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
現(xiàn)階段,高職教師開展籃球教學時,所教授的內容多以教材理論、運球訓練為主,教學內容單一性較強。高職學生性格較為活潑,對于單一的授課內容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不利于他們更為主動地參與到籃球教學過程中,從而極大影響了體育課程籃球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授課時,體育教師開展籃球教學多是“教材+訓練”的模式,即先在課堂為學生講解籃球知識,而后帶領學生進入操場進行運球、傳球及投籃等訓練,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性。同時,教師多采用雙人對練、一對多訓練等方式開展籃球教學,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多根據(jù)學生的籃球理論、投籃進球率為標準開展評價。此種評價模式缺乏合理性,教師很難全面了解學生的對籃球知識的應用情況,對其身體素質、籃球比賽策略的考察嚴重不足,不利于更好地開展之后的籃球教學。
若想開展高效籃球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為此,教師要擺脫教材及傳統(tǒng)觀念影響,借助媒體視頻等方式,豐富籃球教學內容,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將學生參與到籃球課堂的主動性徹底激發(fā)出來,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在引入媒體視頻前,教師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籃球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等情況進行分析,而后將一些籃球比賽、視頻引入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性、教學性兼具的氛圍,進而將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徹底激發(fā)出來。
例如,在進行投籃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學生興趣,從網(wǎng)絡下載一些NBA明星,如詹姆斯、喬丹、科比等人的投籃視頻,而后在課堂為學生播放。在學生觀看時,教師可結合運動員的投籃動作進行分析,并通過慢放、暫停等操作,讓學生更為直觀、清晰地了解運動員發(fā)力技巧,從而在無形中幫助學生理解投籃這部分知識內容。不僅如此,體育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籃球比賽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激烈的比賽,增強他們對籃球這項運動的喜愛程度,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之后開展更為高效的籃球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在傳統(tǒng)籃球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籃球技能很難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此,教師可引入豐富多樣的課堂游戲,以游戲化方式開展籃球教學,讓學生在不覺間掌握各類籃球技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籃球實力,強健學生身體素質。在組織課堂游戲前,教師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游戲類型。
例如,部分學生耐力不夠,教師可組織一個“紅軍長征”的課堂游戲。在游戲中,學生需要跑步穿過整個操場,同時,在操場中會有部分學生負責“攔截”,學生需要邊跑邊躲避“追捕”,以此增強學生耐力水平。再如,一些學生核心力量不足,教師可開展一個“烏鴉喝水”的課堂游戲。在游戲時,學生需要平躺在操場,而后坐起并用頭碰撞面前的氣球。在規(guī)定時間內,碰到氣球多的則為勝利。通過此游戲,學生的核心肌肉群將得到有效鍛煉。在投籃時,學生的上肢力量極為重要。為此,教師可結合投實心球的運動開展“扔手雷”課堂游戲。學生可將實心球當作“手雷”,誰拋得遠則為勝利。通過豐富的課堂游戲方式,能極大優(yōu)化籃球教學模式,對學生籃球技能提升大有益處。
為完善學生知識體系,開展合理、科學地評價必不可少。為提升評價質量,教師可借助分層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以往評價中,教師通常以學生的籃球理論、分數(shù)等為評價標準,這樣難以了解學生綜合能力。在分層評價前,教師應結合學生身體素質、理解能力、知識儲備,將學生分為學優(yōu)生、后進生和普通生。學優(yōu)生身體素質強,對籃球知識掌握及應用能力較強,教師在對其進行評價時,應以實際籃球對抗為主要評價方式,即組織他們進行一場籃球比賽,結合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普通生身體素質一般,教師可對他們的籃球理論、籃球技巧進行評測,并為他們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其完善個人籃球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后進生受限于自身條件,身體素質較弱,教師對其考核時,應以籃球知識為主,盡可能激發(fā)其進行籃球鍛煉的興趣,以提升其身體素質,幫助他們養(yǎng)成運動習慣為目標。通過分層評價,學生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身籃球知識不足,從而逐步完善個人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學生籃球水平,教師應對籃球教學現(xiàn)狀分析,并通過媒體視頻、課堂游戲、分層評價等方式開展教學,以此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對籃球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而促使學生形成較為完善的籃球知識體系,在無形中將籃球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