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凡的是時間,不平凡的是在手工里找到安頓生活和心靈的追求。周瑜敏在當?shù)厮悴簧鲜亲仙敖缱钣胁湃A的,也不是技巧最出眾的,但他卻是這個行業(yè)最不可少的那類人。他像吹過南街的一陣風,給行業(yè)帶來活力,給人提供情緒價值。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上,他是第一個運用現(xiàn)代理念來傳播紫砂文化的人。他指導(dǎo)女兒拍攝的短視頻《紫砂文化之旅》,在網(wǎng)絡(luò)上引起一股紫砂熱,吸引了眾多年輕人關(guān)注起紫砂。
周瑜敏從小家住江南的茗嶺山下,跟著鄰居學畫素描。父親是當?shù)匾患移髽I(yè)的廠長,常年在外跑市場,見多識廣,遇上好看的工藝品就給孩子們買回來,曾多次帶周瑜敏到上海參觀美術(shù)展。周瑜敏說,父親讓他從小明白,世上除了吃喝玩樂,還有許多值得去琢磨的美好事物。
宜興有重書重畫重藝術(shù)的傳統(tǒng),是著名的畫家之鄉(xiāng)、教授之鄉(xiāng),甚至有“無宜不成校”之譽。生長在這種氛圍里的周瑜敏,習書法,畫油畫,曾嘗試著把書畫藝術(shù)中的線條與紫砂結(jié)合起來,但要產(chǎn)生什么樣的藝術(shù)作品,一時沒想清楚。他只是感覺自己有滿腹想表達的話,需要尋找一個東西來承載他的那些想法。
機緣來了,正好有同學在紫砂廠上班。他去看過幾次同學,看了同學工作時的勞動場面后,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他要做紫砂。
1993年,他在鎮(zhèn)上租了一間平房,老舊得很。每天一下班,就從西氿邊上的單位里往丁蜀趕,踩輛舊自行車,路上得花一個多小時,風雨無阻。騎行時心頭常浮起汪國真的那句詩,“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憋L迎面吹來,吹得每根年輕的頭發(fā)里都是詩意,都是豪氣。
租來的房子很小,只放得下一床一桌。桌子毫不含糊地花了大價錢,櫸木,兩百多元,比房租貴。這張桌子寄托了他的夢想,桌上擺著一套做壺的工具。
每天下班后從縣城趕來,桌子前一坐,不再動身。一坨紫泥捧在手上,反復(fù)琢磨,拍來捏去。從他窗前一寸寸移過的月光,又瘦又涼,日日夜夜。
到了1996年,他終于把報社的工作辭了。說終于,是這個決心很難下定。要找一份有編制、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相當不易,這份體面的職業(yè)讓父親覺得很有面子。
早就知道辭職難過父親這一關(guān),他便先斬后奏。父親得知他把飯碗丟了,氣得要跟他脫離父子關(guān)系。幸好母親從中三番五次打圓場,才讓這場不小的風波慢慢平息。
辭職是不是一種沖動?有沒有為此后悔過?這些都很難回答。沖動,也不是能發(fā)生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有些行動就得趁著青春的熱情才能順勢而為。
辭職后的生活,確實難過。女兒才3歲,妻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不知接下來這日子怎么過。好在他有書畫功底,可以先做些出手快的紫砂雜件掙來生活費。同時,在川埠開了家快餐館,妻子帶著幾位親戚在那里起早貪黑地干,總算將衣食問題解決了。
2
到這時,周瑜敏開始思考一個從沒想過的問題,為什么會這么窮?
有這么好的手藝,讀過那么多的書,懂得那么多的知識,自己怎么還是個窮人呢?怎么就沒有辦法將這一切變現(xiàn)呢?
是不夠勤奮嗎?是比別人笨嗎?都不是。他很勤勞,勤勞得令人驚訝,他抓緊一切時間做砂器,還利用點滴時間接過配鑰匙的活,順帶著做過凌晨四點多鐘就得起床勞動的送奶工。他還賣過奶茶,給皮帶打過孔。甚至誰家要往墻磚上鉆個洞,他攜個電鉆騎個自行車立馬就趕過去。為了掙錢,再小的活,他都舍不得落下。
他有著江南人普遍具有的勤勞和聰明,但為什么收益與期望值相距那么遙遠?他翻來覆去地琢磨,又想起汪國真的那句詩。他懂了,只有努力還不夠,如果沒有智慧和方法,拉車的背影即使彎成弓,也射不出一支擊準靶心的利箭。
某個月夜,他重新走向曾經(jīng)租下的那間小房子。房子已經(jīng)很破舊,周圍也早不是當年的景象。他站在夜幕遮掩下的暗色里,于萬籟寂靜中思緒萬千。
這幾年來自己確實在忙,手腳不停,但忙得只顧奔波,根本無暇顧及路上的風景,也顧不上打量四下里別人的步履。
此時,浮上一個念頭,自己是不是應(yīng)當稍作停頓?是的,應(yīng)當給繃得很緊的生活適當留白,應(yīng)當保持一份空山聽鳥語的心境,更應(yīng)當打量一下自己的初心、理想是否變形,看看自己日夜牽掛的諸多事項是否已背離初衷。
思想上通了,行動就沒有障礙了。他行動極快,把房子賣了,把自己從瑣事中解放出來,騰出了外出游走的時間。當年義無反顧踩著自行車奔向出租屋做紫砂壺的勁頭,重新回到了身上。藝術(shù)的夢想,讓他重新回歸青春。
學習,是種輸入,還得輸出。有來有往,人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杭州市殘聯(lián)、浙江省殘聯(lián)在浙江開辦職業(yè)培訓(xùn)班,周瑜敏報名成為志愿者,前往杭州給學員免費傳授制壺技藝。
在杭州教課的第三年,最后一堂課結(jié)束恰好是過年前幾天,開車回宜興的路上,大雪彌漫,飄飄灑灑遮住了前方的路。高速公路上根本就無法回頭,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開,頭腦里一片空白,老天助他,終于看到前面有個可以下高速的道口,原來是湖州到了。
他毫不猶豫地下了高速,去了湖州。
這是一次預(yù)期外的逗留,但又是冥冥之中早就必需的一次逗留。既然老天讓一場大雪將他引到湖州,一定是因為湖州與他有種緣分。也是奇怪,他到湖州不久,雪漸停,天放晴。湖州,是他命中繞不過去的一座城。
說到湖州,不得不提到趙孟頫。趙孟頫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是南宋末期至元初的著名文人,在書畫領(lǐng)域成就很高,被稱為“元人冠冕”,是元代畫壇上的領(lǐng)袖級人物。他反對南宋院體畫影響下的纖弱俗艷流弊,提出了“作畫貴有古意”的“師古”主張,一掃前朝院體畫末期的“萎靡柔媚”之態(tài),書法上自成一家,創(chuàng)有楷書的“趙體”。
周瑜敏那天從高速上下來,開著車在路上四處張望,他是在看廣告,他要從廣告里找到他要的信息。他說,湖州有湖筆,湖筆非常有名。一個產(chǎn)好毛筆的地方,文化底蘊肯定豐厚。那天他沿著廣告牌的指引,找到了一家書畫培訓(xùn)機構(gòu)。找到后,就跟人家談上了,在培訓(xùn)機構(gòu)堅持進修了差不多三年的書法,每周六雷打不動地從丁蜀開車過去。
談及這段經(jīng)歷,周瑜敏說湖州的同行學藝“比我們用心”,“他們的書畫水平高,比我們的好”,但“他們沒有學以致用,怎么說呢,他們對書法對紫砂壺的認識可能比我們純粹,但他們不像我們這么靈活,沒有與產(chǎn)品做好融合,說白了,就是他們真的是沒有市場意識”。
此后,周瑜敏還是來到了南街。到了這里之后,心里一下子踏實了很多。他知道,這才是他應(yīng)該來的地方。多年前他就在街邊不遠處租了小平房做紫砂。現(xiàn)在他買下的這間房子比那時大多了,200多平方米,花了30多萬元買下了紫砂老藝人吳云根家的老宅子。這座老屋據(jù)說建于1915年,門口還掛著吳云根故居的牌子。
有朋友聽說他在這里投錢買了房,過來看他,見了面就喊,這是準備拍聊齋啊。
還真不是玩笑話,那時的南街,破舊,寂寥,與人們印象中的荒村古村相差不大。
周瑜敏把老屋簡單翻修了一番。僅僅是種了些花草,擺上幾塊石頭,掛了幾道竹簾,景象就與之前有了天壤之別。闊葉芭蕉、蘭草添了雅意,透漏瘦的太湖石增加了一份文趣,墻壁上的字畫讓房間里漾起書香。在這樣的氣息里,重新坐回泥凳前的周瑜敏,眉宇間多了份氣定神閑。傍晚,南街上的燈火次第亮起,一坨紫砂泥在他的案頭靜靜閃出清幽的光澤。
3
從此,周瑜敏開始了在南街上的藝人生活,一種既與傳統(tǒng)藝人一樣,又與傳統(tǒng)藝人不一樣的紫砂藝人的生活。一樣的紫砂,被他注入了不一樣的理解。他成了來南街開發(fā)紫砂文化的第一人,給南街帶來了不一樣的煙火。家族里的小輩們也受他影響,紛紛走上紫砂之路。
在大學里讀書的侄子,在周瑜敏的指導(dǎo)下,也上網(wǎng)做起了紫砂生意。周瑜敏告訴侄子,要想辦法在年輕人當中普及紫砂文化,可以借助網(wǎng)絡(luò)資源,從年輕人接受度高的器型入手,試著經(jīng)銷一批紫砂小件。
侄子還真是聽了他的話,做得不錯,原先只是小打小鬧勤工儉學掙點生活費,沒想到畢業(yè)后就以此作為謀生立業(yè)的根本了?!艾F(xiàn)在可是做大了,開起了文化公司,早幾年就把一個村子里的人做的壺都拿到網(wǎng)上去賣,賣得很好,鄉(xiāng)親們都感謝他呢?!?/p>
周瑜敏的女兒在江南大學學的是紫砂專業(yè),他跟女兒說,不要去追錢,要讓錢來追你。所謂“讓錢來追你”,就是深挖紫砂的文化內(nèi)涵,緊緊圍繞文化來創(chuàng)意和策劃產(chǎn)品。為了方便在網(wǎng)上免費教學,周瑜敏抽空拍了些短視頻,在手作臺子上放只手機,臺燈擰亮,自己手上捧坨泥,打泥片,捏壺,整壺,一樣不拉地全都對著鏡頭直播,自己配音講解。
周瑜敏在當?shù)乇容^有名氣,不僅是因為手藝好,還與他的古道熱腸有關(guān)。手藝人常年坐在泥凳前,一坐就是半天、一天,許多藝人頸椎、腰椎都不怎么好,腰疼腿疼。周瑜敏自己也有這種情況,后來接觸到陳氏太極,從此就練上了,還動員周圍的人都來學習,修身養(yǎng)性。幾年下來,身邊聚集起一幫太極愛好者,他也被大家一致公推為鎮(zhèn)上第一位武術(shù)協(xié)會的副會長、秘書長。
對于太極練習,周瑜敏認為是在推廣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前前后后已經(jīng)影響到上千人。他希望大家都能過上健康的生活。學了太極,首先是提升了工作效率,太極有“三合”之說,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三合達到了,才能達到太極真正的境界。中國紫砂承載的是中國茶文化和東方哲學,就像葡萄酒承載的是歐洲文化。作為一名紫砂藝人,若能將太極的智慧融入紫砂,那么紫砂的內(nèi)涵會更豐富、厚重,意蘊深長才越發(fā)神韻十足。
周瑜敏創(chuàng)作的靈感隨時會被點燃。朋友來玩,帶來一只柿子。周瑜敏靈機一動,立即拍泥、打泥、圍身筒,嘗試著捏了一把柿壺,在壺坯上刻字,記錄下友人贈柿的美好一刻。
周瑜敏沒有考任何職稱,他說,他做的許多事,都不是為了要單純地富起來、發(fā)起來、大起來,而是要讓手藝人能過上體面的生活。“我不是一個安于現(xiàn)狀的人,我也有很多困惑,越來越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如果不用智慧,不用團隊的力量,要想實現(xiàn)目標,可能性太小了?!闭劦浇窈蟮拇蛩悖岬?,“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紫砂行業(yè)里來?!?/p>
春天,吳云根老先生的二女兒來看老宅,和周瑜敏說起當年父親不讓子女學做壺的一段往事,唏噓不已。吳云根堅決不讓兩個女兒碰紫砂,說要是學做壺,用繩子捆住她們的手腳扔到蠡河里。女兒們說:“爸您這是嚇我們的吧?您不心疼我們嗎?”吳云根說:“扔到河里淹死了,我不過心疼一陣子,但你們做壺,我會心疼一輩子?!彼詤窃聘膬蓚€孩子至今都沒有學做壺。
論起這節(jié)往事,周瑜敏感嘆,手藝的傳承始終需要大家去關(guān)心,現(xiàn)在的南街上,年輕一代的紫砂藝人都已成長起來,有些紫砂名師的孫輩也都在從事紫砂行業(yè)。但這還遠遠不夠,紫砂若要走得更遠更好,就必須在民間里扎下很深的根。
所以,隔三岔五的,周瑜敏會招上幾位紫砂愛好者,免費教人家做小件,目的是培養(yǎng)大家對紫砂的熱愛。技藝的傳承固然重要,但開拓大眾的眼界,提升全社會對紫砂的認識,這是更有價值的傳承。
韓麗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作品多部。散文集《意思》獲第七屆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
編輯??? 肖玉??? mcxiaozuo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