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延培
(洛陽廣播電視大學)
地鐵作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因其快捷、準時、高效、價格合理且舒適被大多數(shù)人作為出行的不二之選。在地鐵的運行過程中,存在發(fā)生導致乘客傷亡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本文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有關旅客自身生命財產(chǎn)安全受到侵犯時的法律條款分析如何更好地解決地鐵乘客傷亡事件。
(1)加害行為:地鐵早晚高峰、節(jié)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因客流大,乘客易產(chǎn)生焦躁情緒,再加之趕時間或其他原因,很有可能與其他乘客發(fā)生矛盾,從而引發(fā)沖突。大客流情況下扒竊事件發(fā)生的機率也成倍增加,嚴重損害了乘客的權益。并且由于客流量大,可能導致地鐵監(jiān)控錄像不是很清晰,再加之找不到相關的目擊證人,乘客無法正當維護自己的權益。大客流情況下還易發(fā)生踩踏等安全類事件。在地鐵站中電動扶梯、無障礙電梯、自助售票機、自助檢票系統(tǒng)、站臺屏蔽門等自動化設備的投入,提高了車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但是這些設備如果發(fā)生故障,會對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再者,地鐵的地下線路在地面以下運營,當?shù)卣?、洪水、火災等災害發(fā)生時,乘客逃生困難,極易導致乘客受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損害后果:如果乘客間發(fā)生沖突,既有可能造成當事乘客的個人名譽、人身、生命等權力受到損害,也有可能造成乘客所攜帶財產(chǎn)的損失或損壞,同時也可能給其他乘客的人身、生命、財產(chǎn)安全等帶來威脅和影響。扒竊事件的發(fā)生會嚴重損害地鐵乘客的財產(chǎn)安全。踩踏事件或自動化設備故障影響乘客出行時間,同時也使乘客的人身、生命等人身權力受到嚴重威脅。在自媒體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無論地鐵運營中發(fā)生任何問題,都會被迅速傳播,嚴重影響地鐵運營方的企業(yè)聲譽。同時,乘客動輒通過媒體、法律途徑來維權,地鐵運營方需花費大力氣解決法律糾紛,進行危機公關,嚴重影響地鐵的正常運營。
(3)因果關系:乘客從刷卡進入地鐵站開始,乘客和地鐵運營方就形成了一份雙方運輸合同;到乘客安全離開地鐵站時,該合同終止。地鐵運營方有義務將乘客安全準時地送達乘客的目的地。為此,地鐵運營方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定來規(guī)范地鐵運營,規(guī)范乘客乘坐地鐵的行為。并且,地鐵運營為方便送達乘客采用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就應該承擔所有自動化設備的檢修和維修責任。乘坐過程中,乘客享受地鐵運營方提供的服務,并遵守相關規(guī)定條款?!睹穹ㄍ▌t》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若乘客在乘坐過程中的權益受到損害,可依法追究地鐵運營方的責任。除非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乘客的生命健康權受到損害是由乘客自身原因造成的,地鐵運營方已經(jīng)進行過合理告知和疏導,則地鐵運營方可以免責。
4)行為人過錯:按照損害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將過錯分為地鐵運營方的過錯、第三方的過錯、被損害方的過錯和多方綜合過錯。地鐵運營方的過錯往往是指:乘客進入地鐵運營方負責區(qū)域,地鐵內設備發(fā)生意外事故造成乘客的生命健康權受損。處所包括地鐵站出入口、地鐵運行方負責區(qū)域的站內站外通道或場所、列車車廂、電動扶梯、無障礙電梯、站內廁所和地鐵站站臺站廳等。乘客進入地鐵運營方負責區(qū)域,如果地鐵運營方?jīng)]有對乘客乘車秩序進行有效疏導,導致踩踏、推搡以及乘客沖突等事件的發(fā)生。第三方的過錯是指:在乘客乘坐地鐵過程中,因插隊、擁擠上下車,身體發(fā)生碰撞,引發(fā)乘客間吵架、斗毆等,導致被損害方個人名譽、生命安全以及財產(chǎn)受到損害。此類事件在地鐵運營中屢見不鮮,地鐵運營方只要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就可以免責。被損害方的過錯是指:乘客自身故意違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在地鐵內自殘、自殺、酗酒、故意鬧事或因自身原因不適合乘坐地鐵導致的自身受傷。此類事件,地鐵運營方只需要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就可免責。多方綜合過錯是指:過錯方不指一方,涉及兩方甚至更多。例如:在踩踏事件中,存在第三方過錯,強行上下車、擁擠上下車、推搡身邊乘客,而地鐵運營方?jīng)]有及時監(jiān)管到這一現(xiàn)象,或者注意到此類現(xiàn)象而沒有對乘客進行及時有效疏導;在扒竊事件中,存在第三方過錯,但是由于地鐵監(jiān)控損壞,地鐵運營商未及時維修造成被損害方錢財無法追回,則地鐵運營方也存在責任過錯。
(1)法定情形:《民法典》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傷亡是由于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睹穹ǖ洹穼Τ袚熑畏竭M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乘客搭乘地鐵,若地鐵出現(xiàn)各種運行故障給乘客帶來生命財產(chǎn)的損傷,應有地鐵運營方承擔賠償責任;乘客在地鐵站內正確適當使用地鐵運營方提供的各種自動化設備,因設備異常運行給乘客帶來生命財產(chǎn)的損傷,也應由地鐵運營方進行賠償。但一系列由于乘客自身原因造成的生命財產(chǎn)受損,地鐵運營方在有明確證據(jù)證明的條件下可以拒絕承擔賠償責任。
(2)酌定情形:在特定案件中,不具有法定情節(jié)的條件下,考慮酌定情形。例如地鐵站內的大理石地面積水后不及時清理,路面濕滑,導致乘客嚴重的跌倒摔傷。此事件中,地鐵運營方在地鐵站內的一切設備正常,但是仍然致使乘客受傷,這時候考慮酌定情形。地鐵運營方在確保地鐵站內一切設施正常運營的前提下,理應確保地鐵站內的設施不會對乘客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損害。地鐵站大理石地面積水,積水沒有及時清理,并且沒有張貼有關告示提醒乘客注意,地鐵運營方確實存在過失。沒有保證站內設施不對乘客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損害,因此地鐵運營方應承擔相應的管理失職的責任。
(3)第三人致害:指的是第三人對地鐵乘客實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中指出:損害行為造成他人生命財產(chǎn)安全受到損害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第三人在地鐵內打架斗毆,地鐵運營方勸阻無果造成其他未參與乘客的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chǎn)遭受損失的,第三人理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發(fā)展,地鐵規(guī)模日益擴大,地鐵中的安全事件或事故也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乘客、地鐵運營方等多方的合法權益。目前,國內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管理缺乏相關且適用性極強的法律條文?!睹穹ǖ洹繁环Q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簽訂合同,小到離婚、遺產(chǎn)分割等都能從中找尋到依據(jù)。所以對于地鐵乘客傷亡事件的處理,《民法典》也同樣適用。《民法典》中雖然對地鐵乘客傷亡事件沒有明文的法律條款,但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的法律條款作為依據(jù),為地鐵乘客傷亡事件的處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jù),也能其他涉及乘客利益的事件處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