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7時,伴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一輛蜿蜒的“綠龍”在零下33攝氏度的大興安嶺腹地行進,所到之處卷起飛雪,如同它的戰(zhàn)袍飛舞。
這趟只有4節(jié)車廂的綠皮“慢”火車,是從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開往牙克石市塔爾氣鎮(zhèn)的6238次普通旅客列車,由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客運段承運。它開行于1949年9月,是與共和國同齡的一趟惠民公益“慢”火車。
因為只有4節(jié)車廂,它被當地人稱為博林線上的“小客車”。列車全程票價21.5元,折合每公里才6分錢,在近20多年里沒漲過價,是冬日里博林線林區(qū)沿線群眾就醫(yī)、務工、購物、通勤、通學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真正的惠民火車,山里人都認它為“自家火車”。
60歲的韓玲第一次坐“小客車”,是9歲時跟著父親支援林區(qū)建設來到塔爾氣。當時車廂里有很多小伙伴同行,大家滿車廂追逐玩鬧,花甲之年的韓玲回憶起“小客車”時滿是懷念。
陳燕一輩子沒出去過大山溝,只要出門就靠“小客車”在山溝里轉。對于列車,就像對自家一樣熟悉。陳燕說:“山溝里閉塞,沒什么新鮮事,一上火車看看旅客,就知道誰家來客人了。”
相比冷暖隨意切換的“空調車”,這趟燒煤的“小客車”夏天靠風扇、冬天靠鍋爐,但乘務員總是把車廂燒得暖暖和和的。今年冬天尤其冷,列車員張九龍要把車廂內的溫度燒到16攝氏度以上,一趟車就得用將近1噸煤。工作了34年的供水員王友怕旅客燙傷,總是打好熱水送到每一位旅客身邊。供水員推著熱水,小心翼翼地在車廂內穿梭,成為“小客車”留給旅客的獨家記憶。
當地有句話叫“火車就一趟,公路靠不上”,冬天大雪封山,“小客車”就成了沿線山區(qū)人們出行的重要生命線?;旧厦刻顺藙?,列車長王振軍都能遇到出門看病的旅客?!耙驗樯嚼锏陌傩掌毡闅q數大,坐車看病的多,遇到心臟病患者不宜動,我們就會提前聯系車站變更線路到1站臺,可以讓急救車或者旅客不走天橋。”王振軍說。
“小客車”車體落后,可列車服務卻在不斷提升。為方便山區(qū)百姓購票乘車,列車建立了“服務管家”微信群,不僅可以幫旅客買票,還可幫乘車的病患提前聯系救護車、提前聯系變更線路、幫忙買藥捎證件等等。韓玲說:“這個群太方便了,冬天不用跑去排隊買票,尤其疫情期間不用接觸那么多人?!爆F在“服務管家”微信群已發(fā)展成3個大群,有1 400多人加入。
山溝里沒有學校,學生們只能自己坐火車到牙克石求學,為保證孩子們安全,列車在周五到周日,會把孩子聚集到4號車廂,為他們提供學習和寫作業(yè)的條件,還有學習好的乘務人員為他們輔導功課。
悠悠數載,彈指瞬間?!靶】蛙嚒痹诖笊嚼锱芰?1載春秋,也陪伴山里人71年。近幾年牙克石市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每到夏季和冬季,就有源源不斷的游客乘坐“小客車”來到大山里感受自然。但對于塔爾氣當地人來說,它不僅是一列火車,還是一條長長的生命線,更是一位親人。王振軍說:“小客車是為山區(qū)群眾造福的火車,只要有一個人坐車,這個車就會一直開下去,一直陪著山里的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