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樹,對于農村人來說,那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農村地廣,老輩人都會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菜園子里、水塘邊種上幾棵樹。等樹長大了,根據(jù)不同的樹種和栽種地,用處也各有不同,比如乘涼、吃果子、做家具,還可以砍了賣錢等等。
農戶李某種了700多棵楊樹樹苗,長成大樹后想賣掉賺點錢,于是,他便找了些人把這700多棵樹給砍了。可誰能想到,砍自己家的樹竟然還犯了法。
公安部門介入調查時發(fā)現(xiàn),李某在未取得《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糾集他人采伐自己種植的楊樹700余棵,共計活立木蓄積137.2立方米。其行為構成濫伐林木罪,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退繳的違法所得三萬元,予以沒收,由扣押機關上繳國庫。
李某非常疑惑:自己種的樹,我想怎么砍就怎么砍,這樣的做法怎么就犯法了呢?
律師點評:
無證砍伐,違法!
我國森林法明確規(guī)定,森林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撤プ约悍N的樹木如果在2株以上,必須向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獲得主管部門同意,并取得《林木采伐許可證》后,才能自行砍伐,否則被視為違法。因而,這起案例中的李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從自家山場上采伐楊樹,屬于違法行為。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刑法規(guī)定,違反森林法的規(guī)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shù)量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量巨大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濫伐林木“數(shù)量較大”,以10~20m或者幼樹500~1000株為起點;濫伐林木“數(shù)量巨大”,以50~100m或者幼樹2500~5000株為起點。
普法工作同樣重要
近年來,私自砍伐自種樹木以致獲刑的案例時有發(fā)生,當事人多為不了解法律的農民。因而也有網(wǎng)友指出:普法需要跟上法治腳步。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認識到農民朋友平時生活較為隨意,對于辦證等程序并不習以為常。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制度化是必然進程。而辦證就是制度化的一種表現(xiàn)。有證就有保障,有據(jù)可查,有法可依。
在此提醒大家,務必自覺遵守森林法律法規(guī),不要隨意砍伐樹木,否則會付出被罰款甚至判刑的代價。
近期,因H&M風波掀起的浪潮,起底了國外一眾知名球鞋品牌,國人紛紛進行自發(fā)抵制。國民也終于將目光與關注度從國外轉向國內,國產品牌的球鞋也因此迎來了更大的熱度。令人驚訝的是多款國潮球鞋價格在短時間內直接飆升,在某App上,參考發(fā)售價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頁面顯示僅42碼有貨,且售價高達48889元,漲幅高達31倍!
其實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我們時不時就能看到國產球鞋漲價、缺貨的消息。一時之間,國潮球鞋銷量猛升身價也隨之暴漲,一鞋難求成為當下炒鞋熱潮最恰當?shù)母爬?。有消息證實,近期回力鞋銷量在以往紅火的基礎之上營業(yè)額又提升了30%。李寧、安踏等國貨品牌也是直接被賣斷貨,異?;鸨?/p>
球鞋文化已經(jīng)不是新鮮的流行文化了,早幾年前已經(jīng)被世人熟知,再經(jīng)過各種熱門綜藝、自媒體的傳播,將球鞋文化推向高峰。但隨著各種品牌限量款的出現(xiàn),球鞋的價格也早已被炒高。將低折扣的鞋送往高價格的平臺,已經(jīng)成為球鞋市場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俗稱“球鞋搬磚”。
近期,某球鞋博主提供了一份網(wǎng)傳“炒鞋”操盤路徑圖:球鞋發(fā)售后,有大資金入局,也會有散戶收貨;大批量收購、囤貨后再去平臺抬到足夠收益的價錢出貨。試問:“炒鞋”的背后,有哪些法律風險?
律師點評:
“炒鞋”投資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普通正常的消費,是指為了滿足生活需求的消費,是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超出這個范圍以后,例如把“炒鞋”作為一種投資行為,是不受保護的?!墩憬嵤粗腥A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第二條明確指出:“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求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其權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本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绷頁?jù)相關金融監(jiān)管機構分析,如將“炒鞋”作為投資可能存在較大金融風險和涉嫌多項違法?!俺葱爆F(xiàn)象存在很多盲目性,如果僅僅是個人愛好加價購買,無可厚非,但如果把球鞋當成投資品就是步入了誤區(qū),一旦發(fā)生消費糾紛,維權將較為困難。
購買球鞋應選擇正規(guī)渠道
炒作是一種商業(yè)促銷手段,饑餓營銷更是其中方法之一,有專業(yè)商業(yè)團隊,從產供銷各個鏈條進行策劃和運作。更有甚者,利用“炒鞋”風潮生產、銷售假鞋。廣大消費者應審慎看待球鞋文化,讓球鞋回歸原本的使用價值,并注意通過正規(guī)的電商、實體渠道購買,盡量避免個人間的交易。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倡導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鼓勵勤儉節(jié)約,自覺抵制各種炫富式消費,扼殺“炒作”風潮中滋生的各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如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球鞋、手辦或盲盒等物品時,遇到消費糾紛,可撥打12345、12315投訴舉報熱線或到當?shù)叵M者組織進行咨詢,各級消保組織將為您排憂解難。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藍靛廠東路2號金源時代商務中心C座11E電話:
010-56211569傳真:
010-62970849郵編:
100085聯(lián)系人:
李毅郵箱:
liyi@huayunlaw.com(本期普法內容由北京市華允律師事務所提供,如有問題請與該所律師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