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瑩
(遼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遼陽 111004)
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需要,尤其體現在課文缺乏創(chuàng)新、對日本文化和語言應用的介紹不具體、語法內容過于密集等方面,不但無法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日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日語環(huán)境的缺失下學生也無法熟練掌握日語的口語表達,致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仍停留在初級層次。但將日劇融合到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日語語法表達的印象,還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日語的具體應用。
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不斷推廣與普及的背景下,電視劇、電影等影視文化產業(yè)也隨之蓬勃發(fā)展,我國社會公眾不但可以觀看本土編創(chuàng)的影視作品,還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美劇、韓劇、泰劇、日劇等其他國家的影視作品進行觀看,在豐富社會公眾視野和眼界的同時還能為小語種學習者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僅通過觀看電視劇、電影的方式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并不具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在觀看電視劇時還需通過某些特定的學習方法與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全掌握其他國家的語言技能,也是避免將語言學習變?yōu)閵蕵废卜绞降闹匾e措。
近年來,將影視作品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應用的教學方式已較為普遍,尤其是日語影視作品時常貫穿于日本文化與日語聽說兩門課程,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時不但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日語語言的具體應用,還能通過直觀可視化的方式充分了解與掌握日本本土文化、風俗習情等內容。但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僅限于日語專業(yè)的課程教學體系,對于其他未開設日語專業(yè)但設置日語課程的高校而言,普遍難以再次開設專門的日本文化或日語視聽等類似課程。其實一門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無法脫離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尤其是在語法結構、詞匯應用等方面更依賴于教學情境的支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若僅通過書本中的固定示范例句了解語句的基本含義,卻未深入研究語法的應用環(huán)境,很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將日語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甚至產生一知半解的學習現象。因此,在日語語法、詞匯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日劇片段,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幫助其更好的掌握日本文化。
創(chuàng)作日語影視作品的初衷不在于為日語學習者提供學習便利,而是作為一項影視產品供社會公眾進行觀看與欣賞。盡管市面上已出現由國際交流基金提供的“日本語教育用 TV コマーシャFI集”等專門用于日語教學的影視作品,但其在應用過程中可供教學使用的數量有限,無法充分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會選擇適合的日本影視片段。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可以作為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其中還包含著部分以搞笑為目的、故意使用錯誤日語臺詞的影視作品。對于初級階段正在學習日語的學生而言,其尚不具備區(qū)分正確或錯誤語法的能力。基于此,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確保選取的影視片段符合教學要求,通過正確的日語使用場景幫助學生規(guī)范語法結構,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反面教學案例幫助學生了解錯誤的日語表達,并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此進行對比分析與總結歸納。另外,在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適用于學習的日劇影視作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感興趣的題材,精心挑選適合的日劇進行自主學習。
日劇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以季度為播放檔期,具體分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劇集,通常以每星期播放一集的頻率,在三個月內播放完畢,平均總集數為10 ~12 集左右。與此同時,日劇還包括大河劇與晨間劇等類型,不但集數較長,其在內容的編創(chuàng)方面也普遍以某個特定人物的一生或歷史事件為主。此外,日劇的題材范圍也較為廣泛,主要包括刑偵類、懸疑類、純愛類、勵志類、校園類以及社會類等。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應用日劇影視片段時,并不需要拘泥于某個特定類型,而是可以廣泛選擇適用于語法結構的影視場景,但在初級學習階段,學生對簡形體的了解與認知有限,因此教師應盡可能選用帶有敬體形式的語句片段。
日劇影視作品普遍以標準的日語發(fā)音為主,小部分故事情節(jié)以人物發(fā)展需要為基礎選用了地方方言。在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含有標準日語發(fā)音的節(jié)選片段,但對于涉及日本地方方言的片段內容也可以適當向學生進行延展性教學。例如,2019 年播放的晨間劇《緋紅》就是基于日本關西地區(qū)為背景播放的電視劇,其人物角色也普遍以關西方言為主。
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學生熟練掌握五十音圖后可嘗試接觸相對簡單的“自我介紹”表達句式,尤其是諸如“tt(xii)(X)(xi)して、xxでⅩⅢ;(ⅵ)うぞ、AUKAしffkお願ⅩⅣし(xi)ⅩⅢ”等基本的自我介紹形式。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式記憶的方式掌握以上自我介紹用語時,還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職場對話、面試環(huán)節(jié)、人際交往場景、校園活動等具體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分別在不同場合下體會不同日語表達方式的用法,并為學生播放與自我介紹相關的片段,要求學生認真觀察主人公在特定場合下是如何運用言談舉止進行自我表達的,以此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晰地了解日本社會各層面表達自我的方式。
對于“お疲xv様でⅩⅢ、お疲xv様でしft、ご苦労様でⅩⅢ、お先に失禮し(xi)ⅩⅢ”等列示在詞匯表中的短句,將其轉換為中文后的含義并不復雜,學生進行理解的難度也相對較低,但在中文語言應用過程中卻很少涉及到這種表達方式,或者說應用的場合也各不相同。在日本環(huán)境下,以上表達方式通常適用于職場人員,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職場相關的影視劇片段,以此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表達方式的特定使用場合。
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過程中,“fu”與“tt”的用法向來是學生學習日語的重難點內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文并無這種表達方式,但“私fuやり(xi)ⅩⅢ”或者“私ttやり(xi)ⅩⅢ”等語句翻譯為中文后的意思基本上大體相同。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即便反復強調“fu”相當于主語,也就是“誰來做”的意思,而“tt”則相當于謂語,即“來干什么”的意思,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無法充分理解這兩個詞匯的具體用法?;诖?,教師可以適當引用相關日劇影視片段,降低學生理解其固定用法的難度。例如,在2014 年春季劇《即使弱小也能取勝》的片段中,由二宮和也扮演的男主為了鼓勵棒球部的學生們勇敢表達自己想要在棒球隊中爭取的位置,直接告訴隊員使用“僕ttfflイトでⅩⅢ”和“僕fufflイトでⅩⅢ”時表達的語感含義并不相同,相比于前者,后一種表達方式的積極性更強烈,鼓勵隊員們積極使用“fu”進行自我表達。通過播放該片段,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表達方式中潛在的細微差別,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兩種表達方式的差別。
授受關系同樣作為學生日語學習的重難點,在日語中具有易省略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此語法結構的難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授受關系的用法更趨于多元化形式,在某部日劇中還會作為一個梗進行使用。例如,在2015 年播出的《朝五晚九帥氣和尚愛上我》影視劇中,授受關系的使用較為典型,本質上可歸屬于使用過剩現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片段幫助學生理解授受關系的具體用法,有助于學生充分認識到適當使用日語語法的重要性。
盡管初級日語在詞匯、語法以及結構等方面的學習難度相對較低,但大部分學生并未處于日語交流環(huán)境,并且對日語語言的發(fā)音和用法也較為陌生,若仍按照傳統教學方式講解相關單詞、語法結構或課文,很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日語課程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可以適當引用日劇片段,通過營造生動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日語的積極性,以此充分發(fā)揮最大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