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蓄金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和國際地位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但一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還有待提高。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要有指向性地開展準則意志的培養(yǎng)、社會公共道德和尊老愛幼尊重他人的教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需要。在當前形勢下,鞏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和諧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我們應該以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成為誠實、文明、聰明、有道德的接班人為目標。我們要發(fā)揮網上陣地的有效作用,借助媒介融合的發(fā)展背景,促進思政教育的長遠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教育實踐活動,需要通過教育實踐載體對高校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教育功能必須加強教育實踐載體的協同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全過程協同育人。高校課堂是對高校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加強課程載體協同創(chuàng)新,應當充分實現高校課堂的育人功能,把握好課堂育人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充分考慮到青年高校生的發(fā)展需求,要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要努力做到其他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备咝R粩嗉訌娝枷胝卫碚摻逃龑I(yè)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優(yōu)秀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鼓勵教師采用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式教學,將社會案列融入課堂教學,調動起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感知社會問題,提升自身判斷力??傊?,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努力把思政課打造成為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課”[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熱點,“學習強國”“騰訊會議”“釘釘”都是當前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高校必須要加強網絡教育載體協同創(chuàng)新。當前,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網絡傳媒已經取代紙質傳媒成為傳遞信息的新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掌握網絡傳媒的話語權,通過網絡傳媒,將“學習強國”“騰訊會議”“釘釘”“微博”“微信”“QQ”等學生樂于接受的網絡工具有效利用起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牢牢把握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2]。
當前較為開放的媒介融合環(huán)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各種各樣網絡平臺的搭建和創(chuàng)造,也為現如今人們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這些或多或少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現如今高校大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個體意識,高校大學生在針對網絡文化進行傳播和獲取的過程和手段中,一步一步的加強了對自身價值和自我的認同。在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網絡思政教育之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團隊和教師往往缺乏,對思政接受主體的關注和關懷,教師往往在針對學生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強調教材的書面知識和思政教育的理論,這樣讓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充滿了說教的色彩,教師也無法很好地依據思政課堂,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設計。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很容易激發(fā)當前高校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反感心理,從而導致思政教育適得其反,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甚至有可能干擾和影響學生其他專業(yè)科目的學習。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的應用,先進的互聯網教學手段,成為當今高校思政教育的必備手段,但是教師如何利用網絡文化,同思政教育相結合,調動高校大學生在思政教育課堂中,課堂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成為現如今有待解決的難題之一[3]。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認同的構建,需要師生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對其進行支撐,才能得以構建,教師在對高校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時,應該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自身的教學手段,將課堂交還與學生,擺脫以理論和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將與網絡文化相結合的思政教學課堂,主要重心放在以學生為主題的意識關注上。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大學生在網絡思政課堂中的參與度和興趣,引導學生對思政教育話題,進行主動的學習,構建師生平等的思政教育課堂。此外,教師要積極的弱化,關于在網絡思政課堂中說教的色彩,選用一些在現實中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實際性的,生動政治教育案例,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和案例中,從而獲得自己對政治和思想的感悟,產生對今后人生的思考。思政教師在于高校大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思政教育課堂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也能夠通過與高校大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到獲得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反饋,從而在選擇思政教育教材時,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有效地幫助高校思政教育,加強對學生的主觀能動認知。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現如今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在帶動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便利時,也逐漸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潛在危險和亂紀行為,我國目前對于互聯網和虛擬世界的監(jiān)管力度和法律條文還沒有完善,使得網絡管理現在扔處于一個較為混亂的情況。而當前的網絡行為和網絡信息,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錯誤的價值觀容易導致學生的不良行為和道德缺陷,這樣極大的不利于高校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學習,更有嚴重的大學生會受到不良社會組織和詐騙人員的引導,從而做出損害自己危害他人的行為。因此,在當前媒介融合視域上與網絡文化相結合,進行思政教育,還應該融入加強,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理念,教師要做好對高校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引導規(guī)范他們的網絡行[4]。
首先,高校的思政教師和相關的部門,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導和健康,開展一個專門負責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向高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在日常也可以向專門的心理學教師進行咨詢,并聯合心理學教師開展各種心理健康講座,制作和設計關于心理健康和網絡規(guī)范行為的宣傳片,利用網絡文化傳播形式向學生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及時地提醒學生規(guī)避不良的網絡信息和心理問題。這樣通過建設專有的服務平臺,引導學生合理的處理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消除生活和學習中的不健康心理,讓高校大學生用一種更加健康和輕松的心態(tài)去,接受思政教育。其次,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發(fā)揮網絡文化的優(yōu)勢和長處,幫助教師及時的獲得和掌握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反饋,從而讓高校大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對思政教學理念進行學習,在課堂學習中也更加具有參與性。這樣學生能夠在施政理論教育的幫助下,對思政理論進行實踐,利用理論指導自己在日常中的學習、判斷和生活,從而實現了將思政理論同身邊的生活相結合,最終落實到實踐[5]。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是一個網絡和科技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有著許多的機遇,也有許多的挑戰(zhàn),而如何發(fā)揮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網絡文化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優(yōu)勢,規(guī)避當前互聯網上所帶來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學方向。本人立足于當前21世紀媒介融合時代背景,對當前網絡文化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現狀和策略提出了以上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