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萍
假日,與友人散步于南調(diào)路,竟不知不覺到了一區(qū)海邊——平樂渡口東岸碼頭。我們望著渡口,遠處,波翻浪涌;近處,雪白的浪花不停地拍打著碼頭的岸邊;海灣上空,海灣大橋如長虹臥波,一片繁忙。但眼前的渡口,卻很寂寞,久久不見船來。我想,也許,渡口已經(jīng)老了……
的確,渡口年紀(jì)已經(jīng)大了。以往,它一直默默無聞地為來往于兩岸的百姓服務(wù)著。直到1954年,渡口才被湛江市公路局命名為湛江渡口所,人們則習(xí)慣把它稱為平樂渡口,它才名揚湛江,地位日顯重要。在海灣大橋通車前,平樂渡口一直是連接湛江市區(qū)到坡頭的主要交通通道,也是大多數(shù)湛江人往吳川、茂名以及珠三角的必經(jīng)的快捷通道,它是湛江市最大的公路渡口,也是廣東省最大的公路戰(zhàn)備碼頭。
20世紀(jì)50、60年代,每天天未亮,東岸的人就起床了。人們將前一天晚上就準(zhǔn)備好的蔬菜和魚蝦等物產(chǎn),挑到渡口,乘上小船,渡過海去。當(dāng)?shù)谝豢|晨曦露出來時,坡頭人已把菜蔬和其他物產(chǎn)品擺在了市區(qū)的各個市場上,并大聲吆喝著推銷著。當(dāng)晚霞隱入西山,當(dāng)月亮爬上天空,小船又把一個個坡頭人帶回海灣東岸。月光灑在海面上,海浪映著點點銀光,有時,海面上還飄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把渡口裝扮成一位蒙著輕紗的姑娘。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渡口的兩邊碼頭在不斷加固擴大,青石鋪就的路面經(jīng)受得起大風(fēng)大浪的沖擊。小木船也變成了車輪渡,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人,舒舒服服地來往于兩岸。平樂渡口的渡船也從停一排汽車,慢慢變成了停兩排車,最后變成三排車,船也越開越快,班次也越來越密。渡口給城市建設(shè)提供了助力,給兩岸百姓提供了方便和幸福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個小伙子,穿著新買的襯衫和一雙白布鞋,騎著閃亮的自行車,來到了渡口,登上了渡船。他把車停好,就得意地吹起口哨,心情好極了。因為,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他要過海去迎娶他那美麗賢惠的新娘,他的新娘,就在海的對岸等著他。渡船載著他滿心的喜悅,送他到了對岸。他接上了新娘子,渡船又載著他倆的一生幸福往回開。轟隆隆的機聲,嘩啦啦的波浪聲,就像那喜慶的鞭炮聲。滔滔滾滾的流水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和幸?!?/p>
渡船啊,充滿著浪漫的情調(diào)。
渡口啊,承載著人民的幸福。
碼頭和渡船,沐浴著太陽的光輝,日益走向繁榮和輝煌。隨著南海西部石油公司落戶東岸,隨著1984年坡頭區(qū)建區(qū),渡口的重要位置更突顯出來,渡口也開始走向了它鼎盛的時期。
是的,渡口繁榮了,也更繁忙了。20世紀(jì)90年代,平樂渡口兩岸,排隊等渡的隊伍越來越長了,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候渡的隊伍簡直是望不到頭,過一趟海等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并非奇事。渡船不停地來往著,車流人流不斷地增長著,用“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來形容并不為過。聽說,渡口每天的人車流量平均達六千多。我說,繁榮的渡口啊,你累不累?
那是湛江開創(chuàng)歷史的日子,也是湛江渡口走向衰落的開端。2006年12月31日,湛江人民盼望已久的湛江海灣大橋建成通車了!鞭炮聲中,大橋上,車如游龍,川流不息,一片繁忙。人們坐上汽車,幾分鐘就凌空跨海而過,何其快捷舒適。于是乎,過渡的車輛難得一見,平樂渡口一下子冷落了,最后僅作為廣東省規(guī)模最大的公路渡口和二級戰(zhàn)備渡口而得以存在,好不令人噓唏感嘆。
站在渡口前,想著它從前的意氣風(fēng)發(fā),看著它如今的寂靜落寞,我心中充滿著世事滄桑之感。但我為之高興,因為,湛江渡口的衰落,正是湛江交通事業(yè)大發(fā)展的見證。湛江橋梁、路網(wǎng)的快速建設(shè),渡口渡船作用的減少,那是必然的事情,我們熱烈歡迎這種變化,我們希望這種變化來得更早些更快些。此時此刻,我們除了感激渡口曾經(jīng)為我們提供方便之外,我們更以最喜悅的心情祝福渡口的冷落。
佛說: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唯有沉淀,方得永恒。元代趙顯宏有曲云:“青箬笠西風(fēng)渡口,綠蓑衣暮雨滄州?!蔽艺\摯地對渡口說一聲:您就好好地安心歇一歇吧!在您的身后,是海灣兩岸日新月異的變化,是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