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日的清晨,天空高遠,湛藍,明麗。那會兒,世界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多數(shù)人仍沉睡在夢鄉(xiāng)里,只有少許迷蒙的窗口透出幾縷溫暖的輕柔。我拘謹而輕盈地踏著薄霧和露珠,小心翼翼行走在那片讓我魂牽夢縈的土地上。
一踏上這塊土地,我的心就微微震顫了。
大草原,這名字就無端地從心頭涌出,揮之不去。
初識草原,緣于小學課本上那篇《草原英雄小姐妹》,年少無知的我,就一下子記住了草原,牛羊,還有那對勇敢的小姐妹。
天空中飄過一抹嫣紅的云朵,彩云之上,是靜謐的蔚藍,藍得深不見底,藍得如水漂洗過的絲絹,清冽,純凈。
美麗的那拉提大草原,便鋪陳在我的視野里,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偉岸著向前延伸。
一望無垠的天宇下,雪白的氈房星星點點地散落在碧綠的草原上,如飄落的云朵。微風輕輕搖曳著綠草深深,各種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紅。
好一派祥和迷人的景色!
2
不覺中,我來到了一牧民的氈房跟前。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阿媽正在氈房前擠著牛奶。她的皮膚呈古銅色,傳遞出健康的信號。
只見她蹲在奶牛的身邊,兩手一上一下擼著,隨著她有節(jié)律的動作,乳白色的奶汁便淚淚地流到下面接著的塑料桶內(nèi)。而奶牛卻安靜地站著,一動不動,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屏住呼吸,愣愣地看著,生怕驚擾了奶牛。
終于,阿媽擠完了牛奶,直起酸麻的腰,不停地用拳頭敲打著腰部,她抬起頭微笑著注視著我。
“遠方來的姑娘,歡迎你啊?!?/p>
不算標準但能聽得懂的普通話,宛若春風吹進心里,讓我一暖。
3
阿媽的背有些微駝,醬紫色的長裙略顯臃腫。盤在頭頂?shù)陌l(fā)髻有些零亂,用一條墨綠色的絲巾包裹著,但人卻很精神。
她客氣地把我引進了氈房。頓時,一股哈薩克人家特有的奶香味撲面而來。
老阿媽端來了酸奶、酥油、奶酪餡餅。
我學著阿媽的樣子,盤腿坐在鋪著羊毛氈子的炕頭上,拿起一塊奶酪,邊吃邊好奇地問起了哈薩克人是如何制作這些奶制品的。
老阿媽笑咪咪地娓娓道來。
哈薩克的奶食大致分食品和飲料兩種。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黃酥油、奶皮子、奶疙瘩。
把鮮羊奶或鮮牛奶裝進瓷罐里發(fā)酵為酸奶后,用杵桿上萬次攪動,即可從酸奶里分離出糊狀的白酥油。把白酥油熬去水分后即成黃酥油,一般只得五成。鮮奶煮熬六七小時后,表面凝成一層皮,用筷子輕柔挑起,放通風處陰干為奶皮子。將取出白酥油的酸奶經(jīng)慢火煮熬后,放入布袋,擠出酸水,再制作成碎塊狀或團成圓球狀,晾干,即成奶疙瘩。奶疙瘩質(zhì)硬,味酸,泡奶茶妙米吃,咀嚼時酸中帶有香味。
奶食品中的飲料主要有鮮奶、奶茶、臥奶子和奶酒等。一日三餐,牧民早、午都喝茶。奶茶配以酥油、奶疙瘩、炒米、紅糖和馕餅?;蛘咴偌邮炖溲蛉猓詠砦睹罒o比。
酸奶也是哈薩克人特制的,由鮮奶直接發(fā)酵而成,樣子很像豆腐腦,味道特殊,香美可口,夏日食之消暑解熱。
老媽媽滔滔不絕地邊比劃邊說著,據(jù)老人說,奶酒,俗稱馬奶酒,是奶酒類中最為上等的。只有來了尊貴的客人才拿出來招待。
手抓肉是牧民常吃的飯食。吃法是將全羊切成若干塊(頭、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鍋,大火煮至紅肉變色即可食之。手抓肉,鮮嫩,不油不膩,容易消化。
聊完了吃的,我話題一轉(zhuǎn),接著問起了她家的境況。
阿媽的臉上霎時綻開了笑靨。
她輕舒了口氣,用手撐著炕頭站了起來,伸手從燒著牛糞的火爐上端下滾燙的茶壺,用小勺從裝奶的瓦罐里舀出幾勺燒煮好的牛奶,又放上少許鹽巴,將濃濃的茶水沖進碗里,氈房里立刻充滿了奶茶清香。
阿媽把沖好的奶茶遞到我手里,慈祥的眼神中漾滿了母愛的光影,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微笑,仿佛能融化了空氣。
“喝吧,姑娘,來到草原,奶茶是一定要喝的?!?/p>
我接過奶茶,看見阿媽被太陽曬得黝黑的手背上,突起的血管像爬行的蚯蚓一樣交錯縱橫,皮膚粗糙,每根指頭的關節(jié)又大又粗,差不多都變形了,像極了長滿節(jié)子的枯樹枝。
我的心不由一顫,這樣一雙手,這樣一張臉,該是經(jīng)歷了多少歲月的磨難啊。
4
我們有兩個兒子和女兒,孩子們都在省城上學,年年假期都會回來幫家里放牧牛羊。平時只有我們老兩口,日子過得還算舒坦。
早些年,我們過著游牧的日子,每年都要轉(zhuǎn)場好幾次,馬馱,馬車拉,帳房啊鍋碗瓢盆啊,一切必需的家什都不能少。春天,趕著牛羊去草木旺盛的草場放牧,渴了飲山泉,餓了就啃幾口干馕,方圓幾十里也見不到一家人,陪伴我們的只有牛羊、牧犬和無邊無際的草原、天空。
每天清晨,天邊剛透出些微亮,一家人就起床了。孩子們把新鮮的牛糞晾曬在外面,再把前幾天曬干的牛糞塊碼好。我們煮飯、熬茶和打馕,燒的全是晾干了的牛糞塊,冬天也靠它取暖。孩子的爸爸把和小牛隔離開的奶牛一頭頭牽到氈房門口的木樁子上拴著,我再挨個地擠奶,擠完后才讓小牛犢吃。爸爸還要查看哪些體弱的、有病的、腿瘸走不動的牛羊,把它們?nèi)ζ饋?,給它們喂草喂料。
到了夜里,昏暗的油燈下,一家人才能坐下來慢慢地品嘗奶茶,說一些明天的計劃和今后的打算。有時候半夜三更,孩子們會被野狼的吼叫聲嚇醒,躲在大人懷里瑟瑟發(fā)抖。
逢接生小羔羊、小牛犢時,我們會成夜成夜地守候在牲口圈里,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它們。遇見沒奶的小羊小牛,我們就擠來牛奶,一只一只地喂。遇見難產(chǎn)的牛羊,我們就親自接生,給它們按摩助產(chǎn)。為了這些小生靈,我們基本就沒睡過幾個囫圇覺??匆娺@些活蹦亂跳的牛羊羔子,我們的心里樂開了花,所有的苦累都忘得一干二凈了。
5
在我生第一個孩子時,正趕上轉(zhuǎn)場,茫茫草原,除了地上的牛羊,天上的鳥兒,一個人影也不見。肚子疼了好幾天,一直生不下來,我痛苦地在氈房炕頭上呻吟著,喊叫著,痛得直打滾,汗水打濕了頭發(fā),眼看要出人命了,去請醫(yī)生肯定來不及了。孩子的爸爸快要急瘋了,萬般無奈下,他燒好了熱水,用鹽水洗干凈了手,冒險給我接生,硬生生把孩子拽了出來。幸好老天有眼,大人孩子都平安。
剛剛生下孩子不久,我們就用襁褓裹著孩子背在身上,繼續(xù)趕路。走到哪兒孩子就背到哪兒,渴了餓了也在馬背上吃奶。等過了三四歲,孩子就可以自己騎馬,跟著牧羊了。
“啊,你們生孩子不坐月子嗎?三四歲就敢騎馬了?”
我甚是懷疑自己的聽覺發(fā)生了障礙。
阿媽邊給我碗里加奶茶邊說:“我們哈薩克人從不坐月子,孩子生下后就擠牛奶,燒茶煮飯,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我們草原,馬背就是孩子的搖籃,是孩子的家。孩子們從小就要學會騎馬,他們的屁股比牛皮還要結實,那是他們從小騎馬磨礪出來的?!?/p>
我喝了口奶茶,心里既敬佩又新奇,豎起耳朵繼續(xù)聽阿媽繪聲繪色地講述。
6
到了秋天,我們要邊放牧牛羊,邊用釤鐮打下冬季的青草,等青草晾曬干后,用馬車一車一車地拉到固定地點,我用叉子叉起幾十公斤重的草捆,一個一個舉過頭頂,孩子的爸爸接住垛好。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飯都吃不下了,可再累也得干啊,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牛羊連草根都找不到時,這草可就是救命的糧啊,沒有牛羊,我們牧民就沒有了盼頭,沒有了希望。
遇到夏天雨水少,草長得不好時,牛羊在冬天就要遭殃了,尤其是暴風雪天氣,那是最令我們牧民發(fā)愁的日子。
在草原上,牛羊就如同我們的孩子,也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
它們像天上的云,白花花地散落在草原上,從天的這頭游走到那頭,無論到哪兒,都牽著我們的心。
·作者簡介·
王語軒,本名王蘭.新疆伊犁人。90后,愛好詩歌、散文,作品散見于《星星散文詩》《吐魯番》《中外散文詩》《太湖》《散文詩》等刊物,有詩歌收入2015—2016《中國新詩年鑒》《青年詩歌年鑒》。
點評:其實,對于文字的調(diào)遣,只要你觸摸到了其組合排列的秘密,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是一個標題,你也能感受到作者將要在接下來的行文中為你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在王語軒《草原,生命的課堂》中,我再次印證了這樣的閱讀經(jīng)驗,那就是走進生活,向生活學習,感悟生命存在的本真。
在人們的印象中,草原遼闊,綠意盎然,背景有巍峨的雪山,浩蕩的云杉林海,無不充滿著浪漫,充滿著神秘,充滿著生活的自由和無拘無束,就連長期生活在草原的牧民,也成為匆匆過客打卡旅游的話題。然而,草原,美麗的大草原,草原深處的生活,果真如此充滿詩意和浪漫嗎?在《草原,生命的課堂》一文中,作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屬于草原生活最本真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筆者給這篇文章的定位是故事性散文。作者通過在那拉提草原行走,偶遇一戶哈薩克族牧民人家,在牧民女主人熱情的接待中,為我們打開了象征著草原日常生活的場景。
以散文的方式來講故事,關鍵在于故事要吸引人,同樣得有合理恰當?shù)膽夷睿靡龑ёx者能夠讀下去。如果沒有懸念,至少也需要細節(jié),細節(jié)的存在,可以為我們還原一個不加修飾的故事。顯然,王語軒在她為我們講述草原牧民的故事中,細節(jié)的運用是成功的。作者通過牧民家的女主人擠奶、講述特色生活美食的制作、招待客人、生養(yǎng)孩子、秋天用衫鐮打草、堆碼草垛、牛羊接生等等細節(jié),為我們還原草原牧民日常的真實生活,同時,栓釋生活的本真。
當然,在故事中插入草原牧民生活的民俗文化,也是人們了解牧民生活的一個窗口,比如酥油、奶皮子、酸奶疙瘩的制作過程,奶茶的熬制,以至于肉食的吃法均體現(xiàn)出了草原牧民在長期草原生活中豐盈的生活技巧和生存智慧。所以,無論是寫散文,還是寫小說,關照人的存在是永恒的主題。王語軒在寫草原婦女的生育兒女恰恰表達的就是愛,婦女付出的辛苦,對于生命的關愛,更是一種挑戰(zhàn)和考驗——草原婦女生完孩子是不坐月子的。在我們看來,這絕對是不可思議之事,而正是因為不可思議,才顯示出了生命的可貴和值得尊重。
這篇故事性散文最具有特質(zhì),也最具有散文特征的地方,應該是本文的開篇和結尾部分,尤其是結尾部分:“在草原上,牛羊就如同我們的孩子……創(chuàng)門像天上的云,白花花地散落在草原上,從天的這頭游走到那頭,無論到哪兒,都牽著我們的心?!币栽苼硇稳莶菰难蛉阂姽植惑@,要想寫出新意,并不容易。但作者以關照草原生命的角度,將羊群喻為牧民的孩子,我們這樣來理解,草原就是倒過來的天空,放牧在草原天空的孩子,就像游弋的白色云朵,無論它們?nèi)绾涡凶撸叨噙h,飛多高,都是牧民心里的牽掛,文字的美感就是這樣得到了升華。
這篇散文的不足之處,我以為寫實的故事雖然能讓我們最直接了解到生活的在場,但同樣是寫實,也會不同程度削弱文本的閱讀吸引力,如果作者類似題材的寫作中,能夠更多地巧妙融入詩歌、散文等語言特色,以更加凝練的語言來實現(xiàn)敘述的精致和語言的節(jié)制,那么,我們會看到更加精彩的生命的課堂。(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