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晉生
武訪疇(1801 年~1876 年),字受之,號芝田,是清代的杰出人物,其品行、文采、道德乃至宦途履跡獨具個性。武訪疇祖居崞縣(今原平市)陽武峪內(nèi)的蘆家莊村,清道光中葉遷至峪外的陽武村,世代耕讀傳家。武訪疇的父親名武烈,是一鄉(xiāng)間秀才,少叔伯、無兄弟,英年早逝。因家境貧寒,僅有茅舍數(shù)間、薄田五畝。少年武訪疇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一邊放羊一邊攻讀,18 歲得中秀才,道光辛卯(1831 年)、壬辰(1832年)聯(lián)捷進士。他先后出任陜西清澗、米脂、鎮(zhèn)安、渭南、臨潼、咸寧、長安等縣的知縣,以政績卓著擢孝義同知,此后又知鳳翔、漢中、潼州、西安府。在為祖母丁憂期間曾主講同州豐登、馮翊兩書院,門下生員科中入仕者眾多。武訪疇為官清正廉明,足跡遍及陜西半省區(qū)域,所到之處興利除弊、理喻法制,以修文廟、建書院、開煤禁、練鄉(xiāng)勇、籌糧餉、救饑荒、恤民眾為要。其多次捐獻俸銀的義舉被百姓立碑以記,被推為全陜治能第一。咸豐六年(1856 年),武訪疇援例加四級請正二品封典,升為陜西分巡延榆綏兵備道加鹽運使銜,署理延平府、榆林府和綏德州的要務(wù)。咸豐皇帝繼位之初,頗有點“恨天無柄,恨地?zé)o環(huán)”的氣概,但隨著太平軍的一路廝殺,洋鬼子的步步進逼,扭轉(zhuǎn)乾坤的一腔宏愿遂付諸東流。因而,正值年富力強的武訪疇產(chǎn)生了退隱之念。是年,武訪疇為母丁憂歸里,決意辭官不仕。之后,他興辦教育,主講汾州西河書院10 余年,其治學(xué)之嚴謹、教誨之純正為世人稱道。年過七旬后,武訪疇返回家鄉(xiāng)著書立說,有《求益齋文集》《試帖偶存》《宦跡記略》等存世。
武訪疇為官清廉,每到一地,造福一方,是清代負有盛名的清官賢吏。徐繼畬評價其:“芝田以名進士作吏關(guān)中,循廉之聲溢四境”;介休王堉贊揚其:“觀察內(nèi)艱歸里,以清風(fēng)兩袖,主講吾汾之西河書院?!痹谒沃?,同鄉(xiāng)趙光搢在其屬下當(dāng)知縣,因貪婪財富被鄉(xiāng)紳和百姓告發(fā)。武訪疇對他給予嚴厲的呵斥,令他盡數(shù)退賠。趙光搢分辯說:“你忘記了咱們小時候在鄉(xiāng)下過的那日子了嗎?我是窮怕了??!”武訪疇不念鄉(xiāng)情,拍著桌子對趙光搢說:“不用說這些了,你就說怎么讓我交代鄉(xiāng)親們吧!”趙光搢無可奈何地走了,怎么也想不通武訪疇為什么這么死心眼。
其實,武訪疇的心跡在自己的仿漢樂府五言長詩《廉吏行(并序)》中已表露無遺:吏僅以廉著乎,吏而廉,是但能潔己,未必有禆于人也。然吏不以廉著乎,吏而不廉,是尚未能潔己,安望有禆于人也。故欲為循吏,必自廉吏始。雖然為廉吏難矣,為瘠缺之廉吏更難,然吾謂惟缺而瘠,則愈不容以不廉也。清澗為陜右著名瘠缺,甲午春,余蒞斯邑。甫下車即以清白自矢,惟是艱窘之狀,支持實難。爰作廉吏行以道其真況,并用以自箴。迄今歷俸四年,瓜代將及,撫衷自問,慚無善政及人,獨廉之一字,頗與初心不謬。雖兩袖清風(fēng),一肩宿債,而夢寐固怡然自適也。因存之以俟,夫超乎廉之外而不僅以廉著者,更有以教我焉,是則余之厚幸也夫。
讀書二十載,驥尾幸追隨。
折腰為五斗,奔走抗塵淄。
宦游入關(guān)輔,綰章州隸綏。
山城本瘠壤,清苦力難支。
債臺無計避,積累棼于絲。
典衣給分潤,何敢矜宏施。
飛語任相刺,宅心信匪私。
人言何足恤,但念雙重慈。
甘旨卻供億,最作良有司。
錄膺六百石,勿忘黃齏時。
懔懔懷明發(fā),輾轉(zhuǎn)費思維。
倘欲效貪吏,惟恐天理虧。
仍欲作廉吏,奚免世俗嗤。
貪吏雖易效,暮夜豈無知。
廉吏縱難作,寸衷尚未欺。
無欺心自樂,夢寐甘如飴。
從此絕輾轉(zhuǎn),那復(fù)更游移。
泠泠清澗水,可以療吾饑。
皎皎筆峰月,可以照素期。
醝魚味即美,羔羊節(jié)自持。
玉壺一片冰,我心亦如斯。
聽獄思無枉,撫字求勿遺。
惟知念民瘼,金貝焉用之。
清風(fēng)矢刻勵,不負祖德貽。
前不久,原平市一位收藏家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名為《臥轍吟》的詩集,是武訪疇清廉行跡的又一可靠證據(jù)。
這冊《臥轍吟》高為25 公分、寬為15 公分,計47 個頁碼,豎排縱寫。全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臥轍吟》,第二部分是附錄?!杜P轍吟》占34 個頁碼,由序、正文、跋組成,共收錄各界士紳贈詩100 多首以及武訪疇回贈詩8 首;附錄部分僅占13 個頁碼,附錄有武訪疇自撰五言長詩《廉吏行并序》1 首、親朋好友唱和詩11 首。在《臥轍吟》中,有親朋好友撰寫的“題詞”23 首、“送別詩”4 首,(清澗縣)邑紳贈別詩39 首,筆峰書院生徒贈別詩32 首,以及武訪疇《留別步原韻》回贈詩8 首。雖然因作者的學(xué)識水平不同,詩作高下程度明顯,但均熱情洋溢,追思真摯。而崇祀林、易世澤、楊嗣曾、趙啟春、鄭儒元、李畹等諸多名士之吟哦,句工詞妙,文采飛揚。在附錄中的《和廉吏行》11 首中,又有馬國翰、鄧烜、陳僅、黃爵滋、曹楙堅等名進士出身的文壇和官場杰出人物的佳作,表達了崇敬之情、砥礪之志。整冊詩集總計收錄詩作119 首,涉及作者78 人。可以說,這部詩集以詩的形式,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武訪疇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高尚品格和嚴于律己、甘于清貧的心路歷程,不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而且也有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