山,宜于中止,得自安樂?!鄙讨髟唬骸胺巧揭?,乃摩竭魚耳。崇崖峻嶺,須鬣也。兩日聯(lián)暉,眼光也。”言聲未靜,舟帆飄湊。于是商主告諸侶曰:“我聞觀自在菩薩于諸危厄,能施安樂。宜各至誠,稱其名字?!彼旒赐暁w命稱念。崇山既隱,兩日亦沒。俄見沙門威儀庠序,杖錫凌虛而來拯溺,不逾時而至本國矣。②(唐)玄奘、辯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卷8,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81—682頁。

        “摩伽羅魚”“摩竭魚”即鯨魚,③“摩伽羅魚,亦云摩竭魚,正言么迦羅魚,此云鯨魚也?!币姟兑磺薪?jīng)音義》卷21,《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4冊,第433頁(а)。以上兩處提到的摩竭魚有以下相似特征:

        第一,體型大如山島?!洞笾嵌日摗分心唪~的牙齒“白山羅列”,《大唐西域記》中摩竭魚的“須鬣”如“崇崖峻嶺”。這一點與《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中鯨魚的特征相同。

        第二,口可吞舟。從《大智度論》“水流奔趣,是入其口”和《大唐西域記》“舟帆飄湊”可知,摩竭魚是一種口可吞舟的大魚,而“吞舟之魚”也是《嶺表錄異》所載“海鰌”的重要特征。

        第三,有著如太陽般的眼睛。《大智度論》中的“三日”有“兩日”是摩竭魚的眼睛,《大唐西域記》也稱摩竭魚的眼睛如“兩日聯(lián)暉”,而《嶺表錄異》中“海鰌”也有著“雙目閃爍”的特征。

        第四,避免摩竭魚吞舟的方式是念誦佛或菩薩之名?!洞笾嵌日摗分小氨娙艘恍耐暦Q‘南無佛’”,摩竭魚“即便合口,船人得脫”,《大唐西域記》中眾商人齊念“觀自在菩薩”,摩竭魚“崇山既隱,兩日亦沒”。這一點與《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以及《亞歷山大遠征記》中發(fā)出巨大聲音驅(qū)趕鯨魚的方式異曲同工。

        《大智度論》為印度高僧龍樹所著,龍樹活躍于約2世紀(jì)中葉至3世紀(jì)中葉,說明商人與摩竭魚的故事至晚在3世紀(jì)中期已在印度流傳,7世紀(jì)前半期玄奘求法印度時仍為人熟知,可見這一類型的故事在印度流傳時間較久。“漕矩吒國”的都城位于今阿富汗喀布爾以南155千米處的加茲尼,前正覺山即今印度東部比哈爾邦的莫拉山,④《大唐西域記校注》卷12,第956頁;卷8,第677頁。西距漕矩吒國都城超過2000千米。漕矩吒國的大商主到海上經(jīng)商,而將窣堵波建在了遠離故國的摩揭陀國,說明商人與摩竭魚的故事在印度流傳地域較廣。

        《大智度論》和《大唐西域記》所載的商人與摩竭魚故事為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是一個時間古老、規(guī)模龐大、流傳極廣的故事體系,其原本產(chǎn)生的時間不會晚于公元前3世紀(jì),有些可能在公元前2000年前即已形成。①侯傳文:《〈佛本生經(jīng)〉與故事文學(xué)母題》,《東方叢刊》1996年第1輯,第194—207頁。商人與摩竭魚故事也見于《中阿含經(jīng)》《增一阿含經(jīng)》《賢愚經(jīng)》《雜讎喻經(jīng)》《出曜經(jīng)》等。②《中阿含經(jīng)》卷34,《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冊,第642—643頁;《增一阿含經(jīng)》卷18,《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2冊,第638頁(b);《賢愚經(jīng)》卷4,《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冊,第379頁(b-с)、第394頁(с);《雜讎喻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冊,第529頁(а);《出曜經(jīng)》卷21,《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冊,第719頁(а-b)?!渡?jīng)》稱“海有三難”,排在第一位的是大魚,③《生經(jīng)》卷1,《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冊,第75頁(с)。《雙恩記》記載“摩竭大魚”是商人入海采寶可能遇到的眾難之一,④潘重規(guī)編:《敦煌變文集新書》卷2《雙恩記》,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80頁。《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也稱“摩竭大魚吞舟吐浪”是贍部洲大海中的“大怖畏”之一。⑤《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23冊《律部二》,第801頁(а)。同時,摩竭魚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吞舟”,《佛本行經(jīng)》稱“高幢大開口,猶如摩竭魚”,⑥《佛本行經(jīng)》卷3,《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冊《本緣部下》,第76頁(с)。《普曜經(jīng)》有“愚人遭此如摩竭魚吞于大舟”的文字。⑦《普曜經(jīng)》卷4,《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冊《本緣部上》,第505頁(а)。

        《嶺表錄異》中商人從廣州出?!斑^安南貨易”時,在“調(diào)黎深闊處”遇到了巨大的鯨魚,廣州前往印度、大食的海上航線經(jīng)過此地?!吨袊《纫娐勪洝钒l(fā)現(xiàn)“海獸”的海域應(yīng)是從巴士拉出發(fā)向東航行的第二個海“拉爾?!?,即今阿拉伯海東部靠近印度西海岸的海域,劉半農(nóng)翻譯的版本稱是“西印度”。⑧劉半農(nóng)、劉小蕙譯:《蘇萊曼東游記》,北京:中華書局,1937年,第2頁?!丁从《日洚愑洝凳鲆分猩倘擞龅健柏暥艩桇~”的“哈爾干海”,⑨《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第160—161頁。大致相當(dāng)于今印度半島之東的孟加拉灣?!秮啔v山大遠征記》中尼阿卡斯發(fā)現(xiàn)鯨魚之地為“蘇伊扎”附近,也是印度海域。

        可見,唐代中國、大食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以及希臘—羅馬世界尼阿卡斯與鯨魚故事,發(fā)生地點均與古印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且故事情節(jié)和印度商人與摩竭魚的佛本生系列故事高度相似。筆者認為,《嶺表錄異》《中國印度見聞錄》所載的商人與鯨魚故事、《亞歷山大遠征記》中尼阿卡斯與鯨魚的故事,歷史源頭均是印度,原型是佛本生故事中的商人與摩竭魚故事。

        陳寅恪先生曾指出,世界神話故事多起源于天竺,佛教傳入中國后,印度神話故事亦隨之傳入。⑩陳寅?。骸段饔斡浶实茏庸适轮葑儭?,載《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217—223頁。許多歐洲學(xué)者也認為,印度是大部分歐洲民間故事的故鄉(xiāng)。?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校:《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xu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14—17頁。埃爾文·羅德(Еrwin Rоhdе,1845—1898)進一步指出,歐洲流傳的大魚故事,源頭是古代東方(印度)的旅行故事。?Cоrnеliа Cаtlin Cоultеr, “Тhе ‘Grеаt Fish’ in Anсiеnt аnd Mеdiеvаl Stоrу,” р. 38.古代東至中國、西至希臘—羅馬世界廣泛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進一步印證了以上學(xué)者的判斷。

        三、吸收與變異:商人與鯨魚航海故事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流播

        產(chǎn)生于印度的商人與摩竭魚故事,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動中,先后傳播至包括唐、大食、羅馬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并與接納之地的文化相結(jié)合,在不同地區(qū)形成了既有相似情節(jié)、又各具特色的商人與鯨魚航海故事。

        商人與摩竭魚故事向希臘—羅馬世界的傳播,應(yīng)與公元前4世紀(jì)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前356—前323)的東征有關(guān)。亞歷山大東征之前,希臘關(guān)于印度的知識大都是從波斯間接得到的,《希羅多德歷史》中關(guān)于印度的記載多稱“根據(jù)波斯人的說法”。①王以鑄譯:《希羅多德歷史》第1卷,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年,第241頁。亞歷山大東征返回時帶回了大量關(guān)于印度的第一手資料,并為《自然史》(Nаturаl Histоrу)等諸多希臘著作所引用。②Cоrnеliа Cаtlin Cоultеr, “Тhе ‘Grеаt Fish’ in Anсiеnt аnd Mеdiеvаl Stоrу,” р. 32.亞歷山大東征客觀上促進了希臘與印度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商人與摩竭魚故事應(yīng)是隨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軍隊從印度傳播至希臘的,其中的一個版本以尼阿卡斯在“蘇伊扎”海域與鯨魚相遇并主動迎戰(zhàn)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但同時也應(yīng)看到,亞歷山大東征之前希臘關(guān)于印度的知識多來源于波斯,印度的商人與摩竭魚故事也存在著經(jīng)波斯傳播至希臘的可能。

        商人與摩竭魚故事向大食的傳播較為復(fù)雜。一方面,印度與波斯地區(qū)在公元前就存在著廣泛的海上貿(mào)易,《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安息人善于經(jīng)商,“民商賈用車及船,行旁國或數(shù)千里”③《史記》卷123《大宛列傳》,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3839頁。,安息東部的印度地區(qū)是其重要的貿(mào)易對象。印度佛本生故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五百商人入海采寶的故事,也從側(cè)面反映出當(dāng)時印度海上貿(mào)易的發(fā)達。在安息與印度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互動中,包括商人與摩竭魚故事在內(nèi)的印度佛本生故事有可能傳播至安息及周邊地區(qū),后又從安息地區(qū)傳播至阿拉伯半島。

        另一方面,亞歷山大東征后,大量與亞歷山大有關(guān)的故事在希臘—羅馬世界廣泛流傳,在波斯和東方版本的亞歷山大傳奇故事中,亞歷山大見到了“頭如山,口如洞,牙齒閃著死亡的寒光,身上的甲殼像游動的大山”④Riсhаrd Stоnеmаn, Kуlе Еriсksоn, Iаn Riсhаrd Nеttоn, Thе Аlехаndеr Rоmаnсе in Pеrsiа аnd thе Eаst. Eelde: Barkhuis, 2012, p.196.(引文為筆者翻譯。)的鯨魚,說明希臘—羅馬世界與鯨魚有關(guān)的航海故事也流傳至波斯及周邊地區(qū)。東漢時期,波斯與印度、大秦之間的往來進一步加強,《后漢書·西域傳》稱大秦“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天竺國“西與大秦通,有大秦珍物”。⑤《后漢書》卷88《西域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2919、2921頁。10世紀(jì)左右大食文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商人與鯨魚故事,應(yīng)是在西至地中海、東至印度洋的多元文明中逐漸形成的,并與大食商人的海上貿(mào)易和旅行相結(jié)合,最終形成了大食版本的商人與鯨魚故事。

        商人與鯨魚航海故事向古代中國的流傳,應(yīng)得益于佛教的東傳,陳寅恪先生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后,印度神話故事亦隨之傳入。⑥陳寅?。骸段饔斡浶实茏庸适轮葑儭罚d《金明館叢稿二編》,第217—223頁。佛教傳入中國后,許多印度高僧來到中國,一些中國僧人也前往印度求佛法,大量佛經(jīng)在中國得到譯行。在佛教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包括商人與摩竭魚故事在內(nèi)的印度佛本生故事也在中國得到流傳。

        同時,中國版本的商人與海鰌故事,與海上絲綢之路跨海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互動也密切相關(guān)。9—10世紀(jì)唐與大食之間的海上航線較為成熟,商人與摩竭魚佛本生故事、大食版本的商人與鯨魚故事,可能經(jīng)海上絲綢之路流傳至中國?!稁X表錄異》所載的商人與海鰌故事中,“海鰌”即鯨魚,“吞舟之說”是與“吞舟之魚”有關(guān)的傳說,《莊子》即載有“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而蟻能苦之”⑦(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8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773—774頁?!俄n非子》《戰(zhàn)國策》也載有類似故事,見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增訂本)》卷8《說林》下,上海:中華書局,1958年,第476頁;(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xié)校:《戰(zhàn)國策箋證》卷8《靖郭君將城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91頁。的寓言。因此,可能是基于中國原有的海鰌形象和“吞舟之魚”的傳說,嫁接以佛本生故事中商人與摩竭魚的故事情節(jié),再借鑒大食故事的敘述方式,最終形成了《嶺表錄異》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商人與海鰌故事。

        不同地區(qū)流傳的商人與鯨魚故事在內(nèi)容上各有側(cè)重。印度商人與摩竭魚佛本生故事講述了摩竭魚的巨大體型及吞舟之險,千鈞一發(fā)之際,以商人誦念佛或菩薩之名的方式脫險,重在宣揚佛教法力以爭取信眾?!稁X表錄異》描寫了海鰌的巨大體型及潛在危險,表達了商人對海鰌極度恐懼的心情,為避免海鰌之難,商人采取沿海岸線航行的方式返回廣州,這與古代中國重視陸地而對海洋關(guān)注不夠的農(nóng)耕文明類型有關(guān)?!吨袊《纫娐勪洝分卦谥v述商人海上航行時的見聞,較為生動地描寫了商人與鯨魚的遭遇,與大食人長于航海經(jīng)商的傳統(tǒng)相符?!秮啔v山大遠征記》以史家的筆法還原了尼阿卡斯與鯨魚相遇的過程,希臘艦隊主動應(yīng)對鯨魚可能帶來的威脅,體現(xiàn)了古希臘人的冒險精神,并對商人與鯨魚故事其他版本在歐洲的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互動中,情節(jié)相似的故事在更大范圍內(nèi)流傳時,往往會在保留故事原有框架的同時,適應(yīng)各自的文化背景進行一定改造,剔除一些故事原有而與本地區(qū)無關(guān)的“他者”文化因素,并增加一些與“我者”文化密切相關(guān)的新元素,賦予故事特定的講述主旨。

        結(jié) 語

        產(chǎn)生于印度的商人與摩竭魚故事之所以能夠在亞歐大陸廣泛流播,與印度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有關(guān)。在以古代中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交通網(wǎng)中,印度處在中國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海上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從地中海沿岸出發(fā)的海上航線,在東岸經(jīng)內(nèi)河航線或陸路交通可前往西亞,從波斯灣航海又可至印度等地區(qū),印度以其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便利交通,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互動的策源地和中轉(zhuǎn)站,為印度文化的對外傳播創(chuàng)造了天然的條件。正是通過連接古代中國與羅馬帝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交通網(wǎng),印度的商人與摩竭魚佛本生故事通過船員、士兵、商人、使節(jié)、僧侶等群體,從印度先后傳播到西至羅馬、東至中國的亞歐大陸廣大地區(qū),并與接納之地的文化相結(jié)合,形成了幾個既有雷同情節(jié)、又各具特點的商人與鯨魚故事。

        10世紀(jì)前后,位于海上絲綢之路交通網(wǎng)兩端的中國和羅馬并未建立直接聯(lián)系,但這并不影響兩個相隔遙遠國家之間的間接交流,中國與羅馬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互動,海路多是以大食等民族為中介進行的。印度商人與摩竭魚佛本生故事在亞歐大陸的流播與變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交通網(wǎng)中羅馬、大食、中國以及印度地區(qū)多元文明互動的基本格局。

        商人與鯨魚類型的航海故事篇幅較短、情節(jié)簡單、內(nèi)容單一,可能并沒有很高的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也不是古代中國、羅馬、印度、大食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互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但卻可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流傳較廣、持續(xù)較久的故事之一,它為理解古代中國、印度、大食以及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明互動提供了鮮活例證。

        猜你喜歡
        鯨魚商人印度
        小鯨魚
        幼兒100(2022年41期)2022-11-24 03:20:20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言而無信的商人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迷途鯨魚
        威尼斯商人
        鯨魚
        鯨魚島——拖延癥
        動漫星空(2018年4期)2018-10-26 02:11:54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av|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蜜桃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青青草在线公开免费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无VIP| 日本免费精品免费视频| 秋霞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av| 人妻av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电影|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国产精品涩涩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白袜脚足j棉袜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国产精品亚洲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福利| 女同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射死你天天日|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乐播 |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网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 无码 偷拍 中文字幕| 牛鞭伸入女人下身的真视频| Jizz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