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林
摘 要:蘇州市的初中生物學科在每年的6月份進行結業(yè)考試,考試參照《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學習目標要求,對初二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進行考查,著重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初中生物的復習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生物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梳理,重視學生圖、表的解讀與理解,訓練給材料題的分析運用,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景與社會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和科學探究能力等,全力做好初中生物的教學復習工作。
關鍵詞:生物復習;知識;實驗;能力;思維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的運用中,已越來越廣泛。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能,學會用生物學知識來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學問題,不僅僅是生物結業(yè)考試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需要。在初二生物結業(yè)考查的教學復習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生物知識體系的復習,幫助學生形成生物知識網(wǎng)絡結構,還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圖、表的閱讀和理解表達能力,充分應用生物學的實驗課程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一、注重生物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
生物學知識是學生解決生物學問題的根基。在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在對書本知識進行梳理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打破原有的教材知識體系,加以整合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網(wǎng)絡結構,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如在復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幫助學生歸納出這樣的一條主線:細胞核(細胞的結構和種類)——染色體(組成、種類和數(shù)目)——DNA(結構)——基因(定義)——顯(隱)性性狀——遺傳(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變異(種類和意義),通過這樣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識記和背誦,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性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環(huán)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在生物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環(huán)境,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使生物學知識更貼近生活,更加生動活躍而不呆板,用生物學知識來指導生活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fā)展。近年來,蘇州市生物結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了大量本土化的一些習題,如“每逢金秋,古城蘇州要數(shù)銀杏樹最美麗……”“太湖銀魚體型細長,全身鱗片較小……”“張家港市鳳凰水蜜桃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已有一百年的種植史……”此外也出現(xiàn)了大量生活化的生物學知識考題,如某學生體檢化驗報告單的解讀,“板藍根顆?!闭f明書的解讀等等。
此外,在復習過程中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環(huán)境和健康問題,積極引導學生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社會熱點問題。如當今社會熱點之一的垃圾分類問題,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垃圾分哪幾大類?樹葉、塑料等常見的垃圾怎么歸類?作為一個中學生,垃圾分類我該怎么做?又如當今全世界流行的新冠肺炎,它的病原體是什么?有什么結構特點?新冠肺炎作為傳染病,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等知識分析,如何控制傳染病的傳播?打疫苗、隔離和戴口罩等措施分別起到什么作用?通過這些熱點問題,活化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切度。
三、強化學生讀圖讀表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方式的轉換
在初中生物復習過程中,學生對教材圖、表的讀取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轉換,有助于學生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在蘇州市生物結業(yè)考試中,存在大量的識圖讀表試題,要求學生從圖或表中來獲取知識,并結合課本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圖表,對這些圖表知識的讀取,可以幫助學生從形象圖表知識中獲取抽象的生物學知識,加深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如模擬呼吸運動的模式圖,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圖,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在人體內消化吸收過程示意圖,克隆羊“多莉”產生過程示意圖,聽覺視覺形成示意圖,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等等。以植物受精過程示意圖為例,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①什么是植物的“雙受精”?②子房和胚珠分別發(fā)育成什么?③子房壁和珠被分別發(fā)育成什么?④為什么有的植物果實里只有一粒種子,有的植物有多粒種子?⑤為什么蠶豆種子有種皮和胚,胚有兩片子葉,而玉米種子有種皮、胚和胚乳,而胚只有一片子葉?圖表的讀取能力往往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幾個方面,是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在復習過程中,通過對圖、表中蘊含知識的層層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讀取能力。
在初中生物復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圖、表解讀與生物基礎知識之間的轉換思維,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方式和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如果從圖、表中獲取信息能力不足,學生的思維就容易被固化,看不到圖、表中隱藏的知識,不利于學生用逆向思維、發(fā)散性思維來分析問題,從而影響到問題的解決。
四、強化給材料題的復習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
對于給材料的試題,必須要求學生耐心仔細地閱讀材料,找出關鍵詞、關鍵句,材料中有的知識可能是教材中已經學過的,也可能是教材中沒有學過的,學生在閱讀材料時,要結合材料后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知識融合,并嘗試解決問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習具有較明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慢慢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2019年蘇州市生物結業(yè)考試中,就有如下的材料題: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近年來由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目前,我國是全球糖尿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截止2017年糖尿病人數(shù)1.14億,患病率達到12%。讓人意外的是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11歲至14歲是兒童糖尿病的高發(fā)年齡段,現(xiàn)在的孩子把飲料當水喝,吃大量油炸食品,這恰好是誘發(fā)糖尿病的不良生活方式中最突出的兩項。加之現(xiàn)在肥胖兒童普遍增加,肥胖會導致體內的血糖濃度增高,加大了兒童患糖尿病的概率。2018年7月,由全國24家權威兒科醫(yī)療單位聯(lián)合組成的“中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糖尿病聯(lián)盟”在浙江杭州成立。聯(lián)盟將統(tǒng)籌全國兒童肥胖、糖尿病??漆t(yī)療資源,加強兒童肥胖及相關并發(fā)癥規(guī)范化評估和有效管理。學生要根據(jù)上述材料,找出與生物學知識和回答問題相關聯(lián)的關鍵詞句,再結合課本中已學的生物學知識,來準確回答糖尿病的一些問題。
五、重視對照實驗的復習,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設計和科學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實驗的復習教學。其中對照實驗是最常見的實驗方法,要讓學生掌握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既要學會已有實驗的實驗組和對照組,自變量和應變量的分析,也要學會一些簡單的對照實驗設計。例如,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時,分別探究溫度、水、空氣和陽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的材料和用具,實驗的步驟、實驗的結果等方面層層深入,積極鼓勵實驗創(chuàng)新,在符合學生思維活動、認知水平的基礎上,追求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邏輯性,指導學生關注實驗的邏輯性、科學性和嚴密性。
在科學探究上,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五個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和得出結論。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提出明確的實例,根據(jù)五個基本步驟,逐個引導。如探究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中,分別從提出問題: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有影響嗎?做出假設: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有(無)影響,再制訂計劃,設計對實驗……逐項進行,讓學生由模仿到學會,由學會到運用,讓學生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自己獨特見解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總之,在初中生物結業(yè)考試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基礎生物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搭建,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學知識,更要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生物科學能力、科學觀和科學品質等方面,逐漸形成學生生物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