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男 黃琳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浙江嘉興 314051)
此次外語課程思政課堂將圍繞《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課文,以青年夢·中國夢為主題,由“夢想”聯系到中國夢,把中國夢融入大到學英語課堂,在充分尊重原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科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機結合,形成適合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法,突出先育人、再育才的思想理念,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懷,體現高等教育中國夢及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而青年學生也可通過本次思政課堂的學習認識到中國夢以及關聯中國夢和個人夢想的必要性;認識到“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認識到“青年學生作為民族復興、祖國建設的主力軍,要志存高遠,百折不撓,苦干實干,真正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將青年夢融入中國夢,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砥礪奮斗,不斷前行?!?/p>
(1)要求學生在隨行課堂平臺上提前預習好課文,讓學生課前搜尋與夢想相關的英文諺語,并思考如何用英文去闡述夢想的定義。
(2)要求學生觀看視頻《為什么中國能實現中國夢?》對中國夢以及中國夢的相關英文表達有初步的了解。此外學生還需要觀看兩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和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的視頻,了解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區(qū)別。
第一部分:導入
(1)關于夢想的引言:從隨行課堂后臺隨機抽取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講解,并導入夢想的定義。
(2)中國夢: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所看的錢學森和馬斯克的視頻、以及詞匯和表達,思考并在線上討論回答問題。由錢學森一心報國的夢想上升到中國夢,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定義中國夢。隨后觀看一段中國夢釋義的視頻,要求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填空,從而使他們初步掌握如何用英文表達中國夢的詞匯。
(3)美國夢:讓學生根據此前預習的課文內容思考如何定義美國夢,接著讓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區(qū)別,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夢強調的是“集體”,而美國夢強調的是“個人”,在了解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區(qū)別和主要的詞匯表達后,再讓學生列舉出課前觀看的視頻《為何中國能實現中國夢?》中的兩個例子,并重點關注這兩個人物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夢想,也實現了代表“集體”的中國夢。
(4)中國夢青年夢:由此可得出本課程的中國夢·青年夢的主題:即中國青年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與追求中國夢密不可分,他們不僅僅是中國夢的追夢者,也是中國夢的圓夢人。聯系到時事,我們可以看到廣大醫(yī)護人員與志愿者們是抗擊新冠狀肺炎的中堅力量,其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面貌;他們繼承和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不畏艱險,義無反顧、頑強拼搏,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榜樣;他們不僅僅是時代的追夢者,更是時代的同行者,國家的建設者。
第二部分:課文學習
(1)閱讀前: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本文中的美國聽力障礙青年羅比·王爾德自述的短視頻,讓學生線上討論回答與視頻和課文內容相關的三個問題,由此了解羅比·王爾德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成為一名打碟師的夢想。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區(qū)別。
(2)整體閱讀:其次,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快速閱讀,根據課文結構的表格,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并根據文中的時間指示詞和時態(tài)找到表格中需要填寫的相關內容,在線互動及分享自己的答案,以此促進學生英語的快速閱讀和尋找信息的能力,且對文章內容和框架有基本的掌握。
(3)閱讀后:最后,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再瀏覽一遍文章,根據文章的大意從文章中抽取關鍵信息完成主要內容填寫,并將答案填寫在隨行課堂的問答區(qū)供教師查閱。學生可通過這部分的練習檢測對文章的理解并加深對課文內容及課文主要語言點的印象。
第三部分:語言點
(1)詞匯:學生對追夢的課文內容有所掌握之后,教師將根據課文的行文順序講解文中單詞。教師選取文中開頭與追夢相關的兩個單詞作為重點詞匯,從詞性、釋義、具體用法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和講解,并衍生至這兩個詞的同近義詞和常用的其他詞性,同時引用習近平主席致青年中的句子的英文表達來作為例句,強化學生記憶和理解,隨后要求學生在線上互動造句以加深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2)翻譯:最后,給學生觀看習近平主席致青年的一席話,要求學生在聽完之后將其中習主席的三句較簡短的話翻譯成英文,并將答案寫在隨行課堂平臺發(fā)布的作業(yè)里。這一視頻內容不僅包括了課堂上第一部分導入中的有關中國夢和青年夢的相關英文表達詞匯,而且抽取的翻譯句子也包含了課堂中第三部分講解到的相關的詞匯。學生在做練習的同時,可以復習中國夢青年夢的內容,也可以加強在特定語境中的英文表達,從而明確中國夢對中國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使青年學生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實現文化輸出、堅定文化自信、邁向文化自強。
(1)完成課堂上留下的習近平主席致青年的一席話中的另外三句翻譯,翻譯將布置在隨行課堂作業(yè)里,難易程度比課堂翻譯句子更難,且包含了更多的思政英文表達,而教師會在下節(jié)課進行此部分翻譯練習的講解,以此鞏固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和應用。
(2)復習課堂上講過的文章內容和單詞,并在隨行課堂上預習接下來要學習的語言點。觀看“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浙江嘉興盲人中醫(yī)師朱麗華”的一段視頻,要求學生通過了解身邊人身邊事,并根據所學的課文《耳聾的打碟師》,來模仿課文框架、課文內容和課文詞匯,在隨行課堂上寫一篇短文。教師可以在后臺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語言點的掌握,知悉學生在具體中國夢的語境中語言輸出的具體應用能力,并可以讓學生互評互學,抽幾個絕佳的例子在下節(jié)課朗讀分享。
(3)要求學生在隨行課堂預習《從“美國夢”到中國夢》,由俞敏洪的事跡進一步掌握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定義和區(qū)別,要求學生構思青年如何做到“以青年夢托起中國夢”“以中國夢帶動青年夢”,并用英文組織語言表達,準備好英文演講稿,在下節(jié)課時讓學生互動分享自己所準備的例子,以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夢中國夢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承擔起新時代所賦予青年學生的使命。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依舊面臨諸多挑戰(zhàn):(1)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缺乏系統的思政知識和理念;(2)大學英語課堂缺乏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政內容和文化的全面正確的英文表達;(3)大學英語課堂缺乏對學生課后英語思政內容的實際應用的重視和引導。
據此,筆者認為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并發(fā)揮出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總目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堅定政治立場、強化政治意識,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豐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經驗,并在大學英語教師中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的評價機制;(2)大學英語教材需要把英語專業(yè)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整合,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3)大學英語課程可以采取跨學科合作的教學模式,使得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要素具有規(guī)范性和系統性,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而且還能夠在現實的語境中進行正確的語言輸出,從而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