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暄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074)
女性主義這一術語于19 世紀70 年代首先出現(xiàn)在法國,隨后在歐洲其它國家、北美、少數(shù)拉美國家及非英語國家流傳,20 世紀初盛行于美國。女性主義萌發(fā)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帝國主義擴張和民族主義興起的夾縫之中,自產(chǎn)生之日起,就帶有普遍性和國際性,因此很快成為一種政治態(tài)度、意識革命和文化思潮。
女性主義基于早期婦女爭取男女平等解放運動的女權斗爭,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女性主義主要指對于女權的倡導,包括女性在社會中的政治參與權、工作權、教育權等,旨在反對男權在上述方面對女性的限制和壓迫。到20 世紀后半葉,女性主義逐漸深入到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領域,在人類思想發(fā)展和知識構建中扮演重要歷史角色。
追溯至近代歷史時期,無論在社會領域、科學領域和文化領域,女性一直處于無聲狀態(tài),其社會存在完全被男性的光環(huán)遮蔽,男性霸權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tǒng)男性霸權的視角一直以男性為中心進行觀察和思考,從未將女性嵌入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心理等現(xiàn)象的觀察當中。傳統(tǒng)認知只從男性的經(jīng)驗出發(fā),只關注男人關注的問題,涉及女性關心的現(xiàn)象習以為常地被視而不見,女性的社會形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被忽視,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沒有拋頭露面的權利,女性沒有選舉權,無政治地位可言,沒有繼承權,無經(jīng)濟地位可言,沒有話語權,出版作品還需要假借男性的名字,以男性的身份發(fā)聲,女性沒有爭取權利和表現(xiàn)自己的窗口,從未被賦予權威的發(fā)言權來陳述她們自己的社會處境,更不能表達如何改變這種處境,她們生活于聚光燈的邊緣以外,她們的歷史地位不被承認,她們是相對于男性的“他者”。
在女性主義意識覺醒之前,主流認知世界充滿了男性的偏見和不公正。在“父權制”社會中,女性認知無足輕重,被邊緣或被歪曲,亦或是根本無形的,處于被缺席的狀態(tài)。女性的地位只存在于家庭中,傳統(tǒng)認知總是貶低女性的角色行為,把女性與本能的,直覺的,情緒化的概念相聯(lián)系,借此抹殺女性的社會作用和貢獻。
女性主義從早期要求男女平等的政治斗爭,到意識形態(tài)覺醒,進而注重性別意識和知識構建,追求文化領域的訴求,并要求在在歷史留聲這一過程中,試圖把所有的關系都納入到權利關系當中,從女性視角,引入大量政治和倫理思考來重新審視種種固有的權利關系,建立一種女性觀察世界的主張,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新型認知方式,訴說對婦女地位給與開明理解的普遍要求。
女性主義的主張可以概括為消除性別歧視,結束對婦女壓迫的社會斗爭,及由此引發(fā)的思想和文化領域的活動,進而深化為以性別視角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女性主義從起初的注重爭取政治權利,社會地位,發(fā)展到后來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和文化學術領域,從爭取婦女解放的社會運動漸漸深入演變成一種重新定義和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方法論和學術視角。
女性主義的崛起和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即是對男性傳統(tǒng)的霸權提出質疑和挑戰(zhàn)。女性主義主張婦女解放,強調(diào)男女平等,提高婦女地位,肯定女性的價值觀念。女性主義認為,處于等級制頂端的男性群體,把自己居于中心位置,以普遍真理的持有者自居,用單元的男性視角觀察事物,并以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定義這個世界。他們設定自己代表力量、理性、道德與智慧;而女性則是軟弱、感性、無知的代名詞。男性通過二元對立的思想,確立了最基本的壓迫關系,將女性置于被統(tǒng)治的權利關系之中和邊緣地位。很多年來,女性只是作為男性的附庸出現(xiàn),女性的力量和聲音被忽略,女性的地位受到持久壓制,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女性能力的發(fā)揮,限制了女性的創(chuàng)造力。
女性主義主張顛覆各種社會結構中的“父權制”。傳統(tǒng)的“父權”結構,貫穿于所有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形式之中,以種種表現(xiàn)形式滲透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通過社會等級,階級形式,封建統(tǒng)治,官僚政治和宗教團體對婦女進行壓迫。女性主義不僅要顛覆種種形式的壓迫,還對于壓迫她們的意識形態(tài)提出挑戰(zhàn),對長久受壓迫的根基進行哲學和倫理探討,爭取權力在歷史與文化領域發(fā)出自己聲音。
女性主義立場論以女性為出發(fā)點,以女性和其他邊緣人群的生活經(jīng)驗為來源,以消除和超越主流認識論的二元對立模式為前提,以強調(diào)女性認知權利為手段,以追求多元化認知,主張客觀性為目標,向主流認識論的性別化傳統(tǒng)進行了全面的挑戰(zhàn)。女性主義致力消滅包括性別壓迫在內(nèi)的一切壓迫和等級制度,建構一種真正解放的思想意識。在科學領域,女性主義批評傳統(tǒng)科學的男性屬性,指出女性與男性在認知上的差異并不是女性天生劣等的表現(xiàn),而根源是以性別二分的等級制度,從更深的層次上探索的科學中的性別不平等,揭示了主流科學中男性中心主義,觸及了傳統(tǒng)科學權威地位的根本所在;在文化領域,女性主義立場則致力于發(fā)出自己聲音,對絕對的,普遍的知識提出質疑,力圖構建一種情境的,公共的認知體系。其目標是通過改變讀者的意識,進而去改變這個世界。
難能可貴的是,女性主義主張并不是以女性中心代替男性中心,而是為準確地理解世界提供一個更為合理的基礎,強調(diào)多元化思維體系的構建,建立女性主義話語體系。女性主義話語本身是一個從女性角度進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多元思維體系,它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所有方面,要求對男性中心主義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男性視角進行矯正,對歷史積淀下形成的男權思想進行了辨析,同時摒棄了那種狹隘的、極端的或偏激的觀點,用一種多元的視角、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來關注女性文化所涉及的問題,這種多元的思想方法為建立男女平等,雙性和諧的美好社會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思想平臺。
女性主義為世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積極貢獻,作為一場推動社會政治進步的文化運動,承擔了了解婦女,思考婦女前途和命運的使命,它喚醒了占人類二分之一的廣大婦女,并為其爭得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權利和地位,極大地解放了生產(chǎn)力,促進了全世界社會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同樣重要的是,女性主義反思與質疑了以往“父權制”基礎上的一切文化,揭示了其對女性的遮蔽與歪曲,使世界透過熟知的文化歷史屏障背后,窺見另一種女性文化和女性意識與女性話語的存在,顛覆了父權文化的不公正性和非客觀性,使人們對既往的歷史文化的認識更加完善,更接近真理。女性主義立場論的提出和女性主義話語的出現(xiàn),為世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這一工具有助于以一種更多元的出發(fā)點研究眾多的社會課題,使人們獲得一種更全面,更客觀的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更加可貴的是,女性主義話語并不只強調(diào)女性的獨立立場,而強調(diào)兩性平等,摒棄二元對立,肯定男女兩性的二元組合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強調(diào)雙性和諧才能實現(xiàn)人類完整的社會和文化構建。
女性主義話語本有具有反霸權,開多元的含義,而女性不同的價值觀,文化傳統(tǒng)和實事求話語訴求,更是對一元看待世界的認識論的有力批評,女性主義的富有開拓性和建設性的批評話語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是女性奉獻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它似一股奔騰不息的文化源泉,漫過各個領域。女性主義話語以其獨特的包容性、化解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誕生兩百余年來,持續(xù)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種能夠綿延不斷文化思潮,極具啟發(f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