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一
認識中國,可以從陜西著手,而認識陜西,可以從西安開始。
西安,是一座熱鬧的城市。路過時,許多關(guān)于西安的悲歡,陸續(xù)于腦海中浮現(xiàn),令人不忍心那么快穿越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因為這里充滿悲歡與驚喜的故事。于是,想認識西安這座城市,可以從一位詩人在這里逗留的歲月開始閱讀,而他的名字是——杜甫。
西安,位于秦嶺之下,渭水之濱。從公元前十一世紀起,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朝代在這里建都,之前的名字——長安。而這片風雨走過、烈日走過的土地,帝王將相走過,安祿山走過,詩人杜甫走過,眾多販夫走卒走過……這里的街道,方向端正,排列筆直,布局像塊棋盤。盛唐年間,躍升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西安,在多年以前,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詩人匯聚的場域,雖然沒留下太多的歡顏,卻留下了令人難以釋懷的傷痛。尤其是被中國人稱為“詩圣”的杜甫,在這座城市待了十年,三千多個日子里,煮字療饑的落寞,讓我每一回路過這座城市,似乎都聽到了來自遠方詩人的無奈。
二
長安城,米價攀升。
為了功名,在長安等待的日子,杜甫發(fā)現(xiàn)自己的確瘦了許多。
朝廷連年用兵,長安物價也一天比一天昂貴起來。在饑寒交迫的壓力下,未老先衰、又窮又病,除了按當時的風氣奔走朱門,用心血所寫的詩文到處投遞,以爭取他全家老小的生存而外,杜甫也沒有其它的辦法了。
杜甫久不得意,寄居在城南貴人坊后一條偏僻的小巷內(nèi)。為了生活,他將親友致贈的一雙絲綢鞋賣掉,得錢五百文,用這筆錢在鐵鋪里打造了兩把小鏟,在城外找了一塊空地,種了一些常用的藥草,如蒼耳子、柴胡、山藥、益母草、蒲公英。除了寫詩,還經(jīng)常蹲在藥圃,近距離看著蒲公英的葉子。他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葉子是從根部上面一圈長出來,圍著一兩根花莖。花莖是空心的,折斷之后有白色的乳汁。由很多細花瓣組成黃色花蕾的蒲公英,成熟之后,花變成一朵圓圓的蒲公英傘,風一吹,四處飄揚。
杜甫覺得,自己就像蒲公英一樣,隨時要有流浪或漂泊的打算,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負責管理市場的市署就位于井字街的正中位置。他希望找到一處可以擺放草藥兜售的地方,但找了很久,一直沒有攤位愿意挪出一個角落讓他擺藥草。找不到擺藥草的地方,杜甫只好挑著藥草到人多的地方兜售,口袋里躺著幾枚開元通寶的銅錢,隨著步履的沉重而叮當亂響……
三
杜甫在曲江池的酒肆里,喧嘩聲四起。
多久沒回家探望妻兒了,杜甫掐指算了算,臉色有些凝重。從酒肆的窗欞望出去,俯視長安城內(nèi)的人家,屋瓦如鱗,繁華的街道,行人車馬頻繁往來,十分熱鬧。這座城市,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當時阿拉伯巴格達城的六倍大,有五萬多外國人旅居在此。在長安城通往各地的交通干線上,每三十里都設(shè)有驛站,驛站備有驛卒、馬驢與車船等交通工具,以備傳遞公文和官吏往來及行人之用。
牛車在街上緩步前行。由于馬價昂貴,僅有王公、百官、權(quán)貴、富豪子弟才有資格騎馬,下等官吏騎乘劣馬,販夫走卒等貧寒之士通常騎驢,騎牛者除了鄉(xiāng)野村夫外,大都是文人或隱士。長安城有賃驢或雇驢的行業(yè),雇一頭驢行二十里,五十文錢。許多讀書人騎著驢,背著舊錦囊,在朱雀大街推敲詩句,以顯示孤傲自賞的清高。
杜甫為自己斟滿了一碗酒,一個人緩緩品嘗著。
為了參加制舉考試,杜甫在長安已流浪了十年。
科舉與功名,永遠都沒有被劃上等號。
四
唐初,承襲隋代的科舉制度,以鄉(xiāng)貢、生徒及制舉三方面選取國家所需的人才,這年,機會又來了。許多學子群聚長安城,等待的是魚躍龍門的驚喜。
唐玄宗下令征召各地有才之士到長安考試。沒有官職的,取得功名后立即可以派發(fā)上任,目前擔任官吏者,可以晉升一級。
科舉的消息傳得很快,許多慕名而來的學子,聚集長安城,希望通過這項考試,謀得一官半職;而許多位階低的地方官吏,也不放棄這次加官晉爵的機會,請了假跋山涉水到長安來。杜甫滿懷希望地參加了這次考試。
杜甫心里明白,想當官,只有參加科舉考試。
一試成名。
五
杜甫花了五十文錢,雇了一頭驢,在長安城街道徐行。
陌生的臉龐與多種的地方方言交會的長安城,如春節(jié)般的熱絡(luò),客棧與酒肆幾乎沒有空位。近萬名學子在長安城參加了這項劃時代的考試,這群人離功名越來越近了。雖然已經(jīng)考完試了,除了家中有事必須趕回去處理,或地方官吏必須回到工作崗位續(xù)職外,大多數(shù)人都聚集在長安城里,等待發(fā)榜的日子。
杜甫曾經(jīng)向唐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受到贊許,卻命他待在集賢院等候派官令,一等就是整整四年,胡子都等白了,最后,還是沒了下文,他噘著嘴,繼續(xù)在沒有人認識他的街道徐行。
去喝點酒吧,放松一下繃緊的心情。杜甫如此想著。
于是,往酒肆的方向徐行。驢子走著走著,竟然停了下來,磨磨蹭蹭地嘶叫著,杜甫跳下了驢子,拍了幾下驢子的后腿,驢子仍然不愿意前行,無奈之余,只好牽著它走向酒肆。
發(fā)榜的前夕,長安城酒肆生意特別好。
許多書生都聚集在一塊把酒論詩,甚至相互調(diào)侃,如果考上了,千萬不要忘記今夜的豪情,一定要相互提攜。說著說著,酒過幾旬之后,東方天際也逐漸浮現(xiàn)了魚肚白。
一群書生匆忙離開酒肆,涌入了發(fā)榜的地方——禮部。
杜甫也擠在人群中,墊著腳尖,探出半個腦勺,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黃榜之上。在綿密而莊嚴的鼓聲中,遮住黃榜的紅絲綢被掀開后,書生們尖叫了起來!
“野無賢臣”四個楷體大字,黑壓壓地落在黃榜上。
書生們情緒激動地開始在禮部外叫囂著,一個人也不錄取的李林甫,擔心讀書人進宮后,揭發(fā)他干的壞事,因而早就想好了對策。李林甫聽到了消息后,相當震驚,深怕事情鬧大了無法收拾,立即調(diào)動侍衛(wèi)隊前往鎮(zhèn)壓,對那群手無寸鐵的書生進行毆打與驅(qū)散,甚至逮捕了許多書生,關(guān)進了大牢。
杜甫被驅(qū)散后,一個人若有所失地走在街頭,而這個街頭,他已走了十年,始終沒有走出功名來。怪,只怪自己生不逢時。為了生活,為了在這座城市活下去,等待機會,他繼續(xù)寫詩獻給當時的名士權(quán)貴,希望能獲得引薦;也繼續(xù)種植藥草,沿街賣藥,換取零星收入過日子;或寄食于朋友家,在“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苦悶中,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杜甫逗留的西安,曾經(jīng)是十三朝古都,如今依然熱絡(luò),目前是陜西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醫(yī)療、教育中心;每一回路過,都會想起杜甫這位詩人,偌大的城市因為杜甫的落寞而令人多了一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