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芳
提起坡頭區(qū)的官渡鎮(zhèn),很多人會如數(shù)家珍:神秘清幽的筆架嶺、與世無爭的青云庵,還有陳列奇珍異寶的一品圓……但以一個多年熟悉官渡的“資深美食家”來講,對官渡的美食尤為著迷。這些美食,是上天對官渡的垂愛,滋養(yǎng)著這一方水土的人們。
位居第一的當然是官渡蠔了。官渡海水質好,有官渡河流入,使這片海域咸淡相對平衡,十分適合蠔的生長,再加上浮游生物豐富,所以養(yǎng)出的蠔又大又肥。其蠔肉鮮嫩肥美,口感極佳,爽、滑、甜,脆而無渣。因為蠔是目前生態(tài)海鮮產(chǎn)品中唯一無人工投料養(yǎng)殖的,官渡蠔又生長在無污染無公害的原生態(tài)官渡海域中,所以官渡蠔比其他地方產(chǎn)的蠔略貴些,但依然供不應求。三角圩市場入口在官渡蠔上市的幾個月里,路兩旁蠔殼每天堆成小山,慕名而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正宗的官渡蠔,肉質緊致而富有彈性,鮮嫩香醇,絕對不會令人失望。無論是炭燒,或是與韭菜煲湯,或是與蒜苗爆炒,或是鐵板蜜汁燒、還是與蒜蓉清蒸,都能滿足你挑剔的味蕾,讓你唇齒留香,“食過返尋味”。
整個官渡海都是蠔,看著是海,撈起是錢!那蔚藍的海面上,全是浮排、木樁,把碧海劃成一個個標點和直線,耕波犁浪,讓人嘆為觀止。一畝蠔產(chǎn)值5萬元,整個官渡海有三四萬畝肥蠔,這可值多少錢??!官渡蠔名氣大價格好,給辛勤耕海的官渡人帶來了滾滾的財富和美好的生活。
居第二位的當數(shù)官渡天然海仔魚(雜魚),這些生活在官渡淺海域的小魚小蝦,個頭小,品種多。因為其得天獨厚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小魚小蝦特別鮮甜味美。從捕撈到出售,講究“快”,因為買者講究“生生跳跳(生猛)”。有經(jīng)驗的吃貨會從口感判斷出魚蝦離開海水時間的長短,是否“打氧”。我有個做了十多年雜魚湯的朋友,堅持每天采購兩次,上午的雜魚絕不留到下午做湯,生意那叫門庭若市!由此可見顧客的嘴刁和雜魚煲新鮮度的重要性。市場上,魚框一倒,無須吆喝,顧客便蜂擁而至。人們在歡蹦亂跳的魚蝦中熟練地挑著中意的,感受親自動手的成就感,往往不問價錢或來不及問,因為手快有手慢無。人們常常是挑好再過秤、交錢,然后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烹制、品嘗。
因為材料新鮮,只需簡單的烹制,就能嘗到原汁原味的雜魚煲(湯)。為了體現(xiàn)其原味天然,烹制官渡雜魚一定要用砂鍋,湯底用本地豬肉或排骨熬成湯,煲開后即放雜魚仔,3~5分鐘后,添加香蔥、鹽、花生油,一鍋鮮甜的雜魚湯就“驚艷出世”了。雜魚煲就更為簡單了,在砂鍋底放一層薄薄的鹽粉和花生油,再放魚蝦(魚在下,蝦在上),然后根據(jù)個人咸淡撒鹽,加水與否,全憑你喜歡。煮熟后在上面淋些花生油,就可以出鍋。開鍋蓋一瞬間,那叫鮮香滿屋!在湛江,從高檔酒樓到平常飯店、大排檔甚至普通人家,都可以見到官渡海仔魚的身影。官渡雜魚因為天然鮮美贏得了人們的青睞。
位居第三的是官渡的蛤蔞粽,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三,是因為它暫時比不上前兩位的名氣大,只是臨近的鎮(zhèn)街知道,但也歷史悠久,頗有地方特色。書上介紹,蛤蔞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別名假茍、馬蹄蔞、蓽茇等,有溫中散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據(jù)有經(jīng)驗的官渡老人講,蛤蔞還有滋陰的奇效,于女性可以減少色斑、調節(jié)內分泌、產(chǎn)后補血氣等諸多益處。蛤蔞為野生匍匐或攀援藤本,多生于山谷或樹林中陰濕之地,在官渡的竹林和樹林中常見密集成片分布,純天然食品。它的生命力極強,不用施肥也不用澆水,一年四季生長旺盛且常綠,顏色偏深綠,形狀圓形又留尖,撕開聞之有偏濃的香味。官渡人就地取材,剁碎蛤蔞爆香,用糯米、豬肉、綠豆、八角、粽葉、白糖、鹽、油、南乳、酒等包成四角粽,豬肉的油香與蛤蔞的草香混于一體,芳香四溢,久吃不膩。蛤蔞可以消除豬肉的肥膩,又可以中和糯米的濕熱,還可祛熱毒,大有裨益。第一次品嘗官渡的蛤蔞粽是工作后的第二年,官渡的同學特地帶來的,那種蛤蔞獨有的幽香一直縈繞在記憶中,所以一有機會,路過官渡時,總會買上幾個,與親朋好友品嘗。
有山有海,有美食,交通便利,官渡逐漸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官渡將會翻開新的篇章。我們翹首期盼,官渡的明天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我們也滿心期待,官渡的明天依然是碧水藍天、魚蝦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