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誠
(廣東省德慶林場,廣東 肇慶 526000)
廣東省德慶林場位于廣東省肇慶市西部,林區(qū)地跨肇慶市德慶、封開兩縣,沿西江兩岸分布,東鄰肇慶高要區(qū)、西接廣西梧州市,東西跨度100千米。林場主要職能是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保持森林物種多樣性;負責轄區(qū)內森林防火、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生態(tài)公益林管護、區(qū)域良種示范、種質資源保存與創(chuàng)新、生態(tài)監(jiān)測、科技示范等;管理轄區(qū)內森林公園;開展科普、宣傳工作;協(xié)助完成林業(yè)資源規(guī)劃、保護、科技推廣等。林場為省屬十三大國有林場之一,正處級一類公益事業(yè)單位,設有辦公室、人事科(黨辦)、計劃財務科、資源科、森林培育科、應急科等六個科室和悅城、 象牙山、富石、平崗四個管護站。
廣東省德慶林場總面積8753.65hm2,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8729.85hm2,占總面積的99.73%;非林業(yè)用地面積23.80hm2,占總面積的0.27%,森林覆蓋率93.50%。林業(yè)用地中有林地面積占93.50%;未成林地面積占4.06%;無立木林地面積占1.417%;宜林地面積占0.75%;林地輔助生產用地面積占0.003%。
林地質量分為Ⅱ、Ⅲ、Ⅳ三個等級,面積分別為95.66hm2、7613.89hm2、1020.30hm2,各占林業(yè)用地面積的1.10%、87.22%、11.68%,由此可見,Ⅲ等級所占比例最高,Ⅱ和Ⅳ等級所占比例較少,林地質量有待提高(表1)。
林場的公益林面積為4167.36hm2,占林業(yè)用地面積的47.74%,其中防護林面積4167.36hm2、蓄積243723m3;商品林面積為4562.49hm2,占林業(yè)用地面積的52.26%,其中用材林面積4345.33hm2、蓄積441655m3;經濟林面積217.16hm2。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為691406m3,森林蓄積為685378m3。按地類分,喬木林地蓄積為685378m3,散生木蓄積量為6028m3。林場以中幼齡林為主,面積占62.37%,過熟林次之,占16.89%,近熟林最少,占10.36%。齡組結構有待改善。
優(yōu)勢樹種比例最高的是桉樹,面積和蓄積分別占42.29%和42.22%;其次是馬尾松,占19.65%和24.49%;杉木,占10.37%和21.96%;針葉混交林,占1.06%和1.44%;針闊混交林,占6.40%和3.15%;其他軟闊,占1.76%和0.99%;其他硬闊,占3.64%和4.16%;闊葉混交林,占11.30%和0.60%。
1.3 .1 野生動物資源
林場山高林密,森林覆蓋率高,氣候適宜,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重點保護動物有:松鼠、野豬、箭豬、果子貍、喜鵲、畫眉、啄木鳥、貓頭鷹、斑鳩、山雞、黑水雞、蟒蛇、眼鏡王蛇、竹葉青蛇等。
1.3 .2 森林游憩資源
林場周邊擁有較豐富的森林游憩資源。德慶縣香山森林公園位于德慶縣城西側,屬富石管護片區(qū)范圍,毗鄰縣城區(qū)。森林公園內生物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九市鎮(zhèn)象牙山為德慶縣境內第二高山,海拔947m。由于山高林密,地形變化復雜,溝壑縱橫,許多原生植被保留完好,溪流水源特別豐富,空氣清新,景色秀美,適合開展森林康養(yǎng)和森林旅游。
林場的森林生態(tài)功能好、中、差等級的林地分別占林地面積的15.10%,84.86%和0.04%。顯然,森林生態(tài)功能等級以中為主,同時說明能提供優(yōu)質生態(tài)功能服務的林分很少,林地的整體生態(tài)功能還有改進的空間。另外,由于林場的地帶性植被長期被人為干擾破壞,不存在自然度I級林地,在Ⅱ、Ⅲ、Ⅳ、Ⅴ四個等級中,Ⅴ級所占的面積比例最大,有78.10%,其次是ⅡI級,占11.32%,Ⅳ級,占7.54%,最少的是Ⅱ級,所占比例僅有3.04%。在公益林和商品林中,Ⅴ級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尤其是商品林中,高達49.57%。由此可見,林場的自然度偏低。林場現有森林的健康狀況良好,Ⅰ(健康)級別的森林占98.75%,其次是Ⅱ(亞健康)占1.25%(表2)。
表2 森林健康度統(tǒng)計表
2.1 .1 林種結構不符合林場公益性質要求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生態(tài)公益林比例達到75%還有一定差距,需要進行林種結構調整。
2.1 .2 樹種結構不合理
從樹種來看,針葉純林面積比例減少了3.10個百分點,闊葉混面積比例增加了1.51個百分點,而針闊混交林面積比例增加了2.83個百分點,針葉混面積比例減少了0.40個百分點,桉樹林面積比例增加了6.39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優(yōu)勢樹種仍以桉樹為主,其面積和蓄積占比高達39.73%和39.90%,林場呈現桉樹純林和針葉純林面積比例大、針闊林和針葉混林,以及闊葉混林面積比例少的狀態(tài)。樹種單一,對區(qū)域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利影響,連片罹病的桉樹林也占有一定的面積,抗逆性差,火災隱患大,不利于保持生物多樣性和整體生態(tài)功能等級的提高。
2.1 .3 齡組結構不合理
從齡組結構來看,中幼林面積占了林業(yè)用地面積的62.37%;近成過熟林增加了0.12個百分點,占林業(yè)用地面積的37.63%??沙掷m(xù)發(fā)展的空間大,但齡組結構不合理。
林場經過多年的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無法滿足經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林區(qū)道路建設方面,道路彎多路窄、坑洼不平,硬底化道路少,通往各管護站的硬底化公路破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管護站建設方面,管護用房大多為磚混結構,總體殘舊不堪,基本使用功能不完善。在信息網絡建設方面,辦公設備陳舊,辦公系統(tǒng)落后,通信訊號未覆蓋到護林站,無法實現管護站點信息網絡全覆蓋。
林場橫跨廣東省肇慶市德慶、封開兩個縣,經營總面積為8729.85hm2,林區(qū)特點是面廣、線長、點多,林地與耕地邊界交叉錯雜,周邊村民防火意識有待提高,森林防火工作艱巨,難度大,任務重。此外,森林防火及撲救設備落后,缺乏高科技設備,森林防火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林場職工總人數386人,其中在職職工105人,離退休職工281人,其中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55人,占51.9%;林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44人,占41.5%。雖然林場林業(yè)技術人員較多,但跨行業(yè)、跨專業(yè)、復合型、服務型人才較少。
在全面鋪開的生態(tài)建設中,林場首當其沖,承擔更多的生態(tài)建設任務。根據本場坡度大的林地比例較高,土層較薄,地處西江北岸,特別需要注意水土保持。此外,國有林場改制后,主要任務是生態(tài)保護。因此,在長時間內需要將經營重點向生態(tài)建設傾斜。
德慶“龍母文化”和盤龍峽漂流已經成為當地的品牌,可以依托本場豐富的森林旅游資源開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yǎng)。德慶經濟發(fā)展以及當地居民生活理念的變化,也有利于開展服務于當地居民的森林休閑項目。應加快本場森林旅游、森林康養(yǎng)資源的本地調查,開展森林公園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視條件成熟情況,開展森林公園的總體規(guī)劃。
國內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缺口巨大,表明木材需求的強烈程度并不亞于生態(tài)服務。本場在兼顧生態(tài)建設的同時,以儲備林的方式,在相當長的時段內開展木材儲備林的培育。樹種選擇以生長快的本地珍貴樹種為主。同時,加強相關培育技術的試驗研究。
林場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林場長期實踐形成的經營思想、穩(wěn)定的經營方向、經營目標、價值觀、人生觀、規(guī)章制度和具有特色基礎建設等文化要素。顯然,這些文化將會深刻影響林場未來的經營和發(fā)展。要特別注重林場文化建設,以強化林場發(fā)展根基。
林種結構體現的是森林所能提供的各種功能的強弱與比例。樹種結構則是提供各種功能質與量的基礎。在我們強調生態(tài)功能建設,要提高優(yōu)質的公益服務能力,最基本的措施是將林種結構和樹種結構調整至合理的狀態(tài)。
針對Ⅰ級林分偏少的狀況,需要對林地質量和現有林分精準分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經營措施,并逐步形成作業(yè)方法體系或操作規(guī)程,以期達到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效果。
德慶縣及其周邊森林資源豐富。德慶林場應該視帶動和促進當地林業(yè)發(fā)展為己任,利用自身良好的林業(yè)經營基礎,與相關林業(yè)科研單位聯(lián)手,開展科學實驗,打造森林經營示范窗口,為當地乃至全省提供經驗和服務。
基礎設施是林場文化的一部分——物質文化,也是開展森林經營的基礎。需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改造、更新相關文化的塑造。根據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善和林場經濟狀況,不斷塑造優(yōu)化林場文化,逐步夯實森林可持續(xù)經營的基礎。
在注重林場文化建設的同時,強化林場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要使林場員工有自豪感和歸屬感,需要用優(yōu)秀的林場文化支撐德慶林場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