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逢其盛,華彩獻禮。
在全國人民熱烈慶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北京金融街新辦公區(qū)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及揭牌儀式,為黨的百年慶典獻禮,同時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
這次遷址是外匯局歷史上的第五次搬遷。1979年外匯局成立時,與中國銀行在西城區(qū)西交民巷17號合署辦公。按照彼時的改革方案,中國銀行同時承擔著外匯管理和經營職能,中國銀行和外匯局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1982年機構改革,中國銀行專司外匯經營業(yè)務,外匯局從中國銀行獨立出來,劃歸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單獨履行國家的外匯管理職能。此后,外匯局的辦公地點經歷了兩次搬遷,1985年7月從西交民巷遷往西城區(qū)百萬莊大街甲2號,1987年1月又遷往西城區(qū)月壇南街32號。1990年,伴隨外匯在國家對外開放事業(y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外匯局被升格為副部級國家局,由人民銀行歸口管理,外匯管理事業(yè)再次迎來了新的發(fā)展。1991年10月,外匯局第三次搬遷,辦公地點遷往朝陽區(qū)北辰東路的匯賓大廈。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4年年初,國家實施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消外匯雙軌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度,經常項目實現了部分可兌換。1996年12月,我國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款,宣布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伴隨著我國外匯管理格局的深刻變化,1997年12月,外匯局第四次搬遷,移至海淀區(qū)阜成路的華融大廈。2021年8月2日,外匯局迎來第五次遷址。上午9時許,伴隨著鏗鏘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正式為外匯局在金融街的新辦公區(qū)揭牌。
星火傳承,不忘初心。
這五次遷址都是外匯管理歷史上的大事件。這五次遷址從西交民巷的老金融街起步,在復興門新金融街收尾,在北京的地圖上畫出一條蜿蜒的弧線,勾勒出外匯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這五次遷址始于外匯短缺的改革初期,持續(xù)到邁入外匯不再短缺的人民幣國際化新階段,串起了新中國70余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外匯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外匯管理事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接續(xù)發(fā)展的歷史印記。這五次遷址凸顯了我國外匯管理職能重要性、專業(yè)性、國際性的不斷增強;反映了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現了在開放條件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綜合平衡能力;見證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在高水平開放的基礎上促進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性成就。
與時俱進謀新局,守正出新譜新篇。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五次遷址背后的外匯管理歷史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和汲取。讓我們溫故知新,立足當前,牢牢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外匯局成立四十周年,外匯局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全面總結外匯管理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和經驗。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2021年年初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和剛剛結束的2021年下半年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上,潘功勝局長深入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和外匯形勢,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的外匯管理工作,部署了“十四五”時期外匯管理改革、發(fā)展、開放和穩(wěn)定的各項任務。居新址、立新局、開新篇。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十四五”時期外匯管理部門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充分把握歷史規(guī)律、用好歷史經驗,更好地統籌發(fā)展與安全,著力推進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yè)化外匯管理干部隊伍。二是堅定不移推動外匯領域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便利化試點范圍,進一步支持外貿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發(fā)展,進一步支持區(qū)域開放創(chuàng)新。三是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jiān)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探索建立以事前盡調、事中監(jiān)測、事后抽查,實質審核和盡職免責為主的真實性審核管理機制,嚴厲打擊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外匯領域違法違規(guī)活動。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xù)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推動更多外匯業(yè)務“網上辦”,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五是提升外匯儲備經營管理能力,推進科技化的運營管理能力建設,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六是夯實外匯管理基礎性工作。要圍繞“十四五”外匯管理改革規(guī)劃、《外匯管理條例》修訂等加強研究,建設高水平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推進“數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設。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以遷入新辦公區(qū)為契機,外匯管理部門要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在金融街這片改革創(chuàng)新的熱土上譜寫外匯管理的新藍圖,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外匯管理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以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yōu)閷崿F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