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即墨
同學(xué)們,我們來看下面幾個句子:
1.向參與垃圾分類的您致敬,感謝您的舉手之勞。2.男孩子的舉動提醒我,面對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幫助他人。
3.王爺爺住你對面,你回家時幫我把鹽帶給他吧,不過是舉手之勞。
4.王爺爺就住我對面,我回家時幫你把鹽捎過去,不過是舉手之勞。
以上這些句子都用到了一個成語“舉手之勞”,你覺得它們用得恰當(dāng)嗎?
“舉手之勞”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原句為:“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yùn)轉(zhuǎn)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yùn)輸轉(zhuǎn)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一下手抬一下腿的事罷了。對于有正常行動能力的人來說,舉手抬腳是再輕易不過的事情了,因此“舉手之勞”即指輕而易舉、毫不費(fèi)力就能辦到的小事。
在前面的幾句話中,前三句用得都不妥,為什么呢?因為“舉手之勞”是個謙辭,應(yīng)該由行為者自己說。
聽了介紹,“舉手之勞”這個常用詞,你會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