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彭亞楠
2021年高考已悄然落下帷幕。作為檢測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每次變化都和一線教學直接相關。高考結(jié)束后,廣大師生陷入了“考場感覺簡單,看到分數(shù)傻眼”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在仔細研讀高考試卷后,筆者發(fā)現(xiàn),在閱讀理解題型的設置上從重視知識理解、看重細節(jié)信息轉(zhuǎn)變?yōu)橹乜疾閷W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本著提升一輪復習閱讀理解訓練有效性的目的,筆者從2021年全國甲卷、乙卷和新高考Ⅰ卷這三套試卷閱讀題的命題角度出發(fā),總結(jié)歸納相關要點。
2021年高考試卷的使用范圍發(fā)生了變化。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自主命題,原有的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合并,統(tǒng)稱為全國乙卷,在安徽、河南、陜西等12 個省份使用,而原有的全國卷Ⅲ變?yōu)槿珖拙恚┧拇?、云南? 個省份使用。山東、湖北、江蘇等7 個省份則使用新高考Ⅰ卷。筆者把2021年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以下簡稱“2021年”的三套試卷)和2020年的全國卷進行對比,結(jié)果如下:
年份 試卷類型 細節(jié)理解題 推理判斷題 主旨大意題 詞義猜測題2021年全國甲卷 4 8 2 1全國乙卷 5 7 2 1新高考Ⅰ卷 8 4 2 1 2020年全國卷Ⅰ 7 5 2 1全國卷Ⅱ 8 4 1 2全國卷Ⅲ 8 3 3 1
上表顯示,2021年的三套試卷,對于細節(jié)理解題的考查比重有所下降,而對“推理判斷題”“主旨大意題”和“詞義猜測題”的考查力度顯著加大。這三種題型基于“infer”“summarize”“comment”的技巧,指向《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之一“思維品質(zhì)”。
相比于新課標提出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得到廣大師生應有的關注。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許多一線教師對于“思維品質(zhì)”的理解不夠。將“critical thinking”“思維品質(zhì)”翻譯成“批判性思維”。而《牛津英漢大辭典》(第七版)則把“critical”一詞定義為“involving making fair, careful judgements about the good and bad qualities of sb./sth.”。因而,北師大版教材修訂組核心成員陳則航教授指出,將critical thinking 翻譯成“思辨能力”更為合適。閱讀不是消極地接受作者觀點、記憶閱讀內(nèi)容的過程,而是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質(zhì)疑,對文本信息和作者觀點等進行整合分析、推理判斷。思辨能力的三個核心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和評價。陳則航教授還為此研究了這三個核心技能在閱讀活動和問題中的體現(xiàn),分類如下:
思辨能力的核心技能 在閱讀活動/問題設計中的具體體現(xiàn)分析識別并闡明文章的中心論點、主要思想和社會文化價值觀比較人物、事物或觀點間的異同,區(qū)分事實和觀點分析文本特征、寫作手法、寫作目的和作者態(tài)度等分析文本中的現(xiàn)象、人物或行為推理從字里行間推測作者的言外之意、人物心理和態(tài)度,并提供原因和依據(jù)對文本內(nèi)容發(fā)展做出合理的推測、預測或者解釋深度質(zhì)詢、質(zhì)疑信念、觀點、解釋,提出恰當?shù)囊蓡柕忍岢霾煌募僭O、方案或結(jié)果 ,并提供原因、證據(jù)或事實評價評估信息或者資料來源的可信度評價文本的寫作手法、作者觀點或態(tài)度等,并做出解釋評價文本內(nèi)容、相關人物、事件或方案等,并提供原因或依據(jù)
依據(jù)陳教授的分類,把2021年的三套試卷中的閱讀理解和思辨能力微技能結(jié)合起來,形成下表:
試卷類型微技能分析 推理 評價全國甲卷A 篇21,23 B 篇27 A 篇24 B 篇26 C 篇29,30 D 篇32 C 篇28,35 D 篇33全國乙卷A 篇23 B 篇25, 27 C 篇30 B 篇24 C 篇29,D 篇35 C 篇28,29,31新高考Ⅰ卷A 篇27 A 篇21 B 篇25 C 篇31 C 篇29 D 篇34 D 篇33,35
由上表可知,全國甲卷難度較高,在閱讀理解的15 道題中有11 道題在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往傻瓜式的“回歸原文——找到原句——選出答案”的細節(jié)信息導向類閱讀活動已經(jīng)不足以滿足高考對于考生閱讀能力的考查。
而思維品質(zhì)被廣大一線師生忽略的第二個原因是,該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之功。以往的以詞匯、語法為導向的閱讀訓練方式,融合“講解和翻譯”的閱讀試題講解方法,對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裨益不大,有時甚至因為師生過于關注微技能,而忽略了語篇和主題語境,這反而會對學生的得分起到阻礙的作用。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高考真題,來談談調(diào)整后的一輪復習閱讀訓練的有效方案。
閱讀理解在考查“分析”這一微技能時,要求學生依據(jù)文本信息,理解并提取關鍵信息,從“結(jié)構”和“內(nèi)容”兩方面分析文本。
第一,該微技能里考查最多的依然是對文本段落或者文章主旨大意的概括。例如2021年全國甲卷閱讀理解D 篇35 題“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全國乙卷閱 讀 理 解C 篇29 題“Why does the author discuss plastic straws in paragraph 3?”,新高考Ⅰ卷閱讀理解D 篇31 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該類型的題目一直都是廣大師生訓練的重點,這里提供兩種較為有效的方法輔助訓練。第一種方法就是關注段落或者文章中的同義短語和句子,然后和選項中的表達進行專項對照。如2021年全國甲卷閱讀理解D 篇35 題:
35.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Geniuses Think Alike B.Genius Takes Many Forms
C.Genius and Intelligence D.Genius and Luck
作為一篇社會科普類的說明文,本文圍繞著“天才”,破解人們的錯誤觀點,批判了“天才”標準的荒謬之處。反面論證后,正面說理,最終卒章顯志,歸納為“As a writer says, future geniuses come from those with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perseverance(毅力), and simple good fortune, who are able to change the world.’”。依據(jù)“同義詞”“相關詞”地方可知,本題答案為B。而另外一種方法為“逆向思維作文法”。不少考生反映主旨大意題最難的地方就是選項里的答案似是而非,依據(jù)相關詞和同義詞不足以區(qū)分開來。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閱讀理解C 篇31 題:
3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A.The Federal Duck Stamp Story
B.T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C.The Benefits of Saving Waterfowl
D.The History of Migratory Bird Hunting
C選項中的“Saving Waterfowl”,D選項中的“Migratory Bird Hunting”都出現(xiàn)在了文本里,造成考生選擇的障礙。因而,跳出文本,只看選項,假定自己為文章作者,在面對選項的“命題作文”時,選取核心詞匯進行構思,把自己計劃的draft 版本和閱讀文章進行對照,判斷是否能夠完全吻合的“逆向思維作文法”就很有效了。通過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C 篇遵循時間順序,講述了“Federal Duck Stamp”這一保護措施的前世今生,由此可知本題正確答案A。
第二,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體裁、行文風格、寫作對象和寫作手法等篇章信息。 2021年全國甲卷閱讀理解A 篇21 題提問“Who would most probably enter for Take a view?”指向文本的讀者群體,23 題則詢問“Where can the text be found?”,考查學生對于文本體裁的敏感程度。2021年新高考Ⅰ卷33 題的出題方式很新穎“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doctor’ and ‘cheater’ in Paragraph 2?”不少考生反映,面對選項覺得無從下手。實際本題的考查點為文章的寫作手法。為了說明“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使用存在著“一念天使,一念魔鬼”的雙重性,作者在第二段使用了有情商的醫(yī)生和病人共情以及技藝高超的騙子尋找受害者的例子??忌谶x擇的時候會在選項“A.To explain a rule.”和“B.To clarify a concept.”之間猶豫。而縱觀本段的篇章結(jié)構為“主題句——例子——總結(jié)句”的模式,因此本例子的使用目的為“主題句”的重要支撐句。句中“describe...as...”的表達,是在對“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個“concept”而不是“rule”進行限定,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B。
第三,某些特定的分析技能已經(jīng)成為了出題者的考查對象,雖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從未來的出題角度出發(fā),一線教師在對考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應當加強對這種分析技能的鍛煉。如2021年全國甲卷26 題和全國乙卷26 題都在考查comparison(比較)技巧,需要考生對題目中涉及的兩大對象進行信息的歸納和整理,而2021年全國甲卷28 題則重點考查概括能力“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soon after he moved to London?”,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對主人公的行為進行合理的概括。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一定要依托文本,又要超越文本,不僅是從微觀的詞義解釋和辨析的角度來進行講解,更應該從宏觀的篇章結(jié)構、寫作手法等入手進行專項突破。
閱讀理解題目對推理技能的考查形式較為多變,多以“infer”為題目的核心詞,對考生進行提示。在解決本類閱讀理解題目時,教師應當避免機械重復的“翻譯”和“講解”,而應當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做出合理的推斷,從而讓其思維品質(zhì)得到培養(yǎng)。這里以2021年全國乙卷35 題“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e text?”為例進行說明。題目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對作者的身份進行推斷。依據(jù)三步走原則“讀取題干關鍵詞——回歸原文——比對文本信息和選項”,可以確定答案源自第一段第一句“During an interview for one of my books, my interviewer said something I still think about often.”,通過“interview”一詞可以得出作者為writer 的身份。本題總體較為簡單,但出題人有時會在選項設置上設置一些陷阱,從而給考生造成得分障礙。例如2021年全國甲卷27 題“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Port Lympne Reserve?”,在遵循三步走原則時,從第二步開始步步為營,陷阱重重。縱覽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選項A 中的“will be”把原文的“不確定”說成了“確定”,選項B 中的“aims to control the number of the animals”則和原文完全偏離;選項C 同樣使用“will (be)”無中生有,把“不存在的”說成“存在的”。只能依據(jù)原文的“...but it is too early to tell if the calves will make good candidates to be returned to protected areas of the wild”得出“uncertainty”的隱含之意,而選項D 中的“may be sent to...”恰巧用情態(tài)動詞傳達出這樣的“possibility”,由此可知本題正確答案為D。
而閱讀理解題目考查推理技巧的另外一個重點則表現(xiàn)為“詞義猜測題”(全國甲卷29 題;全國乙卷25 題)。例如2021年全國甲卷29 題:
29.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Safe! Safe! Safe!”probably mean?
A.Be careful! B.Well done!
C.No way! D.Don’t worry!
該題考生在使用三步走策略解題時,會定位到“I fell onto the stones, damaging a nerve in my hand, and Toby came over, helping me up:Safe, man.Safe.”而選擇A 或者D,但根據(jù)最后一段,作者20年后故地重游,遇到新一代的滑板少年,同樣的話語從新人嘴里脫口而出。因此基于語境,可以得出“Safe! Safe! Safe!”并非只有在遭遇失敗時才會被使用,而是滑板愛好者之間用來打氣的暗號,由此可知本題正確答案為B。這啟發(f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推理技能的訓練時,既要讓他們養(yǎng)成“三步走”的良好習慣,更要注意積累選項中的陷阱,從而讓考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容應對。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對評價技能考查得不多,但它可以作為讀者和文本信息進行互動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全國甲卷32 題和新高考I 卷34 題需要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總結(jié)。依據(jù)上文提到的“三步走”原則,教師可以在平時引導考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表觀點態(tài)度的詞匯,從而幫助考生更快得分。常見的原則觀點態(tài)度類的詞匯如下:
態(tài)度類型 舉例詞匯贊同 favorable adj.贊成的;supportive adj.支持的;consent n.同意;praisable adj.值得贊揚的;complimentary adj.稱贊的;sympathetic adj.同情的否定 disapproval n.不贊成;objection n.反對;critical adj.批評的;biased adj.片面的;ironic adj.諷刺的中立 neutral adj.中立的;impartial adj.公正的;unprejudiced adj.沒有偏見的;detached adj.不含偏見的;mixed adj.喜憂參半的;moderate adj.中度的謹慎選擇 indifferent adj.漠不關心的;uncaring adj.不關心的;disinterested adj.不感興趣的;unconcerned adj.不關心的
還有一項技巧有助于更精準地提高該項技能:“visualize”(可視化)。該策略指的是學生在看到文字后在大腦中產(chǎn)生圖像、影像、聲音、顏色、動作等,即學生在大腦中“看”到閱讀材料中的意象。例如2021年全國乙卷閱讀理解C 篇第30 題:
30.What effect would“Truckload of Plastic”have on viewers?
A.Calming. B.Disturbing.
C.Refreshing. D.Challenging.
回歸文本,發(fā)現(xiàn)答題信息點出現(xiàn)在倒數(shù)第二段最后一句“For this work, titled‘Truckload of Plastic’, Von Wong and a group of volunteers collected more than 10 000 pieces of plastic, which were then tied together to look like they’d been dumped(傾倒)from a truck all at once.”,考生需要在讀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詞來對“塑料卡車”這項工作進行評價。考生可以使用visualize 策略,想象一下1 萬多塊塑料 一次性從卡車上傾倒下來的場面,讓自己身臨其境,提取出關鍵的情感詞匯“disturbing”使人煩惱的) 。而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25 題,需要總結(jié)Titterton 臺上的工作。在回顧原文找到答題信息點后,考生可以使用visualize 策略,想象一下“page turner”一邊聽音樂,一邊和演奏者密切合作,飛快翻頁的景象,從而深感這份工作的不容易,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C。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真題絕對不是無土之木,無源之水。2021年閱讀理解題對思辨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啟發(fā)一線師生在備考的時候,不僅需要關注細節(jié),更要關注整體。通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提高學生的得分率,完成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