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萍,郭志浩,楊建國,趙 明,孫 潔,壽 璋
(1.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三科,滄州 061000;2.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六科,滄州061000)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xù)性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為0.77%[1],在老年患者中患病率為2.25%~6.90%[2-3]。由于房顫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的比例低[4],同時由于左心房射血分數(shù)減低,故房顫患者容易出現(xiàn)左心房血栓,左心房血栓可觸發(fā)腦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5-6]。研究顯示,房顫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 倍,并且與病死率的增加相關[7]。因此,需要準確識別房顫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CHA2DS2-VASc 評分是目前用于評估非瓣膜病房顫(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腦卒中風險的分層工具。然而,CHA2DS2-VASc 評分并未納入其他可能影響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如慢性腎臟疾病及房顫類型[8]。張煒等[9]研究表明,持續(xù)性或永久性房顫患者發(fā)生左心房血栓的風險是陣發(fā)性房顫患者的5.721 倍。Gorczyca 等[10]研究表明,持續(xù)性或永久性房顫患者發(fā)生左心房血栓的風險是陣發(fā)性房顫患者的6.3 倍,腎小球濾過率受損的患者發(fā)生左心房血栓的風險是腎小球濾過率正?;颊叩?.05 倍??紤]到上述兩項形成左心房血栓的危險因素,Kap?on-Cie?licka 等[11]在CHA2DS2-VASc 評分變量的基礎上,添加腎小球濾過率及房顫類型兩項變量形成新的CHA2DS2-VASc-RAF 評分,并證實CHA2DS2-VASc-RAF 評分能夠預測左心房血栓的形成。盡管如此,這一研究結(jié)果是基于白色人群的數(shù)據(jù);因此,我們開展了這項回顧性研究,進一步評估CHA2DS2-VASc-RAF 評分預測NVAF 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預測價值。
該回顧性研究共納入了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滄州市中心醫(yī)院237 例接受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的NVAF 患者。其中男124 例,女113 例,年齡56(24~85)歲。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接受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3)有完整的醫(yī)療資料。排除標準:(1)肥厚型心肌?。唬?)先天性心臟??;(3)器質(zhì)性瓣膜性心臟??;(4)任何心臟外科手術(shù)和(或)心臟裝置植入史;(5)甲狀腺功能亢進。本研究獲滄州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No.201610101),按照赫爾辛基宣言進行。所有患者治療及處理均獲得患者或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
從病歷收集臨床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數(shù)據(jù)、治療情況和既往病史。計算CHA2DS2-VASc-RAF評分,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史、74歲≥年齡≥65 歲、女性、糖尿病史、血管疾病史為1 分,年齡≥75 歲、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史、腎小球濾過率<56 mL/(min·1.73 m2)為2 分[12],持續(xù)性房顫為4 分[12],永久性房顫為10 分[12],CHA2DS2-VASc-RAF 評分最高分為21 分。評分由不知情的研究者使用Excel 表采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 方法進行相關分析,檢驗CHA2DS2-VASc-RAF 評分與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評價臨床特征與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風險。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CHA2DS2-VASc-RAF 和CHA2DS2-VASc 評分的預測價值,分析其檢測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應用MedCalc 軟件運用Hanley &McNeil 的方 法 對CHA2DS2-VASc-RAF 和CHA2DS2-VASc 評分的預測價值進行兩兩比較。所有檢驗均為雙側(cè)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總結(jié)了237 例NVAF 患者的臨床特征。NVAF 患者左心房血栓的發(fā)生率為9.28%?;颊逤HA2DS2-VASc-RAF 評分0~14 分,平均分為3.03分。與無左心房血栓患者相比,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多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腦卒中、血管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減低、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增寬、左心房內(nèi)徑增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持續(xù)性或永久性房顫比例增高和高CHA2DS2-VASc 及高CHA2DS2-VASc-RAF 評分,而較少接受抗凝治療。
表1 左心房血栓組和無左心房血栓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M(QR),n(%)]
Spearman 法相關性分析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與NVAF 患者的左心房血栓形成呈正相關(r=0.402,P<0.001)。對CHA2DS2-VASc-RAF 評分進行分層(圖1),即評分≤3 分,4~6 分,7~9 和≥10 分4 層,結(jié)果顯示,隨著CHA2DS2-VASc-RAF評分升高,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
圖1 CHA2DS2-VASc-RAF 評分的分層分析圖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P=0.041),持續(xù)性或永久性房顫(P<0.001)、腎小球濾過率<56 mL/(min·1.73 m2)(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P=0.002)、未抗凝治療(P=0.003)和腦卒中(P=0.001)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Logistic 回歸分析評估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
ROC 曲線分析(圖2)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的曲線下面積為0.895(95% CI:0.811~0.979,P<0.001),CHA2DS2-VASc-RAF 評分的最佳截斷值為4.5 分,敏感度為86.4%,特異度為82.3%。CHA2DS2-VASc評分的曲線下面積為0.763(95%CI:0.648~0.877,P<0.001),CHA2DS2-VASc評分的最佳截斷值為1.5 分,敏感度為86.4%,特異度為54.9%。Hanley &McNeil 法進行兩兩比較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CHA2DS2-VASc評分(Z=2.151;P=0.032)。
圖2 CHA2DS2-VASc-RAF 與CHA2DS2-VASc 評分ROC曲線比較
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被認為是找出左心房血栓的最佳方法,但始終伴隨著操作風險和患者痛苦,故有必要確定預測NVAF 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一些非侵入性預測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CHA2DS2-VASc 評分在預測房顫患者未來腦卒中風險方面存在局限性[12]。來自于全球房顫(GAR?FIELD-房顫)的抗凝登記顯示,中重度慢性腎臟疾病與較高的腦卒中及系統(tǒng)性栓塞風險獨立相關[13]。CHA2DS2-VASc-RAF評分包括兩個額外的變量,即腎小球濾過率和房顫類型。這兩個變量被證明是左心房血栓獨立且強有力的預測因子,并能夠改善血栓栓塞風險分層[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的曲線下面積為0.895,敏感度為86.4%,特異度為82.3%,表明CHA2DS2-VASc-RAF 評分是預測NVAF 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良好指標。
慢性腎臟疾病可通過多種機制增加房顫的風險。腎功能不全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且血壓控制較差,這會增加房顫風險[14-15]。細胞外液擴張可能導致左心室肥厚,心室順應性差,最終導致心房擴大和纖維化,這些已被確定為形成房顫的危險因素[16]。此外,慢性腎臟疾病導致腎內(nèi)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病理性激活。有證據(jù)表明,上調(diào)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會導致心房纖維化和心肌重構(gòu)[17],從而為房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需的基質(zhì)。
慢性腎臟疾病不僅與NVAF 的高患病率相關,也與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相關。Kizawa等[18]研究表明,超過五分之二的房顫患者存在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60 mL/(min·1.73 m2)],且腎小球濾過率值與左心房血栓的發(fā)生呈負相關[腎小球濾過率<30、30~60、60~90 和≥60 mL/(min·1.73 m2)的患者左心房血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86%、36%、18%和4%];其次,與具有正常腎功能的患者相比,即使在口服抗凝劑的情況下,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患者仍然容易發(fā)生左心房血栓。此外,Kizawa 等[19]通過多變量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腎小球濾過率每下降10 mL/(min·1.73 m2),則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風險進一步增加(OR=0.45,P=0.004)。
與陣發(fā)性房顫相比,持續(xù)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患者的心房負荷明顯增加,心房長時間無序收縮,心房內(nèi)血流緩慢,進而導致左心房血栓形成[19-20]。有研究表明,與陣發(fā)性房顫相比,持續(xù)性和永久性房顫導致患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增加[20]。Lopatowska等[21]通過對1 556例房顫患者分析,得出永久性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最高。同樣,Vanassche 等[22]發(fā)現(xiàn)永久性房顫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明顯高于非永久性房顫患者,這在CHA2DS2-VASc≥2 分的患者中尤其明顯(栓塞事件風險增加50%~100%)。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顯示CHA2DS2-VASc-RAF 評分與左心房血栓的相關性系數(shù)為0.402,為中等相關,樣本量相對較小會導致相關性不穩(wěn)定。其次,單中心回顧性設計是一個額外的限制,我們通過ICD-10 識別患者的診斷,可能存在患者的遺漏。
總之,這種新的CHA2DS2-VASc-RAF 評分有助于識別NVAF 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且這種評分優(yōu)于CHA2DS2-VASc 評分。鑒于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的設計及樣本量較小,故后期需要多中心、前瞻性及大樣本量的研究進一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