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荷蘭人不太熱衷于學科方面的課后補習,他們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學習進度要符合人的大腦發(fā)育和學習能力。如果孩子的學習完全符合其智力水平,就沒有必要補課。
學校對學習進度慢、學習能力差,以及特殊原因導致學業(yè)落后的學生,有相應的幫扶措施;同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會有特殊的應對方案。政府每年會給各個學校額外撥款來幫助解決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比如有的學生學習進度比同班同學慢,學校會給他增加一對一的課后輔導;對于高智商的學生,學校則會專門聘請有經(jīng)驗的老師給他上課,而這些來自學校的補習是全部免費的。
除去學校的課后補習,每個社區(qū)都有一個叫Logopedie(語言治療)的組織,專門針對兒童語言表達進行引導和糾正,包括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說話時的發(fā)音、與人談話時的姿態(tài)與表述方式等等。荷蘭很多孩子在兒童時期都經(jīng)歷過Logopedie在不同方面的訓練,母語不是荷蘭語的孩子,更是他們重點培訓和關注的對象。這項培訓的費用由醫(yī)療保險全額支付。
在荷蘭補習班不流行,但它仍存在。荷蘭的教育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所以補習公司和老師也比較偏愛一對一的補習方式,一托幾的培訓班在他們看來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補習一旦開始,補習老師會與學生在學校的老師取得聯(lián)系并不定期溝通,以便雙方共同幫助學生達到補習目標。
說到課后興趣班,荷蘭各個城市都有政府創(chuàng)辦的青少年活動組織所主辦的美術、音樂、科學等各種課外興趣班,因為是政府的半公益項目,所以費用也比較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運動對每一個荷蘭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大事,所以學生課后的運動時間會占非常大的比例。作為最基礎的生存技能,游泳是必須學會的運動,所以在荷蘭幾乎找不到不會游泳的人。荷蘭人通常從四五歲開始學習游泳,按照國家游泳等級考核標準分A、B、C三個等級。
除了游泳,每個荷蘭人也會從四五歲開始選擇學習一項運動并參加相應的俱樂部,曲棍球、網(wǎng)球、足球、自行車騎行、劃船劃槳、馬術等在荷蘭學生中都非常流行,隨便問一個學生,一定在課后有體育俱樂部的訓練或比賽,這種課后運動一直陪伴著他們長大。而每類運動在每個城市、鄉(xiāng)村都有自己的俱樂部,不管俱樂部大小,都會有商家贊助、正規(guī)的訓練和周末俱樂部之間的比賽。
而在眾多的運動項目中,團體類項目更是重中之重,比如曲棍球或是足球,荷蘭人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社交技能的最佳手段,所以選擇運動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團隊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