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刺繡是中國傳統(tǒng)技藝,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勤勞。一針一線中,飽含精巧之思;一走一挑間,滿是靈動創(chuàng)意。黨課亦是如此,只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走好針”、“穿好線”,我們才能“繡”出精品、“繡”出黨魂。
“直針法”多用于大型圖案的繡制,通常著眼于整體設計。黨課在內容的選擇上也應站位高、視野廣?!耙?guī)定動作”的黨課,備課人要先讀懂文件,然后“按圖索驥”收集整理素材,豐富課件內容?!胺且?guī)定動作”的黨課,要根據實際需求“備料”,結合時政大背景確定內容,讓黨課始終緊跟發(fā)展步伐。尤其是基層黨課,更應講求時效性。內容足夠“新”,才有吸引力,其作用才明顯、突出。一方面要在經典原理上做文章,讓“老酒”散發(fā)新時代的芬芳;另一方面要在全新內容上勤思考,讓“新酒”擁有傳統(tǒng)理論的韻味。只有新老呼應、古今相顧,黨課教育傳統(tǒng)才能以內容為媒介,形成一個完整科學的體系。
“套針法”走針多樣,自由組合,常用于新穎圖案的刺繡。黨課也不應囿于傳統(tǒng)形式,要講求創(chuàng)新,形式應該成為我們順應新時代黨課發(fā)展需求的突破口。在形式突破上下足功夫,讓黨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可以提升黨員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技術已經是當前講黨課所必備的技能,我們可以將更多表現形式引入黨課,通過情景劇、舞臺劇等“文藝范兒”十足的手段,把黨性精髓說清講透。講課地點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課堂,街頭巷口、田間地頭可以開展現場教學,生產一線、工廠車間可以進行體驗式教學。我們還應根據不同需要,創(chuàng)新不同形式的黨課,以內容定制形式,用形式提升內容。
“盤針法”講求手法圓潤,多用來表達柔美的情感。主講人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全心投入、以情為媒,因為真情實感是黨課的“潤滑劑”,主講人只有做到聲情并茂,才能抓住學員的心,走入學員的魂。聲入課景、情融課中,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激昂演講,也有“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溫情述說。要將講黨課當作一項神圣的使命,而不是隨隨便便“走過場”、?!盎茏印?。主講人即使課上不能脫稿,也要有行云流水的講述,以及與學員的交流。主講人要扮演“橋”的角色,將黨課內容與學員心靈聯系在一起,并且既要有立足原稿的“主線思維”,又要有旁征博引的“發(fā)散思維”。
“平針法”簡潔細致,是繡者思維和下針的完美結合。一堂完整的黨課,只有“講”與“聽”熱烈互動、無縫銜接,才能真正完成課內任務。主講人需要學員的積極回應,并以此激發(fā)潛在的講課激情;學員對于主講人的進階式認同,也在潛移默化間強化了學習效果、鞏固了思想基礎。臺上臺下的良性互動既是雙方受益的基礎,也是升華黨課主題的必經之路。課后學員要善于將黨課中學來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只有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學懂悟透課上知識的終極表現。聆聽于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黨課的完整周期,才是黨課的最終目的,才是黨員迅速成長的最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