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上京宮詞卷》賞析"/>
□ 曲慶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云閣吏,浙江仙居人,元代書畫家。憑借書畫上的卓越才華,柯九思得以進入元代最高的書畫藝術(shù)殿堂——奎章閣,可謂青云直上。元天歷三年(1330年),元文宗將王獻之《鴨頭丸帖》賜予柯九思,對其恩寵有加。他也因此遭到眾多官僚的嫉恨而命運急轉(zhuǎn)直下,終被排擠出京,被迫退職。
奎章閣時期,柯九思多為一些名跡題跋,可見其在書畫上的深厚造詣及廣博閱歷。他的題跋措辭優(yōu)雅,書法工穩(wěn),顯出一種別樣的韻致。關(guān)于《上京宮詞卷》,楚默先生有這樣的考釋文字:“柯九思所書宮詞,可見《丹丘生稿》。其中最后一首詞有自注:‘皇姑者,魯國大長公主,皇后之母也,天歷二年端午,上賜甚厚,并御詩送之?!鞖v二年正月,文宗賜大長公主鈔二萬錠以營宅第;五月,復賜二萬錠,以構(gòu)居第。這就是柯九思說的‘上賜甚厚’。1307年,元武宗封大長公主為“魯國大長公主”。后其女嫁懷王圖帖睦爾(即日后的文宗),可見她地位非同一般。大長公主雅好收藏,1323年,天慶寺雅集,其出所藏書畫令與會大夫題跋。
宮詞,起于唐代詩人王建,內(nèi)容多寫當時宮廷內(nèi)生活瑣事,從皇帝和宮女的言情說愛到后宮中的宴飲娛樂,每聽一件事,作一首七言絕句,共一百首。柯九思不僅擅畫竹,亦精于詞翰,長于宮詞寫作。通過本卷宮詞,可見其詩有承繼,有不遜王建宮詞之譽。仔細品讀這五首宮詞,文句工穩(wěn)、富麗堂皇,其中不乏祥瑞隆興之氣與歌舞升平之致,曲意逢迎之感顯而易見。應該注意的是,第一首上京宮詞,屬七律,對仗工整、詞采華麗;第二、三首,乃應制詩,即奉皇命而作。第二首遇到“天子”提行另起,“翠”字打圈,表示刪去,在詩尾補“蒼”字修正。第三首,“光”字后補“近”,遇“天顏”提行另起。將“天子”“天顏”置于一行的頂端,表示尊敬之意。宮詞二首,總體上算是第四、第五首?!爸肌薄坝啤薄盎使谩钡茸盅矍岸加锌崭?,稱闋,以示敬重。最后,“柯九思錄呈”,另起一行寫受贈人“無言大禪師”,亦是敬重之意。這種平闋樣式是古代墨跡中常見的書寫格式,是古時展現(xiàn)禮儀文化約定俗成的特有格式,常見于手札中。
柯九思詩書畫皆擅,書法尤為突出?!渡暇m詞卷》屬楷中帶行,蘊藉蕭散,靈動的筆法遠接“二王”,亦似智永的筆致,近取趙孟,輕松流暢。前六行,如“多”“曉”“殿”“冷”等字,字態(tài)活潑、圓潤典麗,時出牽絲;再如“象”“從”“繞”等字,似智永亦似趙孟,有融匯亦有一己的發(fā)揮。
《上京宮詞卷》元·柯九思 絹本墨筆 53cm×130.9cm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shù)館藏
清代乾隆皇帝于柯九思臨寫的歐陽詢《九成宮》帖旁跋云:“歐陽率更楷法于二王之外獨辟門庭,柯九思臨本能得其峭勁之氣于雍容揖讓間,信神技也。”可惜我們沒有機會見到柯九思臨寫的歐字,但在《上京宮詞卷》中依稀可見其對歐書的借鑒。歐楷方峻處源于北碑,結(jié)字瘦長險勁、法度嚴謹。此作用筆的方折,如“宮”“署”“明”“宣”等字折筆的方峻爽利;上點與長橫的組合,如“京”“應”“調(diào)”“扇”等,上點豎長趨正,并有輕重變化,儼然是柯九思自己的特色,當然亦不乏歐字痕跡。一些字放開豎和撇,如“千”“錦”“郊”“奉”等字,豎畫沒有忌諱懸針的雷同,大多放開;“暑”“辰”“纏”等字的撇畫輕重不一,也都舒展開來,增加了活力;“成”“載”兩字的斜鉤、“光”“?!眱勺值母※Z鉤,都帶有歐字的感覺,寫得靈活生動。整體上,“暑”“立”“大”“太”等字,大多筆畫少,柯氏有意寫得厚重,整體看不覺得跳,反而更感和諧。豎成行、橫無列的章法安排,以及行間的長短與自然錯落,減少了楷書的板滯印象,增加了通篇的生動氣息?!岸酢钡牡咨?、歐書的質(zhì)感、行書的節(jié)奏,形成此作的欣賞點。
清代王文治對《上京宮詞卷》評價曰:“書法至元人別具一種風氣,唐之宏偉,宋之險峻,洗滌殆盡,而開中和恬適之致,有獨到者。丹丘書體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勁拔,乃一望而知為元人書,時代為之也。然以恬和作歐陽書,自是后世所不能到。此宮詞尤為工雅密致。”元人風氣,時代使然,個體生命無法擺脫。以恬和作歐書,自然不同凡響,可謂中肯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