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潘靈
“像莫泊桑那樣。”
每每有人問我短篇小說怎么寫,我總是這么回答。
很多時候,問者會一頭霧水。
“像莫泊桑那樣?”
我解釋:“像他寫《項鏈》那樣?!?/p>
——總這么說,就遇上了抬杠文青。
“《項鏈》?”不屑加嗤之以鼻,“小故事,小人物,小事件,平鋪直敘加一反轉(zhuǎn),就是你心目中的金短篇?好小說?開什么玩笑?”
我告訴他,說不是玩笑,我是認(rèn)真覺得它好,而且就好在它故事小、人物小、事件小。
我說我迷戀小。但對于《項鏈》,我還要告訴他,我豈是迷戀,簡直就是崇拜。
他驚愕,說至于嗎?
我回答,說小到大氣,你說至于不至于?
把大裝到小里去。
——這,就是短篇小說的大師氣派。
在每個女人的意念里,脖子上都有一條珠光寶氣的項鏈。
有了這樣一條項鏈,就鶴立在了雞群里,就醋死了群芳也傲視了眾雄,就有了舞翩躚的自信。
莫泊桑筆下的羅瓦賽爾夫人,自然也不會例外。
虛榮作為小資女性世界普遍的存在,要去寫它,且還要寫好它,對于小說家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到容易的事。
但莫泊桑例外。
因為它是那個時代法國公務(wù)員、小職員這一小資階層最出色的表現(xiàn)者,沒有之一。莫泊桑也是“小資”,屬于同一階層。他熟識這階層的所有,無論是生活狀況、生存條件、思想情感,甚至是精神表征,當(dāng)然,他也熟知這個階層最致命的癌癥——虛榮。
這,就是為什么在閱讀《項鏈》時,我們許多女性讀者,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
——那就是,羅瓦賽爾夫人不僅是羅瓦賽爾夫人,她是我們自己。
上流社會的燈紅酒綠、富麗堂皇,為參加這樣的聚會,我們等得年華都謝了。一套名牌服裝,我們已經(jīng)圍著它繞了很久很久,堅挺的價格和傲慢的標(biāo)識襯映出我們的窮酸相。我們買不起的鉆石項鏈,就在鄰街燈光冷艷的奢侈品店內(nèi)。
我們的內(nèi)心充滿渴望和焦灼。
我們虛榮的背后,自卑的影子越拉越長。
虛榮的代價,莫泊桑告訴我們,那是一根鉆石項鏈的代價。
償還一根項鏈,羅瓦賽爾夫婦用了十年。
十年后,他們不再虛榮,其實,他們是無力再虛榮。
真相在此刻揭穿。
揭穿它的是假象。
項鏈?zhǔn)羌俚?!這是《項鏈》這篇小說被讀者稱道的成功反轉(zhuǎn)。我對此不以為然,在這篇小說里,項鏈的真假幾乎不影響小說的意義,真相在此,同樣了無意義。
小說在此的反轉(zhuǎn),并不是要強化虛榮的代價,僅僅為了批判虛榮,作為小說家的莫泊桑,豈能配上“短篇之王”的小說桂冠?
每每讀《項鏈》,我總是會想一個問題,當(dāng)羅瓦賽爾夫人丟失了那條從他人那里借的項鏈,如果是我們中國作家,會怎么樣往下寫。
我想,很少有人會像莫泊桑那樣寫。
因為,那是一條即使是傾家蕩產(chǎn)也賠不起的項鏈。
我曾與幾個作家朋友談過,說如果你們寫,會如何去處理羅瓦賽爾夫婦面臨的難題。
有作家告訴我,他會讓羅瓦賽爾夫婦去買一條高仿的項鏈,還給福雷斯蒂埃太太,瞞天過海。畢竟中國有的是山寨貨。
還有作家說,我會讓羅瓦賽爾夫人直接去找福雷斯蒂埃太太,說項鏈弄丟了,但會賠她的。但需要時間,因為眼下沒錢。羅瓦賽爾夫人認(rèn)賬,但就不賠,任福雷斯蒂埃太太好說歹說,軟硬兼施。
凡此種種,但就是沒一個人告訴我,說——
我會像莫泊桑那樣寫。
這是一個問題?讓我不解。我說,大家為何不像莫泊桑那樣呢?
因為這樣寫,讀者不信,會說你寫得假。有人這么對我說。
假?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倡導(dǎo)的是借東西要還。
沒錯,借東西要還,咱中國人都知道。但如果是借的東西弄丟了,其價值又是還不起的呢?
如果真是這樣,還就是不一定的事了。國人就會動各種心思,甚至?xí)驗闊o力賠付,從耍賴到變得心安理得。
莫泊桑批判了羅瓦賽爾夫人的虛榮。同時,也不動聲色地贊譽了羅瓦賽爾夫婦的守信。這個信,是對契約的迷信。借必還,這已經(jīng)是一種人生價值觀。如果說虛榮的羅瓦賽爾夫人讓人覺得可憎的話,用十年艱辛償還債務(wù)的她卻可愛得像個天使。
《項鏈》里,莫泊桑這樣描繪還了債的羅瓦賽爾夫人:“……她感到一種既驕傲又天真的歡快,面上露出了笑容?!?/p>
我反復(fù)讀這句話,越讀越覺得寫得貼切。只有守住了信用的人,才配得上這“驕傲又天真的歡快”。
初讀《項鏈》的時候,我對項鏈的主人,也是莫泊桑著墨不多的福雷斯蒂埃太太有些憎惡。
我當(dāng)時實在搞不明白,當(dāng)羅瓦賽爾夫人在她首飾盒里左挑右選,拿出那條鉆石項鏈的時候,她為何不告訴她,說這是條假鉆石項鏈?我甚至覺得這女子不夠?qū)嵳\;而十年后,歷經(jīng)艱辛的羅瓦賽爾夫人道出了償還丟失項鏈的原委,她為何要說出真相,告訴她是假的?難道她真不知道,這樣的誠實,何其殘忍?
說句心里話,《項鏈》作為一個短篇小說,故事簡單至極:一個女子,愛慕虛榮,找朋友借了條昂貴的項鏈參加舞會,出盡風(fēng)頭卻又丟了項鏈,為賠償項鏈,她用了十年的含辛茹苦,但得到的真相是項鏈?zhǔn)羌俚摹?/p>
這樣的故事無須反復(fù)讀。我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知道福雷斯蒂埃的那句話——“但我的那一串是假鉆石呀”是小說的炸點,或者是一個眼子。但莫泊桑為什么不讓她在羅瓦賽爾夫人挑它時說,而是要等到其付出十年艱辛后才說,難道就為了制造平地一聲驚雷似的反轉(zhuǎn)效果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反復(fù)讀,越讀越覺得這福雷斯蒂埃太太不那么可憎了,不那么討厭了。越讀越覺得莫泊桑小說功力的了得。
在《項鏈》里,這福雷斯蒂埃太太,其身份地位我們不知,只知道她有許多配飾。這些配飾是價值不菲的珍寶,還是山寨版的大路貨,我們也一概不知。我們只知道羅瓦賽爾挑了“一長串特別美的鉆石項鏈”,這項鏈有多精美?莫泊桑這樣描述,說羅瓦賽爾夫人“一種極為強烈的欲望使得她的心狂跳起來”。
每讀到這里,我就想,如果我是福雷斯蒂埃太太,我的朋友找我借東西,她如此喜歡,但她挑的又是件贗品假貨,我會怎么辦?我真的會說,這是假的,贗品。如果我真說了,我朋友會如何反應(yīng)?她會不會認(rèn)為我故意嘲笑他的眼力?她會不會不相信我的話,認(rèn)為我是因為小氣,不舍得把這么精美的東西借與她。
如果真有那么多疑問,當(dāng)朋友問“你能把這個借給我嗎?”時,妥妥的回答自然是“當(dāng)然可以啦!”。
這樣一想,莫泊桑沒讓福雷斯蒂埃太太說項鏈?zhǔn)羌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我知道莫泊桑的描寫沒問題,我就沒有理由去苛刻福雷斯蒂埃太太。相反,福雷斯蒂埃太太也是那種精于人情世故舉止得體的女人。
既然精于人情世故,為什么要說出殘忍的真相?
那條項鏈?zhǔn)羌俚?,只有福雷斯蒂埃太太知道,她確實可以選擇不說出真相。
假如福雷斯蒂埃太太在聽了羅瓦賽爾夫人十年的艱辛還債刻意隱瞞了“項鏈?zhǔn)羌俚摹边@個真相,會怎樣呢?我們還會說福雷斯蒂埃太太殘忍嗎?
不會。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福雷斯蒂埃太太的虛偽,我們會認(rèn)為福雷斯蒂埃太太人品有問題。我們甚至?xí)|(zhì)疑福雷斯蒂埃太太太過陰險:她想占有那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真項鏈。
這當(dāng)然不是莫泊桑要塑造的福雷斯蒂埃太太,不符合作家本人對一個受過文明浸淫的公民的想象。
所以,他只能也必須說出“項鏈?zhǔn)羌俚摹闭嫦唷?/p>
——這,是誠實應(yīng)有的價值。
這價值,超過任何真項鏈。
在今天讀《項鏈》,我不僅對那個褪去虛榮歷經(jīng)十年艱難困苦的羅瓦賽爾夫人心存尊重,我們更要對說出真相的福雷斯蒂埃太太致敬。
說出真相,就意味著福雷斯蒂埃太太,要歸還羅瓦賽爾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真鉆石項鏈;當(dāng)然,她也因此守住了誠實與良知。
時代和讀者都要求我們中國的寫作者,講好中國故事。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我想就跟上上世紀(jì)的莫泊桑學(xué)吧,像他的《項鏈》那樣。
在《項鏈》里,我看到的是生動的法國,是鮮活的法國人,在那個國度里,人們虛榮,拜金,但同時,那里的人守信、誠實,恪守著做人的底線。這難道還不是絕妙的法國故事?
莫泊桑的《項鏈》,體現(xiàn)的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藝術(shù)的傳統(tǒng)。莫泊桑是繼承者,同時還是拓展者。它較之以前的法國小說家,用筆更洗練、更靈動、更直接,也更簡捷。莫泊桑作為短制的高手,他的語言之彈從不虛發(fā),再短小的篇幅也要做到準(zhǔn)確完整。以小見大,以一當(dāng)十,《項鏈》如是,他的其他短篇經(jīng)典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