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娟 江軍 李瓊 吳項
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為現(xiàn)階段重要對翼狀胬肉治療的聯(lián)合方案。但因手術操作過程中角膜上皮常出現(xiàn)大片被刮除的情況,故術后患者多有異物感、睜眼困難、疼痛等不適[1]。角膜繃帶鏡屬眼科特殊角膜接觸鏡,可對眼表發(fā)揮保護作用,增強角膜上皮防范外界應激性刺激的能力,進而促使水腫、疼痛等不適緩解,對角膜愈合予以促進[2,3]。本次研究在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后取角膜繃帶鏡配戴,發(fā)揮了理想作用。
選取采取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聯(lián)合方案治療的患者80例(80只眼),均為我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觀察組40例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22例(22只眼),年齡(60.24±3.17)歲(37~90)歲。對照組40例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22例(22只眼),年齡(62.29±3.20)歲(37~90)歲。組間基線資料具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對翼狀胬肉確診,為原位,鼻側,向角膜有2~6 mm左右的侵入;單眼首次患??;自愿對知情同意書簽署,并報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對淚液分泌可能構成影響者;合并眼表或眼周感覺者;拒戴角膜接觸鏡史者。
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兩組均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聯(lián)合方式治療,對照組術后常規(guī)康復。觀察組取角膜繃帶鏡配戴。取一片連續(xù)配戴型繃帶式角膜接觸鏡,由硅水凝膠材質制成,含水量36%,中心厚度為0.07 mmm,基弧規(guī)格為8.6 mm,直徑14.0 mm,于患者角膜居中覆蓋,將鏡下積滯的氣泡壓平排出。兩組均取玻璃酸鈉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滴眼,術后1周拆除術眼縫線,觀察組在術后1周,將角膜繃帶鏡取出。
(1)對比兩組角膜上皮恢復總有效率;(2)對比兩組術前和術后2周、1個月、3個月不同時點淚膜破裂時間(break up time,BUT)測評值,正常:BUT≥10 s;中度干眼:BUT 5~9 s;重度干眼:BUT<5 s。(3)對比兩組術前和術后2周、1個月、3個月不同時點眼表疾病指數(shù)(BUT)測評值,評估干眼癥狀,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低,情況越理想。(4)對比兩組術前和術后2周、1個月、3個月不同時點角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ien,CFS)測評值,分值介于0~12分之間,越低,提示染色程度越輕。(5)對比術后24 h舒適度,包括異物感、睜眼困難、燒灼感、畏光流淚4個維度,單項為0~3分,分值越低,表明舒適度越理想。
基本痊愈:角膜上皮缺損區(qū)呈>95%愈合;顯效:缺損區(qū)呈60%~95%愈合;好轉:缺損區(qū)呈30%~60%愈合;無效:愈合不及30%。
觀察組眼病手術患者術后角膜上皮恢復總有效率經(jīng)評定為95.00%,對照組經(jīng)評定為82.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角膜上皮恢復總有效率對比情況 [n(%)]
兩組在術前BUT經(jīng)評測無差異(P>0.05),術后2周和1個月,評測值均有下降,但觀察組下降程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略高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和術后不同時點BUT測評值對比 (s)
兩組在術前OSDI經(jīng)評測無差異(P>0.05),術后2周、術后1個月評測值均有升高,但觀察組升高程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均恢復至術前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和術后不同時點OSDI測評值對比(分)
兩組在術前CFS經(jīng)評測無差異(P>0.05),術后2周、1個月均有升高,但觀察組升高程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個月評測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和術后不同時點CFS測評值對比 (分)
觀察組術后24 h舒適度各維度即異物感、睜眼困難、燒灼感、畏光流淚評分經(jīng)評測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24 h舒適度評分對比(分)
實踐表明,翼狀胬肉可對淚膜功能構成影響,使后者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進而出現(xiàn)眼部不適癥狀,嚴重者,可致干眼。分析機制,與病發(fā)翼狀胬肉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高淚液滲透壓,降低杯狀細胞密度,同時也使淚液中分布的結晶百分比下降,進而造成淚膜穩(wěn)定性喪失[4]?;蛞頎铈廊鈱悄ぞ墔^(qū)域干細胞構成破壞,角膜組織出現(xiàn)結膜樣化改變,進而對角膜上皮功能造成影響[5,6]。目前,臨床通常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聯(lián)合方案對本病治療,可通過對角膜緣受損組織、角膜上皮組織重建,來達到恢復淚膜功能作用,進而使干眼癥得以緩解[7]。
雖手術作用顯著,但也會對眼部構成應激性刺激,如可致三叉神經(jīng)感覺支末梢損傷、角膜上皮常出現(xiàn)大片刮除等,引發(fā)術后睜眼困難、異物感等諸多不適。而取角膜繃帶鏡應用,可使淚膜穩(wěn)定性恢復,改善眼部不適癥狀[8,9]。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術后2周、1個月BUT值、OSDI值、CFS值評測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角膜繃帶鏡應用優(yōu)勢包括:(1)材料符合生物學特性:角膜繃帶鏡取硅膠水凝膠做材料,高透氧性特征明顯,可對角膜上皮細胞再生予以促進,使傷口修復率明顯提升。此外,因硅膠水凝膠制成的角膜繃帶鏡屬復合聚合物制成,表面有親水鏈覆蓋,潤濕性能理想。硅膠材料吸水能力較佳,可對擬質層模擬,協(xié)助將水份鎖住,使淚液蒸發(fā)量明顯減少,進而保障了淚膜的穩(wěn)定性[10,11]。(2)損傷程度低:因角膜繃帶鏡的應用,可發(fā)揮理想的機械屏障作用,對暴露在角膜創(chuàng)面的三叉神經(jīng)感覺支覆蓋,另外,還防范了眼球與眼表的直接磨擦,避免炎性物質侵入,并可降低病損組織對神經(jīng)末梢構成的刺激,對淚液生成予以促進[12]。(3)藥物通透性良好及舒適度理想:對人工淚液、抗生素等穿透性均較理想,故未對藥物治療構成影響[13,14]。同時,減輕了疼痛、畏光等不適。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舒適度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角膜上皮有更高的恢復總有效率。景莉娜[15]、Julio等[16]研究也表明,應用角膜繃帶鏡,可明顯提高角膜上皮缺損恢復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收治的應用翼狀胬肉切除與自體游離球結膜瓣移植術聯(lián)合方案治療的患者,術后采用佩戴角膜繃帶鏡方案輔助康復,可提高角膜上皮恢復效果,增強淚膜穩(wěn)定性,減輕干眼等癥狀,加快眼表環(huán)境恢復進程,降低異常感、眼睜困難等不適癥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