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張宏建,王 冰,孫 權
(1.信陽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河南 信陽 464000;2.鄭州大學 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洪澇災害已成為城市的主要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威脅,同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武漢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人口密集,受東亞季風的影響,降水過度頻繁,幾乎每年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影響,是中國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城市之一。因此,對武漢市洪澇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可定量認識洪澇災害風險機理,充實完善科學防控洪澇災害風險的理論內容,對防洪救災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
20世紀初,國際學術界主要從暴露性對洪澇災害風險進行研究,認為致災因子的強度決定災害的大小,注重對自然災害統(tǒng)計規(guī)律、強度和范圍的研究,并未涉及社會因素[3-6]。20 世紀末,災害研究由暴露性向脆弱性方向轉變,更多地考慮社會環(huán)境在洪澇災害風險中的作用[7-9]。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災害脆弱性逐漸從定性分析轉向與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結合的綜合性定性、定量評估[10-12]。任丙南等[13]應用數(shù)學模型來綜合評估海南省洪澇災害的脆弱性,揭示洪澇災害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石勇等[14]實地調查研究了洪水情景模擬中代表脆弱性災損率;金有杰等[15]通過建立人口、GDP空間化模型探索區(qū)縣級行政區(qū)域暴雨洪澇災害承災體脆弱性風險評估技術方法;Stoica等[16]利用水文和水利模型,估算了羅馬尼亞薩默斯河的承載力,并劃定了洪水危險區(qū)。
本文結合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從敏感性、經濟脆弱性、人口脆弱性和社會脆弱性4個方面選取6個指標,構建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個指標原數(shù)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用熵權法得到各評價指標的熵值和權值,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計算各個地區(qū)的脆弱度。對武漢市各區(qū)分別在 2004 年、2007 年、2010年、2014年、和 2017 年的脆弱度按照高、中和低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并進行災害時空特征分析,得到近年來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的時間和空間變化特征。根據所得的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的時間和空間變化特征,提出應對城市洪澇災害的思路和對策,以減少風險、防范和管理自然災害。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地處于江漢平原東部。武漢市下轄13個區(qū),中心城區(qū)包括江岸區(qū)、江漢區(qū)、硚口區(qū)、漢陽區(qū)、武昌區(qū)、洪山區(qū)和青山區(qū)7個區(qū),新城區(qū)包括東西湖區(qū)、蔡甸區(qū)、江夏區(qū)、黃陂區(qū)、新洲區(qū)、漢南區(qū)6個區(qū)。
1.2.1 脆弱性評價指標選取
本文立足于指標體系建立的科學性、全面性、可行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資料的可獲得性,建立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見表 1)。其中,Si為建成區(qū)面積;S為區(qū)域面積;Gi為區(qū)域國民生產總值;Pi為年末常住人口數(shù);Mi為地區(qū)醫(yī)護人員總數(shù);Pj為地區(qū)總人口數(shù);Bi為地區(qū)醫(yī)療床位總數(shù);Ti為地區(qū)學生總人數(shù)。
表1 城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
1.2.2 脆弱性指標權重的確定
熵權法可以根據指標離散程度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能夠最大程度消除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各個指標的熵值計算公式:
式中,Wj表示各個指標的權值;Ej表示各個指標的熵值;j=1,2,…,n,n表示指標的個數(shù)。
1.2.3 脆弱性模糊綜合評價
模糊綜合評價法借助模糊數(shù)學的隸屬度理論,將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該評價過程主要分為以下5個步驟:
1)確定因素集,即評價指標。本文從4個方面選取了6個指標,共建立兩層由10個基本因素如下:
2)確定評語集。建立不同程度的評價語集,對洪澇災害脆弱性進行評價。本文將劃分3個等級評價 洪澇災害脆弱性程度,分別是高脆弱度、中脆弱度和低脆弱度,即評語級V={v1,v2,v3}={低脆弱度等級,中脆弱度等級,高脆弱度等級},最終得到如表2所示的結果。
表2 武漢市脆弱度分級標準
3)確定權重集。根據權重確定方法,確定各項承載體脆弱性指標權重集,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脆弱性指標權重集
4)隸屬度函數(shù)的構建。本文采用線性函數(shù)確定各等級的隸屬度函數(shù)
根據以上隸屬度函數(shù)計算出各個評價指標ui的 評價Vj的隸屬度rij,得到隸屬度矩陣R:
5)建立模糊評價模型。根據(U,V,R)建立模糊評價模型,得到綜合評定結果如下:
式中,bn表示被評價事物從整體上對Vj等級模糊子集的隸屬程度。然后,對向量B中的各元素值進行比較,得到B中的最大值,即bn=max(b1,b2,…,bn),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給出評定結果。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武漢市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2017年脆弱度進行評價,結果如 表4、5所示。
表4 武漢市2004年、2007年、2010年脆弱度評價結果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以及前文的等級評判標準,得出2004、2007、2010、2014、2017年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度等級評價結果(見圖1)。研究結果表明,江漢區(qū)、硚口區(qū)、漢陽區(qū)和新洲區(qū)的評價等級為低脆弱度;武昌區(qū)、青山區(qū)、東西湖區(qū)、漢南區(qū)和黃陂區(qū)的評價等級為中脆弱度;江岸區(qū)、洪山區(qū)、蔡甸區(qū)和江夏區(qū)的評價等級為高脆弱度。
圖1 武漢市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2017年暴雨洪澇災害脆弱度評價結果圖 (地圖審圖號:鄂S(2020)003號)
表5 武漢市2014年、2017年脆弱度評價結果
2.2.1 脆弱性時間特征
武漢市2004-2017年脆弱度等級分布如圖2所示,研究結果表明,洪山區(qū)和江岸區(qū)的脆弱度隨時間變化不明顯,均為較高脆弱度等級。硚口區(qū)、江漢區(qū)、青山區(qū)、漢陽區(qū)、新洲區(qū)和黃陂區(qū)脆弱性的時間變化也很微??;漢陽區(qū)、新洲區(qū)和黃陂區(qū)與江漢區(qū)類似;脆弱性變化比較大的區(qū)域分別是江夏區(qū)、蔡甸區(qū)、東西湖區(qū)和漢南區(qū),脆弱度等級在這5 a的變化特征總體呈高-中-低-中變化的趨勢,武昌區(qū)的脆弱度等級則具有中-高-中變化的明顯特征。
圖2 武漢市2004-2017年脆弱度等級分布圖
武漢市2004-2017年脆弱度等級按年份分布如 圖3所示,結果表明2014年有5個地區(qū)表現(xiàn)為高脆弱度等級,2個地區(qū)表現(xiàn)為中脆弱度等級,可見2014年 脆弱度總體較高。其次,2007年有3個地區(qū)表現(xiàn)為高脆弱度等級,6個地區(qū)表現(xiàn)為中脆弱度等級,其總體的脆弱度等級中等,2004年的整體脆弱度相對于2007年略高,在2010年,武漢市的整體脆弱度表現(xiàn)最低,到2017年相對平穩(wěn)。
圖3 武漢市2004-2017年脆弱度等級年份分布圖
根據各指標數(shù)據的標準化值以及權值,計算武漢市各年的脆弱度系數(shù),年份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結果表明2004-2010年期間,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的脆弱度呈下降趨勢,2010-2014年呈上升趨勢,2014-2017年逐漸趨于平穩(wěn)。2004-2017年的脆弱度總體變化不大。
圖4 脆弱度系數(shù)年份變化情況圖
2.2.2 脆弱性空間特征
武漢市2004-2017年脆弱性空間分布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脆弱性較高的區(qū)域為洪山區(qū)、漢南區(qū)、武昌區(qū)、江夏區(qū)和江岸區(qū),脆弱性較低的區(qū)域為黃陂區(qū)、新洲區(qū)、硚口區(qū)、江漢區(qū)、漢陽區(qū),其他區(qū)域的脆弱性適中。從整體來看,在脆弱性空間分布上,高脆弱性的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附近,如漢南區(qū)、江夏區(qū)、武昌區(qū)等,距離長江流域較遠的區(qū)域總體脆弱性呈低脆弱性。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總體表現(xiàn)為西南部地區(qū)向東北部地區(qū)減小的趨勢。
圖5 武漢市2004年至2017年脆弱性空間分布圖 (地圖審圖號:鄂S(2020)003號)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根據建立的指標體系對武漢市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2017年的暴雨洪澇災害脆弱度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①依據武漢市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 2017年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可以得出,2004-2010年 期間,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的脆弱度呈下降趨勢;2010-2014年呈上升趨勢;2014-2017年逐漸趨于平穩(wěn)。2004-2017年的脆弱度總體呈略微上升趨勢。 ②在脆弱性空間分布上,高脆弱性的區(qū)域主要集中地長江流域附近,距離長江流域較遠的區(qū)域總體脆弱性呈低脆弱性。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總體表現(xiàn)為西南部地區(qū)向東北部地區(qū)減小的趨勢。③2004-2017年間武漢市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各年的空間分布差異較大,時間變化相對平穩(wěn),脆弱性整體上升。下一步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①進一步拓寬數(shù)據層面,完善評價指標體系,使得評價結果更加準確。②將2004-2017年建立一個連續(xù)的研究期,研究每年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