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暫
為采訪報道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報業(yè)總社派出攝影記者9人,是參加境外奧運報道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按照慣例,我們的拍攝任務是必須拍到中國隊奪得金牌和獎牌的照片。在比賽日的前一天,我們會結合中國隊的奪冠熱點進行拍攝項目分配,所以我們每天的拍攝任務都會不同。本屆奧運會,我拍攝的項目有體操、擊劍、乒乓球、游泳、皮劃艇等10多個,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平時接觸最多的擊劍和水上項目。
2021年7月24日,2020東京奧運會擊劍項目女子重劍個人頒獎儀式在東京幕張國際會展中心B廳舉行。奪得冠軍并為中國代表團收獲第三枚金牌的孫一文光彩照人。圖為孫一文在頒獎儀式上展示金牌。Alpha 1+FE 70-200mm F2.8 GM OSS,f/2.8,1/250秒,ISO2000。倪敏哲攝
2021年7月31日,2020東京奧運會男子蹦床資格賽在東京有明體操競技館舉行。中國隊選手董棟以111.650分的成績排名第五晉級決賽,高磊失誤無緣決賽。圖為高磊在比賽中。Alpha 1+FE 35mm F1.4 ZA,f/1.4,1/3200秒,ISO500。倪敏哲攝
在奧運會的采訪中,一般來說,每天拍攝2-3個項目是必須完成的工作。在第一個比賽日,中國隊有三四個奪金熱點,我選擇了自己相對熟悉的項目進行拍攝。擊劍的決賽安排在晚上進行,白天我先去拍了體操的男團預賽。到達擊劍場館時,正好趕上中國選手的半決賽,由于提前熟悉了賽程,我知道半決賽會在場地的四條彩色劍道進行,而之后的冠軍賽和季軍賽都將在高臺上舉行。因此,我獲得了兩次拍攝中國選手比賽的機會。在第一次拍攝時,我先上看臺尋找高點,讓背景能帶上地面的奧運五環(huán)標志,這樣可以使照片清晰地表達出這是一場奧運會的比賽畫面。第二次拍攝是在決賽時,我在場地邊以較低或平視的角度拍攝一些特寫畫面和慶祝畫面。在奧運會這樣的頂級賽事中,擊劍比賽的場地布置往往是攝影記者喜歡的環(huán)境,干凈的背景加上白色的劍服能完美呈現(xiàn)出擊劍運動的魅力。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使用無反相機拍攝擊劍項目就非常有優(yōu)勢,比賽場地深色的背景加上運動員身著白色的劍服,視覺元素相對簡單的環(huán)境下使用相機跟蹤對焦模式拍攝,準確性非常高。特別是在勝利后運動員的慶祝環(huán)節(jié),使用跟蹤對焦模式拍攝,可以在確保人物特寫的情況下包含更多元素,并方便了攝影師在拍攝中完成一次性構圖。
在本次奧運會室外項目的拍攝中,經(jīng)常會遭遇艷陽高照的天氣。此時無反相機的一大優(yōu)勢得到了體現(xiàn),因為在烈日下通過監(jiān)屏回看和操作相機時會出現(xiàn)無法看清的現(xiàn)象,而無反相機可以通過目鏡去查看菜單或回看照片,為戶外拍攝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同樣是拍攝戶外項目,在奧運會的賽艇皮劃艇比賽中,索尼Alphal發(fā)揮了高像素的優(yōu)勢。由于攝影位置與比賽運動員離得很遠,使用600毫米鏡頭依然不能得到高畫質(zhì)的照片,索尼Alphal的5010萬像素彌補了這個不足,再搭配機身自帶的APS-C模式后(相當于增加1.5倍焦段),既為高畫質(zhì)的圖片提供了保障,又為拍攝時觀察主體提供了便利性。拍攝的便利有了,而索尼的400毫米鏡頭,除了擁有優(yōu)質(zhì)成像外,還擁有輕便的“體重”。在這次奧運會的采訪中,我多次手持索尼400毫米鏡頭進行拍攝——例如拍攝體操項目,沒有了獨腳架的束縛,拍攝起來更自由,同時也為攝影師的背包減負。
2021年8月1日,2020東京奧運會皮劃艇激流回旋女子半決賽在日本東京葛西皮劃艇激流回旋中心舉行。圖為巴西選手在比賽中。Alpha 1 +FE400mm F2.8 GM OSS,f/6.3,1/2500秒,ISO400。倪敏哲攝
2021年8月7日,2020東京奧運會靜水皮劃艇男子1000米單人劃艇決賽在東京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舉行。中國選手劉浩以4分05秒724的成績獲得銀牌,創(chuàng)中國隊奧運最佳戰(zhàn)績。圖為劉浩賽后喜極而泣。Alpha1+FE 600mm F4 GM OSS, f/4,1/3200秒,ISO500。倪敏哲攝
因為疫情,前往一線報道2020東京奧運會的記者都體驗了和往屆不一樣的奧運會。本屆奧運會,我們很多工作方式都截然不同,這是未曾有過的經(jīng)歷。在力保順利完成各項采訪工作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時刻做好個人防護。在防疫的要求下,出行的交通方式大多是乘坐媒體大巴,因為入境后的14天內(nèi)不能搭乘公共交通。
每天夜里,在比賽場館外的奧運班車點,總會排起等車的長隊。這其中有媒體記者、工作人員,志愿者等。一天的高強度工作,大家都疲勞至極,然而又都在堅持。最讓我記憶深刻的畫面就是在一天晚上等媒體班車時,見到一個攝影記者靠著圍擋睡著的畫面。
(責任編輯:陳忠歡、蔣里)