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列精神的圖譜分析"/>
上官酒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并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盵1]在此前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講話中,他就提到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比較而言,世界各國政黨中,極少有像共產黨這樣重視精神賡續(xù)、精神弘揚和精神譜系構建的。也正因為如此,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唯物史觀,物質上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精神上都極為富有、從不貧乏。
共產黨之所以重視精神力量,是因為黨既是執(zhí)政黨,擁有執(zhí)政權,也是領導黨,擁有領導權。前者是黨對國家公共權力的掌控和運用,具有強制性,而后者與是否運用國家公共權力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不具有強制性。[2]從歷史看,1925年黨的四大就認識到領導權的重要性,并在民主革命中、在與國民黨較量中,得到人民信任和支持,贏得領導權,成為領導黨。這是人民的自覺認同和自愿服從、衷心擁護和堅定追隨,與黨的精神力量密切相關。諸如“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zhàn)場”等歷史現(xiàn)象,都可說明這一點,正可謂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根據(jù)地局部執(zhí)政歷練的基礎上,共產黨奪得了全國政權,成為執(zhí)政黨,也離不開黨的精神賦能。這也正是黨賡續(xù)精神血脈、弘揚精神品格、構建精神譜系的道理所在。
共產黨精神譜系構建是有基本遵循的,即精神關系的合價值性與精神塑造行為的合規(guī)律性,需要不斷傳承。同時,這也要基于組織內在要素與外部環(huán)境條件變化而不斷調適。在百年黨史中,哪些因素持續(xù)支撐了黨的精神塑造?哪些則體現(xiàn)了黨的精神譜系構建中的適應性變遷?回答這些問題,可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研究。本研究試圖通過分析百年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常”與“變”,闡明中國共產黨在構建精神譜系中的歷史傳承與適應性變遷。
歷史起點,即精神始點。習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盵3]就精神譜系而言,官方公布了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合計45種。而各方面提煉的黨的精神有上百種之多。為保證研究樣本的信效度,本研究除涉及官方公布的45種黨的精神,又在上百種精神中選取了其他部分精神共計60種(見表1)。其依據(jù)主要有兩點:一是政治權威性,即經由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作過明確論述界定;二是社會顯示度,即宣傳部門在媒體上作廣泛推薦與介紹。比如,紅船精神就有明確內涵,雖然沒有入選第一批,但有大量宣介,社會認知度較高。盡管有的精神橫跨不同歷史時期,但它們涵蓋了百年黨史,能夠在總體上展現(xiàn)黨的精神譜系。
表1 百年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
研究抽取每個時期精神內涵的高頻關鍵詞,將其導入Gephi軟件進行共現(xiàn)分析與模塊分析。除為人民服務個別表述外,大多都以四個字節(jié)表述,所以關鍵詞設定為四個字節(jié),并進行了一些處理。比如,習近平概括提出的抗戰(zhàn)精神,圖譜關鍵詞選擇其中的天下興亡、不畏強暴、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等。由此生成精神譜系關鍵詞圖譜(見圖1)與共現(xiàn)關系表(見表2):
表2 精神譜系關鍵詞共現(xiàn)關系排序(前十位)
圖1 精神譜系(1921—2021年)關鍵詞圖譜(1)在表與圖中,節(jié)點(Nodes)是指要分析的關鍵詞,每個關鍵詞就是一個節(jié)點;在無向圖中,與節(jié)點關聯(lián)的條數(shù)成為節(jié)點的度(Degree),節(jié)點的大小與度的數(shù)值成正比。節(jié)點間的連線表示節(jié)點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連線越多,共現(xiàn)關系越多,度的數(shù)值就越大,表現(xiàn)在圖中的節(jié)點的中介中心性值就越高,形狀也就越大。以“度”作為排序參數(shù),節(jié)點連線數(shù)量越多,說明目標節(jié)點與其他節(jié)點間的關聯(lián)度越大,對其他節(jié)點擁有更強的影響力。
在時間坐標上,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源頭是偉大建黨精神。對此,習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4]如同生物學上的基因,建黨精神不斷被“遺傳”“復制”,賡續(xù)始終,貫穿百年精神譜系。而共現(xiàn)關系度、出現(xiàn)頻率高,即節(jié)點與核心關鍵詞“精神”關聯(lián)度高,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艱苦奮斗(61)、服務人民(40)、實事求是(43)、奉獻精神(45)。它們與建黨精神的四方面高度契合,作為精神內核已融入共產黨人的血脈與靈魂,是精神譜系之“常”,也是始終支撐黨的精神譜系構建之“常”。
將建黨精神與精神譜系中共現(xiàn)關系度較高的前四位關鍵詞結合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構建主要是通過理論感召力、價值引領力、責任驅動力、組織吸引力實現(xiàn)的,是在黨的百年歷史中不斷塑造、拓展、傳承并逐步完成的。這之間的歷史與邏輯關系表現(xiàn)為: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理論創(chuàng)新與理論建設。黨的先驅們建黨時,超越“問題與主義”之爭,在各種主義和思潮比對中選擇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歷史合力形成的,也讓國人從精神上從被動變?yōu)橹鲃印6?,共產黨人用“頭可斷、血可流,主義不能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等誓言,不斷傳承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體現(xiàn)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紅巖精神等系列精神中。
圖2 關鍵詞圖譜(1921—1949年)
作為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恩格斯說:“在我看來,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貫一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盵5]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何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如何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改革開放的環(huán)境下,如何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如何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沒有模式可照搬。這要求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并探索真理,要旨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和創(chuàng)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成果。
在黨的精神圖譜中,實事求是是高頻詞,共出現(xiàn)6次,與求真務實、追求真理等共現(xiàn)關系度高達43,在歷史傳承中已積淀為黨的精神內核。習近平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盵6]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之初提出了最高綱領,隨后又從實際出發(fā)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這可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的首次創(chuàng)造性結合。此后,黨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實事求是,不斷追求真理,先后創(chuàng)立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盵7]正因為黨的理論能與時俱進、不斷賦新,才具有解釋力、感召力,在理論上、精神上贏得了群眾信任支持,并被群眾掌握,“變成物質力量”[8],“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9]。
習近平強調:“回顧黨的奮斗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fā)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tǒng)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xié)調的行動、強大的戰(zhàn)斗力?!盵10]他還說:“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1]在這里,理論強黨、馬克思主義行的判斷,源于建黨精神,但扎根于實事求是的精神基因,這是百年來黨通過理論感召力不斷塑造精神、構建精神譜系的根本。
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社會主義理想,有著鮮明的價值目標,即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黨的初心使命。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政黨,是為了大家、國家,而不是自家、小家,這是一種家國情懷,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傳承,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與宗旨觀念使然。精神圖譜中,服務人民出現(xiàn)2次,但它的共現(xiàn)關系度高達40,并與一心為民、服務群眾、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等,以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建黨精神內涵一致。
民意是最大的政治。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12]。“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邏輯和勝利密碼。”[13]百年來,共產黨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于人民,涌現(xiàn)出張思德、焦裕祿、雷鋒、王杰、孔繁森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楷模。并“以‘群眾英雄’和‘人民英雄’重塑英雄文化”[14],進而在和平時代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英雄來自人民”塑造了“新時代英雄文化新的時代品格”[15]。在歷史傳承中,人民英雄、為民服務越來越成為中國共產黨有別于其他政黨的精神標識,是黨塑造各種精神的價值基礎。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盵16]正是守初心擔使命和為民服務精神的不斷復制、拓展、傳播,黨的價值引領力不斷增強,持續(xù)贏得人民信任、支持和跟從、追隨,黨組織日益發(fā)展壯大。在價值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堅持大團結大聯(lián)合,最大限度凝聚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力量,依靠人民不斷取得勝利。在價值引領下,中國共產黨集聚了精神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不同時期都創(chuàng)造了偉大成就,使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跨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器、行動指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要建設不同于舊中國、也有別于資本主義的新社會新國家。這是黨的內生責任。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其中規(guī)定:“本黨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并承認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政治革命?!盵17]很顯然,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擔負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18]。但是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要推進社會革命,就要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黨的先驅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建黨精神。
精神圖譜中,艱苦奮斗出現(xiàn)21次,共現(xiàn)關系度最高為61。作為建黨精神基因的傳承,艱苦奮斗已深度刻寫至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轉化為黨領導人民接續(xù)奮斗、推進社會革命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責任驅動力。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盵19]習近平也指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jù)人民意愿和事業(yè)發(fā)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20]可以說,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在責任驅動下,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和偉大目標,適應環(huán)境變化、社會變遷和新的歷史特點,不斷提出階段性目標,并為此而不懈奮斗的歷史。
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共產黨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盵21]在南泥灣、西藏、大慶油田、兵團、紅旗渠、塞罕壩等地,在不同時期,共產黨人譜寫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艱苦奮斗、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壯麗史詩。既然是奮斗,就不可避免要有犧牲。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盵22]正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傳承,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責任驅動力、精神力量和效能持續(xù)提升,并在推進社會革命中,領導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創(chuàng)造了偉大事業(yè)、取得了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以推進社會革命為責任,但是打鐵必須自身硬,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黨的先驅們在建黨始就將自我革命基因嵌入至黨的組織機體。黨的一大規(guī)定了加入共產黨的條件,包括“愿意忠于黨”,并要求“加入我們隊伍之前,必須與企圖反對本黨綱領的黨派和集團斷絕一切聯(lián)系”[23]。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單列了“紀律”,提出嚴明綱紀。特別是,入黨誓詞幾經修改,但忠誠于黨、永不叛黨保留了下來,這最能說明建黨精神的傳承,其背后是黨的自身建設和形象管理,是無產階級先鋒隊政黨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的要求。
唯有對黨忠誠,才能踐行黨的宗旨;站穩(wěn)人民立場,堅守人民情懷,才能不負人民。習近平提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薄肮伯a黨人擁有人格力量,才能無愧于自己的稱號,才能贏得人民贊譽?!盵24]這很有歷史感。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將小我融入大我,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人格力量,樹立了一座又一座精神豐碑,塑造了良好組織形象。黨的組織吸引力因此得到滋養(yǎng),不斷增強。
在精神圖譜中,奉獻精神共出現(xiàn)7次,共現(xiàn)關系度45,與二級中心關鍵詞的無私奉獻、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等高度關聯(lián)、內涵一致。它們正是忠誠于黨、不負人民的建黨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領域的傳承。無論是歷史上的抗戰(zhàn)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還是新時代抗震救災精神、援外醫(yī)療隊精神、載人深潛精神,忠誠于黨、不負人民和無私奉獻,都是精神內核,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支持、追隨、加入共產黨,并不斷轉化為黨的精神力量。
在精神譜系中,建黨精神作為源頭、基因,可傳承,也可因環(huán)境而變化。因此,在分析精神譜系構建之“?!钡耐瑫r,也要分析其“變”的方面。建黨精神在不斷傳承中,因應不同時期和環(huán)境等變化,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精神標識和特質。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時期等四個時期精神圖譜中出現(xiàn)頻度和共現(xiàn)關系度高,又體現(xiàn)時代特色的精神元素,包含了革命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偉大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們共同助力黨的精神譜系構建的歷史性和適應性變遷。當然,精神譜系之“?!焙汀白儭笔窍鄬Φ?,不能割裂、對立?!俺!碧N含在“變”之中,規(guī)定其限度與品質;“變”則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體現(xiàn)“?!?,不斷賦予其新內涵、新特征。兩者統(tǒng)一于不同時期黨的精神譜系構建的歷史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大事變,但當時是處于秘密狀態(tài),沒有產生社會影響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雖然也擁有根據(jù)地局部執(zhí)政資源,但能夠不斷發(fā)展壯大,并通過28年就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創(chuàng)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這與黨的精神力量不無關系。從圖2的節(jié)點可清晰看出,除了圖譜中的“?!?,其他字節(jié)較大、共現(xiàn)關系度高的還有百折不撓、患難與共、緊密團結、不怕犧牲、生死相依等,這是該時期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的要素,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時期塑造精神的重要標識。
民主革命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的敵人包括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于是,黨與人民必須患難與共,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先后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付出了巨大犧牲。正是這些精神的感召和激勵,越來越多的群眾追隨共產黨,參加黨領導的軍隊,甚至很多知識分子、國民黨高官的子女,也紛紛選擇投身革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共產黨的信任和支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黨領導的里程碑式成就。以此為起點,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圖3中,共現(xiàn)關系度較高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熱愛祖國、勤儉節(jié)約等,集中反映了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主基調,也是黨塑造精神的時代特色。
圖3 關鍵詞圖譜(1949—1978年)
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治理新國家新社會,面臨著異常復雜的環(huán)境。在外部,美蘇冷戰(zhàn),世界分為兩大陣營,中國受到西方國家的包圍、封鎖和孤立;在內部,百廢待舉、一窮二白,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于是,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戰(zhàn)略。在如此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黨人發(fā)揚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奮敬業(yè)、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也就不難理解。比如,該時期的老西藏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都內含了這些精神要素。當然,抗美援朝彰顯了國際主義,體現(xiàn)了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被納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范疇,就形成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在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下,為國分憂、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甘于清貧成了國人最淳樸的心愿;在集體主義價值觀影響下,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熱情極為高漲,“每一秒鐘都為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和“兩彈一星”研制、大慶油田成功開采等成就,正是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精神力量和效能。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新時期的最鮮明特征。在改革實踐、開放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黨塑造、傳播各類精神,發(fā)揮精神效能更為復雜困難,與此前有繼承關系,但也有很大不同。這必須完成祛魅、轉型、整合三重任務。祛魅,就是中國共產黨必須解放思想,“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25],擺脫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困局,推動全黨、全社會的精神自覺與精神解放;轉型,就是指中國共產黨必須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上,塑造新精神或賦予既有精神以新內涵,進行調適;整合,就是指中國共產黨進行精神塑造活動必須協(xié)調好“一”與“多”的關系,在包容“多”的基礎上不斷塑造具有整合性功能的新精神。事實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精神塑造實踐探索中,較好完成了這些任務。
圖4中,共現(xiàn)關系度極高的是有著時代烙印的改革創(chuàng)新、開放包容等精神元素。在大包干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中,高頻出現(xiàn)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勇于登攀、敢于超越、勇攀高峰、勵精圖治、積極探索等都說明了這一點。而在深圳特區(qū)精神、新時期創(chuàng)業(yè)精神中,出現(xiàn)的兼容并蓄等,意味著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積極走向世界、吸納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現(xiàn)代化。誠然,改革開放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道路上遭遇了諸多問題困難、風險挑戰(zhàn),需要黨帶領團結人民攻堅克難。分析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相關特質可以看到,精神譜系中也出現(xiàn)了團結協(xié)作、團結互助、同舟共濟等關鍵詞。
圖4 關鍵詞圖譜(1978—2012年)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理論與實踐主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逐步培育形成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偉大時代精神,豐富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時代特征的精神,并與革命精神融為一體,進一步豐富了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該時期最有戰(zhàn)略意義的精神塑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盵26]諸如勵精圖治、團結協(xié)作、敢于超越、科學求實等富有特質的精神元素,都是核心價值觀在具體領域的體現(xiàn)。可以說,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是塑造新精神的新戰(zhàn)略,是為了彌合分化、聚合共識,也是因應日益多元、不斷開放的新環(huán)境而再造精神力量的要求?!叭绻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行。”[27]精神力量的實踐效能顯而易見。這表現(xiàn)為,黨領導人民克服戰(zhàn)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開創(chuàng)、堅持、捍衛(wèi)、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黨、國家和社會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實質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圖5中,嚴謹治學、胸懷祖國、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創(chuàng)新精神等,是共現(xiàn)關系度高的關鍵詞。我們知道,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與世界上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最大實際,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與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統(tǒng)攬“四個偉大”,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這都聚焦于解決發(fā)展中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助力強起來的發(fā)展目標。這要求將新發(fā)展理念貫徹到全過程各領域,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尤其是要將創(chuàng)新放在現(xiàn)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去謀劃,倡導全社會進行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打基礎。于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敢為人先、嚴謹治學等也就成為新時代的精神亮色。
圖5 關鍵詞圖譜(2012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為此,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脫貧攻堅偉大斗爭,形成了偉大脫貧攻堅精神。但我們又遭遇了百年來全球發(fā)生的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動員全社會開展了一場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這些又賦予新時代精神譜系以萬眾一心、追求真理 、團結協(xié)作等獨特內涵。
而新時代企業(yè)家精神、“三牛”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載人深潛精神、探月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都是黨塑造新精神的新成就,豐富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高效能的精神塑造、精神傳播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和強大力量。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黨與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盵28]這里“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與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互為因果關系。
通過分析百年中國共產黨精神圖譜發(fā)現(xiàn),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部不斷塑造精神、構建精神譜系的歷史,也是依托這些精神,不斷創(chuàng)造、孕育和傳承、拓展精神力量、效能的歷史。精神雖然是“軟”結構,但具有“硬”功能,可贏得認同、凝聚力量、整合社會,并能夠建構心理秩序、實現(xiàn)社會動員,形成人民與黨之間穩(wěn)固的信任和支持關系。這不是制度意義上的顯性契約信任,而是一種隱性心理信任;也不是政治意義上的特定支持,而是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支持。
人無精神不立,黨無精神不興,國無精神不強。恩格斯指出:“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并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zhàn)勝的?!盵29]中國共產黨精神塑造、精神譜系構建的歷史成效顯而易見。從黨自身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發(fā)展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從黨與國家、社會關系看,在黨的領導下,從國家蒙辱到獨立、富強,從人民蒙難到解放、富裕,從文明蒙塵到開創(chuàng)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這兩方面印證了“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從“簡”到“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離開精神塑造、精神賡續(xù)和精神譜系構建是難以想象的。相反,正是精神譜系構建中的歷史傳承與適應性變遷,為中國共產黨持續(xù)賦能、賦權、賦力,添動力、增活力、聚合力,黨也因此能夠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奮斗、永立潮頭。這是歷史明證,也是結論。
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構建,集中折射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品格與文化基因。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精神力量不是萬能的,但喪失精神則是萬萬不能的。習近平指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精神上喪失群眾基礎,最后也要出問題?!盵30]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必須更好構建精神譜系、錘煉精神品格、傳承精神力量。這不是為了實現(xiàn)純而又純的精神大一統(tǒng),更不是對社會施行精神宰制、思想管制,而是要遵循精神譜系構建的合價值性與合規(guī)律性,既要傳承偉大建黨精神之源,也要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環(huán)境變化不斷進行調適、賦新。同時,還要與黨全面領導的物質基礎、制度體系等耦合起來,與黨的執(zhí)政權力、執(zhí)政資源等結合起來,彼此互動、相互借力,形成中國共產黨長期領導和執(zhí)政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