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王芳
(長治學院 山西長治 046011)
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當中,部分體育差生無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重視體育學習,同時,由于部分高校在活動中會出現(xiàn)合作或競爭的關系,導致部分體育差生產(chǎn)生自卑孤僻的心理,從而導致他們無法更好地融入到體育活動當中。這些問題會導致體育差生難以積極參加活動,甚至導致體育差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1]。教育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教學,更應該注重心理的教育。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注重體育差生的心理活動,不僅要對體育差生進行身體上的鍛煉,還要在心理上對體育差生進行疏導,使其融入到組織活動當中。
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在高校體育學習中基礎較為薄弱,同時,其身體素質相比其他學生較差,并且與全校其他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相比較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進行高難度的體育動作與項目學習時,完成比較困難,對于體育教學課上所布置的任務,不能非常優(yōu)異、成功地完成,在接受體育測評時,其成績也無法達到合格標準,那么就可以將該類學生判定為高校體育差生,這就是高校體育教學中鑒定差生的標準。體育差生的標簽并不一定是伴隨學生終身的,其只能用來判定學生在該階段體育水平的不足,如果學生在后期努力鍛煉,提升自己的體育基礎、素質,那么其是很有可能將這一標簽撕下來的。
為了能讓高校學生在學習之余,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并且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不能僅僅局限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應該注重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首先,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放松心情,達到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目的。由于不同學生的狀態(tài)不同,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對于不同的活動,不同的學生完成的程度大不相同,這就會導致部分體育差生產(chǎn)生自卑等不積極的心理,使其不愿再繼續(xù)加入到體育活動當中,甚至由于缺乏關心,導致其產(chǎn)生扭曲心理,最終使學生出現(xiàn)抗拒上課的心理。此外,不少高校為應對出現(xiàn)的問題,努力對體育教學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以新的面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2]。
高校開設體育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鍛煉高校學生的身體,并且進行相關考試,對高校學生進行考核。對于體育差生,他們往往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同時由于自身身體素質低下,參加活動能力較低,為了應付考試,勉強做相應的體育活動,當教師發(fā)現(xiàn)此類學生,也會相應地降低對其參加活動質量、強度的標準,使得體育差生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因而不再重視體育活動,最終導致活動能力的下降。當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會出現(xiàn)兩種類型的心理狀態(tài),一種是對體育活動的消極心理,失去對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另一種則是由于自身水平低下,產(chǎn)生自卑、低落的情緒。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都會導致高校學生喪失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甚至增加學生內(nèi)心的心理壓力。相對于這種被動、應付考試的狀態(tài),自主加入體育活動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得到鍛煉,放松其心情,減輕內(nèi)心的壓力。
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活動學習的接受能力大不相同,在進行統(tǒng)一技巧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習的時間也不盡相同,這就使得本身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產(chǎn)生了焦躁、自卑等消極心理。從而導致本就不愿積極加入活動的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情感狀態(tài)產(chǎn)生困惑,增大了對體育差生體育教學的難度。
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必須積極引導其內(nèi)心情感傾向,不斷提高其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提高身體素質及體育活動的相關技巧。在進行情感感染的過程中,使體育差生內(nèi)心降低抗拒感,進一步挖掘其體育能力,逐漸加入到體育活動當中,清除消極心理,最終達到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
高校體育差生的心理問題受到自身與家庭兩個重要因素的影響。(1)自身原因:高校體育差生并不代表著其一定不努力,其可能在體育學習方面已經(jīng)付出了許多的汗水,但是卻由于先天性的體能差、身材矮小、身體協(xié)調(diào)功能差等原因而成為差生。除此之外,動作緩慢、身體肥胖也會讓高校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處于劣勢,久而久之,高校體育差生就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心理,厭惡體育學習,導致體育成績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這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會讓高校體育差生社交出現(xiàn)問題,并且輻射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之中。(2)家庭因素:在如今的社會之中,高校學生大多是在家庭的寵愛、嬌生慣養(yǎng)之下成長的,這使得其吃苦耐勞的意識不強,同時,這也會導致高校學生個性較強,以自我為中心,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因為鋒芒太甚而產(chǎn)生矛盾。同時,父母受到我國傳統(tǒng)思想影響較大,對于高校學生的體育學習重視程度較低。除此之外,家庭的寵愛也會讓學生營養(yǎng)過剩,導致其出現(xiàn)肥胖現(xiàn)象,提高體育學習的難度[3]。
高校應不斷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吸引高校學生加入到體育活動當中,當學生能夠主動加入到體育活動當中時,教師應不斷激勵、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及活動強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新的方面,應該包括改善體育教學的環(huán)境、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開設不同課程,通過不同方面,吸引學生的興趣,改善學生消極心理,使其主動加入到活動當中,鍛煉身體提高素質。此外,高校還應配備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同樣能達到吸引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使學生愛上體育活動。因此,通過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其積極主動性,最終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體育活動,放松其心情[4]。
由于人類個體存在的差異,每位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情況不盡相同。對于素質低下的體育差生來說,更應該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體育差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接受體育知識,并且通過調(diào)動其積極主動性,體育差生可以更好地通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最終真正掌握相關技巧。必須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安排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效分配,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情感傾向,使學生真正加入到體育活動當中,這將提高對老師的能力要求,教師更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防止將不良情緒傳染到學生當中,為學生的思想建設起到促進作用[5]。
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不同,對于體育差生來說,在進行體育過程的活動當中易產(chǎn)生消極心理。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格外注意此類學生的心理想法,多多關注其情感狀態(tài),減輕學生壓力,使學生得到真正的放松。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要找到適合學生的辦法進行教學,使學生放下心理負擔,不再拒抗體育活動。通過此次調(diào)查研究,分析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的方法,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夠有效地達到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