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北電力大學黨政辦公室 謝蓮
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guī)模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不斷深化綜合改革,高校處于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高校應充分認識新挑戰(zhàn)、新形勢下增強信息工作質效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緊跟中央要求,緊隨教育發(fā)展,匯聚大量具有前瞻性的信息,通過歸納整理、分析研判,成為高校把握大局、科學決策、推動發(fā)展的有力參考和重要依據。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對高校的首位要求,也是對高校信息工作的第一標準。高校信息工作既是學校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服務決策的主陣地。對于信息工作者而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工作的價值和地位,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信息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一)要增強政治意識。高校信息工作始終要立足于黨中央、教育部的決策部署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踐行“五個堅持”的高度。要提高思想境界,站在黨的政治立場上,提高政治敏銳度和鑒別度,扎實推進高校信息工作的開展。在撰寫、上報信息的過程中要注意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可靠性,不能以小道消息、未經證實的消息為參考,更不能捕風捉影,胡編亂造。
(二)要樹立大局意識。要把高校信息工作放到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大局和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考慮,積極主動、實事求是地反映高等教育現(xiàn)狀、變革、發(fā)展等情況。信息工作者需要為高校領導及上級教育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積極發(fā)揮參謀助手作用,要圍繞大局、服務發(fā)展,樹牢“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要出謀劃策、貢獻智慧,練就“參之有道,謀之有方”的本領;要反映情況、報送信息,做好“千里眼、順風耳”的工作。
(三)要提高服務意識。信息的主要功能就是為領導服務,要貼近領導需求、了解領導意圖,領導“心里想什么、眼睛盯什么、手上抓什么”,信息就應該反映什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決策,是信息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能按照固有思維,將信息工作停留在收集、刪減、整理、報送等簡單處理上,蜻蜓點水、浮于表面的信息不能發(fā)揮作用。信息工作者要站在領導的高度和角度謀劃,關注新動向、新問題,抓住關鍵、分析根源、走訪調研、建言獻策,為高校領導提供有效決策參考。
統(tǒng)籌策劃是構建高質高效信息工作的基礎,要做到謀劃先行,從而推動高校信息工作的系統(tǒng)新、創(chuàng)造性、決策性發(fā)展。
(一)要在隊伍建設上謀劃,構建信息大網絡。高校信息工作不是單兵作戰(zhàn),而是需要協(xié)同配合,要充分發(fā)揮信息主管部門“指揮部”的作用,整合校內資源,多方聯(lián)動、密切合作,構建由學校、師生、院系、部門組成的立體化、多元化信息網絡。需要成立二級單位信息員隊伍,以延伸信息收集的“觸角”,可以及時了解新政出臺、突發(fā)事件、社會熱點事件對師生思想的影響,反映師生對學校改革、發(fā)展、教學、服務等各項工作的意愿與想法。需要培養(yǎng)高水平信息工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形成信息材料編寫專班,根據專題,結合工作實際,匣清行文脈絡及專班人員任務分工,在信息員通力合作的情況下推出一系列站位高、內容廣、針對性強的精品信息。需要組建專家學者團,形成學校信息工作的智庫,圍繞高等教育改革、學校內涵式發(fā)展、師生關切的焦點問題等進行理論研究,以供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決策參考。
(二)要在信息載體上謀劃,搭建信息大平臺。信息需要有展示、宣傳、交流的平臺,依托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載體,搭建信息大平臺。對內需要有周報、月報等載體,主要包含國家高教政策、兄弟院校動態(tài)、全球教育特點、行業(yè)前沿信息、校內發(fā)展成果等內容。利用門戶網站等形式構建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信息交流平臺,使信息更好地服務高校師生員工。同時要設置專題調研類的信息載體,為學校領導掌握動態(tài)、科學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細致、全方位的信息參謀服務。對外要及時凝練編發(fā)具有學校特點、反映工作亮點、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內容,及時報送給上級教育部門或屬地管理部門的信息平臺,充分彰顯高校蓬勃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和辦學特色,也能夠提升學校知名度,樹立良好的美譽度,使得信息工作成為宣傳學校的窗口,打造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亮麗“名片”。
決策是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斷、得出結論的過程,信息是領導科學決策的必備條件,若信息僅流于形式和表面,則失去了價值與意義。高校信息工作應遵循信息工作規(guī)律與特點,聚焦主責主業(yè),以優(yōu)質的選題和高質量的內容,短平快、穩(wěn)準狠的寫作特點,增強信息工作的精準性。
(一)嚴把選題關。信息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而是缺乏優(yōu)質信息。對于高校信息工作而言,如何選好題尤為關鍵。一要加強頂層設計,要密切關注研究高等教育熱點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要圍繞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影響推進工作和發(fā)展穩(wěn)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社會熱點和工作難點,精心選擇題目、制定計劃,及時開展信息調研。二要圍繞領導關切,高校信息工作的選題要以“學校需要了解”和“需要學校了解”為出發(fā)點進行謀劃,對相關帶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方向性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前系統(tǒng)制定好信息報送的內容,既要注重收集、綜合、歸納其他高校面對瓶頸問題的破解之道和經驗做法,也要注重結合學校實際加以運用和發(fā)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提高信息工作的深度、高度、廣度和準確度。三要做好經驗總結,要聚焦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和亮點,凝練總結優(yōu)勢和成果形成的底層邏輯、經驗做法和取得成效,挖掘出經驗性、科學性、普適性的理論,既展示了高校的風采,又有借鑒參考和推廣的意義。
(二)嚴把質量關。一個好的選題信息要具備信息各項基本要素,更要思考深刻、見解獨到,由表及里、入木三分,提得出典型性經驗、摸得準傾向性問題、給得出針對性建議。高校的信息內容,特別是有分析研判和政策建議的信息報送情況,體現(xiàn)了學校整體的工作作風和能力水平。一是文風要實,在信息采編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充分反映工作的實際情況,忌諱說假話、套話、空話、大話,要多報送有意義、有分析、有對策的高質量信息。二是善于總結,要挖掘學校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黨建思政、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工作中的典型做法,不能只報喜不報憂,只說成績不談問題,圍繞“熱點”,解決“痛點”,發(fā)現(xiàn)“亮點”,向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材料。三是精細加工,信息內容簡明扼要,用最簡短、最準確的文字,客觀反映實際情況,對信息員報送信息內容,不能急于排版編印,要對其文字內容進行審核,嚴格把好文字關、符號關、格式關,確保萬無一失。
優(yōu)化工作機制建設是增強高校信息工作質效、推動工作積極開展、良好運行的保障,以解決新時期高校信息工作存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如工作思維固化,缺乏思考謀劃與創(chuàng)新,信息質量亟待提高,評價體系需要完善,從而加強高校信息工作服務科學決策的能力。
(一)建立信息管理機制。高校需要建立完善信息工作報送與管理機制,明確規(guī)范信息的選題、撰寫、審核、報送、編印、反饋等全流程及要求,定期總結高校信息工作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交流分享經驗與心得,及時優(yōu)化完善信息工作機制體制。
(二)建立學習培訓機制。信息員要樹立精品信息的意識,從最簡單、淺顯、一般化的初級信息工作中脫離出來,積極打造精品、創(chuàng)造精品。定期開展信息培訓講座,發(fā)放寫作材料書籍,打牢政策水平和理論基礎,錘煉信息捕捉能力和開發(fā)能力,不斷提高信息人員綜合素質。
(三)建立考評激勵機制。將信息工作納入各單位績效和個人績效的考核范圍,如從信息報送數(shù)量、采用數(shù)量和約稿完成情況等方面對各單位進行量化考核排名,根據考核結果,對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和優(yōu)秀信息人員進行表彰,對信息工作不盡力、未完成年度任務或排名較后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取消其評先選優(yōu)資格。
在高等教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今天,要充分認識到高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提高信息的質量,增強信息工作的效能,充分發(fā)揮參謀助手作用,助力高校高質量內涵式發(fā)展,推動高校事業(yè)邁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