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萍
浙江華東測繪與工程安全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4
隨著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普遍應用,測繪信息化建設腳步迅速加快。測繪合同主要為測繪單位實施多項生產活動中,形成具有保存價值的資料,不僅包含各類圖表、磁帶,而且涉及衛(wèi)星照片、計算資料等。現階段,部分測繪生產單位將核心置于業(yè)務開發(fā)層面,對合同管理及利用有所忽視,難以實現測繪合同資源的實際價值,不利于測繪單位長足發(fā)展。多數測繪單位合同管理仍以手工記賬式等為主,提供合同信息服務主要為數據刻錄等,合同資源沒有得到科學管理。因此,須加強測繪合同信息化建設,并確保其數據信息安全性,提升合同資源利用率,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更佳服務。
合同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合同種類繁多,一般企業(yè)經濟業(yè)務中簽訂的合同多數是雙方都承擔責任的雙務合同、有償合同。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合同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雙方的主體、主要標的物、價款或報酬,保障合同執(zhí)行的各項條款,如驗收條款、違約責任條款、不可抗力、爭議解決條款等;簽字蓋章頁[1]。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是測繪合同館,館藏資料按類型劃分大致可分為:大地成果、航空攝影資料、電子數據、各系列比例尺紙質地形圖及歷史等。按載體形態(tài)分有紙質文檔、照片、底片、膠片、印刷圖、光盤等。而且隨著測繪事業(yè)的不斷強大和基礎地理信息化建設的大力發(fā)展以及未來測繪成果匯交工作的加強,需要歸檔的測繪合同數量還會將大幅度的提高[2]。總體而言,保密、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載體不一、形態(tài)不一、厚薄不一、年代不一是測繪合同館館藏測繪合同的特點。
隨著我國城市社會的發(fā)展,現代化、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項目的規(guī)模以及數量,這就導致了需要越來越多的測繪工作人員,但是現階段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測繪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水平達不到既定的要求,而且測繪人員的數量又少,所以這些測繪人員在實際的測繪作業(yè)中就容易出現測量誤差,這會造成很大的質量問題,而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安全隱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地理信息產品的應用日益廣泛,將地理信息產品和其他信息產品組合起來就會形成綜合產品,使得地理信息產品的利用價值逐漸被顯現出來。部分測繪合同管理人員為了追求私利,泄漏測繪合同信息,還有些甚至將科研成果占為己有,極大程度地增加了測繪合同工作的復雜程度。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旨在為城市建設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化服務[3]。
當前許多地方均已開展測繪信息化管理,主要是由當地房管局的測繪及合同部門進行管理。但是從當前的測繪合同信息化管理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測繪合同資料廣泛而且分散,且具有屬地化管理的特點,紙質合同缺乏整體性規(guī)劃,安全性較差,這為信息化管理帶來了挑戰(zhàn)。其次,缺乏統(tǒng)一健全的管理機制,測繪合同管理信息化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規(guī)章制度不夠嚴謹,信息化缺乏統(tǒng)一管理,配套機制也不夠完善。最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當前的信息化管理相對簡單,信息化建設不夠細致。
我國測繪合同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信息技術對合同管理工作的巨大沖擊,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合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手工管理模式已經被現代化管理模式所取代,確保電子合同信息資源的安全性也成為了合同工作的重點。然而有些地區(qū)的測繪合同管理制度還是延用著傳統(tǒng)方式,沒有將信息技術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考慮其中,致使測繪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沒有發(fā)揮出指導性作用,測繪合同管理雜亂無章[4]。
社會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對測繪合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測繪活動與日俱增,有國家層次的基礎測繪活動、各單位根據專業(yè)需求形成的專業(yè)測繪合同、為某種特殊需求形成的特殊測繪合同以及與測繪工作和軍事地形保障有關的現勢參考合同,這些不同類型的測繪合同形成和積累不斷激增,測繪合同管理模式由傳統(tǒng)的手工模式轉向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已經刻不容緩,是推動社會服務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指南。
準確來說,測繪合同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為了社會、城市發(fā)展而服務,而大多會采用不開放式的管理方法,也就是開發(fā)企業(yè)與產權業(yè)主,不會觸及測繪合同信息。另外測繪合同管理對于相關工作的宣傳力度比較小,這也導致社會利用效率偏低,無法滿足社會與城市發(fā)展建設的需求。其次傳統(tǒng)的人工管理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服務需求,例如查詢、添加、修改等,無疑是信息化更為便利一些,人工管理無論效率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用戶的要求。另外信息化建設能夠保證測繪合同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公開化,對于測繪合同管理工作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因此在服務上更容易滿足社會城市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出測繪合同管理的作用和價值[5]。
基礎設施為測繪合同信息化建設主要保障,其包含軟硬件內容較多,不僅包含機房、網絡,而且涉及數據庫、存儲等。通過使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形成合同信息化管理運行環(huán)境,為合同信息化安全運行提供保證。首先,針對機房建設層面,其應滿足我國相關標準,確保其機房建設安全性得以保證;其次,網絡、硬件支撐環(huán)境建設層面,應加強云計算技術應用,構建測繪單位內部云平臺。最后,服務器與合同存儲器。針對服務器系統(tǒng)而言,可利用虛擬化技術,使資源實現虛擬化管理,使資源利用分配更趨靈活性;合同數據存儲主要通過虛擬化技術,建立存儲資源庫,將合同數據資源實現統(tǒng)一管理[6]。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全面綜合考慮測繪合同的形式和內容、信息的保存及利用等環(huán)節(jié),采用現代化方式高效處理合同測繪信息,并且做好標注,為信息使用提供方便。三是分步驟地進行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必須做好數字化處理,明確信息化需求分析,規(guī)范合同信息化流程。此外需要優(yōu)化信息化建設,規(guī)范相應標準,構建統(tǒng)一的網絡系統(tǒng)與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采用云架構等方式,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共享。
由于我國情況相對復雜多樣,在實際監(jiān)管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農村管理工作難度大、相關資料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這就可能會導致糾紛等問題。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測繪技術對農村的集體進行詳細測繪,并在相關專業(yè)測繪部門級法律部門的配合下,賦予測繪數據法律效力。當出現所屬權、使用權等出現變更時,對該部分進行準確的定位和圈定,并及時將變更信息上傳至數據庫中,以此減少矛盾糾紛的發(fā)生。并且政府部門還能夠通過正射影像技術等測繪技術對使用情況實時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非法圈占、非法用地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切實保障我國資源物盡其用。
對于測繪工作而言,現代化的測繪工作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數據工具。要想順利使用這些手段和技術,就需要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隊伍,讓他們能夠很好地適應現階段的測繪工作要求。首先,根據現場要求培訓所有測繪管理工作人員,通過合理有效的培訓提升管理團隊工作質量。在企業(yè)內部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要求真抓實干并做好測量行為約束工作,測繪儀器的選擇必須符合標準,測繪方法與文件上傳路徑也需要符合規(guī)范。在工作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發(fā)生測繪數據不夠完整、不夠一致,甚至是測繪數據虛假的情況。其次,測繪工作部門還需要強化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訓工作,管理培訓要充分結合黨建、思政工作,相關人員要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房地產測繪的法律知識、技術知識、人員知識、經濟發(fā)展知識。比如,某測繪公司通過建立抖音、快手賬號,利用短視頻來發(fā)布法律小常識,這樣測繪人員可以在閑暇之余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更好地適應測繪工作。
因為在施工過程中,管理工作是以施工合同為核心進行開展的,所以對合同一定要進行全方位的審計與檢查,保證合同的可行性以及公平公正。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在合同履約期限內對合同進行定期的檢查以及審計,針對合同檢查構建完善以及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在檢查與審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就合同簽訂的合法合規(guī)性以及條款內容的完整性等進行檢查,針對所查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以及指導。
由于我國情況相對復雜多樣,在實際監(jiān)管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農村管理工作難度大、相關資料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這就可能會導致糾紛等問題。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測繪技術對農村的集體進行詳細測繪,并在相關專業(yè)測繪部門級法律部門的配合下,賦予測繪數據法律效力。當出現所屬權、使用權等出現變更時,對該部分進行準確的定位和圈定,并及時將變更信息上傳至數據庫中,以此減少矛盾糾紛的發(fā)生。并且政府部門還能夠通過正射影像技術等測繪技術對使用情況實時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非法圈占、非法用地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切實保障我國資源物盡其用。
建立健全測繪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重要約束,是信息化測繪合同管理重點。應根據合同管理實際狀況,將相關規(guī)范及標準完善,既要包含數據統(tǒng)一規(guī)范化管理、合同業(yè)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制度,也要涉及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安全防護機制,為合同管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供引領和支撐。規(guī)范化及標準化是合同信息化建設的基石,將規(guī)范化及標準化落于實處,根據合同管理部門狀況,明晰其崗位職責,完善相關監(jiān)督措施,明確合同整理方式,統(tǒng)一流程標準,實現制度約束力,以免出現人為失誤操作。首先,采取合同信息分布式共享制。根據實際網絡環(huán)境,充分利用數據庫、計算機科學技術,建立相應的資源信息發(fā)布平臺。在統(tǒng)一平臺技術支撐下,建立相應的資源信息發(fā)布及共享機制,實現各級合同資源中心信息發(fā)布,實現全國范圍內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合同資源信息利用率,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其次,建立并完善合同業(yè)務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根據測繪合同資料管理相關要求,建立完善的生命周期合同管理機制,形成規(guī)范測繪合同歸檔、發(fā)布、利用的長效制度,建立一體化管理體系,提升合同資料管理水平。
首先,應選用安全性較高的軟硬件系統(tǒng)及網絡技術,為合同信息化安全管理提供保障。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設備及時升級,確保數據信息歸檔、存儲等過程中安全性。其次,利用測繪地理信息合同原始性認證技術,建立測繪地理信息認證相關模型,以此檢測電子合同是否被修改,確保電子合同可靠認證。此外,通過可逆水印技術,構建合同信息精度模型,使電子合同日常便可完成存儲,確保合同數據信息收集和存儲便捷、可靠、安全。
測繪合同信息化建設,為一項持續(xù)性工作,需對合同資源進行全過程管控?,F階段,部分測繪單位對合同管理仍以傳統(tǒng)方式為主,不僅難以提升合同資料利用,而且合同管理效率低下,難以與當前時代發(fā)展潮流接軌。因此,加強測繪合同信息化建設為必由之路,不僅需完善相關合同管理制度,運用先進技術及管理方式,還需著力解決合同信息安全問題,進而形成測繪合同信息化管理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