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 李鵬 王瑩 向準 和耀威 萬誠 王成考
摘要:以南方香菇產(chǎn)業(yè)主栽品種香菇808、慶科R20以及貴州省特有香菇馬桑香菇為研究對象,通過拮抗反應、系統(tǒng)發(fā)育樹及溫度試驗,對香菇菌株進行了區(qū)別性鑒定,并利用堿性木質素(純品)及4種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栽培輔料為誘導物,研究3種不同香菇菌株液體發(fā)酵產(chǎn)漆酶活力連續(xù)12 d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馬桑香菇、香菇808、慶科R20雖均同為有機香菇的下屬分支,但菌株間是有區(qū)別的,馬桑香菇同香菇808和慶科R20間的親緣性也較遠,且兩兩間均有拮抗反應,3種菌株菌絲生長對適宜溫度的選擇也有較小差異,存在一定種源差異。此外,香菇液體產(chǎn)漆酶活力受菌株遺傳差異和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的影響差異均為極顯著(P<0.001),但各處理漆酶整體變化規(guī)律均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對香菇808產(chǎn)漆酶誘導力最強的是玉米芯,其次為麥麩,最高漆酶活力分別為464.06、205.44 U/L;對慶科R20產(chǎn)漆酶誘導力最強的是麥麩,其次為玉米芯,最高漆酶活力分別為265.07、237.15 U/L;對馬桑香菇產(chǎn)漆酶誘導力最強的是米糠,其次為麥麩,最高漆酶活力分別為178.34、161.83 U/L。從誘導漆酶活力強度出發(fā),香菇808、慶科R20和馬桑香菇培養(yǎng)的最佳輔料分別為玉米芯、麥麩和米糠。
關鍵詞:栽培輔料;香菇;液體發(fā)酵;漆酶活力
中圖分類號:S646.1+20.4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9-0172-08
木質纖維素作為自然界中儲量巨大的潛在綠色資源,廣泛存在于各種農林廢棄物中,在自然界中主要靠微生物進行降解,主要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少量果膠[1]。其中木質素是一種以1個或多個苯酚丙烷為單位組成的復雜聚合物,這類物質在自然界中主要被真菌代謝產(chǎn)生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降解[2-3]。這類酶主要包括漆酶(Lacc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ase)、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3類[4]。其中,漆酶是分解木質素最具代表性的酶類[5],也是目前被廣大學者研究最多的酶類。漆酶是一種含銅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存在于植物和真菌中,其中植物漆酶主要參與形成木質素,而真菌漆酶的作用則是降解木質素[6]。早在1988年,Bollag等就曾指出,漆酶分解木質素的同時會產(chǎn)生一些有毒物質,主要是酚類或醌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可抑制雜菌的生長,是很好的殺菌劑[7]。嚴培蘭等在對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的研究中也指出,漆酶活性高的黑木耳菌株,栽培產(chǎn)量也較高,其抗霉能力也高[8]。任鵬飛等提出,菌絲的生物降解能力會受酶活大小的影響,通常來說產(chǎn)漆酶能力強的菌株其菌絲生長速度較快[9-10]。唐菊等研究表明,漆酶在食用菌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除了參與培養(yǎng)料中木質素的降解,對原基分化、子實體的形態(tài)建成和發(fā)育還具有調控作用[11]。眾多研究表明,漆酶在食用菌生產(chǎn)中是一種可以間接反映食用菌菌絲活力、產(chǎn)量和品質,直接反映木質素降減情況的酶類。
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大力發(fā)展作為脫貧攻堅勝利的助力之一,也繼續(xù)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其栽培規(guī)模廣、用料大,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一定壓力。近年來,在貴州食用菌的栽培規(guī)模不斷加大,品種主要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木耳等木腐菌,在產(chǎn)量與產(chǎn)值喜人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木材用量的壓力,其菌棒主要原料為木屑,棉籽殼、玉米芯、麥麩、秸稈、米糠等農林廢棄物是常見的栽培輔料。本試驗以南方香菇產(chǎn)業(yè)主栽品種香菇808、慶科R20以及貴州省特有香菇馬桑香菇為研究對象,研究香菇菌株間的區(qū)別性差異,并利用堿性木質素(純品)及棉籽殼、玉米芯、麥麩和米糠4種輔料為誘導物,探索3種香菇菌株在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中液體發(fā)酵產(chǎn)漆酶活力變化,旨在為貴州省本土香菇生產(chǎn)中輔料的添加提供一定科學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菌株
馬桑香菇、香菇808及慶科R20菌株由貴州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保存于貴州省生物研究所。
1.2培養(yǎng)基
1.2.1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瓊脂粉20 g,去離子水1 000 mL,pH值自然,121 ℃滅菌30 min。
1.2.2PDA綜合培養(yǎng)基馬鈴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氫鉀3 g,硫酸鎂1.5 g,維生素B1 10 mg,瓊脂粉20 g,去離子水1 000 mL,pH值自然,121 ℃滅菌30 min。
1.2.3種子液培養(yǎng)基馬鈴薯(去皮)200 g,葡萄糖 20 g、酵母膏10 g,定容至1 L,121 ℃滅菌30 min。
1.2.4基礎培養(yǎng)基(basic medium,BM)葡萄糖10 g、蛋白胨2 g、七水硫酸鎂0.5 g、三水磷酸氫二鉀1 g、磷酸二氫鉀0.46 g,定容至1 L,121 ℃滅菌30 min。
1.2.5誘導培養(yǎng)基在“1.2.4”節(jié)中基礎培養(yǎng)基配方基礎上分別加入3 g孔徑粒度為20~60目的堿性木質素(CK,BM+MZS)、棉籽殼(BM+MZK)、玉米芯(BM+YMX)、麥麩(BM+MF)、米糠(BM+MK),定容至1 L,121 ℃滅菌30 min。
1.3香菇菌株間的區(qū)別性鑒定
2021年3月,于貴州省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實驗室,將保存的馬桑香菇、香菇808、慶科R20分別接種于PDA綜合培養(yǎng)基平板上,25 ℃恒溫活化培養(yǎng)8 d。
1.3.1拮抗試驗接種組合為2組。第1組:同種供檢菌種,于同一PDA平板上各接種1個接種塊;第2組:供檢菌株兩兩接種于同一PDA平板上。25 ℃ 相峙培養(yǎng)。
1.3.2建立香菇系統(tǒng)發(fā)育樹采用購買的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Ezup柱式真菌基因組DNA抽提試劑盒提取分離純化3種香菇菌株基因組DNA,提取之后的DNA選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ITS4:TCCTCCGCTTATTGATATGC)進行PCR擴增。采用25 μL的PCR反應體系:Template(基因組20~50 ng/μL) 0.5 μL;10×Buffer(和Mg2+);dNTP(各2.5 mmol/L)1 μL;Taq 0.2 μL;前向引物(10 μmol/L)0.5 μL;后向引物(10 μmol/L)0.5 μL;加雙蒸水至25 μL。反應程序為94 ℃預變性4 min;94 ℃變性45個循環(huán),55 ℃退火45個循環(huán),72 ℃延伸1 min,30個循環(huán);72 ℃延伸8 min,4 ℃終止反應保存。擴增得到的PCR產(chǎn)物經(jīng)1.0%瓊脂糖電泳檢測擴增結果后,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測序后登錄GenBank對比,通過BLAST對測序結果進行比對分析,下載最相近菌株的ITS rDNA序列,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
1.3.3不同溫度生長速度測定取3種香菇備用活化平板,使用打孔器打取直徑5 mm接種物,接種于PDA平板上,分別置于10、15、20、25、30 ℃下培養(yǎng),觀察菌絲生長情況。菌絲生長速度測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從菌絲萌發(fā)開始,每2 h測量1次,同時記錄菌絲萌發(fā)時間,菌絲日均生長速度以吃料后菌落平均每日直徑增長量統(tǒng)計。菌絲鋪滿平板時,觀察記錄菌落的菌絲形態(tài)、色澤、菌落形狀、菌絲長勢和邊緣特征等,用“+”“-”表示菌絲的長勢,“+”越多表示菌絲生長得越好、越健壯、均勻,“-”表示菌絲不生長。
1.4漆酶活力測定
1.4.1發(fā)酵培養(yǎng)使用打孔器打取直徑5 mm接種物,每100 mL完全培養(yǎng)基中無菌條件下放入5個接種物,25 ℃、150 r/min 搖床避光培養(yǎng)。8 d后取勻漿機將三角瓶內的菌絲球攪拌30 s使其成均質體。分別向100 mL含不同基質培養(yǎng)料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ZS、BM+MZK、BM+YMX、BM+MF、BM+MK)中加入3 mL攪拌均勻的香菇均質體,于25 ℃、150 r/min搖床避光培養(yǎng),每個處理4個重復。
1.4.2漆酶活力的測定參照韓美玲等的研究[12]測定漆酶活力。從培養(yǎng)后2 d開始測定其漆酶活力,連續(xù)測至培養(yǎng)12 d。
1.5數(shù)據(jù)處理
利用EXCLE進行圖表整理,SPSS Statistic 18.0對菌絲日均生長速度、漆酶活力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顯著性分析和雙因素方差檢驗(two‐way ANOVA)。
2結果與分析
2.1香菇菌株間的區(qū)別性鑒定
2.1.1拮抗試驗 從圖1可以看出,馬桑香菇、香菇808、慶科R20菌株自身均無拮抗反應,但馬桑香菇同香菇808之間有輕微的隆起,慶科R20之間有明顯的拮抗帶,而香菇808同慶科R20間也有明顯的拮抗帶。綜上說明,3種香菇菌株彼此間皆有拮抗反應,說明3種香菇菌株種源存在一定差異性。
2.1.2建立香菇系統(tǒng)發(fā)育樹3種香菇菌株的DNA提取結果見圖2,香菇菌株DNA條帶清晰,DNA的濃度、純度以及產(chǎn)率均比較高,可用于PCR擴增。
經(jīng)PCR擴增和序列測定,結果顯示3種香菇菌株rDNA ITS區(qū)段長度在700~800 bp之間,且所得序列經(jīng)Blast搜索,擊中結果均為Lentinula edodes,下載其相近序列15條,并結合香菇屬其他種rDNA序列:Lentinula aciculospora、Lentinula boryana、Lentinula lateritia、Lentinula madagasiksrensis、Lentinula novaezelandiae 、Lentinula raphanica、Lentinula reticeps(每種隨機挑選3條),共同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3)。系統(tǒng)發(fā)育樹表明,同3種供試菌株rDNA序列親緣性較高的香菇屬種有Lentanus edodes、Lentinula lateritia、Lentinula novaezelandiae,且3種菌株集中于Lentanus edodes同一分支上,菌株間慶科R20和香菇808分支較近,相似系數(shù)較高,親緣性較近,同馬桑香菇的分支較遠,相似系數(shù)低,親緣性較遠。說明3種香菇菌株雖同為香菇屬下有機香菇,但仍存在一定差異。
2.1.3不同溫度條件對3種香菇生長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在所選供試溫度條件下,馬桑香菇菌落為絨毛狀白色圓形菌落,日均生長速度隨溫度的升高呈現(xiàn)先增后降的趨勢,并于溫度25 ℃條件下達
到峰值0.89 cm/d,且顯著高于其他溫度處理(P<0.05),其次依次為20 ℃(0.49 cm/d)、30 ℃(0.40 cm/d),且在20~30 ℃,菌絲長勢最佳,其次為15 ℃。說明馬桑香菇菌絲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15~30 ℃,最佳生長溫度為25 ℃。
在供試溫度范圍內,香菇808菌絲呈絨毛狀白色圓形菌落,其日均生長速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加后減少,并于25 ℃達到最大值0.85 cm/d。日均生長速度整體呈現(xiàn)出25 ℃>20 ℃(0.44 cm/d)>30 ℃(0.31 cm/d)>15 ℃(0.28 cm/d)的趨勢,且在25、30 ℃條件下菌絲長勢最佳。說明香菇808菌絲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 ℃,最佳溫度為25 ℃。
慶科R20在所設溫度范圍內,日均生長速度也隨溫度升高先增加后減少,峰值出現(xiàn)在25 ℃條件下,達0.89 cm/d,且長勢最佳。日均生長速度其次依次為20 ℃(0.50 cm/d)、15 ℃(0.29 cm/d),長勢也僅次于25 ℃。說明慶科R20的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15~25 ℃,最佳溫度為25 ℃。
綜上可知,3種香菇菌株在所設溫度范圍下菌落形態(tài)受溫度影響較小,菌絲生長隨溫度變化趨勢大致相同,且菌絲生長速度在高溫和低溫下受脅迫明顯,最適溫度均為25 ℃,但3種菌株對中高溫和中低溫有不同的傾向性選擇。
2.2不同菌株對漆酶活力的影響
雙因素方差檢驗結果顯示,香菇不同菌株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中的產(chǎn)漆酶能力各不相同,且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除培養(yǎng)3 d外,菌株和培養(yǎng)基交互影響為顯著(P<0.01)外,香菇液體產(chǎn)漆酶活力受菌株遺傳差異和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的影響均為極顯著(P<0.001)。
從表2、圖4可知,連續(xù)12 d測試中,同一誘導培養(yǎng)基上3種香菇菌株液體產(chǎn)漆酶活力差距明顯,且菌株對漆酶活力皆具有極顯著的影響(P<0001)。
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在僅含堿性木質素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ZS)中馬桑香菇菌株較其他2種菌株表現(xiàn)出更高的漆酶活力,且最大漆酶活力為 62.77 U/L 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9 d,香菇808最大漆酶活力為44.86 U/L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8 d,慶科R20在培養(yǎng)6 d方檢測出較弱的漆酶活性,在培養(yǎng)11 d后漆酶活力較大,達30.97 U/L。在含棉籽殼(BM+MZK)、玉米芯(BM+YMX)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菌株香菇808分泌漆酶的能力明顯高于其他菌株,最大漆酶活力均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9 d,分別為129.85、464.06 U/L;菌株馬桑香菇和慶科R20最大漆酶活力值均在培養(yǎng)11 d,且馬桑香菇分泌漆酶的能力最低,在BM+MZK培養(yǎng)基中僅為23.82 U/L,在BM+YMX培養(yǎng)基中為11781 U/L。在含麥麩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F)中,菌株慶科R20具有較高的分泌漆酶的能力,并在培養(yǎng)10 d后達到最高,為265.07 U/L;菌株馬桑香菇漆酶活力在培養(yǎng)8 d最先達到頂峰,但值較低,為161.83 U/L,且在達到極值后迅速下降;菌株香菇808在培養(yǎng)9 d出現(xiàn)極值,達205.44 U/L。在含米糠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K)中,慶科R20的產(chǎn)漆酶能力最低,且培養(yǎng)前期較不穩(wěn)定,在培養(yǎng)11 d出現(xiàn)極值,為45.07 U/L;而香菇808在培養(yǎng)培養(yǎng) 6 d 后漆酶活力急速上升,在培養(yǎng)8 d達到峰值為12464 U/L后緩慢下降;馬桑香菇在培養(yǎng)到7 d后漆酶活力上升較快,并在培養(yǎng)11 d出現(xiàn)峰值為17834 U/L,隨后快速降低。
綜上所述,在培養(yǎng)初期所有處理下,3種香菇菌株產(chǎn)漆酶活力均較低,在培養(yǎng)中后期漆酶活力
較為旺盛,峰值也主要集中在培養(yǎng)8~11 d內。故以培養(yǎng)期所有處理漆酶活力均較為旺盛的培養(yǎng)9 d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可知,在含堿性木質素(BM+MZS)、米糠(BM+MK)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馬桑香菇產(chǎn)漆酶活力高于其他菌株,分別為62.77、178.34 U/L;在含棉籽殼(BM+MZK)、玉米芯(BM+YMX)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香菇808產(chǎn)漆酶活力高于其他菌株,分別為129.85、464.06 U/L;而在含麥麩(BM+MF)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慶科R20分泌漆酶的能力最強,達 205.44 U/L。
2.3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對漆酶活力的影響
由表2、圖5可知,連續(xù)12 d測試中,3種香菇菌株液體產(chǎn)漆酶活力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上均有不同表現(xiàn),且5種誘導培養(yǎng)基對漆酶活力均具有極顯著的影響(P<0.001)。
菌株馬桑香菇、香菇808和慶科R20在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發(fā)酵產(chǎn)漆酶活力均隨培養(yǎng)時間呈現(xiàn)先增后降的趨勢,達到峰值的時間有所差異,但主要集中在培養(yǎng)8~11 d。馬桑香菇在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上連續(xù)培養(yǎng)9 d時,在含米糠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K)中分泌漆酶的能力最強,漆酶活力達137.76 U/L;其次為BM+MF培養(yǎng)基和BM+YMX培養(yǎng)基,分別達到88.67、63.13 U/L;而在含棉籽殼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ZK)中酶活僅為 19.27 U/L。香菇808在連續(xù)培養(yǎng)9 d時,在含玉米芯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YMX)上分泌漆酶的能力明顯強于其他培養(yǎng)基,且出現(xiàn)峰值,酶活達464.06 U/L,同時在該天出現(xiàn)酶活峰值的還有BM+MZK、BM+MF培養(yǎng)基,酶活分別為129.85、209.44 U/L;而在僅含堿性木質素的培養(yǎng)基(BM+MZS)中,香菇808產(chǎn)漆酶的能力最低,僅為28.16 U/L,且該種培養(yǎng)基下,整個培養(yǎng)期日平均酶活力最高不超過34.86 U/L。因此,玉米芯對香菇808分泌漆酶的誘導能力明顯強于麥麩、米糠、棉籽殼和堿性木質素。而對于慶科R20在培養(yǎng)初期(培養(yǎng)2 d),含麥麩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F)中檢測到的漆酶活力最強,達 5.58 U/L;含棉籽殼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ZK)在培養(yǎng)3 d才檢測到微弱的漆酶活力,僅為0.51 U/L;酶活力最弱的是僅含堿性木質素的誘導培養(yǎng)基(BM+MZS),一直到培養(yǎng)6 d方才檢測出較低的漆酶活力,僅為1.56 U/L;而在培養(yǎng)9 d時,BM+MF誘導培養(yǎng)基依舊保持最高的漆酶活力,達246.88 U/L,其次為BM+YMX誘導培養(yǎng)基,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的漆酶活力趨勢大致表現(xiàn)為BM+MF>BM+YMX>BM+MZK>BM+MK>BM+MZS;因此,慶科R20在含麥麩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中分泌漆酶的能力是最強的。
3討論與結論
漆酶作為主要的木質素降解酶,參與香菇生長發(fā)育的每一個階段[13-14]。本試驗以南方香菇產(chǎn)業(yè)主栽品種香菇808、慶科R20以及貴州省特有香菇馬桑香菇為研究對象,研究香菇菌株間的區(qū)別性差異,并利用堿性木質素(純品)及4種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基質培養(yǎng)料為誘導物,研究3種不同香菇菌株液體發(fā)酵產(chǎn)漆酶活力。研究結果表明,馬桑香菇、香菇808和慶科R20雖均同為有機香菇的下屬分支,但菌株間是有區(qū)別的,馬桑香菇同香菇808和慶科R20間的親緣性也較遠,且兩兩間均有拮抗反應,3種菌株菌絲生長對適宜溫度的選擇也有較小差異,是存在一定種源差異的。此外,香菇液體產(chǎn)漆酶活力受菌株遺傳差異和5種不同誘導培養(yǎng)基的影響均為極顯著(P<0.001),但各處理漆酶整體變化規(guī)律均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說明菌株和培養(yǎng)基的差異僅對漆酶活性大小有影響,但不影響漆酶的變化規(guī)律。本結果同Mata 等對香菇的研究結果[15]相似,且在韓美玲等對糙皮側耳的研究中也有類似趨勢存在[12,16]。此外,本試驗培養(yǎng)前期,3種香菇菌株不同處理下產(chǎn)漆酶活力均較低,慶科R20菌株部分處理下甚至無法檢測出漆酶活力,而在培養(yǎng)中后期漆酶活力較為旺盛,峰值也主要集中在培養(yǎng) 8~11 d內,表明香菇對木質素降解吸收時間普遍較晚。張權等研究發(fā)現(xiàn),香菇生長過程中對營養(yǎng)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先后順序,在香菇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淀粉優(yōu)于纖維素和木質素被利用[13,17]。楊舒貽等指出,香菇808液體培養(yǎng)中碳源淀粉較木質素更早被降解利用,且淀粉酶的最高活性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4 d,漆酶活力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13 d[18]。本研究漆酶活力變化規(guī)律與之吻合。
此外,5種誘導物中,除堿性木質素(純品)外,其他4種較為復雜的木質纖維素基質均為常見食用菌栽培輔料,也是農林生產(chǎn)中常見的二次資源。在眾多研究中,麥麩一致被認為是有利于漆酶分泌的基質[19-21]。本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基質麥麩對香菇表現(xiàn)出較強的產(chǎn)漆酶誘導力,它能促使馬桑香菇、慶科R20產(chǎn)酶時間提前,酶活峰值分別于8 d(馬桑香菇,161.83 U/L)、10 d(慶科R20,265.07 U/L)出現(xiàn)。并且在麥麩誘導下慶科R20產(chǎn)酶能力最高,其次為基質玉米芯,麥麩誘導馬桑香菇和香菇808的產(chǎn)酶能力分別僅次于米糠和玉米芯,表明輔料麥麩對慶科R20、馬桑香菇和香菇808均有較強的漆酶誘導力。此外,玉米芯也表現(xiàn)出較高的產(chǎn)漆酶誘導力,香菇808在含玉米芯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下產(chǎn)漆酶能力最強,最高能達到464.06 U/L;玉米芯誘導慶科R20產(chǎn)漆酶的能力僅次于麥麩,最高達237.15 U/L;玉米芯對馬桑香菇產(chǎn)漆酶的誘導能力相對米糠和麥麩較低,最高時能達117.81U/L。表明麥麩和玉米芯對香菇808和慶科R20均具有較強的產(chǎn)漆酶誘導力;而馬桑香菇產(chǎn)漆酶活力受米糠和麥麩影響更大。這樣的選擇性差異可能是由于3種菌株遺傳差異以及胞外蛋白質含量變化造成的。通過漆酶活性的對比研究,可初步得出香菇808、慶科R20和馬桑香菇最佳輔料分別為玉米芯、麥麩和米糠,且3種菌株共同的最佳輔料為麥麩。馬桑香菇在實現(xiàn)生產(chǎn)以來,菌棒配方均有別于香菇808和慶科R20,但生產(chǎn)中利用含米糠、麥麩和玉米芯的香菇栽培種配方生產(chǎn)馬桑香菇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更為具體的反應機制和降解過程還需結合其他幾種胞外酶進行綜合分析,而且能否保證馬桑香菇的口感和豐富營養(yǎng)成分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Gnansounou E,Dauriat A. Ethanol fuel from biomass:a review[J]. Journa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2005,64(1):809-821
[2]陳小敏,吳海冰,向泉桔,等. 不同溫度培養(yǎng)對香菇漆酶活性及轉錄表達的影響[J].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6(1):155-160.
[3]賈素巧.碳氮營養(yǎng)對猴頭菌生長發(fā)育及胞外酶活性的影響[D]. 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
[5]Shon Y H,Nam K S.Antimutagenicity and induction of anticarcinogenic phase Ⅱ enzymes by basidiomycete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1,77(1):103-109.
[6]Thurston C F.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ungal laccases[J]. Microbiology,1994,140(1):19-26.
[7]Bollag J M,Shuttleworth K L,Anderson D H. Laccase-mediated detox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8,54(12):3086-3091.
[8]嚴培蘭,高君輝.黑木耳的抗霉能力、產(chǎn)量性狀與不同胞外酶活的相關性[J]. 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20(增刊1):155.
[9]任鵬飛,任海霞,曲玲,等. 香菇胞外酶活性變化及其與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J]. 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42(12):11-14.
[10]孫淑靜,郭艷艷,吳曉華,等. 不同食用菌品種產(chǎn)漆酶規(guī)律的研究[J]. 中國食用菌,2014,33(3):38-40.
[11]唐菊,段傳人,黃友瑩,等. 白腐菌木質素降解酶及其在木質素降解過程中的相互作用[J]. 生物技術通報,2011(10):32-36.
[12]韓美玲,安琪,吳雪君,等. 不同木質纖維素誘導對糙皮側耳液體發(fā)酵產(chǎn)漆酶活性的影響[J]. 菌物學報,2017,36(3):349-357.
[13]張權.香菇胞外酶活性變化規(guī)律和農藝性狀研究[D]. 新鄉(xiāng):河南科技學院,2016:4-77.
[14]李良敏.基于漆酶活性測量的香菇育種早期篩選技術研究[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20:4-71.
[15]Mata G,Savoie J M.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in six Lentinula edodes strains during cultivation in wheat straw[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1998,14(4):513-519.
[16]安琪,吳雪君,吳冰,等. 不同碳源和氮源對金針菇降解木質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J]. 菌物學報,2015,34(4):761-771.
[17]王偉科,陸娜,周祖法,等. 8種胞外酶在香菇不同生長階段的活性變化[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55(4):498-501.
[18]楊舒貽,楊暉,閭瓊妮,等. 香菇液體培養(yǎng)過程中3種胞外酶酶活的變化[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14):3391-3393.
[19]王宜磊.碳源和氮源對彩絨革蓋菌Coriolus versicolor木質纖維素酶和木質素酶分泌的影響[J]. 微生物學雜志,2000,20(1):29-31.
[20]趙林果,陸葉,謝惠芳,等. 碳源和氮源對彩絨革蓋菌液體發(fā)酵合成漆酶的影響[J]. 微生物學雜志,2007,27(5):57-60.
[21]尚潔,吳秋霞,練小龍,等. 碳源和氮源對木蹄層孔菌產(chǎn)漆酶的影響及酶學性質研究[J].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3,33(11):32-37.
基金項目:貴州科學院青年基金(編號:黔科院J字[2021]18號);貴州省科技計劃(編號: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9]3004-4號、黔科合支撐[2019]2451-8-11號、黔科合重大專項字ZWCQ[2019]號3013-3、黔科合支撐[2019]2332號、黔科合支撐[2021]一般196);貴州省食用菌產(chǎn)業(yè)體系項目野生菌保護撫育與馴化功能實驗室建設專項。
作者簡介:熊雪(1992—),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菌物生態(tài)及食用菌栽培相關研究。E-mail:604051569@qq.com。
通信作者:向準,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食用菌品種選育與栽培研究。E-mail:Xiangzh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