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考生升格心得:點評本文觀點源于材料“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生而弱乎?或天之誘我至于強,未可知也”, 但它忽視了材"/>
>>>河北考生
升格心得:
點評
本文觀點源于材料“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生而弱乎?或天之誘我至于強,未可知也”, 但它忽視了材料中強弱互相轉(zhuǎn)化的原因——強者濫用其強,弱者勤自鍛煉,這是考生審題立意時一種最典型的錯誤——“抓住一點,不顧全局”。這種理解的片面性反映在文章中就出現(xiàn)了認識膚淺、論證空泛、觀點偏頗等一系列問題。
所謂認識膚淺、論證空泛,是指文章的論述只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透徹的分析,論證只停留在“強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的層面,多談事實和結(jié)論,而不能從原因?qū)用嫔钊敕治?。如談中國的發(fā)展,只列事實,沒有議論,沒有觀點。
所謂觀點偏頗,是指沒有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妄作結(jié)論,導(dǎo)致觀點不夠客觀辯證,甚至遠離命題者的意旨。如“弱者不一定會輸,因為他們面對強大的競爭者時,壓力倍增隨即轉(zhuǎn)化為動力,騰躍而上”,這就明顯是一個太絕對的結(jié)論。
當然,語言表達也不夠準確,如首段中 “定會成功”過于絕對化,第二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紙上談兵”等用語明顯與事例和觀點不合。
(文:張曉多 李凌起)(本文責(zé)編:許靜)
生而強者不必喜,生而弱者不必悲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談及“體育之效”時曾說過“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的確,若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無時無刻不處于變化之中,強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zhuǎn)化的。
生而弱者,不必自我悲嘆,要認識到后天努力的強大作用,只要充分“鍛煉”“增益其所不能”,就能轉(zhuǎn)弱為強。
大家熟知的“龜兔賽跑”故事中,烏龜天生的奔跑能力自然弱于兔子,但最終憑“持恒不懈”的努力贏得勝利,這正說明了弱亦可變強的道理?;仡櫧袊臍v史,當工業(yè)革命帶來生產(chǎn)力的大發(fā)展,西方走向強盛之時,我們卻錯失良機,成為任人欺凌的弱者,但是,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并沒有陷入自我悲嘆的泥淖,而是不斷求索自強之路,終于建立了新中國,后又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增益”己所不能,成為現(xiàn)在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而今,“蛟龍入?!薄版隙鸨荚隆薄昂椭C號縱橫馳騁”,哪里還有半點昔日“東亞病夫”的蹤影?這一路的轉(zhuǎn)變在向世界宣告:“生而弱者,勤自鍛煉”也能化而為強。
同樣,生而強者,也切莫沾沾自喜,要看到強而喜、喜而驕、驕而敗的可能,“濫用其強”,終會轉(zhuǎn)弱。
仍舊看“龜兔賽跑”,兔子相比烏龜自然有天生的奔跑優(yōu)勢,但最終的失敗也正是由于它對自身優(yōu)勢的自大,自大最易生出自滿,自滿自會生出懈怠,這便是生而強者未必強的關(guān)鍵所在。歷史這面鏡子同樣對此給出了最佳的注解,清朝的疆域之大讓乾隆盲目自信,“天朝上國,物產(chǎn)豐盈”的強者認知,悄悄滋生出了自滿與懈怠之心;“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也讓中國漸漸落后于西方前進的步伐,最終淪為飽受欺凌的“弱國”?!盀E用其強,即使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更何況,“至強者”往往也不過是自以為罷了!可憑的優(yōu)勢本就不多,哪里禁得住濫用呢?
自“體育之效”而通于萬物之理,這便是毛澤東的眼光,也是偉人的智慧。新時代的年青人,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肩負民族復(fù)興之重任,無論你有怎樣的天資和稟賦,無論你是“弱”是“強”,或自認為是“弱”或“強”,都要明曉強弱轉(zhuǎn)化的辯證之理,弱不必悲,強不必喜,或“勤自增益”或“慎自濫用”,這樣,小,可保自身“強健”;大,可助民族強盛。
(文:張曉多 李凌起)
升格心得:
在對材料進行全面解讀的基礎(chǔ)上立意,不僅抓住了“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更抓住了強者不能“濫用其強”,弱者應(yīng)“增益不能,勤自鍛煉”,立意全面而有深度。
開頭力求精煉,從核心的理論闡釋切入,明確強弱可以轉(zhuǎn)化的道理,為下文的論述做好鋪墊。
正文分別從“弱而至強”“強而至弱”兩個角度展開。用“龜兔賽跑”替換“黃鸝鳥蝸牛”的例子,將重點放在對故事的分析上,讀者更熟悉,說理更通透。論述“弱而至強”時,沿用原文“國家科技發(fā)展事例”,引入工業(yè)革命背景,設(shè)置“生而弱”的前提,這樣,增加對比的色彩,突出強調(diào)“鍛煉、增益”這個“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要素,使得理解與論證有嚴密的邏輯性。論述“強而至弱”時,同樣借助上面的寓言和歷史,重點挖掘背后的原因,以強化論點;透過現(xiàn)象深研本質(zhì),既體現(xiàn)理解的深度,又增強論證的力度。
結(jié)尾回扣“體育之效”,點出偉人智慧,最后立足于“年青人”成長,從“小我”和“大我”兩個方面強調(diào)認識強弱轉(zhuǎn)化之理的意義,升華文章格調(diào)。
(文:張曉多 李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