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本聯(lián)中,這就是一個嘗試三性合一的小例子。一說到榴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滿身的刺,和其特有的濃烈刺鼻的味道、誘人的異香。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水果,對聯(lián)文字雖小,卻一定要寫出特點。本聯(lián)立意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兩點:榴蓮看起來像刺猬,吃起來像冰淇淋。這兩點有其天生的對立面:一個會讓人躲,一個會讓人迷。制造沖突就會有看點,文似看山喜不平。
因此,落筆時試著把這兩點再擬人化,會增加作品的看點。進一步思考,如果把榴蓮想象成“我的野蠻女友”(一部很有名的韓國電影),這兩點不就統(tǒng)一了么?
思路打開,頓時覺得這真是個好野蠻女友,除了有些胖。把它的外形比作蠻腰,把吃果肉比為開竅。這樣,一個普通的榴蓮,就已經(jīng)賦予了人性。既然多刺,則一定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既然開竅,則必蘊豐富的內(nèi)涵。
依此下筆,則此物已初具靈性,不再是簡單的食榴蓮,引人入勝的可能是某種相思之苦,也可能是追求幸福、享受甜蜜的過程,甚至可能是隱藏心底、不可言說的小秘密。不同的讀者,自會有自己的解讀。
最后,再增加一個“流連”的諧音,增加對聯(lián)的看點和趣味性,作品就新鮮出爐了。把筆端指向身邊事物,我筆寫我心,這也是在對聯(lián)實用性上的一點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