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K油田層系多,井數(shù)多,含油面積大,經歷了長期注水開發(fā)后剩余油高度分散,油藏挖潛難度大,目前已步入“雙高遞減”的開發(fā)階段。為緩解日益突出的開發(fā)矛盾,亟需強化油藏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突出新井效益建產和老區(qū)精細挖潛。本文通過對該油田實施新井進行效果分析評價,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水驅效果,總結高產井布井規(guī)律,從而保證油田持續(xù)穩(wěn)產。
關鍵詞:井位部署、地質特征研究、精細注水、效果評價
1、前言
目前油田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挖潛難度大。在精細地質研究基礎上,根據油田開發(fā)現(xiàn)狀,運用井組對比分析、水動力模型等有效手段評價各區(qū)塊、各層系潛在產能,提出采油井、注水井井位部署建議。地質資料表明,K油田儲層非均質性高,油水流度差異大;吸水剖面和產液剖面資料表明,油田各油層水驅儲量動用程度不均,整體動用程度偏低。上述不利因素直接導致油田注水開發(fā)效率低,對該油田的經濟有效開發(fā)構成了威脅。
2、油田地質特征及開發(fā)現(xiàn)狀
K油田侏羅系儲集層位于中下三疊系不整合巖層之下,巖性主要為粉砂巖和細砂巖,泥質含量較高,平均29.5%,主要的膠結類型是孔隙膠結和接觸孔隙膠結,優(yōu)質儲層是分選較好的細砂巖和粗粉砂巖,較差的儲層主要是粉砂巖夾雜大量泥質。油田于1979年投入開發(fā),1980年開始注水,目前已投入開發(fā)40余年。新井初期日產油都保持較高水平,是老井的2-3倍。隨著油層厚度、剩余油豐度高的井區(qū)越來越少、年實施新井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平均單井產量有所下降、含水有所上升。
3.1、新井單井效果分析
新井部署主要類型:井網加密、油藏邊部剩余油富集區(qū)、薄層、差層動用與挖潛、局部剩余油挖潛。通過對近年高產新井進行效果分析,總結認識高產井井位部署規(guī)律,同時規(guī)避布井不利因素,提高布井成功率及采油效果。
(1)以8241井為例,該井2019年5月投產,初期日產油25.2t/d,含水74%,目前累產油1.88萬噸。該井區(qū)注水效果較好,累計注水量高,油井多向受效,砂層厚度大連通性好,正韻律砂層底部水淹程度弱,甚至未水淹,剩余油富集。
(2)9235井2019年4月投產,初期日產油11.6t/d,含水76.8%,目前累產油9.5萬噸。該井區(qū)井網較完善,連通性好,相鄰的近年投產新井產能高,相近部位的加密井也獲得高產。
(3)9473井2019年7月投產,初期日產油24.2t/d,含水73%,目前累產油3萬噸。該井位于井網控制程度低或井區(qū)采出程度低的區(qū)域,儲層發(fā)育好,原始地層壓力保持較好。
3.2、新井產量因素影響分析
3.2.1、油層厚度影響
從油層厚度上來看,新井日產油與油層厚度有一定的正相關性:油層厚度較厚,其日產油較高;油層厚度較薄,其產油量也較低(圖1)。
3.2.2、物性影響
從滲透率上來看,新井日產油與滲透率有一定的正相關性:滲透率較高的井區(qū)新井日產油較高;滲透率較低,物性差的位置,新井日產油量較低(圖2)。
4、結論及認識
通過對新井效果分析評價和影響因素的認識,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和認識:
1、注水效果好井區(qū):累計注水量高,砂層厚度大,連通性好,物性好井區(qū),上部砂層水淹程度弱甚至未水淹,或由于側向隔擋在砂體邊部未水淹,剩余油富集,可獲得高產井。
2、邊底水能量充足井區(qū):局部構造高點受注水和邊底水影響小,剩余油富集;隔夾層發(fā)育,注水和邊底水波及不充分,在其上下部位形成剩余油富集區(qū)。
3、儲量動用程度低井區(qū):局部井網控制程度低或井區(qū)采出程度低,儲層發(fā)育好,保持原始地層壓力附近,高產井較多,可以采用壓裂投產方式。
參考文獻
[1]郭永強. 杜84塊興隆臺油層新井改善開發(fā)效果研究.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2.4.123-124.
[2]張國英、黃紅梅等. 中原油田新井壓裂效果分析評價.《低滲透油氣田》,2002.1.49-51.
[3]JobnRFanchi.Прикладная методика гид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M].Пекин: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ИНОПЕК,2007.
作者簡介:賀程晨(1987),女,湖北省潛江市,漢族,工程師,現(xiàn)于遼河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從事K油田開發(fā)地質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