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黎明,張晨曦,楊芳絨,張藝鴿
(河南農業(yè)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校園景觀是一所高校精神面貌的體現,對其進行評價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以校園景觀及評價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上進行搜索,共有112篇文獻,大多研究校園植物景觀、公共空間、道路景觀、校園聲景觀等,對于校園總體景觀方面研究的較為缺乏[1],僅有16篇文獻,其中宋立民等在《清華大學校園景觀評價》中將校園分成多個格柵圖,從地理地貌、視覺美學、歷史、人文、旅游5個方面利用AHP對校園景觀進行評價,最后精確得出校園景觀最佳、良好、適度、可改造、應改造區(qū)域[2]。劉冠等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校區(qū)景觀評價研究》中,用AHP—模糊綜合評判法對校園總體布局、植物景觀、建筑景觀等9個方面進行評價,分析使用者對校園景觀的滿意程度,并提出優(yōu)化策略及建議[3]。王霞霞等在《應用AHP評價呂梁學院新校區(qū)景觀》中從總體景觀、建筑景觀、植物景觀、小品景觀4個方面對校園景觀進行評價,針對評價結果對校園景觀提升提出建設性意見[4]。本文在校園總體景觀研究方面,采用AHP法整合專家觀點,調查問卷整合校園使用者的偏好,對新老校區(qū)進行對比,分析各自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河南農業(yè)大學新舊校區(qū)均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始建于1902年,歷史悠久。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區(qū),溫度適宜,冷暖適中。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年均降水量640.9 mm,無霜期220 d,全年日照時間2 400 h。
1.1.1河南農業(yè)大學老校區(qū)——文化路校區(qū)
文化路校區(qū)是河南農業(yè)大學的主校區(qū),位于鄭州市金水區(qū)文化路95號,鄭州市的中心城區(qū),占地面積26.413 hm2,交通十分便利,配套設施較為完善[5], 以下簡稱為老校區(qū)(圖1)。
圖1 文化路校區(qū)(老校區(qū))Fig.1 Wenhua Road campus (old campus)
1.1.2河南農業(yè)大學新校區(qū)——龍子湖校區(qū)
新校區(qū)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qū)龍子湖高校園區(qū),占地面積130.7萬m2,地勢基本平坦,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其總體規(guī)劃設計為“一園一軸一心”[6],以下簡稱為新校區(qū)(圖2)。
圖2 龍子湖校區(qū)(新校區(qū))Fig.2 Longzihu campus (new campus)
邀請10名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專家進行AHP評價。調查問卷分別隨機邀請新老校區(qū)各100名同學參加。
先前眾多領域學者的評價研究中常用的評價方法有心理指標測試法(PPI)、審美評判測法(BIB-LCJ)、語義分析法(SD)、美景度評價法(SBE)等[7]。經過文獻閱讀[8-10],實際操作之后得出,層次分析法是最適合本文研究的方法。其為saaty教授提出的一種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對復雜問題進行綜合評價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在風景園林行業(yè)中被廣泛用于道路、植物、廣場、居住區(qū)等場地的分析評價、改造提升、方案比選等各種分析中[11]。
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打分評價,調查問卷根據評價因子設置,其中分數記錄為5分(非常滿意)、4分(比較滿意)、3分(一般)、2分(不太滿意)、1分(很不滿意)。在新老校區(qū)隨機各自發(fā)放問卷100份,最后共收回有效問卷198份,對數據進行統計[12]。
評價因子的選擇根據AHP評價體系的搭建原理、先前文獻綜述對評價因子的總結以及調研同學對河南農業(yè)大學的關注熱點,不斷修改完善,力求使其更加合理。在校園總體評價指標因子的選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獻有:賈思睿等在對高校的景觀評價中選取的研究層面——校園總體布局、校園建筑景觀、綠地景觀、水體景觀、硬質景觀[13]。潘麗蛟等對校園綜合景觀的評價中選取校園總體景觀、校園建筑景觀、綠化植物景觀、水體景觀、小品與公共設施等[14]。仝向等對鄭州大學新校區(qū)的景觀評價中選取總體景觀、植物景觀、水景、小品設施4個方面進行評價[15]。在綜合所有因素之后得出本文在評價河南農業(yè)大學新老校區(qū)綜合景觀過程中所用的評價指標:準則層為整體景觀(B1)、植物景觀(B2)、建筑及小品景觀(B3)、人性化景觀(B4);決策層根據校園實際情況,選擇文化氛圍(C1)、生態(tài)適宜度(C2)、景觀質量與協調性(C3)、綠化覆蓋率(C4)等12個指標。
3.1.2邀請專家進行評價
專家評價采用1~9標度法來判斷矩陣中兩兩因素的重要程度(表1)。
表1 1~9標度及其含義Tab.1 Meaning of 1~9 scales method of AHP
3.1.3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人們對事物認識復雜多樣,給出的數據在判斷矩陣權重時不能保證全部保持一致,所以權重計算結果通過一致性檢驗后才能被證明是可靠的,其計算公式為CR=CI/RI。當CR<0.1時,權重計算結果具有可靠性,繼續(xù)進行下一組矩陣檢驗;反之,則需要重新進行檢驗[16]。本次權重計算均通過一致性檢驗,抽查1、3、4階矩陣對應的RI值分別是0.006 8,0.083 4,0.037 2,均小于0.1,所得最終結果具有可靠性。
3.1.4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各評價指標權重詳見表2。
表2 校園綜合評價結果Tab.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ampus landscape
從表2中可以看出,準則層中人性化景觀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即校園一切景觀都要滿足人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道路合理性的權重>景觀參與度>基礎設施布置合理性。第二重要的層面是植物景觀,“師法自然,高于自然”的園林意境營造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景觀要素之一,植物的美學功能>植物的綠化覆蓋率>物種多樣性。第三層面是整體景觀,文化氛圍>生態(tài)適宜程度>景觀協調度。第四層面是建筑及小品景觀,與環(huán)境的協調度>藝術性>風格與色彩。
綜合評價結果的計算采用克特量表法,該量表由一個個對校園景觀的描述組成,將每個被調查者的評分分別匯總計算得出新老校區(qū)各自的景觀評價總分,以此來判斷校園總體景觀等級(表3)。
表3 河南農業(yè)大學新老校區(qū)綜合評價得分Tab.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new and old campus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將新老校區(qū)的綜合評價得分與校園景觀評價標準進行對照,可以看出,新校區(qū)的綜合評價得分為3.452 5,接近Ⅱ級但仍處于Ⅲ級,評價標度為一般;老校區(qū)綜合評價得分3.305,處于Ⅲ級評分的區(qū)間內,評價標度為一般(表4)。
表4 校園景觀評價標準Tab.4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ampus landscape
新老校區(qū)的景觀評分均屬于Ⅲ級,評價標度為一般,說明兩者的校園景觀提升尚有很大空間。景觀綜合評分結果:新校區(qū)>老校區(qū),新校區(qū)建筑及小品景觀在中原地區(qū)采用歐式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得分最高(3.98)。人性化景觀這一項新校區(qū)得分也較高(3.27),湖心島的設置增加了人與景觀的互動,疏林草地配合地形的變化營造不同的空間,主次支路布置合理、層級分明,增加了景觀的可達性,在滿足游玩的同時可保障師生們能快速到達目的地。
3.3.1整體景觀
老校區(qū)評價得分3.68分,稍大于新校區(qū)(3.56),從權重值看:文化氛圍>生態(tài)適宜度>景觀協調性。(1)文化氛圍方面,老校區(qū)櫻花樹下、小游園中、樹陣廣場上,每天清晨都可聽到朗朗的讀書聲,淡雅的書香彌散在整個校園里。(2)在生態(tài)適宜程度上,新校區(qū)位于郊區(qū),空氣清新,水景周圍可以形成園林小氣候,新校區(qū)外臨龍子湖,內設水景觀,而且新校區(qū)的植物大小、配置、色彩等都在不斷地改進中,其生態(tài)適宜度要比老校區(qū)好。(3)景觀協調性方面,老校區(qū)低矮古樸的建筑掩映在植物景觀中,遠遠望去十分協調。
3.3.2植物景觀
植物景觀的評分中,老校區(qū)(3.70)明顯高于新校區(qū)(3.12)。從權重值看,植物的美學功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校園的綠化覆蓋率,最后關注的是植物的層次及物種多樣性。高校的植物景觀追求:(1)視覺上“三季有花,四季有綠”,(2)橫向設計中孤植、散植、群植相結合,(3)豎向設計上喬灌草復層植物群落[17]。
新老校區(qū)評分出現明顯差異的原因是新校區(qū)建成不久,植物冠幅小,物種不夠豐富,植物配置層次不夠,尤其是行道樹夏季不能遮蔭,且硬質鋪裝多容易造成熱島效應,老校區(qū)的植物大多具有一定的樹齡,在配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考量,銀杏廣場、懸鈴木行道樹、櫻花小道都是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美感。
3.3.3建筑及小品景觀
新校區(qū)評價得分3.98分,遠大于老校區(qū)(2.72),權重值最大的是與環(huán)境的協調度,其次是藝術性,最后是風格與色彩。新區(qū)建筑及小品是歐式風格,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但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嚴重割裂。近些年隨著植物的生長,建筑與植物也在不斷地融合中。老校區(qū)的建筑及小品比較古樸陳舊,具有年代感,掩映在冠大濃密的植物中若隱若現,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像廣場上的拓荒牛、銀杏樹下看書的吳邵奎先生,時時刻刻教育著農大學子努力學習、不忘初心。新校區(qū)的建筑及小品景觀得分高,但是老校區(qū)的建筑及小品與環(huán)境的協調度更好。
3.3.4人性化景觀
新校區(qū)評價得分3.27分,稍大于老校區(qū)(3.12),權重值最大的是道路的合理性,其次是景觀的參與度,最后是基礎設施布置的合理性。人性化景觀設計之前要先考慮師生們的行為特征(娛樂、學習、散心、休息、交流、運動等方面),進而在景觀設計時最大程度地滿足其需求。被調查者反映老校區(qū)出現的主要問題是:(1)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2)有幾棟宿舍樓通往教學樓時只能從1.5 m曲折的游園路穿過,且路面鋪裝是碎拼,會出現人流高峰期擁擠及冬季雨雪天氣摔倒等問題;(3)牧醫(yī)樓前的廣場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其嘈雜聲影響前排教室同學自習;(4)在人與景觀互動方面的設計十分欠缺,大多數景觀與人之間形成割裂。新校區(qū)的建設在借鑒老校區(qū)經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進。
基于整體景觀、植物景觀、建筑及小品景觀、人性化景觀4個層面共12個評價因子,構建了河南農業(yè)大學新老校區(qū)景觀評價模型,通過構建矩陣、專家評價確定各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值,得出人性化景觀是影響校園景觀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隨機邀請新老校區(qū)各100名師生對已建立的AHP評價體系進行打分,得出相關分值。
校園文化承載著學校獨特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影響應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口口相傳,更應體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如:具有教育意義的雕塑及景觀柱、記錄校園發(fā)展歷史的刻字地磚、象征淡雅高潔品質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等[17]。
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本土植物,注重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營造出一幅幅“師法自然卻高于自然”的畫境[18]。(1)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注重植物與建筑、山石、水體的配置;(2)植物的造景手法要多樣化:平面上孤植、對植、散植、群植等,立面上高、中、低有層次,展現出優(yōu)美的林緣線和林冠線;(3)植物的色彩搭配以常綠植物為主,搭配彩色葉植物,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4)注重植物的季相效果,常綠與落葉相結合,根據植物不同的花期、果期,營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觀效果[19]。
景觀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校園的使用主體是師生,因此校園景觀的營造要考慮其生理、心理以及對空間活動的需求,如舒適且尺寸合理的座凳、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的垃圾桶、必要的道路無障礙設施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