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晉宋間中斯文化交流*

        2021-11-23 20:40:04薛克翹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21年1期

        薛克翹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100007,北京)

        中國與斯里蘭卡文化交流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因為《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當時的一條從中國南海到印度洋的航線,其中提到此航線的彼端為“已程不國”,多數(shù)學者以為此國名即師子洲的音譯,即今斯里蘭卡。[1]然而,中斯文化交流的第一個高潮是兩晉及劉宋時期形成的。

        1 兩晉時期的交流

        1.1 私訶條國

        到兩晉時期(265—420),中國人已經(jīng)明確地稱斯里蘭卡為師子國了。但是,我們還注意到,此時斯里蘭卡還有一個異稱,叫做“私訶條”(或私訶調、私呵調)。據(jù)《太平御覽》:

        支僧載《外國事》曰:私訶條國在大海中,地方二萬里,大山名三漫屈。有石井,井中生千葉白蓮花,數(shù)種井邊。石上有四佛足跡。每月六齋日,彌勒菩薩常以諸天神禮佛跡,畢便飛去。國王長者常作金樹銀花,銀樹金花,以供奉佛(卷七九七)。

        《外國事》曰:私呵調國王供養(yǎng)道人,日銀三兩(卷八一二)。

        支僧載《外國事》曰:私訶調國金道遼山有毗呵羅寺。寺中有石鼉,至有神靈。眾僧飲食欲盡,寺奴輒向石鼉作禮,于是食具(卷九三二)。[2]

        支僧載的生平事跡無從查找,其所作《外國事》一書也早已亡佚。因此,關于他的生平也只能根據(jù)一些蛛絲馬跡予以推測?!锻鈬隆酚涊d了不少印度佛教圣地的情況,各地間的里程也記得清楚,說明他很可能親歷過印度,但不一定去過斯里蘭卡。他關于“私訶條”國的記載,雖然我們一時不能確定其所提到兩座山名(“三漫屈”和“金道遼”)的來源,但卻基本可以斷定私訶條即斯里蘭卡。根據(jù)伯希和的觀點,私訶條的梵文為Simhadvipa。[3]與此相近的另一種譯法為私訶疊,見于支婁迦讖譯的《雜譬喻經(jīng)》:“海中有一國,名私訶疊。中多出珍寶,唯無石蜜?!盵4]

        支婁迦讖約活動于2世紀,為后漢時人。顯然,私訶疊、私訶條等都是同一個國名的音譯,意思是獅子島或獅子洲。到兩晉時期,已經(jīng)不大使用私訶疊和私訶條這樣的古老譯名了,甚至也不大使用師子洲這一譯名了(唐代義凈使用較多)。

        至于支僧載的生活年代,學界一般認為他西行印度在法顯之前,如果再考慮到私訶條國這一譯名的古老,則大體可以認為他活躍于西晉(265—316)前后。他對私訶條國的介紹,使中國人對斯里蘭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2 師子國人來華及奉獻

        1.2.1曇摩

        《高僧傳》卷十三《慧力傳》記曰:慧力于晉永和年間(345—356)到京師建康(今南京),興寧(363—365)中營建瓦官寺。后,寺內安置有戴安道(戴逵,326—396)雕塑的五尊佛像,及戴顒(戴逵次子,378—441)所鑄“丈六金像”,“又有師子國四尺二寸玉像,并皆在焉。昔師子國王聞晉孝武精于奉法,故遣沙門曇摩抑遠獻此佛。在道十余年,至義熙中乃達晉”。[5]其中,曇摩抑,可還原為梵文Dharmaditya(法日)或Dharmajit(法勝)。這是斯里蘭卡僧人來華的最早記錄。所贈玉像則開啟了斯里蘭卡向中國贈送佛像之先河,也是中國人初次領略到斯里蘭卡的造像藝術。

        《梁書·諸夷傳》亦記晉義熙初(約405 )師子國遣使獻玉像事。這是中斯間政府往來的最早記錄。曇摩也因此在中國史籍中留下名字。而這里的曇摩(梵文Dharma,巴利文Dhamma,常譯為達摩,或達磨)應即曇摩抑的省譯。

        曇摩帶來的這尊師子國玉佛非常著名,加上顧愷之(字長康,348—409)所繪維摩詰像,和戴逵的塑像,被稱為“瓦官寺三絕”,后世常被提起,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隋代費長房《歷代三寶紀》卷三記曰:“義熙元二年,師子國遣沙門曇摩來獻白玉像,高四尺二寸,此像今來在興善寺?!盵6]也就是說,這尊師子國使者沙門曇摩送來的玉像,到隋代已經(jīng)移送至長安大興善寺了。但是,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據(jù)《佛祖統(tǒng)紀》卷三六:“瓦官寺有師子國玉像,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軀,顧長康維摩畫圖,世謂之三絕。東昏侯取玉像,為潘貴妃毀作釧釵。都人為之嘆恨?!盵7]這也是可能的。

        唐人沈佺期有《紅樓院應制》七律,也提及曇摩:

        紅樓疑見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支遁愛山情謾切,曇摩泛海路空長。

        經(jīng)聲夜息聞天語,爐氣晨飄接御香。誰謂此中難可到,自憐深院得徊翔。[8]

        總之,這是中國斯里蘭卡間的一次佛教交流,也是一次藝術交流。

        1.2.2師子國婆羅門

        《高僧傳》卷六《道融傳》記載了一位師子國婆羅門的故事:

        師子國有一婆羅門,聰辯多學,西土俗書罕不披誦,為彼國外道之宗。聞什在關大行佛法,乃謂其徒曰:“寧可使釋氏之風獨傳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東國?”遂乘駝負書來入長安。姚興見其口眼便僻,頗亦惑之。婆羅門乃啟興曰:“至道無方,各尊其事。今請與秦僧角其辯力,隨有優(yōu)者,即傳其化?!迸d即許焉。時關中僧眾相視缺然,莫敢當者。什謂融曰:“此外道聰明殊人,角言必勝。使無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則法輪摧軸,豈可然乎?如吾所覩,在君一人?!比谧灶櫜帕Σ粶p,而外道經(jīng)書未盡披讀。乃密令人寫婆羅門所讀經(jīng)目,一披即誦。后克日論義,姚興自出,公卿皆會闕下。關中僧眾,四遠必集。融與婆羅門擬相詶抗。鋒辯飛玄,彼所不及。婆羅門自知辭理已屈,猶以廣讀為夸。融乃列其所讀書,并秦地經(jīng)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那忽輕爾遠來?”婆羅門心愧悔伏,頂禮融足。數(shù)日之中無何而去。[9]

        這里說的是一位師子國的“外道”(通常指婆羅門教信徒)婆羅門聽說鳩摩羅什(約343—約413)在關中(指長安一帶)弘揚佛教,便騎著駱駝馱著經(jīng)書來到長安,要與鳩摩羅什等辯論。鳩摩羅什指定弟子道融與之辯論,結果婆羅門辯論失敗。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師子國婆羅門大約不是從海上來,而是從西域(很可能是印度)來,所以會騎著駱駝入長安。其來華時間為后秦姚興(394—415年在位)之時,因鳩摩羅什卒年有多種說法,此次辯論的具體時間很難考證,也許在406年鳩摩羅什譯出《妙法蓮華經(jīng)》后不久。同一件事,《歷代三寶紀》卷八、《大唐內典錄》卷三、《佛祖統(tǒng)紀》卷三六等均有記載。

        這場辯論是有意義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婆羅門教與佛教(甚至包括儒家學說)的交鋒,進一步鞏固了佛教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1.3 中國僧人訪問蘭卡

        這一時期去斯里蘭卡訪問的中國人應不止法顯(337—422)一人。但有確鑿記載的僅法顯而已。這里不談法顯的出身及旅印的經(jīng)歷,而僅談其在斯里蘭卡的大致經(jīng)歷。

        據(jù)《法顯傳》,當年法顯沿恒河東行,來到多摩梨帝(又譯耽摩栗底,巴利文Tamalitti,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塔姆盧克,Tamluk)國。這是個以港口為中心的國家,當時那里有24座佛寺住有僧人。法顯住此二年,寫經(jīng)及畫像。然后于409年入冬之際乘坐商人大舶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經(jīng)十四晝夜到達師子國。

        法顯詳細地記載了他在師子國的經(jīng)歷和見聞。他先講述了斯里蘭卡的地理和物產(chǎn),空前準確而詳細:

        其國本在洲上,東西五十由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數(shù)。其間相去或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統(tǒng)屬大洲。多出珍寶、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護,若有采者十分取三。[10]

        又講述那里古代居民的傳說及貿易之盛:“其國本無人民,正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人共市易。市易時,鬼神不自現(xiàn)身,但出寶物題其價直。商人則依價雇直取物。因商人來往住,故諸國人聞其土樂,悉亦復來。于是遂成大國?!苯榻B了那里的氣候:“其國和適,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jié)?!盵11]

        又介紹了佛足跡和無畏山寺的佛教情況:

        佛至其國,欲化惡龍,以神足力,一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相去十五由延。王于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銀莊挍,眾寶合成。塔邊復起一僧伽藍,名無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銀刻鏤悉以眾寶。中有一青玉像,高三丈許,通身七寶焰光,威相嚴顯,非言所載。右掌中有一無價寶珠。[12]

        法顯離開漢地多年,接觸的都是外國人,看到的山川草木也都是異域風光。同行的伙伴們要么死掉,要么離開了他?,F(xiàn)在只剩他一個人,未免感到孤獨和傷感。然而就在這青玉佛像旁邊,他見到有商人以一白絹扇供養(yǎng)佛,不覺凄然淚下,老淚縱橫。他思念故國的情懷由此可見。

        然后,法顯依次介紹了佛殿旁的貝多樹、樹下精舍。又記錄了佛牙精舍、市內屋宇、街道和佛牙游行的詳細情況。

        佛齒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前十日,王莊挍大象,使一辯說人著王衣服騎象上擊鼓唱言:“菩薩從三阿僧祇劫作行不惜身命,以國、城、妻子及挑眼與人,割肉貿鴿,截頭布施,投身餓虎,不悋髓腦。如是種種苦行,為眾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五年說法教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眾生緣盡,乃般泥洹。泥洹已來一千四百九十七歲,世間眼滅,眾生長悲。卻后十日,佛齒當出至無畏山精舍。國內道俗欲殖福者,各各平治道路,嚴飾巷陌。辦眾華香供養(yǎng)之具?!比缡浅?,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已來種種變現(xiàn),或作須大拏,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像,皆彩畫莊挍,狀若生人。然后佛齒乃出,中道而行。隨路供養(yǎng),到無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燒香然燈,種種法事,晝夜不息。滿九十日乃還城內精舍。[13]

        繼而又記支提精舍、大寺。法顯還目睹了大寺高僧的火化儀式,并予以詳細記錄。介紹了當時的國王篤信佛法的情況。

        法顯在師子國還遇到一位天竺高僧,聆聽他講經(jīng)說法。對他講述佛缽在各地流轉的情況記憶尤深。說佛缽本在毘舍離(又譯吠舍離,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北部),今在揵陀衛(wèi)(又譯犍陀羅,在今巴基斯坦北部),若干百年當復至西月氏國(當指今阿富汗一帶),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今中國新疆和田一帶),若干百年當至屈茨國(今中國新疆庫車一帶),若干百年當復至師子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若干百年當還中天竺已。

        法顯住此國二年。更求得《彌沙塞律》藏本,得《長阿含》、《雜阿含》,復得一部《雜藏》,此悉漢土所無者。[14]

        1.4 自蘭卡輸華的佛經(jīng)

        1.4.1法顯自蘭卡帶回的佛經(jīng)

        法顯由印度和斯里蘭卡得到佛經(jīng)共11部,他去世前,譯出6部63卷。[15]但其中并無他自斯里蘭卡帶回的三部佛經(jīng)。而只有《雜藏經(jīng)》一卷,據(jù)說即《法顯傳》中所說的《雜藏》。[16]

        其中,《彌沙塞律》又稱《五分律》,是南傳佛教的戒律。當年法顯沒來得及翻譯而去世。正當建康的高僧們?yōu)榇硕锵нz憾之際,精通南傳佛教戒律的罽賓(今克什米爾地區(qū))僧人佛馱什(Buddhjiva,約活動于5世紀)于劉宋景平元年(423)來到建康。應道生等人之請,佛馱什于當年11月開始翻譯,沙門智勝傳譯,道生和慧嚴筆受,于次年四月譯出34卷(現(xiàn)存本僅30卷)。

        《長阿含經(jīng)》,在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即法顯回國之際,有佛陀耶舍(Buddhayasas,月活動于4—5世紀)和竺佛念共同譯出。說明法顯出國期間國內已有此經(jīng)。

        《雜阿含經(jīng)》五十卷,《歷代三寶紀》卷十:此是法顯帶回的梵本,由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394—468)大約于436年于瓦官寺譯出,一說于衹洹寺譯出。

        1.4.2提婆著作的漢譯

        提婆(Deva),約生活于3世紀,約當中國的三國時期或西晉前期。他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龍樹(Nagarjuna,約生活于2—3世紀)的弟子,又名圣天(Aryadeva)?!短崞牌兴_傳》說他生于南印度,而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八則說他來自執(zhí)師子國。據(jù)玄奘記載,當時北印度波吒釐子城(Pataliputra,即華氏城,今比哈爾邦巴特那)印度教興盛,佛道式微,每有論辯,佛僧必敗。提婆前往與外道辯論,大獲全勝。后被外道弟子謀殺。提婆繼承了龍樹的大乘空宗思想,有很多著述,流傳下來并被譯為漢文和藏文的有:1)《百論》二卷,曾有兩譯,譯者皆為鳩摩羅什。2)《四百論》,十六品四百頌,有藏文全譯,漢文僅有玄奘節(jié)譯的《廣百論本》,內容為本論的后八品二百頌。3)《百字論》一卷,北魏菩提流支(Boddhiruci,約生活于5—6世紀)漢譯,亦有藏譯。

        這里,我們把提婆視為斯里蘭卡人。他的著作雖然未必在斯里蘭卡寫成,但其漢藏譯文在中國影響很大,歷代有不少研究論文。故仍可認為這是中斯文化交流的一項內容。

        1.4.3《難提密多羅說法住記》的漢譯

        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云:

        如是傳聞,佛薄伽梵般涅盤后八百年中,執(zhí)師子國勝軍王都,有阿羅漢名難提蜜多羅(唐言慶友)。具八解脫、三明、六通、無諍愿智、邊際定等。無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稱高遠。以愿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種種心行,復能隨順作諸饒益。[17]

        《法苑珠林》卷三十有同樣記載。

        這里要說的是,此“勝軍王”很可能即斯里蘭卡歷史上的著名國王摩訶先那(274—301),梵文為Mahasena,意思是大軍王。南傳佛教以為,前544或前543年佛陀涅槃,所謂此“后八百年中”,則與摩訶先那的時間正相吻合,略當中國的西晉時期。而難提密多羅,玄奘意譯為慶友,梵文為Nandimitra。我們不知道慶友說法的這卷記錄出自何人手筆,也不知道它如何傳入中國,但既然玄奘選擇了它,并將它譯出,則說明它對中國佛教是有意義的。

        2 劉宋時期的交流

        劉宋時期(420—479)雖然僅有短短的59年,但這一時期的中斯文化交流還是很活躍的。原因很可能是斯里蘭卡方面正處于一位偉大君王達都舍那(Dhatusena)在位期間(455—473)。這期間,中斯不僅有政府間的交往,有物質交流,也有佛教交流。

        2.1 師子國“獻方物”

        2.1.1文獻記載

        據(jù)《宋書》卷九十七記載,師子國國王剎利摩訶南于元嘉五年(428)派使者來華,奉表曰:

        謹白大宋明主,雖山海殊隔,而音信時通。伏承皇帝道德高遠,覆載同于天地,明照齊乎日月。四海之外,無往不伏,方國諸王,莫不遣信奉獻,以表歸德之誠?;蚍汉H辏懶星?,畏威懷德,無遠不至。我先王以來,唯以修德為正,不嚴而治,奉事三寶,道濟天下,欣人為善,慶若在己,欲與天子共弘正法,以度難化。故托四道人遣二白衣送牙臺像以為信誓,信還,愿垂音告。[18]

        這是見于中國文獻記載的第三次由斯里蘭卡向中國贈送佛像?!把琅_像”應指帶底座的象牙佛像。值得注意的是,表中說“音信時通”,說明當時的往來不少,只是沒留下記載而已。晉代,斯里蘭卡使者來華要十年時間,而此時則僅需五年左右,說明交通比以前便利了許多。但“四道人”和“二白衣”均未留下姓名。

        《宋書》卷五:“元嘉七年(430)秋七月甲寅,師子國遣使獻方物?!薄霸问?435)六月,師子國遣使獻方物。”記得很籠統(tǒng)。

        《太平御覽》卷七八七又記:“《宋元嘉起居注》曰:師子國遣使奉獻。詔曰:此小乘經(jīng)甚少,彼國所有,皆可悉為寫送之。聞彼鄰多有師子,此所未睹,可悉致之?!盵19]

        從宋文帝的詔令看,當時人們雖然知道斯里蘭卡信仰小乘佛教,但對師子國還是望文生義,誤以為那里出產(chǎn)獅子?;实鄢鲇诤闷?,也出于貪婪,要“悉致之”。

        2.1.2“火浣布”的傳奇

        火浣布,《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說:“景初三年二月,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僚?!边@里,僅言西域,并未指明為南亞某國?!稌x書》卷一一三《符堅傳》說“天竺獻火浣布?!标P于火浣布,不少書都有記載,除了《后漢書·西域傳》中提到大秦國出火浣布外,還有一些雜著,如《異物志》《博物志》《列子》《傅子》《搜神記》《神異經(jīng)》等,都曾提到它;后來《梁書·諸夷傳》也曾提到南海一“自然大洲”產(chǎn)火浣布,一直到唐宋類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有的說是樹皮織成,有的說是鼠毛織成。西到大秦,東至南海,似乎都是它的產(chǎn)地。其中,《異物志》說出斯調國,與《洛陽伽藍記》卷四所記同。

        《洛陽伽藍記》卷四:

        斯調國出火浣布,以樹皮為之。其樹入火不燃。凡南方諸國,皆因城廓而居,多饒珍麗。民俗淳善,質直好義,亦與西國大秦、安息、身毒諸國交通往來,或三方四方,浮浪乘風,百日便至。率奉佛教,好生惡殺。[20]

        這里在說火浣布的同時,還描寫了斯調國與西國的單邊和多邊貿易。前文說過,不排除朱應、康泰因得之傳聞而將斯調國與師子國相混淆,所以這里還是要提及此事。

        按照我們今天的知識,那神奇的火浣布大約既不是樹皮織成,也不是火鼠毛織成的,而應是石棉織成的。

        2.2 佛教交流

        2.2.1求那跋摩和師子國八比丘尼

        據(jù)《高僧傳》卷三和《出三藏記集》卷十四,罽賓國(約當今克什米爾地區(qū))僧人求那跋摩(Gunavarman,意譯功德鎧,367—431)自幼聰敏,14歲便顯示出慧根,20歲出家受具足戒,精通佛典。30歲以后先到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成道后又到阇婆國(今印尼爪哇或蘇門答臘)傳教,與斯里蘭卡有緣。后隨商船到廣州,于元嘉八年(431,一說元嘉七年)正月到達建康,傳教譯經(jīng),同年9月病逝。求那跋摩“深達律品”。其在世時有景福寺比丘尼慧果、凈音等,一起請教求那跋摩,說元嘉六年(429)有師子國8名比丘尼至京城建康,問起比丘尼在中國如何受戒之事。求那跋摩予以解答,認為可以隨緣,不必拘泥于是否有現(xiàn)成的規(guī)定,并舉出佛祖為姨母大愛道授戒的例子加以證明。如此,求那跋摩為中國佛教比丘尼受戒提出了理論依據(jù)。而這正是由師子國八比丘尼的到來所促成的。

        2.2.2師子國比丘尼鐵薩羅等

        據(jù)《比丘尼傳》卷二《僧果傳》記載:

        及元嘉六年,有外國舶主難提,從師子國載比丘尼來。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時問果曰:“此國先來已曾有外國尼未?”答曰:“未有。”又問:“先諸尼受戒那得二僧?”答:“但從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發(fā)起受戒。人心令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愛道,八敬得戒,五百釋女以愛道為和上。此其高例?!惫m答,然心有疑。具咨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咨曰:“重受得不?!贝鹪唬骸敖涠ɑ燮窂奈⒅林?,更受益佳?!钡绞?,舶主難提復將師子國鐵薩羅等十一尼至。先達諸尼已通宋語,請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壇界,次第重受三百余人。[21]

        根據(jù)這段記載,“外國舶主難提”于元嘉六年和元嘉十年(433)兩次分別帶師子國比丘尼8人和11人到南京。文中雖未明確這位難提(Nandi)是哪一國人,卻不能排除其為師子國人的可能。在短短的四年間他便來華兩次,并帶來師子國比丘尼19人,說明當時中國通往斯里蘭卡的航線暢通,而斯里蘭卡的佛教界也對中國佛教狀況有相當?shù)牧私?。文中的“三藏”即求那跋摩。師子國八尼本要求在中國重新受戒,但求那跋摩不幸去世,此事擱淺。文中的僧伽跋摩(Samghavarman,意譯僧鎧或眾鎧,約活動于4—5世紀)為印度人,元嘉十年自西域陸行至南京。此時也正好有鐵薩羅等11人到達,僧伽跋摩便應慧果等人的請求,為中斯比丘尼重新授戒。從此,中國佛教有了比丘尼受戒的戒法。

        鐵薩羅(Tissara) 是19名師子國比丘尼中唯一留下名字的人,也是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人物。

        2.2.3邪奢遺多和浮陀難提

        據(jù)《魏書·釋老志》:“太安初,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備歷西域諸國,見佛影跡及肉髻。外國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寫其容,莫能及難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視之炳然,轉近轉微。”(邪奢遺多、浮陀難提,可分別還原成梵文Yashaditya榮日和Buddhanandi佛喜)此太安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年號,即公元455—459年,因此,“太安初”應在455年或456年。這是斯里蘭卡僧人來華的另一早期記錄。他們一行5人,應是從西域來華,走的是旱路而非水路。他們帶來的三尊佛像,應當是浮陀難提在西域觀摩過“佛影跡”后所造,屬藝術珍品。這既是一次佛教交流又是一次藝術交流。

        3 結語

        如《漢書·地理志》所記,中國與斯里蘭卡的最早接觸是海上貿易,屬于物質文化交流。但隨著商貿往來,佛教交流和政府使者的往來也漸次展開??梢哉f,是經(jīng)濟交流帶動了佛教交流和政府間交往。從現(xiàn)存文獻的記載看,三國時中國對斯里蘭卡的了解是模糊的,很可能是得之傳聞。到兩晉和劉宋時期,中斯兩國僧人往來劇增,也有了政府使者往來的記載,這也間接證明了兩國間交通的順暢和商業(yè)往來的頻密。與此同時,斯里蘭卡也多次向中國贈送佛像,成為中斯佛教交流和藝術交流的一大重要事項。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香色肉欲色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 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性感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内射oooo|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产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不卡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av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最新片| 精品蜜桃av免费观看| 帅小伙自慰videogay男男|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青榴社区国产精品| 日韩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裸模裸模私拍视频|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av|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男女上床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解|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视频| 白色橄榄树在线阅读免费|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人妻黑丝| 日本高清一级二级三级| 秋霞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