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玲 李晶晶 孫夏夏
7月下旬,新鄉(xiāng)市遭受大范圍強降雨襲擊,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面對汛情,河南工學院黨委堅持生命至上,把師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帶領全校黨員干部和教職員工齊心協(xié)力共抗災情,傾情幫助來校安置的3000余名受災群眾安全度汛,多措并舉,精準服務,助力幫扶村重建家園,構筑起了防汛救災的“同心堤”。同時,在黨史學習教育向縱深推進之時,學校黨委將此次災情作為一次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課、一本鮮活的德育教材,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努力將災情危機化為教育契機,引導廣大師生把災難當教材,把困難當磨礪,共同上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的“大思政課”,奏響思政育人的“協(xié)同曲”。
聞“汛”出擊,眾志成城戰(zhàn)災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天氣和新鄉(xiāng)市區(qū)各地汛情相繼告急,河南工學院聞“汛”出擊,召開防汛救災工作專題會議,下發(fā)做好防汛抗?jié)彻ぷ鞯南嚓P通知,制訂并細化防汛救災工作方案……
面對汛情,河南工學院黨委迅速行動,號召并帶領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和教職員工第一時間開展防汛救災工作,及時排除險情;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切實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身防汛一線。全校師生互助互愛,形成了強大的防汛工作合力,有力確保了學校和教職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新鄉(xiāng)市防汛救災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保障學校安全,學校領導部門、保衛(wèi)處、后勤管理處等各部門第一時間投入防汛救災第一線,加強組織領導和物資統(tǒng)籌協(xié)調,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模式;在校園學子湖周圍設置隔離帶,在破損井蓋處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冒雨排查辦公樓、教學樓等場所的安全隱患,對積水區(qū)域第一時間拉閘斷電,消除漏電隱患;在每棟建筑地下室前堆砌好沙袋,將易進水房屋內的物資進行轉移,為內澇嚴重的家屬院送水泵等設施助力排澇;在學校文苑餐廳開設餐飲供應窗口,保障在校教師的餐飲供應,全力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加固河堤、供應愛心飯菜、科技救援、運送物資、捐款捐物……面對災情,學校師生向水而行,以實際行動為防汛救災貢獻力量。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師劉晨帶領學生協(xié)助衛(wèi)輝市公安局進行無人機拍攝工作,為泄洪區(qū)救援工作提供影像技術支持。連續(xù)的暴雨致使衛(wèi)河、共產主義渠等先后決堤,在遇到洪水倒灌險情的彩虹橋頭、牧野湖、新中大道,學校師生不期而遇,有帶著家人前往救災一線的教師,有自發(fā)集結、向險而行的博士團,還有聞“汛”出擊,愛心支援的學生,等等。裝沙袋、搬沙袋,筑壩攔水,他們心懷大愛,用自身微薄的力量筑起一道道防線,以實際行動彰顯擔當本色。
暖流涌動,助力災民度汛情
河南工學院大力弘揚大愛與擔當精神,在開展防汛救災的同時,扎實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
7月24日,接緊急通知,學校將作為新鄉(xiāng)市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在時間緊、任務重、具體接收受災群眾數量不確定的情況下,學校迅速安排接收場所、打掃衛(wèi)生、搬運救災物資等工作,從當日下午4點到晚上12點,共接納受災群眾3000余人。7月25日,學校召開受災群眾安置點工作會,出臺了《河南工學院受災群眾安置點工作方案》,具體部署了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明確了學校作為新鄉(xiāng)市社會捐助物資接收點的具體工作流程。
為保證受災群眾住得安心、吃得舒心,學校采取多種措施,為群眾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比如,定期對安置點進行清掃和全面消毒,保證居住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為群眾配備必要的常用藥品和防暑降溫藥品,免費為受災群眾提供暖心的醫(yī)療服務、進行核酸檢測;開放澡堂,義務為受災群眾理發(fā);在安置點展播電影,豐富受災群眾的生活;向受災轉移來的孩子捐贈圖書和玩具,舉辦“知心課堂”活動,志愿者每日陪伴孩子們閱讀、畫畫、做手工等;發(fā)放《洪澇災后防疫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宣講災后防疫健康知識等,提升受災群眾災后衛(wèi)生健康意識;開展心理疏導,增強受災群眾災后重建的信心。
精準施策,幫扶災區(qū)建家園
為幫助結對幫扶村——衛(wèi)輝市上樂村鎮(zhèn)后天平村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河南工學院迎難而上、全力援助,精心精細開展幫扶工作,助力幫扶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后天平村距離衛(wèi)河不足1公里,是此次暴雨中受災嚴重的村莊之一。8月6日,學校黨委書記趙學通第一時間帶隊前往受災村開展調研,實地走訪了解村里的受災情況、災后重建情況、亟須解決的主要問題等,并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駐村幫扶,制訂救助工作方案,傾心傾力幫助后天平村轉移的受災群眾盡快返家,重建美好家園。通過精準對接、精準幫扶,河南工學院以最快的速度助力受災群眾重返家園。8月8日,中共衛(wèi)輝市上樂村鎮(zhèn)后天平村支部委員會向學校發(fā)來感謝信,對學校在洪澇災害后幫扶其早日恢復生產生活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
在開展幫扶的過程中,學校先后兩次捐助飲用水、方便食品、急需藥品、防疫用品等救災物資近16噸,為居民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時捐贈1臺消殺車用于災后防疫殺毒。學校40余名志愿者組成黨員突擊隊,帶著垃圾清運車、割草機、消殺車和清潔工具,頂著酷暑開展垃圾清運和消殺工作,共清理垃圾100方,清掃并消殺街道3千米,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迎接受災群眾返回家園創(chuàng)造了清潔美觀的環(huán)境。
講好故事,匯聚磅礴正能量
危機是最鮮活的教材,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和卷土重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南工學院把災難當教材,線上線下齊發(fā)力,通過講好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匯聚磅礴正能量。
線上強化宣傳引導。面對此次災情,學校大力開展正面教育引導工作。學校在學校官網上開設《防汛救災》《抗擊新冠肺炎 河工在行動》欄目,充分利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校外媒體平臺等,深入挖掘在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及時宣傳學校在防汛救災、災后重建、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得力措施,以及奮戰(zhàn)在防汛救災一線的師生員工團結奮進、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等。學校積極宣傳防汛和抗疫知識,通過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健康理念,幫助師生塑造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學校先后在《河南日報》、學習強國、頂端新聞、今日頭條等媒體平臺刊發(fā)相關文章80余篇。
線下融入教學日常。學校進一步深化“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挖掘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中蘊含的鮮活思政元素。學校引導教師通過思政課專題教學、開學第一課、主題黨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等形式,聚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宣傳搶險救災和抗擊疫情中涌現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鼓勵教師將其融進教案、推上課堂,講好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故事,加強思想引領,使災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成為激勵青年學子擔當時代責任的生動案例和鮮活教材,引領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報國,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學校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作用,聚焦防汛救災、疫情防控、災后重建、鄉(xiāng)村振興等重點,號召大學生開展防汛救災、愛心支教等服務,使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磅礴青春力量。
責編:桃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