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豬常見疾病
1.流行性感冒
豬流行性感冒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為患豬只急驟發(fā)病,體溫突然升高并產生傷風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呼吸不暢,不過體溫會在較短的時間內下降。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潛伏期一般為2~7天,病程1周左右,不同日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該病,尤其在冬季氣溫驟變、豬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仔豬更易感染。病豬發(fā)病初期會出現突然發(fā)燒,體溫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肌肉疼痛,不愿站立,常橫臥在一起。此外,嚴重者會呼吸困難,眼、鼻流出黏液,咳嗽劇烈等。該病如果在發(fā)病初期得不到及時治療,易造成繼發(fā)感染,引發(fā)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疾病,豬群的病死率會大大提高。
2.豬氣喘病
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發(fā)病率高,仔豬感染后表現為干咳、低燒、生長緩慢,且咳嗽頻次逐漸增加,隨著病程的發(fā)展出現呼吸困難,然后發(fā)展為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嚴重的張口喘氣、精神委頓、皮毛粗亂、食欲下降或廢絕、生長發(fā)育嚴重不良。病程一般可持續(xù)2個月以上,病豬常抵抗力下降,有時會并發(fā)肺炎,導致仔豬病死率大大提高。要注意繼發(fā)其他豬病如豬肺疫、豬流感和豬肺線蟲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3.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腸道疾病。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通過糞便、嘔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及呼出的氣體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用具等,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健康豬。50%康復豬帶毒,可持續(xù)排毒2~8周,最長者可達104天。該病的流行特點是傳染速度快。各日齡豬都可感染發(fā)病,10日齡內仔豬染病后死亡率較高。
4.豬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各種日齡的豬都能感染發(fā)病。哺乳豬、架子豬或育肥豬的發(fā)病率較高,尤以哺乳豬受害最為嚴重。病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隨糞便排出后,污染環(huán)境、飼料、飲水、用具等。該病潛伏期為5~8天。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樣腹瀉,或伴有嘔吐,嘔吐多發(fā)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癥狀的輕重因日齡的不同而有差異,日齡越小,癥狀越重。1周齡內新生仔豬發(fā)生腹瀉后3~4天,就可因脫水嚴重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以上,嚴重的甚至全部死亡。病豬體溫正?;蛏愿?,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斷奶豬感病后常精神委頓,厭食和持續(xù)性腹瀉大約1周后,逐漸恢復正常。少數豬恢復后生長發(fā)育不良。
5.豬藍耳病
豬藍耳病的接觸傳染性很高,有地方流行性特性。各種日齡、品種的豬均可感染發(fā)病,其中日齡在1月以內的仔豬和妊娠母豬更易感染。患病豬和帶毒豬是該病的重要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接觸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通常豬在感染病毒后2~15周再通過接觸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易感豬群,從病豬的鼻腔、分泌液、糞便及尿液中均可檢測到病毒。該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一般為3~37天。
二、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殖戶要做好養(yǎng)殖場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飼養(yǎng)水平和質量,可有效降低仔豬呼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一方面為豬群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避免由外部環(huán)境引發(fā)的各種病原傳播問題,以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方式對仔豬進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另一方面為仔豬成長提供科學的營養(yǎng)搭配,特別是在乳豬斷奶前后要保證飼料較好的適口性和較高的營養(yǎng)水平,從而提高斷奶仔豬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抗病性,降低發(fā)病率;再一方面,采用適時給仔豬添加維生素等方法,減少斷奶、分群、去勢、換料、疫苗注射等應激因素的負面影響。
2.做好疫苗接種工作
免疫接種是預防仔豬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平時要做好豬群的免疫接種工作,如豬瘟、藍耳病、鏈球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等病的預防接種。在母豬臨產前,應按計劃做好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的注射工作,以保證母豬體內有較高的抗體水平,防止因垂直傳播造成仔豬感染疾病。
3.堅持自繁自養(yǎng)
養(yǎng)殖場要堅持自繁自養(yǎng)的原則,一般不要引種。確實需要引種的,應事先做好疫情調查,了解引種地區(qū)疫病流行狀況,防止購入帶病豬和隱性感染豬。引進的種豬要隔離飼養(yǎng)40~60天,并按程序進行免疫接種、預防性投藥,經檢疫為陰性后方可混群飼養(yǎng),防止給豬群的健康帶來威脅。
4.加強藥物預防和消毒
藥物預防對降低仔豬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有很好的效果。對哺乳仔豬分別在3、21、73日齡注射一次長效米先;仔豬斷奶后一周和轉群前后的一周,在飼料中添加亞廣多西環(huán)素;生長豬每間隔14~20天或根據情況用氟苯尼考、亞廣多西環(huán)素,或支原凈以及泰樂菌素拌料飼喂2~3天;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飼料中添加亞廣黃芭多糖、金合維他;種豬群和后備豬群要每月預防投藥1次,每次連續(xù)用藥2天。此外,要對養(yǎng)殖場舍加強消毒,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產房和保育舍在每批豬轉出后都要采用“一掃二泡三沖四消五燒六熏七空”的消毒流程,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在轉入下一批豬之前,要空舍1周以上,從而徹底切斷疾病在不同日齡和批次的豬群之間的水平傳播。結合早期斷奶,減少母豬與仔豬間的垂直傳播。
(江蘇省連云港市崗埠37號農業(yè)辦? ?王同翠? ?郵編:22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