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憲文,李智忠,劉向君
摘? 要:強化課程思政是軍隊院校提升軍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路徑,要想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需要對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和結合。文章以專業(yè)課程——聲納技術作為第一視角,重點從講好聲納的中國故事、做好實作的組織觀察以及實現(xiàn)學員的潛移默化三個方面進行整體的思政設計,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和立德樹人三個角度助力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0-0189-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litary personnel training in military academies. In order to achieve all-round education, we need to excavate and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first perspective of sonar technology, as a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ver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telling a good Chinese story of sonar, doing a good job in organizational observation and realizing the subtle influence of students. It help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build the value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and to build people with virtue for students.
Key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這段論述厘清了課程思政的基本實施手段和目的,告訴我們要切實充分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資源和潛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多樣化,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教育目標[2-3]。雖然課程思政的理論最近幾年才正式提出,實際上,在教學名師的課堂中不乏思政思想的呈現(xiàn),他們結合自己的個人教學和科研閱歷,融合自己服務部隊參與演習研練的經(jīng)驗,無需思政元素的刻意挖掘與結合,優(yōu)秀的專業(yè)課教師能夠把立德樹人的元素基于專業(yè)課程本身呈現(xiàn)在課堂的各處,能夠實現(xiàn)“無招勝有招”的效果[4-5]。然而,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年輕教員而言,想要達到教學名師的這種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課程節(jié)奏的把控以及元素的呈現(xiàn)做的還遠遠不夠[6],但是課程思政的建設方式絕對不是唯一路徑,我們可以根據(jù)課程性質的不同,教學手段的不同,授課對象的不同主動對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和結合,在合適的教學背景下進行思政設計,在知識點和思政點之間建立被動觸發(fā)關系,從而在專業(yè)教育的同時更好的全方位育人[7]。所以,課程思政是對專業(yè)教員育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考驗,需要教員不斷探索實踐最優(yōu)的實踐路徑,助力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8]。
一、基于水聲特色的思政設計
聲納技術課程是潛艇觀通指揮專業(yè)、航空反潛指揮與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授課對象是本科生層次,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員們在后續(xù)的水聲裝備任職培訓課程埋下了一顆種子。該課程具有三個特色:第一,構建聲納技術的知識體系,結合最新的案例裝備實例,培養(yǎng)水聲工程專業(yè)素養(yǎng)。第二,掌握聲納對目標測向、測速、測距等方法,以matlab工具為切入點,通過實作牽引,理實一體。第三,引入教員實際參與的最新科研學術成果,結合海上實錄聲納陣元信號,以戰(zhàn)領教。授課學員為大三的本科學員,21歲的年齡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結合軍校本科學員特點,他們既有00代“后浪”的思維開闊,天馬行空的特點,也有軍校生習慣性自己去探索結論,對自己認準的事情執(zhí)拗的風格;大部分學員在學習聲納技術課程前,沒有matlab編程建模經(jīng)驗,編程基礎弱,僅有少數(shù)學員有過數(shù)學建模競賽的經(jīng)驗,能夠自主進行編程實踐;大多數(shù)學員是高考后進入學校,不了解真正的海軍部隊。
結合聲納技術課程特色和軍校本科學員的特點,設計具有水聲工程特色的思政目標:第一,水聲工程是偏重海試實驗性質的學科,對于學員科學觀培養(yǎng)具有深重的意義,在學習聲納技術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加強認識論和方法論,學習求真務實,如何做事,終身受用,通過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為其思想政治定力固基強柱。第二,聲納技術是一門涉及設計應用的綜合性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會像過山車,起起伏伏,千變萬化,在過程中切身感受觀察、想象、思考、判斷、推理的過程,很多技術方法的知識點中蘊含著矛盾論和兩面性,使學生學會克服困難,對待問題,如何做人。第三,在水聲工程領域,也同樣涌現(xiàn)了一代又一代的“前浪”為我們披荊斬棘,才有了海軍的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新發(fā)展,向學員們訴說家國情懷,培養(yǎng)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他們的內心世界構筑一座橋梁[9]。
縱觀整個課程,學員了解水聲強國做到知“己”,加深強敵研究做到知“彼”,循序漸進地引入經(jīng)典水下戰(zhàn)例和部隊演習研練中的裝備使用故事,建立面對敵人的信心,做到不畏不懼。
二、思政元素挖掘與結合
當自己還是新教員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經(jīng)驗豐富的名師們告訴我說:“想給學員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們想要實現(xiàn)課程思政“鹽溶于水、潤物無聲”的效果,就要認真的思考,思政的“鹽”應該溶于學員的一碗水中還是教員的一桶水中。如果溶于學員的一碗水中,會不會咸?學員會不會自然的感觸到?學員會不會產生抵觸的不良情緒?因此,思政的“鹽”必須加到我們教員自己的桶中,任課教員必須做大量的工作,切實將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并且有機地與課程內容融為一體,讓自己知道咸淡,才能把課程思政做的自然而相關[8]。
基于水聲特色的思政設計,進行了知識模塊擴展、廣度延伸、深度解讀,從而形成一個思政模塊,挖掘了三條“知識-思政”線,從而形成一個“思政面”,進行德育內涵挖掘與結合,以實現(xiàn)上述的思政目標[9]。
(一)講好聲納的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好的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北绕鸸俜降奶自?、心靈雞湯,學員們更喜歡聽故事,喜歡聽好故事,喜歡聽有營養(yǎng)的好故事,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代入故事,從中自己下結論,做判斷。為了實現(xiàn)自然的思政效果,絕對不能空口白話,學員內心毫無波瀾。第一條思政線要把中國故事和聲納技術發(fā)展相結合,多說過程,多講故事,把“道”和“技”貫穿于故事之中,不要給出正面或者負面的結論,讓學員自己總結和歸納。從前沿動態(tài)、實戰(zhàn)案例、科研課題和榜樣事跡四方面著手,用心講好中國故事、海軍故事、水聲故事、大師故事,尤其關注那些發(fā)生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故事。比如說在課程學習由常規(guī)波束形成方法延伸到自適應波束形成方法的時候,可以講述自己在MVDR高分辨自適應的科研工作,從前期的調研準備、理論研究,到中期的仿真實驗、樣機設計,一直到后期的湖試海試驗證性工作,從碰到問題到逐步解決。一方面學員可以感受水聲工程科學研究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平凡的崗位中蘊含著不平凡工作進行思考,把“道”和“技”從故事的角度出發(fā),實現(xiàn)專業(yè)元素與思政元素的基因式融入、立體化滲透。要做到講好聲納的中國故事,需要做到,以專業(yè)課為依托,以知識模塊擴展為抓手,以事件在創(chuàng)作形成中國故事為呈現(xiàn)方式,達到預期的思政目標。第一,學員聆聽專業(yè)故事,擴展了專業(yè)知識,理清了專業(yè)發(fā)展軌跡,這是“聽”;第二,學員增強了專業(yè)認同感和熱愛,培養(yǎng)了民族意識,這是“情”;第三,學員深切感受到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工作,這是“意”;第四,學員與教員一起分析故事過程,學會運用比較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地看待世界、社會和認識,這是“思”。一個好的中國故事不一定要融合所有的思政元素,而是根據(jù)不同的課程特色、內容和教員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學風格決定哪一節(jié)內容的一個知識點與哪個事件怎樣有機的融合,進行故事闡述,貴精不貴多,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與學員進行交流擴展,實現(xiàn)課上課下的結合(見表1)。
(二)做好實作的組織觀察
課程的實作環(huán)節(jié)是思政元素承載量最大、項目最多、頻度最大的承載體,基礎相對薄弱的學員在實作過程必然會碰到很多問題,在組織實作環(huán)節(jié)以及“一對一”的答疑解惑中適時的思政設計,從能力和心理兩個層面讓學員學有所得,使思政教育在實作課堂上事半功倍。一節(jié)好的實作課絕對不是燉大鍋飯,因為大家的實作基礎不相同,理解能力不相同,動手能力又不相同,在整體講解實作方法和實作思路之后,要把前面的路盡可能的鋪平,盡量自己動手完成一個小實作,分享實作的“果實”,更多地吸引學員實作的興趣,需要教員做好一個實作組織觀察者。
第一,寓道于“啟”。學員在編程實踐過程中一旦碰到問題第一反應是畏難,在課堂上建立順暢的答疑通道,根據(jù)課上的實際情況,學員會犯很多編程語法不清楚等低級的小錯誤,比如說括號的位置,分號和冒號的使用,必須要啟發(fā)學員理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為學員提供方法去分析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養(yǎng)成嚴謹?shù)脑囼炞黠L,將制度敬畏與自覺遵守客觀、嚴謹、細致的科學觀訓練傳達給學員。第二,寓道于“展”。在實作課堂上將一個復雜的仿真實驗分成若干模塊,由學員小組分工,建立團隊共同實現(xiàn),引導學員理解團隊協(xié)作對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針對基礎較好的學員,可以適時布置擴展性作業(yè),比如在直線陣波束形成仿真中,將窄帶寬展至寬帶仿真,將直線陣擴展至圓柱陣仿真等,讓學員在新內容摸索中去發(fā)現(xiàn)與質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第三,寓道于“范”,教員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的現(xiàn)場示范,也可以借助示范視頻,讓學員反復自行琢磨細節(jié),在示范過程中將仿真實驗在水聲工程實驗中的地位、大數(shù)據(jù)時代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的重要性、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弄虛作假制造“完美”數(shù)據(jù)的后果和誠信的價值觀傳遞下去(見表2)。
(三)實現(xiàn)潛移默化中育人
不管是在課中還是在課后,教員的一言一行實際上都是學員的表率。比如認真批改實作報告,學員做得不夠好不正確的地方要第一時間指出,落實學員的修改情況,確實讓學員體會到編程能力的提高所帶來的喜悅感。把以學員為中心當作一個出發(fā)點,讓學員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和關愛的,尤其是可以結合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將心比心,在學員心中,教員的話分量很重。要通過自己對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給學員樹立正確的德行。不要吝惜對學員的贊揚,因為這可能會成為他們學好這門課程的最大原動力。聲納技術課程是后期學習嘗試開展畢業(yè)課題的基礎,課程結束后,結合學員的本科畢業(yè)設計,可以進一步給學員指導,持續(xù)關注學員的學習動力、課題完成進度等情況。教員的育德意識、能力、經(jīng)驗、素養(yǎng),教員本人在學員心中的影響力,教員的引導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與學員的思政溝通和碰撞中,學員慢慢成長為知專業(yè)、敢為先、能做事的優(yōu)秀軍事人才,而年輕教員也自我成長,成為一名更加懂教學、更加懂課程、更加懂學員的軍隊教育工作者。
三、培養(yǎng)路徑
課程思政離不開系統(tǒng)化設計和正規(guī)化建設,專業(yè)課程有其獨有的設計建設特點,其生命力與價值體現(xiàn)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員與學員的互動溝通中、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中。通過講好聲納的中國故事,專業(yè)知識載體之上自然升華出思政教育,使得我們的課程更具厚度;通過做好實作的組織觀察,理實一體,潤物無聲,使得我們的課程更具效度;通過實現(xiàn)學員的潛移默化,小班化的教學,雙向多互動,使得我們的課程更具溫度。能夠實現(xiàn)預定的思政效果,很大程度上教員的能力水平構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變量。
第一,教員不僅要準確把握學員的心理思想動態(tài),還要關注社會熱點、國際形勢、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挖掘知識背后的思想元素、道德元素、政治元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自身的專業(yè)課中自然有機地融入思政內容,需要多維度地提升自身的知識體系,課程思政內容實時更新,跟上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從而把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放到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教員需要與時俱進地吸收新興課題教學理念,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成為學員構建認知體系的合作者和引導者,課程思政不是最終目標,而是實現(xiàn)認知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10]。第三,掌握經(jīng)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說理引導法、比較鑒別法、熏陶感染法等等,并且與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從而讓思政元素和資源更加自然的呈現(xiàn)在學員眼前。第四,教員要真正做到把教學熱情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不僅僅是隨著課程內容傳遞而展開的互動,更是人際交流的互動,成為課程思政教學的基礎載體和有效保障。教員需要結合理性溝通與情感交流,進而對學員的強軍理想信念、水聲專業(yè)態(tài)度、心理健康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促進的作用。
四、結束語
隨著課程思政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課程思政建設全面開展,不僅是對專業(yè)教員提出一個具有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的要求,也是對專業(yè)課程建設提出的一個具有高階性和高維度的挑戰(zhàn)。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币虼?,作為一名軍校教員,要做到守住自己的“渠”,種好自己的“田”,需要不斷探索最優(yōu)最好的實踐路徑,助力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瑛.高職專業(yè)課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基于講好專業(yè)故事的視角[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3(4):62-64+80.
[2]蔡玉興,郁松,金玉杰,等.全過程“浸潤式”醫(yī)用化學實驗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8):214-217.
[3]楊曉慧.關于高職思政課程協(xié)同引領課程思政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9(9):80-84.
[4]鄢顯俊.論高?!罢n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實踐誤區(qū)及教育評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
[5]林賢明.基于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20(3):191-193.
[6]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7):78-84.
[7]鄭迎飛.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以《投資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9(2):141-143.
[8]劉鶴,石瑛,金祥雷.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3):59-62.
[9]馬亮,顧曉英,李偉.協(xié)同育人視角下專業(yè)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1):125-128.
[10]何源.高校專業(yè)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表現(xiàn)及其培育路徑[J].江蘇高教,2019(1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