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主要能源是在建筑工程建設中使用比例比較高的能源,主要能源對于項目的整體質量、架構穩(wěn)定性、效益等都會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主要能源占據(jù)建筑能源費用的總比例在70%左右,其中包括了鋼筋等金屬能源、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施工必須能源,以及建筑工程建設中需要特殊使用的專用建筑能源[1]。
輔助能源主要是工程建設過程中消耗的非主要能源,輔助能源在工程中的應用不會太多,包括砂子、玻璃能源和白石灰等等,費用占據(jù)的比例很小,但是其使用的合理性也會決定建筑的結構性能。
轉型能源是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非實體能源,是建筑工程中最必不可少的能源,包括各種模板、腳手架等等。轉型能源可以在建筑工程中重復使用,會產(chǎn)生一定的折舊費用需要統(tǒng)計在建筑工程費用當中。
建筑能源原價是建筑能源的出廠價格,能源原價中并沒有加入建筑能源的周轉費用,也沒有產(chǎn)生流通所導致的疊加費用。
建筑能源從出廠到施工現(xiàn)場往往需要很長的運輸距離,因此建筑能源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一定運輸費用。有些建筑工程使用能源比較特殊,工程所在地不能提供,往往需要從比較遙遠的地方運輸,導致運輸途中還會產(chǎn)生其他雜費,尤其是在跨省市運輸時雜費更多[2]。其中包括貨車的運輸費用、車輛調配費用、泊車費用、能源裝卸費用等等。有些能源比較重,還會產(chǎn)生噸位、體積等其他附加費用。
在建筑能源運輸?shù)倪^程中,由于道路顛簸等因素,一些散裝類能源包括水泥和砂子等等,會在裝卸的過程中產(chǎn)生較大的損耗;大型建筑能源雖經(jīng)過嚴密包裝,但也有一定的幾率在運輸?shù)倪^程中出現(xiàn)損壞,損耗相對會小很多。這些在運輸中導致能源損耗就是建筑能源的運輸損耗,也會計入到能源費用當中。
目前建筑能源的價格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導致建筑工程的效益也隨之上漲。由于能源的價格甚至能達到建筑工程總效益的60%以上,將裝飾工程計入其中,所有的建筑工程都有超過60%的效益在能源上。因此,能源價格的波動對于工程效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結合相關研究,如果影響工程效益的其他因素基本不變,在建筑材價格上浮1%,工程效益就會提升0.6%以上[3]。如果建筑能源波動比較大,工程建設的施工單位往往會處于比較消極的位置,因為施工單位受制于業(yè)主和建設單位,所以需要承受合同中的隱藏性損失,所以在核對賬目時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工程合同糾紛。
在能源節(jié)約的情況下,就會干擾施工單位正常的采購計劃,有些施工單位為了能降低工程效益會選擇延遲采購的策略,在能源價格下降以后再進行采購。由于原料不足,導致施工的進度也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尤其是在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見,比如一些單體工程或者獨體工程。在工期延長之后,為了能夠追趕工程,施工單位會盲目追求工期,導致對工程質量控制嚴重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工程的能源下降可能會導致施工單位選擇單價更低的能源,這些能源會有一些性能上的問題,并不適合建筑的建造;或者在施工過程中減少能源的用量,以降低能源的費用。這些手段同樣會導致工程的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并且會導致大量的返修,造成極高的浪費。
在一些總價或者單價合同當中,對于工程效益都作出了明確的款項限制,使得工程效益難以在施工中出現(xiàn)變更,一旦施工過程中能源價格出現(xiàn)了上漲,施工單位必然會承擔更多支出,于是施工單位的利潤會明顯降低,有些施工單位甚至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出現(xiàn)虧本的情況。在施工單位不能有效回收資金的情況下,會導致施工單位的資本產(chǎn)生很大的損失,無法正常支付職工工資和歸還工程貸款,有些工程甚至會因此而停工。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需要根據(jù)工程效益的增長率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差價預備費用,工程效益的增長率應該由有關部門公示,如果有工程價格指數(shù)和實際情況之間有明顯的不匹配,就需要重新進行工程價格指數(shù)的科學評估,以通過合理設置工程價格指數(shù)來避免對效益產(chǎn)生過大影響。
為了減少因為建筑能源價格變化導致工程合同出現(xiàn)糾紛,就需要保證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簽下工程分包相關條款的合同是平等互利的。為了避免施工單位承受過多的風險,可以在合同中采取一定措施。通過設定合理的臨界值,比如施工單位無利潤和施工單位需要承擔一定的市場競爭風險時,設置特殊的結算方式。例如,能源的價格占工程總效益的70%時,就能夠估算出能源價格上漲兩成會導致工程效益上浮15%左右,如果施工單位的利潤為5%,就會導致施工方有10%的損失。因此,可以將建筑能源價格的上漲20%作為臨界值,制定超過臨界值時結算的規(guī)則。
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國家的宏觀政策,都會導致建筑能源的價格發(fā)生大幅度波動,所以對于相關工程的控制部分,應該結合現(xiàn)有的形式,制定科學的控制政策,通過合理運用宏觀調控手段避免建材價格有過大的波動,避免對工程效益產(chǎn)生較大影響,從而縮短工程的工期,保證建筑的總體質量。
由于建筑工程需要面對工程能源節(jié)約的情況,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需要合作,以便能夠科學合理地應對采購方面的情況,保證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性價比的能源。比如建設單位可以使用墊資采購的模式,達到緩解施工單位資金壓力的目的,并及時對供貨商付款,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建筑工程的能源節(jié)約,會影響建筑的效益,而且會對建筑的工期、質量都造成破壞。因此,需要做好合同的簽訂,制定有效的控制政策,以及加強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加強合作,有效應對價格波動所導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