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惠敏
(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城關鎮(zhèn)上才小學 廣西 忻城 546200)
縱觀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教學輔助資源,其通過多種多樣的圖片、動畫以及PPT內容的播放,讓學生獲得更為感官的記憶,且會加深課堂認知,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累計,為此應該對其給予更多的重視,發(fā)揮此技術的優(yōu)勢。
小學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偏向于素質教育,主要強化學生的整體認字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首先,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圖形和文字進行更好的結合,使得較為枯燥和千篇一律性的文字表達更為生動形象,且具有更多的新鮮感,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當中有更多學習熱情[1]。
其次,多媒體技術通常情況下還具有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作為支持,因此學生也能夠利用此技術查找更多的學習信息,進行更為廣泛的閱讀,也能夠拓展其知識面,為學生的后期閱讀和學習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
最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補充,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的特色功能也會使得教學更加鮮活,提升教學質量,也有效革新了教學方法,滿足當下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2]。
從以上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為此我們應該對其具體應用策略給予進一步的完善和優(yōu)化。
2.1 做好語文教學前期的導入工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在其學習之前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預期準備和課程緩沖時間,也會加強課堂學習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進行內容導入。在導入過程中,可以強化多媒體的應用,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給學生在課堂上提供更多探討問題的機會。例如,在學習《秋天》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秋季的相關視頻,將藍天落葉、秋高氣爽的景象給予充分呈現(xiàn),讓學生在感官中走進秋天,將這種情境滲透到學生的情感中,也有利于學生具備思想基礎去學習后續(xù)的課文內容。再如教材中對于藍天落葉、大雁南飛等相關課文內容進行視頻展示,將畫面與作者情感更好的聯(lián)系,也能有效提升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當然,在導入的過程當中,為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吸引其注意力,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加強互動效果,例如,讓學生討論自己的家鄉(xiāng),描述家鄉(xiāng)秋天是什么樣的景色,或者說,結合視頻來,說說秋天有哪些特點。針對于以上提問,學生將會進一步思考,并提供組織和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還能夠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后期的寫作素養(yǎng)[3]。
2.2 積極發(fā)揮多媒體課堂教學輔助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發(fā)揮輔助基礎和輔助價值。小學語文強調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育,因此講解內容如果過于抽象或寬泛,學生很難抓住要點進行理解。為此,可以利用PPT中的圖片、文字呈現(xiàn)課件內容,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學習內容,例如,在學習《日月潭》時,學生往往無法進行真實的觀察,也沒有實際場景的映射,在理解過程、想象過程當中存在較大困難,因此為加強課堂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日月潭的自然風光給予呈現(xiàn),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針對于學習內容和技術設備所展示的日月潭風光產生聯(lián)想,強化理解效果,也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播放相應的音效,將這些美好的平靜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有更多的學習熱情[4]。
2.3 利用多媒體強化學生的情感滲透能力。近年來,情境教學已經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激活和素質培育十分重要,因此教師也要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加強情境的導入,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進而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例如,對古詩詞《夜宿山寺》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情景視頻,同時,反復播放優(yōu)秀的朗讀作品,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中產生對作品意境的聯(lián)想,也有利于其后期對于古詩詞內容和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認知,從而達到其學習古詩詞的目標。當然,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升華,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其所學習的關鍵詩詞內容以及多媒體設備所播放的具體情境展開寫作練習,通過寫作練習來加強對事物的感知力。與此同時,也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情感輸出能力得到了更好的訓練,進一步強化多媒體設備應用的交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交互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該對其給予足夠重視。當然,此過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漸進和不斷地優(yōu)化,以強化應用效果和質量,進而為學生的學習和后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