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福
(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梧州 543002)
冠狀動脈穿孔(coronary artery perforation,CAP)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療中相對少見,但嚴重的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fā)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近來,隨著復雜PCI 治療患者增多,CAP 在PCI 治療中的發(fā)生率有增高的趨勢,主要與患者的年齡更大,復雜病變[彌漫性病變、鈣化病變、偏心病變、慢性閉塞病變(CTO)、分叉病變和嚴重扭曲病變]增多,一些新的去除斑塊技術(shù)(切割球囊、斑塊旋切或旋磨等)的應用,支架植入后高壓擴張,使用親水涂層和更硬的導絲以及強有力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有關(guān)[1-4]。來自不同地區(qū)和中心的文獻報道,PCI 治療中并發(fā)CAP 的發(fā)生率為0.5%~0.8%[1-4]。對于此類高危患者,需要術(shù)者提高警惕,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緊急有效的處理。本文報告2 例應用醫(yī)用自粘性透明膜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處理PCI 治療中并發(fā)嚴重CAP 的經(jīng)驗,以供同道借鑒。
例1,患者女性,59 歲。因心悸不適2 d 于2017-10-30入院。既往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病史約3 年。無吸煙史,無糖尿病史。冠狀動脈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約80%節(jié)段性狹窄,予行前降支PCI 治療。2.5 mm × 15 mm 球囊預擴張后,植入2.75 mm × 24 mm 雷帕霉素涂層支架1 枚,10 atm(1 atm=101.3 kPa)釋放支架,3.25 mm × 12 mm 非順應性球囊支架近端14 atm 后擴張,造影提示支架中段出現(xiàn)造影劑滲漏,呈噴射樣進入心包腔(圖1-1),考慮CAP。立即予后擴張所用之非順應性球囊4~5 atm 低壓擴張以封堵破口?;颊唠S即出現(xiàn)心包填塞表現(xiàn),透視下見心包積液征象,予行心包穿刺引流,并靜脈注射魚精蛋白20 mg 以中和肝素的作用。球囊每約15~20 min 負壓排空一次約30~60 s,并造影觀察穿孔情況。約2.5 h 后,造影發(fā)現(xiàn)原破裂部位無造影劑滲漏,提示破口被封堵,但同時發(fā)現(xiàn)前降支近端血栓形成。予穿刺右側(cè)股動脈,送入7Fr EBU3.5 指引導管,行血栓抽吸,抽吸后前降支近端血栓消失,支架段未見造影劑滲漏,遂結(jié)束手術(shù)。術(shù)后約3 h,患者又出現(xiàn)血壓下降,血性心包積液迅速增多,考慮冠狀動脈破口重新破裂。急行冠狀動脈造影復查,示前降支原破裂出血處大量造影劑滲漏,呈噴射狀,再次球囊低壓充盈封堵破口無效??紤]破口較大,需植入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因無成品冠狀動脈覆膜支架,遂緊急應用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將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剪取寬度較擬用支架長度稍短的條塊,在3.5 mm× 25 mm 支架上纏繞約2~3 圈后,剪去多余部分,制成“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圖1-2)。為減少球囊-支架交換時間,減少破口出血,采取雙指引導管技術(shù),經(jīng)左股動脈送入另一根7 FrE?BU3.5 指引導管到左主干開口,將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循導絲先行送至指引導管頭端,撤出封堵球囊,再將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送至冠狀動脈破口處,以10~12 atm 釋放支架,造影示破口被封堵,仍有少量造影劑滲漏,再以3.5 mm × 10 mm 非順應性球囊14~16 atm 高壓擴張,造影示破口完全封堵,無造影劑滲漏(圖1-3)。術(shù)后第5 天拔除心包引流管,順利出院,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持續(xù)1 年,隨訪至今狀況良好。
圖1-1 支架植入后,血管穿孔破裂造影圖像
圖1-2 自制覆膜支架示意
圖1-3 植入自制覆膜支架后,穿孔被完全封堵造影圖
例2,患者女性,73 歲。因勞力性胸痛半個月于2019-07-07 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約10 年。無吸煙史,無糖尿病史。冠狀動脈造影示左前降支近中段70%~90%狹窄,回旋支中段60%~ 80%狹窄,第2 鈍緣支近端80%~90%狹窄。予前降支、回旋支-第2鈍緣支PCI治療。前降支順利植入3.0 mm×36 mm 雷帕霉素涂層支架1 枚。2.0 mm×15 mm 球囊預擴張回旋支中段-第2 鈍緣支近端病變,植入2.5 mm×29 mm 雷帕霉素涂層支架1 枚,6~8 atm 釋放,造影示第2 鈍緣支近端支架內(nèi)造影劑外漏,呈噴射樣進入心包腔(圖2-1)。立即以支架球囊原位4~6 atm 充盈球囊,封堵破口,魚精蛋白中和肝素。30、60 min后復查造影,破口依舊,仍為噴射狀出血,透視發(fā)現(xiàn)心包積液征象。遂予劍突下心包穿刺,抽出不凝血約100 mL??紤]破口較大,需植入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因無成品冠狀動脈覆膜支架,遂剪取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在2.5 mm × 15 mm 支架上纏繞約2~3 圈后,制成冠狀動脈覆膜支架。為減少出血,應用雙指引導管技術(shù)。經(jīng)左股動脈送入7 Fr EBU3.5 指引導管,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循左股動脈指引導管送至冠狀動脈破口處,8~10 atm 釋放,造影提示造影劑外滲明顯減少,再以12~15 atm 高壓擴張,造影顯示造影劑外滲消失(圖2-2)。術(shù)后繼續(xù)服用阿司匹林、氫氯比格雷。術(shù)后第5 天拔除心包引流導管,20 d 后順利出院,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持續(xù)1 年,隨訪至目前,情況良好。
圖2-1 支架植入后冠狀動脈穿孔的造影圖像
圖2-2 自制覆膜支架植入后,穿孔被完全封堵,滲漏消失的造影圖像
CAP 被認為是PCI 治療中相對少見、但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fā)癥,住院病死率高達7.4%~15.9%[3-4]。導引導絲所致的穿孔是CAP 的主要原因,使用超硬、親水性導絲增加穿孔風險。嚴重CAP 與PCI 治療中球囊或支架直徑過大、擴張壓力過高,也與新的技術(shù)和設備的應用有關(guān)。切割球囊、旋切或旋磨等新器械具有損傷血管、引起CAP的潛在可能,其發(fā)生CAP 風險明顯高于單純球囊擴張[4-6]。
1994 年,Ellis 等[1]根據(jù)影像學形態(tài)特征將CAP 分為3 型:Ⅰ型,造影劑局部呈火山口或潰瘍狀向血管外突出,局限于冠狀動脈外膜下,無外漏,較為常見。Ⅱ型,造影劑滲漏至心肌或心包內(nèi),但無噴射狀漏出;Ⅲ型,造影劑通過>1 mm 的破口呈噴射狀漏入心包、心腔或冠狀靜脈。之后,有研究者進一步將Ⅲ型中造影劑漏入心腔、冠狀靜脈或其他部位定為Ⅳ型,因為該類穿孔患者的預后與進入心包腔者明顯不同,相對較好。
日本學者Fukutomi 等[7]根據(jù)影像學上表現(xiàn)將CAP 分為2 型:Ⅰ型,造影劑心外膜染色,但無噴射性外漏;Ⅱ型,造影劑心外膜染色,伴噴射性外漏。其中Ⅰ型又細分為小的心外膜染色(直徑小于1 cm)、大的心外膜染色(直徑大于1 cm)以及無心外膜染色(術(shù)中未發(fā)現(xiàn)心外膜染色但出現(xiàn)遲發(fā)心包填塞者)3 個亞型。
國際上較多采用Ellis 分型,該分型不僅反映CAP 的臨床嚴重程度,而且有助于指導處理原則。Ⅲ型穿孔,大多因為植入支架過大,球囊擴張壓力過高以及斑塊去除器械、設備使用有關(guān),常常出現(xiàn)心包填塞、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等[6]。若發(fā)生穿孔、破裂的血管較小或者是慢性閉塞病變,可以設法完全閉塞該血管(使用彈簧圈、自身脂肪組織、自體預凝血液、明膠海綿、凝血酶等);若血管較粗大,使用覆膜支架封堵穿孔是最好的方法[8]。部分穿孔較大并伴有嚴重心肌缺血、血流動力學紊亂或經(jīng)非手術(shù)治療后仍持續(xù)出血的患者需要外科急診手術(shù)[3-4]。
但是,現(xiàn)有的聚四氟乙烯(PTFE)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如JOSTENT,由于其“三明治”樣特殊結(jié)構(gòu)固有的缺陷,其通過性較差,適應性差,不適用于彎曲、相對較小血管的穿孔,其血栓形成率高,后期再狹窄率高。早前有學者報道采用自體靜脈制作的冠狀動脈覆膜支架[9],由于取材、制作的不便,未被普遍應用。還有應用冠狀動脈球囊膜制作的冠狀動脈覆膜支架,由于需要絲線捆扎,脫載風險較高。也有術(shù)者模仿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結(jié)構(gòu),在支架平臺套一層冠狀動脈球囊膜后,再套一枚支架的方法自制成“覆膜支架”,同樣存在通過性差,容易脫載的風險。
本文2 例CAP 屬于嚴重的Ellis Ⅲ型穿孔,破裂口較大,并迅速出現(xiàn)了心包壓塞的癥狀。雖經(jīng)較長時間的球囊封堵,仍未能封堵破口,且由于應用魚精蛋白逆轉(zhuǎn)了肝素抗凝作用,導致繼發(fā)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由于導管室無成品冠狀動脈覆膜支架,我們參考王海昌等介紹的方法,應用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在支架平臺上制成冠狀動脈覆膜支架,成功地封堵破口,避免了外科手術(shù)。
搶救經(jīng)驗和體會:(1)必須提高對CAP 的警惕,一旦出現(xiàn)嚴重CAP,應及時中和肝素作用,逆轉(zhuǎn)抗血小板治療,但可能導致冠狀動脈血栓風險。(2)Ellis Ⅲ型CAP 常常出現(xiàn)心包壓塞以及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等,及時的心包穿刺引流可為下一步搶救治療贏得時間。(3)延時低壓擴張球囊最終難以封閉較大的破口,患者常常難以耐受,且容易繼發(fā)血栓形成,導致嚴重心肌缺血并發(fā)癥。(4)導管室儲備冠狀動脈覆膜支架有利于手術(shù)安全,但多數(shù)情況下型號規(guī)格不全,且通過性較差。在緊急情況下,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是有效、可行的措施,可避免、減少急診外科手術(shù),后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無明顯增加。(5)自制冠狀動脈覆膜支架的覆膜應比支架長度稍短,約短2 mm 為宜,纏繞約2~ 3 圈,常需高壓擴張以使支架完全展開。(6)應用雙導管技術(shù)可有助于減少球囊-支架交換時間,減少破口出血,減輕心包填塞[9]。
我們有限的經(jīng)驗證明,應用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制作的冠狀動脈覆膜支架,取材方便、制作簡單易行,醫(yī)用自粘性透明敷膜主要成分為聚氨酯,對人體無明顯不良反應,可根據(jù)需要制成大小長度合適的“覆膜支架”,適應性強,并不明顯增加支架的剛性,通過性良好,緊急情況下有助于減少對外科手術(shù)的需求,近期效果良好,2 例患者按標準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目前隨訪情況良好,無心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或可作為嚴重CAP 的一種應急措施。但例數(shù)較少,其應用范圍,比如對較大的冠狀動脈血管是否有效,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觀察。由于患者不接受冠狀動脈造影復查,再狹窄情況無法明確。與所有冠狀動脈覆膜支架一樣,自制覆膜支架并不適合有重要分支的冠狀動脈節(jié)段的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