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琪
五、步法
步法有寸步、踮步、過步、快步、前步。如二尺遠近即用寸步,寸步者,一步可到也。如四五尺遠,即用后腳踮一步前進,步形不變。至于身大力勇者,即進前腳急過后腳。若一丈八尺遠,即用快步??觳秸撸鹎澳_帶后腳平飛而去,非跳躍而往也。如遇人多,或遇有器械,即連腿帶腳并箭而上,如彩腳二起、擺蓮、箭彈之類。
與人擊斗時,要注意遠近,懂得老嫩(爭斗打人時,距離對方遠了叫嫩,過近叫老),更要知道進步低、退步高的要訣。步法要輕利穩(wěn)健,手腳協(xié)調(diào),運用自如,隨心所欲。練習套路時,步形要準確,步幅要蹬開。攻防對練時,則要適當縮小步幅,以利于進退。步法精妙全在于平時的勤苦練習,只有功夫精嫻,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動不露形。
六、手足法
手法有出手、起手、領手、截手。少林拳譜說,當胸直出謂之出手;筋稍發(fā)有起有落,曲而非曲,直而非直者,謂之起手;筋稍發(fā)而未落者,為領手;順起順落,參以領搓者,為之截手。起前手如鷂子鉆林,要束翅束身而起。催后手如燕子吸水,長身而落。這是兩單吊手之法。兩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瘵鼎,落如分磚,這是雙手之法。起手時要手捧陰起、肘護心發(fā),起時要有猛虎撲人的威猛之力,落時要有雄鷹抓物的狠勁。
南派少林的手法與嵩山少林的手法大同小異。少林拳術秘訣中有關手法的論述說,北派尚長手,南宗尚短手,長手貴力迅,短手貴自顧。平時練習非長手不能達氣,對搏時非短手不足以自保。練習時要注意長短互用,剛?cè)嵯酀?/p>
足法的要點是“起翻落躦,忌踢宜踩”。腿起望膝,膝起望懷,腳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時的撩陰,落時似以石鉆物。忌踢的緣故是起腳渾身空,容易為對方所乘。宜踩是因踩對方之腳即不容易為對方所踩,而又可克制對方。鷹捉四平、足下存身即手足的落法。
手法足法,取其輕利穩(wěn)疾,萬萬不可呆板僵滯。如少林拳譜所說,萬不可習科滯氣,自陷于敗亡。所謂滯氣不打人也。手足之法應與開法、顧法、截法、追法結合在一起來理解。
七、上法進法
上法進法是進攻的方法。少林拳譜說,上法以手為妙,進步以步為奇,而總以身法為要。起手如丹鳳朝陽,進步如前步搶上、搶步隨下、后步踩腳是也。必三節(jié)明,四梢齊,五地閉,身法活,手足之法連,而視其遠近,隨其老嫩,一動而即是也。
手足的方法有六種:工、順、勇、疾、狠、真。工,指巧;順,指自然;勇,指果決;疾,指迅速;狠,指動不容情,心一戰(zhàn)而內(nèi)勁出;真,指發(fā)起必中的(目標),見之真而使對方難以變化。六法明了,應用合一,就是上法進法的訣竅。少林拳譜說,若是散身直來而進,用個催法就要取臉。是有力而進,用個懈法。若是用力太過太硬,就懈不動對方,須用抖擻之力以破之。若是交手相離三五尺,身一縮,斜膀而進,用個十字法。若是平身,手高過心而進,使個兩耳扇風之勢,此乃一高字也。若是單手而進,一手舉起過頂而打,用個筋力之法。若是雙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用個上挑下?lián)悍ǘM。他是進力而來,須看手高低利手而出。他回力不進,吾隨跟著回力而出,或高或低、或左或右俱分明,或交手之時,或遠或近,遠打一丈步位急,近打回轉(zhuǎn)一寸中。一要開拿二要顧,三要力法四要路,五要束身六要走,七要筋擎懈法熟。
八、顧法、開法、截法、追法
顧法,分單顧、雙顧,顧上、顧下,顧前、顧后,顧左、顧右。單顧則用截拳,雙顧則用砸拳;顧上則用沖天炮,顧下即用握地炮;顧前后則用前后梢拳(即是順步單鞭,拗步斜行等勢),顧左右即用括連炮或用括身炮(就是左右裹等勢)。此亦隨機應變而動,不可死執(zhí)一種方法。顧有兩種含義。一為防護,顧護自己不受對方攻擊;一為顧打,以打而破對方的攻擊。顧打之法,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是進退虛實的妙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兩手的配合及手腳的配合,一手格架,一手進攻,移身閃進,以退為進,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開法,解脫、解去、化解對方打擊的方法。又分左開、右開,剛開、柔開等。左開即用里括,右開即用外括;剛開如前六藝的硬勁,柔開如后六藝的軟勁。少林拳訣說,黏勁隨四勁而出,拳非搓不靈。這里說的黏勁,就是黏連隨靠、似剛似柔、剛?cè)嵯酀纳铣斯Ψ?,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11/14/sntj202109sntj20210903-1-l.jpg"/>
截法,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的方法。截梢不如截根,截身不如截心。少林拳譜說,截手者,彼先勁而截之也。截身者,彼未勁而截也。截面者,彼面露其色而截之也。截心者,彼眉喜其意而截之也。截心者,彼眉眼笑,言甘意恭,我防其有心而迎機截之也。武術老前輩說“彼不動時我不動,彼若動時我先行”也是截法的運用。拳語說的,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這是指截手。在截手時要注意截根節(jié)。兩人相斗,不要見手即封閉,要讓對方進擊。如果截對方的梢節(jié)(如手腕部),對方易于變化,而且難入對方之懷(中門),也就是俗話說有進不去。如截對方的肘部,對方要變化就稍有困難,而且易于進對方之身。如果截對方的肩部,對方的手臂就不容易變化,而且我已接近對方身邊,對方就易被我克制。截手、截腿、截身“宜戮其根節(jié)”,就是這個意思。截時一手截一手打,或連截帶打,如撐打、橫打、掛打、廝打等法。
追法,急趨連打、追擊之法,與上法、進法一氣貫通。拳譜說“隨身急趨”“追風趕月不放松”。少林拳譜說,起望天,落望咽喉,追法也。強退者十連緊迫,欲閃者急括相應,彼雖欲逃走而不能。又說,起如撩,落如斜,形象也;起如箭,落如風,疾快也;起風魔,落夜叉,開闊也;起望天,落望咽喉,追法也。追可有幾種理解,一是對方逃避時追趕;一是對方避開我的擊打,相隔一步半步時的追,可與進退之法相參。連打結合步的急趨(進),就是追法的運用,使對方無處可躲,無法喘息。一手連三手,三手護一手,前手為手,后手為法,手法相連,腳腿相隨,隨身急趨,追風趕月。
截法、開法、顧法、追法都須以勇統(tǒng)之。少林拳譜說,手起腳不隨不能打人,腳落手不下也是枉然。心不勇則手不摧,搐搐不上多出變化。藝高人膽大,心勇疾上疾。
九、三性調(diào)養(yǎng)法
三性調(diào)養(yǎng)法是眼、耳、心的調(diào)養(yǎng)方法。少林拳譜說,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者,術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時常循環(huán),耳中不時常報應,心中不時常驚醒,則靈性之意在我,不至為人所誤矣。
練武技和氣功一樣,要求精神(情緒)狀況的穩(wěn)定,以明心見性、定心安神為主旨。練功或技擊都需要凝神貫氣,聲色雜處易擾神亂性,所以練功要選擇幽處。眼所注視,心必隨之,心隨而氣血即至,所以說眼為先行。
“眼中不時常循環(huán)”即保養(yǎng)神光的意思。少林拳譜中說,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六欲指六塵的干擾,六塵指眼、耳、鼻、舌、身、意。講三性調(diào)養(yǎng)就是要摒除外擾,不要使三性過于疲勞。久臨聲色雜地之處,耳目過于疲勞,靈性自然減弱,所以平時耳目必須雙修。心為勇性,心動勇力生。少林拳秘訣說,人生惟生死為一大關頭。此關不破,則種種障礙,隨之而起。常有技擊之功已臻至絕頂者,一遇猝然變端則心膽俱落,手足失措,即生死之關不破故。三性調(diào)養(yǎng)得宜,則靈性之意自得,才能取得攻防中的機敏勇敢。三性為精氣神力的基礎,眼光銳利,耳目靈通,心性靈勇,三性合而為一,精靈自生。
十、內(nèi)勁法
內(nèi)勁,一是指靈勁,一是指內(nèi)氣發(fā)力。初練拳術時大都是笨勁、僵力。練到一定程度,可以練出寸勁,擊打時迅速而帶風。再精求上進,能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運用自如,發(fā)力時能迅速將全部力量集中在一拳一腳上,并且能發(fā)出超人的力量,為靈勁。靈勁即內(nèi)勁的體現(xiàn)。
少林拳譜說,內(nèi)勁者寓于無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難以言傳,而理義可參也。蓋志者氣之帥也,氣者田之充也,必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自然之理。今以工于藝者言,以為創(chuàng)勁者,非也,即增勁掤勁者亦非也。殆黏勁也。創(chuàng)勁核直而難為變化,掤勁太促而難為轉(zhuǎn)折,唯黏勁出沒甚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天地交合而不見其力,運用于三性之中,發(fā)于一戰(zhàn)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何有不利乎?這里所說的“黏勁”,是內(nèi)勁在技擊上的一種體現(xiàn)。
內(nèi)勁隨五勁而出。五勁即踩勁、撲勁、課勁、束勁、搓勁。少林拳譜說,拳雖有十二名色,細體只打五個勁法。何為踩勁?欲置物于足下,如鷹捉四平,足下存身,即是用踩勁的功夫。何為撲勁?猛虎撲人,其勇無不用撲勁的功夫。何為課勁?若以包袱裹物,四下嚴密不露,如反背、課邊炮、十字橫、左右課等勢,即是課勁的功夫。何為搓勁?惟黏勁隨四勁而出,蓋拳非搓不靈。何為束勁?忽大忽小,高低無定型,如前后梢、望眉斬、七星拳等勢,即是使束勁的功夫??巳死?,放人利,都是功夫制他,發(fā)勁時心一戰(zhàn)而勇力生,三性之靈集于一身,五行四梢要和全,六合理,三節(jié)明,出手“工順勇疾恨真”六法明,內(nèi)勁、靈通之勁自然可得。
練習少林武藝,要掌握十法的運用,對套路各動作細細體察,結合少林拳法的特點以及攻防等方面的要求,融會貫通。
(編輯/聞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