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一項“短命”的全民寫作活動

        2021-11-22 03:48:24
        寫作 2021年1期
        關鍵詞:網絡小說流行語大賽

        金 鑫 梁 煊

        網絡微小說是指發(fā)表于微博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傳播的一類文學作品。因受微博140 字的字數(shù)限制,篇幅短小成為網絡微小說最顯著也是最直觀的特征。推動我國微小說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是“新浪微博”組織的微小說創(chuàng)作大賽,從2010 年首屆舉辦,到2016 年取消字數(shù)限制轉而孕育網絡文學,短短七年時間,網絡微小說即經歷了萌生、發(fā)展、極盛和衰落的全過程,這使得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成為一項“短命”的全民寫作活動。

        一、由微博而興的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

        2008年,“Twitip”上率先出現(xiàn)了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①How to Start a Twitter Novel,Twitip,網址:http://www.twitip.com/how-to-start-a-twitter-novel/,發(fā)表日期:2008 年11 月12日。,2009年,“MySpace”聚友網,舉辦了國內首次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比賽——“9911微博客”小說大賽。作為首次舉辦的微小說創(chuàng)作比賽,受微博用戶數(shù)量和網站規(guī)模影響,比賽沒能吸引太多網友的關注,參賽人數(shù)不足萬人,未能在網絡空間和文化界產生影響。2010年,新浪網舉辦了首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作為當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網站之一,新浪網、新浪微博對大賽做了全面推廣,新浪網開辟競賽專區(qū),新浪微博首頁、“微博熱搜”和“超話社區(qū)”同步發(fā)布大賽信息。參賽方式也非常簡單,與發(fā)微博幾乎相同,用戶只要在個人微博主頁輸入140 字以內的文字內容,加上“#微小說大賽#”幾個字符,點擊“發(fā)布”,即完成參賽。憑借網站的影響,規(guī)模龐大的微博用戶群和簡單便捷的參賽流程,首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大賽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收到參賽作品14 萬余篇,話題頁的相關討論超過百萬條,最終收到參賽作品23萬余篇。2010年成為中國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元年。

        在隨后的三年里,新浪網依托新浪微博又連續(xù)舉辦了三屆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大賽,并為大賽確立了主題:“@大世界”“穿越”和“LOVE”。有了首屆大賽的基礎,第二屆大賽開始僅5天,收到的作品數(shù)就超過20萬篇,參賽作品總數(shù)最終超過146萬①《新浪微博第二屆微小說大賽落幕》,新浪網,網址:http://news.sina.com.cn/m/2011-12-14/105923630769.shtml,發(fā)表日期:2011年12月14日。?!靶吕宋⒉本W絡微小說大賽在舉辦的第二年,就使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成為初具全民參與性的寫作活動。

        網絡微小說的興起與微博有著密切關系。作品的創(chuàng)作、傳播、閱讀、評論、再傳播,甚至包括“經典化”②這里的“經典化”是一種描述,指作品被網友大量轉載、不斷評述的現(xiàn)象。都是通過微博實現(xiàn)的。因此,微博寫作是我們討論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角度。

        即時的發(fā)布、分享和互動是微博寫作最突出的特點。每一個微博寫作者都兼具讀者、評論者、傳播者和改寫者等多重身份。微小說在作者點擊“發(fā)布”那一刻就進入傳播和閱讀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讀者之間的編輯審校、印刷、出版等環(huán)節(jié)統(tǒng)統(tǒng)略去,給作者反饋、對作品品評也不再是批評家獨有的權利。作者和讀者面對面進行直接對話,不僅消解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也賦予讀者直陳感受、評價作品的權利。在微博平臺上,微小說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直接發(fā)表閱讀感受,評價作品或是轉發(fā),類似短小的讀后感或評論,有很強的即時感,觀點態(tài)度明確;第二類則主要針對作品內容,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甚至對原作品修改后作為自己的新作發(fā)布。

        例如一篇在首屆“新浪微博”微小說大賽中的獲獎作品:

        5 歲“媽媽,燒紅燒肉吧”“行,燒”;15 歲“媽媽,別燒紅燒肉了,換換味道”“行,買別的菜”;35 歲“兒子,啥時候回家吃一頓啊?媽給做紅燒肉”“不行,給你帶紅燒肉”“不行,今不在家”;70歲“媽,我想吃紅燒肉”那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聲音。③有些網絡微小說寫作比較隨意,存在文字使用不規(guī)范,甚至有病句、錯別字和錯用標點的情況,為了呈現(xiàn)這一寫作現(xiàn)象的原貌,本文引用時不做調整修改。

        發(fā)表后被很多網友套作,下面一篇就是比較成功的作品:

        兒子:“我要好吃的。”父母:“好好好,買。多吃點別餓著?!眱鹤樱骸拔乙路?。”父母:“好好,買。多穿點別凍著。”兒子:“我要結婚?!备改缚粗×税胼呑拥姆?,再看看兒子,微笑著說:“…好。買房?!睅啄旰?,兒子跪在墓前泣不成聲:“我要你們?!边@次他沒有得到任何回答。

        從寫作角度審視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寫作心理,當讀者能夠對作品發(fā)表意見,批評話語的優(yōu)越性進一步降低了寫作的地位,使微小說創(chuàng)作成為人人可為的事,參與創(chuàng)作、發(fā)表作品變得稀松平常。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小說大賽的參與度,擴大了參賽范圍。其次是寫作機制,網絡微小說寫作比傳統(tǒng)的文學創(chuàng)作更為隨意,網絡表達中常見的仿寫、改寫、惡搞等手法都被運用到微小說創(chuàng)作中,這降低了一部分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和文學性,但推動了優(yōu)秀作品的傳播,也吸引更多網友參與到大賽中。

        “隨時隨地分享新鮮事”是微博作為媒體平臺最突出的特征?!半S時隨地分享”,顯示出微博的便利性和互動性,也催生了網絡微小說寫作低門檻、易參與、隨意性強等特點。而“新鮮事”除了新奇、吸引眼球外,還帶有身邊發(fā)生、緊跟現(xiàn)實等潛在意味,這不僅塑造了網友發(fā)布微博的基本取向,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網絡微小說的內容和審美趣味。

        多數(shù)微博用戶關注的博主數(shù)都在100以上,每隔幾秒鐘“關注”就會刷新出新的動態(tài)消息,海量的圖文信息中,新奇事件、陌生表達最容易吸引讀者眼球。很多優(yōu)秀的網絡微小說也體現(xiàn)出追求新奇、陌生的審美趣味。比如下面這篇微小說:

        星期一,派出所的劉所長走進辦公室,桌上放著一份《關于禁止在轄區(qū)內飼養(yǎng)寵物的通告》等著他簽字。劉所長認真地看完后,伸出右爪,在通告下面摁上了一朵紅紅的小梅花。

        作品可解讀的空間很大,如果單就文本層面看,新奇、翻轉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題材內容方面,網絡微小說也主要延續(xù)了微博立足當下現(xiàn)實,尋求同理、共情的特點,努力通過身邊的事、共通的情境吸引并打動讀者。比如以下兩篇微小說:

        女朋友說,窮學術男,早幾年怎么不知道買房!他苦笑,早幾年也買不起,去舊社會當個秀才還差不多。一覺醒來,手臂酸麻,原來是趴在桌上睡著了。等等,這里是?疑惑中,轉身遇見一個胡子花白的男人,他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只聽見他喃喃自語:你知道,房價上漲的漲字有幾種寫法么?

        幾十年后他在QQ 簽名處寫著:老朋友,我們歲數(shù)大了見面不方便,如果你還健在就上個Q 讓大伙知道吧。從此大家的頭像都亮起來,雖沒交談只要看到亮起的頭像他也感覺幸福。去世前他對兒子說:我走后記得幫我上Q,別讓大伙擔心。說著突然落淚,大家的頭像全亮著是不是有和他一樣的心思。

        兩部作品分別是第二屆和第三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的獲獎作品。第一篇直指高房價問題,揭示出房價居高不下給讀書人和年輕人帶來的生存困境。第二篇關注社會老齡化問題,以老年人之間的彼此依偎打動人心。

        網絡微小說由微博而興,在網上吸引了大量的寫作者和閱讀者,短時間內就成為帶有一定全民性的寫作活動。分析網絡微小說的寫作機制,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參與的廣泛性,多數(shù)寫作者對微博的熟悉程度要遠遠超過文學性,因此媒介成為網絡微小說寫作的主導因素,微博“隨時隨地分享身邊新鮮事”的媒介特征決定了網絡微小說的主要題材內容和基本審美取向。對于多數(shù)作者而言,寫網絡微小說就是在發(fā)微博,而非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的寫作目的是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突圍,博得讀者眼球,以現(xiàn)實性和共情性得到讀者的認同。

        二、因脫離微博而衰的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

        隨著幾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的舉行,網絡微小說的規(guī)模和影響都不斷擴大。但真正推動網絡微小說走向興盛的并非大賽,而是新浪網的影響力和新浪微博龐大的用戶群。除新浪微博舉辦的大賽,同期國內還舉行過不同形式、不同規(guī)模的網絡微小說大賽,但均反響平平。例如,天津市自2014 年起連續(xù)五年舉辦“美麗天津·魅力濱海”網絡微小說大賽,首屆比賽歷時4 個月,僅收到參賽作品1300余篇,后幾屆更是參與者寥寥。足見網絡微小說對網絡媒介的依賴。

        2016 年,“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對賽制做出重大調整,取消了微博140 字的字數(shù)限制,將參賽作品的篇幅上限提高到30 萬字,同時鼓勵作者以長篇小說參賽。沒有了字數(shù)限制,意味著網絡微小說變成了網絡小說,參賽者的寫作方式也正式與發(fā)微博相剝離。

        賽制調整的根本原因是主辦方對經濟利益的追求??v觀2016年之前的幾屆網絡微小說大賽,雖然將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打造成帶有全民性的寫作活動,但由于參與者多是一時興起通過微博即興表達,創(chuàng)作缺乏持續(xù)性,大賽很難培育出有影響力的作家,更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讀者群。相應的,網絡微小說作品篇幅短小,閱讀的隨機性強,大賽也難以產生有影響、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幾屆比賽,僅一部網絡微小說《圍脖時期的愛情》①聞華艦:《圍脖時期的愛情》,沈陽:沈陽出版社2011 年版。2012 年,同飛傳媒大連公司根據(jù)小說籌拍了同名電影《圍脖時期的愛情》。得以正式出版并進行了影視改編,雖然打著首部網絡微小說的旗號,但反響和市場表現(xiàn)平平。微小說能夠通過微博被眾多網民接受,但與大眾認識里的文學尚有距離。因此,網絡微小說大賽屬于典型的影響大,卻難以產生經濟效益的寫作活動。

        改制后的大賽以“IP 大時代,狩獵新經典”為口號,孕育有流量的網絡文學作品,孵化有潛力的IP 成為大賽追求的目標。參賽作品多為有幾十章,長達數(shù)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作品以長圖片的方式在微博發(fā)表,每日更新。至此,網絡微小說的生產傳播方式已經從“微博式”徹底轉變?yōu)椤熬W絡小說式”。形式的變化也影響到內容,網絡微小說的主要題材和內容從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轉向脫離現(xiàn)實的虛擬世界的故事。如2018 年獲銀花生獎的作品《怪繪本》,講的是一群人進入繪本的世界,在一個與現(xiàn)實完全隔絕的世界里與怪獸搏斗的奇異故事?!对粕礁琛穭t建構了一個與現(xiàn)實秩序完全不同的神話世界,人物根據(jù)作品設定在異世界中展開斗爭。

        從簡單便捷的微博寫作到長篇網絡小說的每日更新,賽制轉變?yōu)榫W絡平臺帶來了穩(wěn)定的讀者群和流量,圍繞重點作家、作品打造的大IP,也逐步產生經濟效益。像在2016年網絡微小說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同時獲得最具IP價值獎的作品《大唐辟邪司》,不僅相繼開發(fā)出了小說、漫畫等產品,作品影視化工作也已啟動。賽事平臺掌握了這些優(yōu)質作品的版權,就等于掌握了未來延續(xù)不斷的經濟收益。

        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催生了賽制改革,賽制改革尤其是字數(shù)限制從140字調整到30萬字,則徹底改變了網絡微小說的寫作機制。

        長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無法因為一時興起或靈感迸發(fā)而實現(xiàn)的,它需要寫作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對寫作者的想象力、構思和寫作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寫作活動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分離出來,通過微博隨時隨地進行的微小說寫作,被專職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所代替。大賽將網絡微小說寫作與微博分離,轉而接受并引入已相對成熟的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模式和審美機制。網絡小說大眾狂歡的審美趣味決定了作品必須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一定距離,而滿足固定讀者群的消費需要則使作品有了相對固定的模式類型。這些來自網絡小說的寫作要求與通過微博寫作的網絡微小說完全不同,立足身邊社會現(xiàn)實,尋求感同身受的創(chuàng)作已無法滿足大賽的要求。此外,網絡小說的互動方式、讀者的互動體驗也與以微博為媒介的網絡微小說完全不同。讀者面對幾十萬字的網絡小說,更多是隨著作品的更新頻率進行浸潤式閱讀,所謂互動主要是對消費體驗和消費需求的描述,讀者很難或者說根本不想對作品進行居高臨下哪怕是客觀的評價,批評話語的優(yōu)越感在網絡小說的互動中是不存在的,由批評而創(chuàng)作,由修改而創(chuàng)生,在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中難以實現(xiàn)。這等于固定了作者身份和讀者身份,網絡微小說即時互動,在互動中快速再生的特性隨之消失。

        因賽制的調整,網絡微小說從創(chuàng)作方式到內容題材都與日常生活脫節(jié),網絡小說相對固定的審美趣味和類型模式對創(chuàng)作者的專業(y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轉變使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迅速失去了作為全民性寫作活動的基礎,2016 年的網絡微小說大賽參賽作品迅速減少,大賽在影響范圍縮小到網絡小說的作者群和讀者群,新浪微博的“微小說超話社區(qū)”也漸漸沉寂。如今,網絡微小說已鮮有人提及,偶爾在微博上出現(xiàn)的前幾屆大賽的優(yōu)秀作品成為網絡微小說唯一的痕跡。

        通過2010年的首屆大賽迅速成為全民參與的寫作活動,因2016年賽制調整與微博寫作剝離迅速沉寂,網絡微小說可算作一個僅僅存在了7 年的網絡現(xiàn)象、文化現(xiàn)象和寫作現(xiàn)象。站在寫作角度,網絡微小說對于我們認識和理解互聯(lián)網時代媒介與寫作活動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網絡微小說從字面上看,關鍵詞是小說,但從它出現(xiàn)、興盛、衰落的實際過程看,關鍵詞卻是網絡,具體說是微博這一網絡媒介。140 字對于寫小說原本是很大的限制,但在網絡時代,這個限制因為符合微博寫作習慣轉而成為寫小說的動機和推動力。從網絡微小說的文本形態(tài)看,內容題材、敘事元素、行文方式和審美趣味都更接近微博的“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呈現(xiàn)出文學性弱、媒介性強的特點。傳播影響上看,互聯(lián)網催生新文體、新文類的速度是極快的,但這些新生的文體、文類對網絡有極強的依賴性,無法脫離網絡的影響而獨立存在,難以被納入線下傳統(tǒng)的寫作范疇。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網絡時代,媒介對大眾寫作活動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塑造力,既可以催生新的寫作熱點,讓寫作融入大眾生活,也可以培育出新的文類、文體甚至文法,豐富寫作的可能性。但這些寫作的增長點對網絡有極強的依賴性,想從中擷取進而滋養(yǎng)線下傳統(tǒng)寫作活動,離不開網絡持續(xù)不斷的培育,而持續(xù)性恰恰是網絡所缺少的。

        三、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是寫話還是作文

        宏觀描述,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可算作以微博為主要平臺的全民性寫作活動,因過于依賴媒介平臺,隨著賽制轉變與微博剝離而迅速衰落。在群體寫作活動之下,每一個寫作者進行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的微觀機制又如何呢?這顯然是我們站在寫作角度回看網絡微小說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

        微博是網絡微小說寫作和傳播的主要平臺,它不僅對作者的寫作和作品的形態(tài)都有非常大的影響,還決定了讀者的接受方式。一篇微小說能通過微博被讀者關注、轉發(fā),或者評價、改寫,是其成功的重要標志。同樣以微博為平臺寫作、發(fā)布、轉發(fā)、改寫的,還有網絡流行語。同樣的生產傳播機制,同樣短小的文本形式,二者在寫作機制上卻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基礎和創(chuàng)生方式兩個方面。

        網絡微小說與網絡流行語發(fā)生的現(xiàn)實基礎存在明顯差別。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主要基于對現(xiàn)實生活一些具體片段的認識或體悟,努力通過帶有技巧性的表達,實現(xiàn)與讀者的共情。通覽幾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的獲獎作品,有超過一半是從個人視角出發(fā),記錄當下社會生活體驗,通過呈現(xiàn)日常生活片段表現(xiàn)親情、愛情、友情等帶有普適性的情感主題。還有一部分獲獎作品通過戲仿、拼貼等后現(xiàn)代手法顛覆文學經典,最終達到諷刺現(xiàn)實、針砭時弊的目的。相比之下,網絡流行語的發(fā)生基礎主要是社會關注的公共事件或網民普遍關注的網絡產品,網友使用或仿寫流行語更多是為了參與網絡狂歡,在狂歡中收獲身份認同和快樂。以《語言文字周報》公布的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中的①《腔調2020:“十大網絡流行語”正式發(fā)布》,中國語情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語言與社會”網站,網址:http://ling.whu.edu.cn/yuqing/001/2020-12-21/9067.html,發(fā)表日期:2020年12月16日?!按蚬と?,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為例,這條流行語發(fā)生的基礎是網上的一條視頻,視頻中一句:“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里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生活當回事兒。早安,打工人!”引得網友爭相引用和套作?!霸绨?,打工人”遍布網絡,但是仔細甄別不難發(fā)現(xiàn),使用者的身份千差萬別,使用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些甚至非常牽強、目的模糊??梢姡鄶?shù)網友使用網絡流行語只是因為好玩,使用的目和意義都是比較模糊的。

        網絡微小說與網絡流行語的創(chuàng)生方式也存在不同。網絡流行語的創(chuàng)生主要依靠直引和套作,即把流行語直接拿來用,或是簡單替換其中幾個詞。以網絡流行語“我可能XX 了假XX”為例,這句網絡流行語最初產生于電競選手發(fā)揮不好,將問題歸咎于酒,說“我可能喝了假酒”。隨后,學生在期末考試時將其改為“我可能復習了假書”“我可能劃了假重點”,借以表達考得不好。再后來,只要實際情況不如預期,或是對已有認知有所懷疑,都可以簡單替換其中的動詞和名詞,表達自己的處境。類似的網絡流行語還有很多,“你的良心不會痛嗎”“皮皮蝦,我們走”“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等都是如此。網絡流行語的創(chuàng)生方式是非常簡單的,照搬或是簡單替換就可實現(xiàn),但因為這句話本身的流行性,賦予了簡單創(chuàng)生方式一定的修辭效果。從表達的效率原則看,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可算作最經濟卻有效的修辭了。相較而言,網絡微小說的創(chuàng)生要更復雜,沒有明確的公共事件或網絡產品,寫作者需要首先在生活片段中捕捉,再對其中蘊含的意義、情感進行挖掘。而且,網絡微小說創(chuàng)作沒有既成的模板套作,需要根據(jù)內容特點和意義指向巧妙構思,即使是在他人作品基礎上的改寫,也不是簡單替換,而是帶有主體性的演繹。

        與網絡流行語相比,雖然網絡微小說同樣短小,也存在改寫、仿寫的情況,但對現(xiàn)實的關注,對共同情感的追求,以及對新穎表達方式的探索,都使網絡微小說寫作具有一定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味。受篇幅的限制,尤其是微博寫作習慣的影響,網絡微小說無法呈現(xiàn)現(xiàn)實的復雜性,人與世界的對話還停留在有感而發(fā)的層面,但仍可算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本也呈現(xiàn)出弱文學性。

        作為一種簡單的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一類弱文學性文本,網絡微小說與傳統(tǒng)的小小說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首先是篇幅的差異。小小說雖短,但是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字數(shù)限制,對這一文體的認定更多是基于文學經驗的約定俗成。網絡微小說的篇幅則明確受限于140 字以內,要比多數(shù)小小說短。其次是小說要素上的差異。小小說雖短,但多數(shù)具備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這最基本的三要素,即使有缺失,讀者也可以通過文本內容推測出來。網絡微小說因為是有感而發(fā),一個甚至兩個要素的缺失并不影響寫作目的的實現(xiàn),因而多數(shù)作品小說要素都是比較模糊的,只有作者的感受是清晰的。第三是審美趣味上的差異,小小說總體上講還是敘事為主,依靠結尾的突轉達成審美效果,意義、情感都隱藏在情節(jié)背后,文學性往往蘊含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jié)里,也蘊含在作品形而上的意義和感情里。網絡微小說多數(shù)沒有相對完整的情節(jié),文本全部內容都為了準確傳遞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如果與感受、情感這些文本形而上層面的東西脫離,文本自身不具有明顯的文學性和審美性。

        以第二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的一篇獲獎作品為例:

        老人倒臥路邊,鮮血從傷處汩汩流出。路人紛紛繞開、匆匆閃過。唯有一少年徑直上前,向老人伸出援手?!吧怠岛⒆?,你…你怎么敢?不怕我訛上你么…”老人一臉疑惑。“訂購穿越自救服務的事都忘了?”少年搖頭苦笑,“還好,我穿越而來,總算是及時扶起了衰老無助的自己啊!”

        小說沒有任何的環(huán)境描寫,沒有對老人和少年的形象、性格進行塑造,也沒有前因后果的情節(jié)設計,只是通過穿越時空把老人和少年建立起一種特殊聯(lián)系,進而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曲折表達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人都有老的一天,今天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明天的自己。我們可以從作品中輕松獲取作者的用意,我們對作品的認可也主要源自對作者觀點的認同,而文本自身無論是穿越手法、形象建構、細節(jié)描寫從文學角度都缺乏獨立的意義和價值。

        再看第三屆“新浪微博”網絡微小說大賽的一篇獲獎作品:

        每天清晨,他吃過妻子拿手的煎餅,匆匆騎車上班。午飯時給她發(fā)短信,匯報上午的趣事,然后去便利店里買她愛喝的酸奶。下班后照例在花店買枝玫瑰,想象著她接過花時的喜悅。家里漆黑,空空蕩蕩。他將花插入花瓶,酸奶塞進冰箱,做完煎餅和翌日的晚飯,對著床的那一側輕聲說,我愛你,晚安。

        小說流水賬一般記錄了一個人一天的生活,都與妻子有關,沒有任何的描畫和渲染,最后讀者會意識到,主人公的妻子已經離開了他,進而被人物深沉的愛所打動。流水賬之所以動人,主要因為我們贊同并渴望作者傳遞出的那深沉的愛。

        傳統(tǒng)的小小說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通過敘事含蓄的傳遞主旨,讀者需要通過分析解讀文本獲得審美體驗,獲取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義。相比之下,網絡微小說更為簡略,多數(shù)作品的小說要素不全,作者不是通過敘事傳遞主旨,而是尋求對自己生活感受、現(xiàn)實體驗的巧妙言說。讀者獲得作者感受、體驗也更簡單,不需要做細致的解讀,審美體驗被觀點認同、感受一致所代替。因此,與傳統(tǒng)小小說相比,網絡微小說的文學審美性不足,可算作一種帶有弱文學性的社會表達。

        以微博為媒介,依靠有影響力的網站、平臺辦賽的推動,網絡微小說出現(xiàn)不久即成為一項帶有一定全民性的寫作活動。寫作、發(fā)布、轉發(fā)、評論、改寫,網絡微小說的生產和傳播方式與發(fā)微博完全一樣,這成就了它的廣泛影響力,也使它形成了對媒介過度依賴的特點。一旦賽制調整,網絡微小說與微博剝離,這項熱鬧一時的寫作活動即轉向衰落。從寫作機制看,網絡微小說介于網絡流行語與傳統(tǒng)小小說之間,可定義為一種帶有弱文學性的社會表達。網絡微小說的興衰,對于認識網絡媒介對人們寫作尤其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塑造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ヂ?lián)網的普遍、便捷,不僅促成了網絡閱讀習慣,同樣促成了網絡寫作習慣。從輻射面、參與度看,網絡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積極的,它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寫作實踐中,從實踐中積累寫作經驗、提升寫作能力。但也應該看到,網絡寫作與傳統(tǒng)寫作在機制上還是存在差異,通過網絡寫作積累的經驗、提升的能力,包括寫出的作品,想要與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接軌還需要持續(xù)的推動和積累,而持續(xù)性恰恰是互聯(lián)網所缺少的。

        猜你喜歡
        網絡小說流行語大賽
        “鳥人”大賽
        插秧大賽
        流行語大盤點
        幽默大師(2020年12期)2021-01-04 00:35:42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學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4
        網絡小說標桿作品2019
        大學流行語考察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8
        巧借 流行語
        快樂語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2
        從影視改編看網絡小說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為例
        網絡小說與明清小說之比較
        說謊大賽
        小說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
        亚洲色图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亚洲熟女天堂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花豆剧传媒精品mv在线|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521色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男女羞羞的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大地资源网更新免费播放视频| 日本岛国大片不卡人妻| 亚洲女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黑寡妇特a级做爰|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 男女激情床上视频网站| 在线播放国产自拍av| 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无码|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啪啪网站| 国产人妻熟女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婷婷九月丁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播放 | 男女性生活视频免费网站| 奇米影视色777四色在线首页| 免费观看又污又黄的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加勒比东京热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亚洲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av|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超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18|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电影|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